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
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發明了冷萃咖啡系統。
2011年至2016年,美國冷萃市場成長了5.8倍,
由此可見近年冷萃咖啡市場蓬勃發展。
【冷萃咖啡與冰咖啡有何不同?】
製作上最大的差異是「萃取水溫」
【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作者定義低於體溫的水溫均為冷萃咖啡的規範。
無論是冷泡咖啡或是冰滴咖啡均屬冷萃咖啡。
為什麼是體溫以下?
大家對冷萃究竟要多冷的認知不同,
甚至有些店家是在室溫下製作。
考量有些店家在室溫製作,
室溫會因地理位置與環境因素不同,
因此才定義體溫以下均屬冷萃咖啡的範圍。
【冰咖啡】
冰咖啡是熱水萃取咖啡,再冷卻而成,
冰美式、手沖咖啡後冰鎮的咖啡均為冰咖啡。
【影響冷萃咖啡萃取因果圖】
作者將影響冷萃咖啡的條件列出來,
藉由此圖可以更容易管理冷萃咖啡的品質。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需要較長的萃取時間才能達到一定濃度。
即使都用低溫的水萃取,
使用8度的水與20度的水製作冷萃咖啡,
浸泡時間也會有差異。
【冷萃咖啡的潛在危險】
相較於熱水短時間與高溫萃取,
冷萃咖啡屬於長時間且非高溫萃取,
這兩個條件可能會導致微生物生長。
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可在冷萃咖啡存活7-28天。
另外酵母及菌種會進行酒精發酵與生成有機酸,
導致冷萃咖啡產生腐敗味。
大多數的小型生產商,
不太可能在無菌的環境下製作。
由於沒有檢測儀器,
因此訂定保存時效時,
大多數業者皆以味道及外觀的變化判斷,
造成了潛在的風險。
【冷萃咖啡的特色】
根據文中指出,
冷水萃取會抑制油性香氣萃取,
例如:草本植物、香料、堅果,
因此如果用冷水萃取,這些香氣則不明顯。
淺烘焙中,冷萃咖啡最常見的香氣為
果香、花香、蔬菜。
【冷萃咖啡沖煮調查】
該研究調查49位平常製作冷萃咖啡的方式,
做出了以下整理。
《沖煮方式》
大家沖煮冷萃咖啡的方式很分散,
沒有哪一種方式特別多人使用,
(冰滴、浸泡後再過濾或是商業冷萃系統)
最高的是浸泡後再過濾(34%)。
《沖泡比例》
大多數的人選擇80~100g咖啡粉/1公升的水
粉水比為1:10~1;12.5之間。
《水質》
大多數選擇軟水或中等硬水,但文中並未提到水質規範。
《萃取水溫》
根據調查,
50%的人使用8度,
25%的人使用20度,
少部分的人使用30~40度(8%)。
《平均沖煮時間》
16小時,最久到49小時。
《咖啡粉條件》
粗度研磨搭配中烘焙最常被使用。
《平均儲存時間》
一天,最長有到7天。
【冷萃咖啡的開放性問題】
此研究列出七個題目,不過篇幅關係,
我挑選了四個想討論的問題。
【Q1:冷萃咖啡在室溫下萃取仍叫冷萃咖啡嗎?】
作者建議低於體溫的沖煮環境仍可稱為冷萃咖啡。
若在環境氣溫較高地區以室溫進行萃取,
會提升萃取速度並增加微生物孳生的風險。
【Q2:冷萃咖啡的最佳保質期是多久?】
存放時間越久會導致酸度與乙醇含量提升,
甜度會因為酵母與細菌活動而降低。
對手工生產商,作者建議保存期限為兩天,
也指出以不檢測微生物數量的前提下,
目前能辨別咖啡可以放多久的依據只有「測試味道」。
【Q3:消費者對冷萃咖啡常見的投訴為何?】
太苦,因為苦味是某些東西轉為毒性的徵兆。
另一個投訴是太酸(意味著嘗起來像腐敗),
酸度可能來自過度萃取或微生物腐敗(乳酸特徵),
避免過度萃取及存放太久可以改善此問題。
【Q4:冷萃咖啡有什麼風險?】
冷萃咖啡PH值通常為4.9-6.0,
低酸度且咖啡中之成分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因此有潛在腐敗問題。
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CDC)建議
不採取任何控制措施的情況下,
冷藏天數「不宜超過10天」。
若要控制危害則需要:
1.加熱殺菌
2.將PH值控制在4.6以下
3.無菌加工
4.添加防腐劑
【結論】
我們看到大家製作冷萃的方式不同且非常多元,
因此我們應用更開放的心胸看待冷萃咖啡。
因做法多元,作者建議應投入更多的研究,
以化學、感官與微生物分析探討冷萃咖啡。
最後是食安,
作者建議監督部門與業者應制定規範。
【心得】
之前在食品衛生安全課程時,
老師有提到食品衛生的三大箴言,
「殺死它、抑制它、避開它」
殺死它指的是滅菌,透過加熱殺菌消滅微生物,
可以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抑制它指的是延緩微生物的繁殖,
存放在低溫環境(4度)可以減緩微生物繁殖,
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
避開它指的是避免交叉污染,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生食與熟食砧版要分開,
避免熟食接觸到生菌。
以上就是本週的小學堂,
歡迎留下你對冷萃咖啡或食品保存上的想法,
我們下次見!
滅菌條件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labor-elearning.mol.gov.tw/co_report_detail.php?rid=115
拋棄式防塵口罩滅菌再使用之可行性探討
(于台珊、陳春萬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6)
92年SARS疫情高原期,由於拋棄式防塵口罩的供應量不足,有人提出將配戴過的口罩滅菌處理再重複使用的建議,雖然有違「拋棄式」防塵口罩的使用理念,但在疫情緊急復資源有限之際,不失為一可能的應變手段。本研究就各種有效滅菌條件對濾材捕集效率之影響,探討拋棄式防塵口罩滅菌後再使用之可能性,以作為未來類似疫情期物資不足時之參考。本研究將市售六款口罩(兩款P2、四款N95等級)負載上用以模擬病毒的大腸桿菌,經測試乾熱(烘箱)、濕熱(蒸鍋)、高溫高壓滅菌、紫外光及酒精五種滅菌方式的有效滅菌條件後,再觀察口罩經有效滅菌條件處理前後的捕集效率變化。五種滅菌方法所設定的有效滅菌的條件分別為:乾熱法以70℃的烘箱作用30分鐘;濕熱法以蒸鍋(96℃)作用15分鐘;高溫高壓滅菌方法以溫度121℃、壓力1 kg/cm2的條件作用15分鐘;紫外線法以波長254nm、強度303 ?W/cm2的條件作用30秒;75%的酒精溶液以噴灑的方式完全接觸口罩。口罩經上述五種條件滅菌後,75%酒精會使4款口罩(4/6)捕集效率降至95%以下;濕熱處理及高溫高壓滅菌會造成一款口罩效率降至95%以下(1/6),且高溫高壓滅菌會使五款口罩嚴重變形;而乾熱與紫外線兩滅菌方法對6款口罩的捕集效率影響較小,都維持在95%以上。本研究所選用的五種滅菌方式在一定的條件下均能完全殺死口罩上的大腸桿菌,但在一般時期並不建議重複使用N95口罩,只有在疫情緊急且防疫物資極度缺乏,必須重複使用口罩時,建議以乾熱及紫外線兩種滅菌方式來進行口罩滅菌,以避免口罩過濾效果受影響,致使配戴者增加感染風險。
滅菌條件 在 宋楚瑜 大家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口罩究竟能不能重複用呢?
該怎麼處理才不會口罩的效果下降?
面對現在的口罩之亂,
一週兩個口罩可是非常的不夠用!
網路上的資訊也是很模糊..
究竟要怎麼讓用過的口罩復活呢?
來看一下之前抗SARS時,
國內團隊所做的研究吧
我直接幫大家標上重點囉!!
(原文附在下面)
實驗研究證明:
#乾熱 以及 #紫外線照射
比較不會影響到口罩的過濾效果
是比較推薦的消毒方式!
1. 乾熱法
可以用廚房的電鍋
把口罩放到內鍋裡乾燒,
等開關跳起後再悶5分鐘即可
切記不能加水歐!
蒸氣可能會讓口罩變形,影響過濾效果
2. 紫外線照射
可以購買紫外線消毒箱,
或是有些廠牌的洗碗機也會有紫外線消毒功能
口罩正反面各照射3分鐘即可
#酒精噴灑、#濕熱法、或是 #高溫高壓消毒
都可能摧毀口罩的結構
導致口罩過濾的效率降低
所以是比較"不"推薦的歐!
關於武漢肺炎
中醫師有話要說:
https://youtu.be/-qMGJ8DiBtM
#口罩復活術
#0是偶數
#一週兩片我還是排不到
#感覺紫外線殺菌箱也要開始缺貨了
#非密閉空間不需要配戴口罩
#但進出診所醫院請要記得戴
#台灣加油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了解
#黃胤誠醫師
—實驗原文—
拋棄式防塵口罩
滅菌再使用之可行性探討
(于台珊、陳春萬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本研究將市售六款口罩(兩款P2、四款N95等級)
負載上用以模擬病毒的大腸桿菌,經測試乾熱(烘箱)、濕熱(蒸鍋)、高溫高壓滅菌、紫外光及酒精五種滅菌方式的有效滅菌條件後,再觀察口罩經有效滅菌條件處理前後的捕集效率變化。
五種滅菌方法所設定的有效滅菌的條件分別為:
乾熱法以70℃的烘箱作用30分鐘;
濕熱法以蒸鍋(96℃)作用15分鐘;
高溫高壓滅菌方法以溫度121℃、壓力1 kg/cm2的條件作用15分鐘;
紫外線法以波長254nm、強度303 ?W/cm2的條件作用30秒;
75%的酒精溶液以噴灑的方式完全接觸口罩。
口罩經上述五種條件滅菌後,
75%酒精會使4款口罩(4/6)捕集效率降至95%以下;
濕熱處理及高溫高壓滅菌會造成一款口罩效率降至95%以下(1/6),
高溫高壓滅菌會使五款口罩嚴重變形;
而乾熱與紫外線兩滅菌方法對6款口罩的捕集效率影響較小,都維持在95%以上。
本研究所選用的五種滅菌方式
在一定的條件下均能完全殺死口罩上的大腸桿菌,
但在一般時期不建議重複使用口罩,
只有在疫情緊急且防疫物資缺乏時,
建議以乾熱及紫外線兩種滅菌方式來進行口罩滅菌,
以避免口罩過濾效果受影響,致使配戴者增加感染風險。
———————
滅菌條件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拋棄式防塵口罩滅菌再使用之可行性探討
(于台珊、陳春萬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本研究將市售六款口罩(兩款P2、四款N95等級)負載上用以模擬病毒的大腸桿菌,經測試乾熱(烘箱)、濕熱(蒸鍋)、高溫高壓滅菌、紫外光及酒精五種滅菌方式的有效滅菌條件後,再觀察口罩經有效滅菌條件處理前後的捕集效率變化。五種滅菌方法所設定的有效滅菌的條件分別為:乾熱法以70℃的烘箱作用30分鐘;濕熱法以蒸鍋(96℃)作用15分鐘;高溫高壓滅菌方法以溫度121℃、壓力1 kg/cm2的條件作用15分鐘;紫外線法以波長254nm、強度303 ?W/cm2的條件作用30秒;75%的酒精溶液以噴灑的方式完全接觸口罩。口罩經上述五種條件滅菌後,75%酒精會使4款口罩(4/6)捕集效率降至95%以下;濕熱處理及高溫高壓滅菌會造成一款口罩效率降至95%以下(1/6),且高溫高壓滅菌會使五款口罩嚴重變形;而乾熱與紫外線兩滅菌方法對6款口罩的捕集效率影響較小,都維持在95%以上。
本研究所選用的五種滅菌方式在一定的條件下均能完全殺死口罩上的大腸桿菌,但在一般時期並不建議重複使用N95口罩,只有在疫情緊急且防疫物資極度缺乏,必須重複使用口罩時,建議以乾熱及紫外線兩種滅菌方式來進行口罩滅菌,以避免口罩過濾效果受影響,致使配戴者增加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