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溫室效應的爭議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溫室效應的爭議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溫室效應的爭議性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 【白朗峰被譽為阿爾卑斯三大名峰之一,擁童話故事般的美景,如今這裡竟成為氣候變遷的警訊之一。科學家警告,西歐最高峰(白朗峰)的冰川,可能將"隨時"崩塌。冰川崩解的近因,在於2019年創下全球史上最酷熱的七月,使得8月至9月上半期間,白朗峰冰川消融加速,平均每天滑動35公分,有時...
溫室效應的爭議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白朗峰被譽為阿爾卑斯三大名峰之一,擁童話故事般的美景,如今這裡竟成為氣候變遷的警訊之一。科學家警告,西歐最高峰(白朗峰)的冰川,可能將"隨時"崩塌。冰川崩解的近因,在於2019年創下全球史上最酷熱的七月,使得8月至9月上半期間,白朗峰冰川消融加速,平均每天滑動35公分,有時甚至加快近一倍達60公分】
{內文}
大塊冰山從冰架上脫離,接著滾滾崩解而下的冰川滑動不斷加速,就像頭也不回脫韁的野馬一般,歐洲最高峰白朗峰,從此永久改變她的形貌。這是9月27號,義大利監測鏡頭拍下的驚人畫面,海拔4800公尺歐洲大陸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同時也是西歐最高的白朗峰,在義大利端的普蘭品裘冰川(Planpincieux)兩處巨型冰川斷裂的實況,硬生生展現在世人眼前。
(ABC新聞)
科學家警告,西歐最高峰(白朗峰)的冰川,可能將"隨時"崩塌
(ABC新聞)
就在今早,白朗峰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這片冰川平台位在義大利端的山區忽然崩解,快得令所有科學家超出預期
超出預期,因為白朗峰被譽為阿爾卑斯三大名峰之一,擁童話故事般的美景,1867年拿破崙三世打通法瑞邊境,也就在白朗峰山腳下,如今這裡竟成為氣候變遷的警訊之一。科學家研判,冰川崩解的近因在於2019年創下全球史上最酷熱的七月,使得8月至9月上半期間,白朗峰冰川消融加速,平均每天滑動35公分,有時甚至加快近一倍達60公分。根據預估推算,白朗峰今年可能崩落的冰量,將達25萬立方公尺,這個數字,等於是整整兩座足球場八層樓高的大小。
(皮耶法索\\義大利科學研究負責人)
我們發現冰川在昨天和今天截然不同,本來這裡有許多冰川覆蓋實在太劇烈了,以冰川來說,冰解太劇烈了造成冰川劇烈崩解的因素,不是一天高溫就造成的,相反的,是連續反覆日以繼夜的高溫導致
極度脆弱的冰川足以隨時危及山下居民,南面山腳的義大利旅遊勝地庫馬耶鎮(Courmayeur),已經下令道路封鎖,淨空山區小屋。但顯然已經封鎖不住全球暖化一再而再的警鐘。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氣溫上升的關鍵因素下,從北美 歐洲 格陵蘭島到南極洲,冰川在世界各地的形勢已愈來愈嚴峻。國家地理頻道調查,坦尚尼亞東北的吉力馬札羅山,從1912年至今,冰川已巨幅萎縮80%,印度恆河西源水源的根戈德里冰川,將在2035年前完全消逝,格陵蘭今年8月2日單日融冰125億噸,創下史上最高紀錄,是往年同期的近3倍,今年八月,冰島的OK冰川失去足夠移動的厚度,巨大的冰川只剩小型塊冰覆蓋在火山口,而正式被宣判為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死亡的冰川。NASA紀錄更警示,北半球冰川常態性融冰的時間,比150年前 平均提前報到9天。
(Oddur Sigurdsson\\地質學家)
probably可能有將近一百座冰川在上個世紀消失了,現在還有250到270座冰川將在未來幾十年和幾個世紀中消失
(拍攝民眾)
喔,我的老天爺,我很幸運現在還能活著
但科學家舉證歷歷,存活將是未來最令人恐懼的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今年五月公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海平面上升實際速率,其實比2013年時,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所預測的更快更驚人。2013年IPCC發布的第五篇,極具爭議性的評估報告指出,若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海平面在2100年將升高52-98公分之間。但《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指出,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升高至62-238公分之間,整整比IPCC所預測的高出2倍。
領銜這份研究報告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班伯指出,這是因為IPCC只保守估計冰層融化下的狀況,但是若再加上冰層以外的冰川融化,以及考量若升溫5°C左右,造成格陵蘭甚至更大的南極冰蓋融解,並且再加上海洋升溫導致的熱膨脹效應,就會得出完全超過兩米的結論。
(班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
海平面可能將上升2公尺,在本世紀結束之前,是個令人無法想像的未來悲劇,它可能將讓全球1.87億人流離失所,相較於敘利亞湧入的難民數約100萬人,其實還小於1.87億人的200倍
若海平面上升超過2公尺,研究模型還指出三大威脅,一.全球將失去179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相當於3個加州大小,二.土地損失將發生在重要糧食種植區,例如尼羅河三角洲,三.上海 倫敦 紐約等重要區域將受到威脅。
(川普\\美國總統)
說什麼全球暖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溫暖一點,這裡冷死了
要如何 修復我們失控的地球呢?真相恐怕將是若沒做好準備,各國都難以倖免成為第一波的氣候難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XdRqshwEs
溫室效應的爭議性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選發電方式 原委會核研所最新調查:民眾最愛再生能源發電!!! (05/31/2018 自由時報)
即使是原委會核研所自己所做的民意調查的結果也顯示,台灣民眾呈現壓倒性的支持優先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即使電價因此而上升,再生能源發電的支持度依舊強烈,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壓倒性的認為各種再生能源發電的佔比可以再向上大幅提高!
在經過擁核陣營漫天鋪地、無所不用其極的抹黑再生能,吹捧核電的宣傳戰的態勢之下,部分民眾對於核電的支持度似乎略有增加,但在這次核研所所做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核電依然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具爭議性、也支持度也最低的一種,表達強烈支持核電的民眾只佔少數,而即使在這次調查中表示願意支持核電的民眾,在被問及針對核、煤、氣等三種傳統能源的適當配比時,其所表達認為合適的各種能源占比中核電的佔比還是明顯低於普遍遭到民眾壓倒性嫌惡的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的占比。
這次核研所的民調發現和2015年的調查相比,民眾優先偏好再生能源,包括太陽光電、風力、地熱、生質能等都有逾6至9成民眾支持增加。
2017年的電力組合偏好方面,民眾所選擇各種再生能源比例,幾乎都高於2016年的發電配比,太陽光電有超過9成、離岸風電超過8成3、地熱超過8成2。
傳統發電方式有5成4民眾希望核電較2016年占比增加,但也有4成3認為應縮小,雖然願增加核電的民眾變多,支持及反對比例相去不遠,顯示核電仍然具爭議。燃煤及燃氣分別有8成7、8成3受訪者認為發電占比應降低,應增加的僅1成多,顯然是考慮溫室效應及空汙因素。
核研所能源經濟及策略研究中心葛復光解釋,雖然支持核電的比例提高,但扣掉少數極端支持者外,大多數受訪者主張維持在10%至15%,發電佔比仍明顯低於燃煤及燃氣。
此外,調查中也進一步推論出受訪者傾向低碳能源的使用,也能接受相對現在為高的電價,數字大約3.17元。該調查的結論指出,在核能及天然氣、綠能的占比上,民眾偏好與當前政策目標有所落差,建議政府能夠進行更多的教育及溝通,逐漸拉近落差。而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則與支持度有強烈關聯,包括電網補強、智慧電網、儲能系統都是可強化方向。
完整新聞報導請見:
自由時報:自選發電方式 核研所調查:民眾最愛再生能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43176
♡
溫室效應的爭議性 在 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別在政治消費「食安」與「環保」》
我們平時都會透過許多的媒體接受到,有關於食物、健康與環保的相關議題,這些資訊往往可以左右我們對於食物的選擇,當然,相較於食品本身口感與外觀的包裝外,個人覺得這個正向的趨勢帶領著我們,朝著更正確的方向前進,無論對於自己,或對於這個社會。
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是「食安」與「環保」等字眼,都已變成了另一種包裝方式,衝擊我們的生活,掩蔽我們的視線,混淆我們的思考。我常常想問,我們這樣的選擇真的對了嗎?「基改食品」、「當地節令食材」、「有機農作」、「碳足跡」、「天然不添加化學物質」、「素食蔬食」、「公平交易」、「高營養密度」等等難道真是正確的選擇嗎?
「有機農作」在我們的期待中,不但有助於自身健康,天然肥料與無農藥的土地照顧方式,更顯現出我們對於地球的友善;但可不一定是,適度的農業輔助用品使用,卻可以避免──為了創造足夠的農作,而使更多的土地被過度開發。「素食蔬食」在我們的期望中,不但協助我們的身體排毒,也大大減少了畜牧業所帶來的環境威脅,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但可不一定是,適量的動物食品攝取,讓我們更容易得到均衡足夠的營養,且也保護著飲食的多樣性與各國的廚藝文化。「天然不添加化學物質」在我們的期待中,可以促使我們遠離文明病變,也可以減少化學物質滲入溫暖的土地,與孕育的大海;但可不一定是,限制的化學物質使用,會將我們隔絕於食物中毒之外,也延長了各類食品的食用期限,而減少了糧食的浪費。
諸如這類的議題族繁不及備載,高舉著「環保」大旗的我們,是否真思考過,我們是真做著對這個環境有意義的事情;宣揚著「食安」口號的我們,是否真熟慮了,我們是真做著對自己健康有改善的事情。又或「環保」與「食安」真成了商家與政治人物們,努力消費的對象;又或「環保」與「食安」真成了我們口中咀嚼著,卻又絲毫無味的安慰劑呢?何時我們才能真正放棄成見,理性的評估與認識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別再讓「環保」與「食安」成為,有心人士用來政治消費的議題了。
縱使絕望也不願就此倒下的營養師 青菜
P.S. 我所提出的這些議題都有很多的爭議性,並無意為任何一方背書,期望看完本文的大家,在思考要買哪些食品時,能慎重地思考而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