[爆卦]漁村香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漁村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漁村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漁村香港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15的網紅影像補完計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N1jYnYiW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00的網紅Chris Wong Private Kitchen Cooking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澳」是香港最古老的漁村?,亦有香港威尼斯之稱的美號。現在亦有不少漁民仍舊居住在用木柱支撐的棚屋上,?日常往來以小艇代步。在大街兩旁有不少漁民在售賣即日的魚獲???和各式各樣的乾貨,漁村風貌甚濃,是假日的好去處。☀️ 除了靚景外,大澳的地道美食亦俘虜了不少捧場客。??煙韌多餡的隱菇茶果、炭燒雞蛋...

  • 漁村香港 在 影像補完計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3:35:11
    有 3 人按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N1jYnYiW8

  • 漁村香港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31 09:00:00
    有 163 人按讚

    因為基礎教育的緣故,多數人認識清末民初的歷史,都是靠著歷史課本上的史觀。這些年因為中國崛起,大量的歷史書籍出版,同時伴隨著更大的網路歷史文章。但這些史觀多數都有著極深的中國民族主義思維,像是1840鴉片戰後,大清帝國衰頹,華夏民族遭到歐美強權打壓的意識形態。在此類意識形態下,很自然的就會忽略歐美在中國的種種投資和建設。我曾有個疑問,就是歷史教科書上從未提過上海和香港的建設,只在幾項條約中隱約提到開港通商,當上海成為教科書中的地名時,已經是蔣介石兵推上海甚至清鄉。對我來說,這很令人感到錯亂,上海和香港兩大城市,好似無中生有的出現。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唷

    上海本是個甚麼也不是的小漁村,香港也只是個小漁港島。對我來說,上海的形象圓滿於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兩個女人,尹雪艷和金大班的身上,都有著她們對上海繁華形象的追憶。香港的形象更是深刻,我記得張愛玲筆下《第一爐香》,自戰亂的上海來香港避難的葛薇龍,被繁華的燈紅酒綠陷入深淵,也記得《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在歷經日軍持續不斷的轟炸後,得以共結連理。此外更有無數的中國諜報片或戰爭片,以中日八年戰爭為題,其場景都選擇了上海或香港為背景。但對於這時期的上海或香港卻是懵懵懂懂,我們或許知道上海有不同國家的租界,且有著一定秩序和現代化,卻從不清楚這些建設從何而來。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 野人文化 所發行的新書。本書帶給我的收穫不可謂不大,雖然在封底上寫著是沙遜和嘉道理兩個猶太家族的故事,但其實更近似於以西方資本的角度,講述兩大家族於鴉片戰後逐步投資上海與香港,中間歷經了英法聯軍、東南亞橡膠投機、大清垮台、蔣介石清鄉、二戰、國共內戰,以及共產黨治理下的中國等歷史事件。因為歷史教育之故,我們能理解這些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卻難理解對於當時外資在其中的影響力或觀點。

    舉鴉片為例,我們在課本上只知道英國人販賣鴉片給清國,並藉此大賺來自清國的白銀,通常的印象還會加上電影裡的「東亞病夫」匾額。但事實上,當時就連英國本土也不見得對鴉片有反感或禁止。就連英國貴族喬治三世或四世,都是鴉片的愛好者,甚至大部分的英國人都曾吸食過鴉片。對於當時在大清的外資來說,不過是將本土的流行商品外銷罷了,雖然本土也並非沒有對此類商品的批評就是了。我們也很難從外資的觀點,理解兩次鴉片戰爭的不同點在哪裡。從本書的內容中,我們就能清楚1840年雖然開港通商,但鴉片卻依然是非法商品,需要靠走私進入中國。而只有怡和洋行有足夠強大的人脈有能力走私,當時沙遜家族不過是鴉片的幾個主要供應商罷了。直到1860後,鴉片才合法化,沙遜家族靠著販賣鴉片發了大財,才有了後來的上海大亨。

    香港的嘉道理家族亦然。他們家族早年也在上海發展,有著龐大的投資、資產和建築,著名的大理石宮就是嘉道理家族的故居。直到二次戰後,家族轉移重心到香港發展。半島酒店、纜車、中華電力公司,都是嘉道理家族的資產。70年代末期,配合鄧小平政策,嘉道理家族甚至牽線了英國柴契爾夫人。除了影響了大亞灣核電廠的興建,也間接參與了英國歸還香港於中國的種種因素。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本內容豐富的書籍。若齋友你對於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有所了解,肯定對這本書深深著迷,並在字裡行間期待著下一個歷史大事件的發生。你能從這本書中,理解上海和香港是如何透過外資發展,也能清楚為什麼大清與中華民國即便多次與他國戰爭,但上海與香港的發展卻不怎麼受到影響,甚至放在全球來看,上海當時的發展速度都是極其驚人的。你更能理解外資為什麼早早就站在腐敗國民黨的蔣介石身邊,而非其他軍閥甚至共產黨旁邊。本書有相當篇幅,講述共產黨奪得上海以後,那些外資被迫放棄資產和不得不作為共產黨下人質的種種歷史。齋主很是推薦這本書,給酸齋的所有朋友,只要你對近代中國史有興趣,這本書能帶給你截然不同的看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111

    本次 野人文化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二本電子書(博客來)作為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6/6(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野人文化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 漁村香港 在 暴力 Violencee 生活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2:42:55
    有 25 人按讚

    //
    其實沒想過會在三個月內去大澳兩次。
    最近好似常常都會去一些從沒去過,
    但去過一次後就要一直去的地方。
    (迪士尼就是個好例子)
    .
    上次去大澳的影片還沒剪,
    就要去拍第二次了。
    而且是完全不同題材,
    完全不同的相機與鏡頭!
    .
    大家看得出我手中的相機是什麼嗎?
    (猜中沒獎)

    #暴走香港街拍計劃
    #暴力街拍#香港街拍#大澳一日遊#大澳漁村#香港好去處#香港攝影好去處#香港攝影#hkstreetphotography#hkstreetspirit#暴力生活誌

  • 漁村香港 在 Chris Wong Private Kitchen Cooking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5-02 17:30:04

    「大澳」是香港最古老的漁村?,亦有香港威尼斯之稱的美號。現在亦有不少漁民仍舊居住在用木柱支撐的棚屋上,?日常往來以小艇代步。在大街兩旁有不少漁民在售賣即日的魚獲???和各式各樣的乾貨,漁村風貌甚濃,是假日的好去處。☀️

    除了靚景外,大澳的地道美食亦俘虜了不少捧場客。??煙韌多餡的隱菇茶果、炭燒雞蛋仔、香脆的即炸沙翁、鹹香惹味的蝦豬餅、密肚生插鹽鹹魚⋯⋯等等,當中最遠近馳名的非「大澳銀蝦蝦醬」莫屬。

    用了大澳蝦醬去烹調的「大澳蝦醬三蔥煀雞」沒有繁複的技巧,食材亦簡單,?吃出本土漁村鮮味。(食譜如下,謝謝??)

    #大澳 #大澳蝦醬 #蝦醬雞 #本土味道 #簡易料理 #食譜 #自家產品 #foodie #料理 #教學

    「大澳蝦醬三蔥煀雞」

    材料:-
    蝦乾(泡軟)........8隻
    乾蔥..................8粒
    雞腿(切塊)........2隻
    大蔥(切段)........1棵
    洋蔥(切塊)........1個
    紹酒..................1湯匙
    生粉..................1/2湯匙
    蠔油..................1茶匙
    蒜蓉..................1/2茶匙
    紅辣椒(切細).....適量

    蝦醬醬汁材料:-
    蝦醬..................1湯匙
    糖......................1/2茶匙
    浸泡蝦乾水.......1/4杯

    做法:-
    1. 將雞腿塊、蒜蓉、蠔油、紹酒1/2湯匙和生粉混合拌勻。
    2. 把蝦醬醬汁材料混合拌勻備用。
    3. 熱油鍋下雞塊煎至金黃約七成熟拿出備用。
    4. 熱油鍋下乾蔥、大蔥、洋蔥、蝦乾炒香,然後加入雞塊炒勻,從鍋邊灒入紹酒,然後注入蝦醬醬汁,蓋上鍋蓋,煮至收汁,最後加入適量之紅辣椒便可。

    FACEBOOK PAGE @我的C家廚房!Bon Appétit
    https://www.facebook.com/MyPrivateKitchen.Chriswong/

  • 漁村香港 在 小象愛出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19 20:41:29

    香港系列繼續爆爆爆!這次是昂坪 360 纜車~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參加可樂旅遊的套票體驗!
    小象參加的是 #360大奧通套票 超值的捏❤️
    有水晶車廂可以搭、有船可以坐看海豚,還可以大逛大奧魚村,玩個一天嘟嘟好!

    💡購買票券:
    https://www.colatour.com.tw/webDM/tour/hk/np/360.html

    #香港 #香港美食 #香港ディズニーランド #香港旅行 #香港小姐 #hongkong #hongkongfood #hongkonggirl #香港大澳漁村 #昂坪360纜車 #可樂旅遊

  • 漁村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5-20 08:00:00

    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族同化,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如圍頭人講圍頭話;水上人講蜑家話;客家人講客家話。其中,圍頭話和蜑家話都是粵語的分支,與當今香港的主要語言廣州話,同屬於粵語,基本相通。由於新界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與九龍、新九龍、紅香爐島(香港島)同屬大清廣東新安縣管理(唐前曾名「寶安」,民國以後復用「寶安」)。「香港」、「新界」並非此地之原有名稱。除此之外,新安縣界域包含今天香港及深圳大部分地區。因此,新界原居民的籍貫順理成章寫作「廣東寶安」,與現在深圳原居民所寫的籍貫相同。客家人有編修族譜的習性,在追本溯源查客家人的姓氏族譜中,可以發現客家人源於漢族,是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活動範圍約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間。經語言學家考證,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韻,其社會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習俗、服飾衣著、信仰崇拜、風水迷信等方面類於舊中原。說到水上人,香港開埠以前有多少水上人,至今已很難稽考。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就是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順治十八年 (一六六一年) 八月頒佈「遷海令」,命沿岸居民內遷,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粵沿海居民盡入內地,香港居民無一幸免。直到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正月頒令才容許沿海遷民遷回故土。由此可知,今天的香港水上人應該是康熙頒令後才從珠江三角洲一帶遷來香港。至於鶴佬人,鶴佬原稱福佬 (因「福」字的鶴佬方言發音近似粵語的「鶴」字),先輩源自福建,其後聚居於粵東,即潮汕、海陸豐 (即汕尾) 和今日的惠洲縣區。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有不少鶴佬人已移居香港,大部分從事捕魚工作,亦有以農為業。現今除了一些由鶴佬人興建的廟宇外,其歷史遺跡留下不多。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九龍城的福佬村道和長洲的學佬巷,而長洲的太平清醮也是以鶴佬人為主導的祭祀活動。客家嫁娶中的迎親俗,別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與家人 同桌吃“告別餐”。飯後,新娘祭拜祖宗,拜別雙親,站在畫有八封太極圖的“米篩”上“過米篩”,換上新鞋,接著由父兄或長輩將她背上花轎(如今多是轎車),潑上一碗水,意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頭偕老。這時新娘放聲大哭,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舊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轎出嫁的,除了花轎,還有其他人員組成的迎親隊伍。迎親隊伍的最前頭,後面跟著媒人轎,樂隊,由兩個小孩坐的燈轎,然後是新娘的坐轎,最後是嫁妝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引來大批看熱鬧的人群,更增添了熱鬧氣氛。傳說最早時曾有一迎親花轎過未剪綵的新橋,守橋人不讓通過,聰明的新娘下轎對守橋人說:“新人過新橋,百年夫妻萬年橋。”這話感動了守橋人,破格讓迎親花轎通過,後成了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海陸豐鶴佬民系(閩南民系)傳統婚禮時,前往迎娶新娘的一個儀式是陸上扒龍船。昔日福佬人在嫁娶時,男家的女性親屬每以「扒龍船」迎親,但原本居於漁船的水上人近年陸續搬到公共屋邨,因已移居陸上,划艇迎親的風俗改由跳「龍船舞」代替。也會在其他喜慶活動如太平清醮、神誕等出現。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