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為天人的青衣男孩湯令山 】
_
事隔超過24小時,但仍然記得那種有如火山爆發般的興奮感覺。
_
話說,剛過去的Friday Night,有幸獲邀出席在九展Music Zone舉行的小型演唱會《Tyson Yoshi Hi I’m Back Mini Live》。除了主角Tyson Yoshi之...
【 驚為天人的青衣男孩湯令山 】
_
事隔超過24小時,但仍然記得那種有如火山爆發般的興奮感覺。
_
話說,剛過去的Friday Night,有幸獲邀出席在九展Music Zone舉行的小型演唱會《Tyson Yoshi Hi I’m Back Mini Live》。除了主角Tyson Yoshi之外,還有其他演出嘉賓,包括 @_madboii 、 @tiab97s 、 @lews.z 、結他手Teddy Fan(范梓謙),以及直接令我情緒波動的Gareth.T。
_
這個名字乍聽是否有點耳熟?記得姜濤今年3月19日推出的派台歌《Master Class》嗎?那首電音糅合中國風的歌曲,負責創作、編曲和監製三職的正是Gareth,只是他當時用全名 #garethtong ,而非藝名Gareth.T。有趣的是,定位如此西化的背後,這位才21歲的小伙子擁有一個好比武俠小說主角的中文名字 ── 湯令山。無巧不成話,就在《Master Class》派台的同一時間,Gareth亦以「年度華納唱片新人」的身份踏入樂壇,《男朋友材料》就是他的出道作。
_
今年華納不是已經有另一位兩度獲得MV破百萬點擊紀錄的新人張天賦 @mcheung1201 嗎?如今多了湯令山,年底的樂壇頒獎禮豈不是攤薄票源?答案很簡單:張天賦是主攻廣東歌,湯令山則全力發展英文歌。翻閱唱片公司的新聞稿,他們以「香港新生代最具潛力的R&B天才音樂人」這句話來形容Gareth,而《男朋友材料》只不過是原本歌名《Boyfriend Material》直譯過來,換言之,它本來就是英文歌,似乎這種借助語文上觀感錯摸,兼中英夾雜的市場推廣方式,更容易令消費者對Gareth留下印象,當然,他那充滿七十年代Nostalgic氣息的單眼皮面相(那副眼鏡極關鍵),也是讓人記得他的另一原因。
_
明明是英文歌,卻用上中文名字來宣傳,或多或少參考Gareth的個人經歷。他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家住新界青衣,中學時代就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自十幾歲開始便喜歡看Disney Channel和YouTube短片,追看人氣爆燈的後生仔處境劇《The Suite Life of Zack & Cody》,又曾經狂聽Eminem的歌曲和錄音來自學英語,對於寫作和日常口語都有相當掌握和理解,加上天資聰穎,用英文說話時更儼如Native Speaker,很多人都誤會他是留學生或者ABC,其實廣東話比很多香港人還要流利。另邊廂,Gareth亦受到Daniel Caesar、Partynextdoor和Byrson Tiller等R&B歌手的影響(他說,現時最愛聽Ryan Caraveo),再加上他在讀書時已學習樂器,曾經參加校際音樂節的小提琴和鋼琴比賽,更於香港學校音樂節(2014-2015)獲得中提琴獨奏的中級組冠軍。
_
出道成為歌手,萬事俱備,只欠專業知識。2017年,Gareth飛往美國波士頓,入讀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當代音樂寫作與製作、電子音樂製作和設計,並於今年5月正式畢業。他早前接受商業二台《叱咤樂壇》訪問時直言,在Berklee讀書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個個有料,同儕間的氛圍,逼使他決心求進。「我覺得Berklee最好嘅地方呢,(感覺)就好似去咗哈利波特間學校(霍格華茲)咁樣,每個人都有啲特別超能力,每次去到朋友屋企,佢哋就會Show下自己嗰陣時整咩歌,上個禮拜見完係,點解今個禮拜已經進步咗,你見到人哋不斷進步,自己就會跟住進步。」
_
回到演唱會上,Gareth先獻唱《Boyfriend Material》,又獨唱本由女友鄧凱文(Moon Tang) @moonstyles_ featuring的新歌《Honest》,又跟TY合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正正因為Gareth那獨有聲線,短短的幾分鐘已令我緊記於心,於是趁乘巴士回家時打開Spotify再聽一次屬R&B曲風的《Boyfriend Material》 ,OMG,他的嗓音有種無法具體形容的懾人魅力 ── 就算怎樣努力形容,讀者也要自己找來聽才會明白箇中吸引之處 ── 結果直接跳去YouTube看MV,天,不得了,由Hanley Chu執導的MV,在團隊的努力下,根本將Gareth最可愛的一面呈現在觀眾眼前吧?!感覺上,Gareth跟《全民造星III》陳澤言(CY)同樣屬於Awkward Cuteness的那一派,結果全晚在Tablet和電視重複播放至天光的,就是這支MV,前後足足聽了20次左右,至今仍然Keep Looping。先不說影像質素,單純以聲綫與歌曲節奏的韻律感,已可以肯定Gareth是本年度最不能錯過的本地唱作新人。
_
下回再續。
_
(2706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湯令山 #姜濤 #27062021 @keung_show @hanleychu @69.psd @nickoletsgo @_samowong @lelecheung__ @ed_whyyou @christynkm @hairstylist.sim @eastwindgoodfortune @jamesorsau @ginhch @asocietyofficial @maybobo_
湯加火山爆發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Chill Club/驚為天人的青衣男孩湯令山 】
今晚(15/8)播出的《Chill Club》(https://bit.ly/3iKUGQL) ,所有演出嘉賓都只有英文名字:R.O.O.T 、The Boogie Playboys、Moon Tang,以及下文詳盡介紹的Gareth.T。雖然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但我仍然記得第一次在台上見到Gareth演唱時,那種有如火山爆發般的興奮感覺。
話說,六月底的Friday Night(25/6),有幸獲邀出席在九展Music Zone舉行的小型演唱會《Tyson Yoshi Hi I’m Back Mini Live》。除了主角 #TysonYoshi 之外,還有其他演出嘉賓,包括 #MADBOII 、 #TIAB 、 #LEWSZ 、結他手 #TeddyFan( #范梓謙 ),以及直接令我情緒波動的Gareth.T。
這個名字乍聽是否有點耳熟?記得 #姜濤 今年3月19日推出的派台歌《Master Class》嗎(https://bit.ly/3CPX5BB) ?那首電音糅合中國風的歌曲,負責創作、編曲和監製三職的正是Gareth,只是他當時用全名 #garethtong ,而非藝名Gareth.T。有趣的是,定位如此西化的背後,這位才21歲的小伙子擁有一個好比武俠小說主角的中文名字 ── 湯令山。無巧不成話,就在《Master Class》派台的同一時間,Gareth亦以「年度華納唱片新人」的身份踏入樂壇,《男朋友材料》(https://bit.ly/3m8KQds) 就是他的出道作。
今年華納不是已經有另一位兩度獲得MV破百萬點擊紀錄的新人 #張天賦 嗎?如今多了 #湯令山 ,年底的樂壇頒獎禮豈不是攤薄票源?答案很簡單:張天賦是主攻廣東歌,湯令山則全力發展英文歌。翻閱唱片公司的新聞稿,他們以「香港新生代最具潛力的R&B天才音樂人」這句話來形容Gareth,而《男朋友材料》只不過是原本歌名《Boyfriend Material》直譯過來,換言之,它本來就是英文歌,似乎這種借助語文上觀感錯摸,兼中英夾雜的市場推廣方式,更容易令消費者對Gareth留下印象,當然,他那充滿七十年代Nostalgic氣息的單眼皮面相(那副眼鏡極關鍵),也是讓人記得他的另一原因。
明明是英文歌,卻用上中文名字來宣傳,或多或少參考Gareth的個人經歷。他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家住新界青衣,中學時代就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自十幾歲開始便喜歡看Disney Channel和YouTube短片,追看人氣爆燈的後生仔處境劇《The Suite Life of Zack & Cody》,又曾經狂聽Eminem的歌曲和錄音來自學英語,對於寫作和日常口語都有相當掌握和理解,加上天資聰穎,用英文說話時更儼如Native Speaker,很多人都誤會他是留學生或者ABC,其實廣東話比很多香港人還要流利。另邊廂,Gareth亦受到Daniel Caesar、Partynextdoor和Byrson Tiller等R&B歌手的影響(他說,現時最愛聽Ryan Caraveo),再加上他在讀書時已學習樂器,曾經參加校際音樂節的小提琴和鋼琴比賽,更於香港學校音樂節(2014-2015)獲得中提琴獨奏的中級組冠軍。
_
出道成為歌手,萬事俱備,只欠專業知識。2017年,Gareth飛往美國波士頓,入讀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當代音樂寫作與製作、電子音樂製作和設計,並於今年5月正式畢業。他早前接受商業二台《叱咤樂壇》訪問時直言,在Berklee讀書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個個有料,同儕間的氛圍,逼使他決心求進。「我覺得Berklee最好嘅地方呢,(感覺)就好似去咗哈利波特間學校(霍格華茲)咁樣,每個人都有啲特別超能力,每次去到朋友屋企,佢哋就會Show下自己嗰陣時整咩歌,上個禮拜見完係,點解今個禮拜已經進步咗,你見到人哋不斷進步,自己就會跟住進步。」
_
回到演唱會上,Gareth先獻唱《Boyfriend Material》,又獨唱本由女友鄧凱文(Moon Tang)featuring的新歌《Honest》(https://bit.ly/3jWt9ev) ,又跟TY合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https://bit.ly/3m3Mq0d) ,正正因為Gareth那獨有聲線,短短的幾分鐘已令我緊記於心,於是趁乘巴士回家時打開Spotify再聽一次屬R&B曲風的《Boyfriend Material》 ,OMG,他的嗓音有種無法具體形容的懾人魅力 ── 就算怎樣努力形容,讀者也要自己找來聽才會明白箇中吸引之處 ── 結果直接跳去YouTube看MV,天,不得了,由Hanley Chu執導的MV,在團隊的努力下,根本將Gareth最可愛的一面呈現在觀眾眼前吧?!感覺上,Gareth跟《全民造星III》陳澤言(CY)同樣屬於Awkward Cuteness的那一派,結果全晚在Tablet和電視重複播放至天光的,就是這支MV,前後足足聽了20次左右,至今仍然Keep Looping。先不說影像質素,單純以聲綫與歌曲節奏的韻律感,已可以肯定Gareth是本年度最不能錯過的本地唱作新人。
下回再續。
【 Chill Club系列報道 】
*ERROR自肥特集:https://bit.ly/3z8Ibnp
*謝安琪首度亮相《Chill Club》:https://bit.ly/3e3SQHQ
*《Chill Club A New Stage》電視台與品牌合作開騷的新時代:
https://bit.ly/2TMFvMO
*《Chill Club總選》:https://bit.ly/3tvCjSC
*張敬軒首次亮相《Chill Club》:https://bit.ly/36vhixz
*岑寧兒+陳蕾《Chill Club》合唱《盡力呼吸》:https://bit.ly/3htGvPs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1508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湯令山 #姜濤 #CHILLCLUB ViuTV Gareth.T Warner Music Hong Kong Warner Music 做乜膠睇電視 快樂的 9588hk Music Picks 私家音樂 駱振偉 Thor Lok #青衣
湯加火山爆發英文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美人在1760年以前沒見過餐廳?】
WSJ有趣的歷史短文--「The Business and Pleasure of Dining Out」。
歐洲歷史自古沒有餐廳,古羅馬時期僅有類似路邊攤的熟食小販叫「thermopolium」,提供底層工人「帶了就走(to-go)」簡易餐點。
遭火山爆發掩埋的龐貝城(Pompeii)就挖出150攤thermopolium。
時間來到中世紀(Middle Ages),當時的歐洲依然僅有熟食路邊攤「cook shop」,如果要坐下來吃飯,只有修道院或部分小酒館有提供餐點,但不能點餐,主人提供什麼就得吃什麼。並不存在現代意義的餐廳 -- 有專職廚師、服務生與菜單。
當時的朝聖者旅行指南就說明富裕的朝聖者務必自帶廚師隨行。
西元十世紀到十三世紀,歐洲人如要找這種現代化餐廳,只能上中國(宋朝)開封,那兒有各種菜系的專業餐廳,滿足旅客官員不同餐飲宴會甚至舉行會議需求。
歐洲要等到1760年代,才首先在法國出現可以坐下點餐的餐館。這種新興服務供應者稱可以提供讓客人恢復身體健康(法文:restaurer)的濃湯或清湯,這也是為什麼英文的餐廳一詞是"restaurant"。
1782年,西方世界終於由Antonie Beauvilliers設立第一家現代意義的餐廳 -- 「La Grande Taverne de Londres」,基本上就是複製法國宮廷的菜色與服務方式。很類似民國初年北京市有的「仿膳飯莊」。這也是為什麼在19世紀以前,西方語言中"restaurant"這個詞專指「販賣法國大菜的高級場所」而非一般餐館。
美國則要等到1830年才有第一家餐廳落腳紐約市,由Delmonico兄弟開設。Delmonico's也是第一家提供「單點(la carte)」與「定食(prix fixe)」的餐廳,對19世紀的美國人而言是從未聽聞過的新奇體驗!
20世紀初美國禁酒令(The Prohibition)害得幾萬家美國餐館關門,這段期間(1920~1933)僅有違法的私酒館(speakeasies)與家庭餐廳得以生存。
法律經濟學談的禁酒令惡法怎樣催生美國最大幫派黑手黨,甚至禁酒令之所以得以憲法修正案形式通過國會與當時美國婦女首次享有投票權有關...等等題目我過去都談過,此處就不重提。
這邊簡單提兩句經濟學觀點:
I 歐洲之所以幾千年沒有如中國發展出餐飲業的根本原因就是「太窮」。由以下這張歷史GDP圖可以看出,1600年以前歐洲的收入都低於中國,尤其中世紀西歐收入只有中國的1/3。整體社會租值太低時,餐廳的上頭成本不但無法回收,甚至連直接成本要損益平衡都很難。
II 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曾針對某台中高檔餐廳尚未開幕就倒閉事件,批評該餐廳「有錢裝潢沒錢發薪水」。
此教授經濟學觀念不足之處我在2017年「象牙塔教授,這叫消費者盈餘榨取」一文解釋過,轉貼部分如下:
很明顯論者壓根就沒有開店的經驗,以為人力是隨時請隨時有,而且來就能上線工作毋須教育訓練也不用過濾的。
我自己曾經為了在信義區開百貨公司專櫃,104等求才管道花了幾萬元刊登,2個月內面試將近幾十位求職者,超過9成根本不能用。能用的一成,你還得跟大品牌競爭 — 人力通常更願意去知名品牌大公司工作,無名中小企業甚至要開出比大公司更高的薪水才請得到或留得住人。可是增加的人力成本很可能也吃光獲利。
請人哪那麼容易?
同時這位大教授也沒有經濟學成本的觀念(特別是上頭成本與營運成本),才會說出「花大錢裝潢然後不喜歡花一點小錢請人」這種話。
裝潢費用屬於上頭成本,是下注之前對於市場判斷與定位的成本,一旦下了注要開檔,這個成本對於經營者的行為在經濟學上已經失去任何影響,因為這已是歷史成本,而歷史成本不是成本。經濟學看的機會成本永遠是指「對未來選擇的最高代價」。
裝潢後如果人力無法支應,開門營業帶來的收益不足以cover日常營運成本,甚至因人力素質未達標準可能砸了招牌商譽的風險下,理性經濟決策當然是暫停營業!
我不認為這篇新聞中的苦主全是因為一例一休而出現人力問題,我推測他們應該本來人力就很吃緊了,可是越趨僵化的台灣勞動法規使得經營難度大大提高。
開了店可用人力資源無法完美供應,在百貨公司業界是早就存在這種狀況。樓管一般會在新櫃開張但人力不足情形下幫忙調度借人,這也是樓管的工作權責範圍之一。反過來想,如果此類狀況不是常發生,那百貨公司也不會設置樓管負責這部份的調度工作。
也就是說,真實世界中此類狀況遠比這些象牙塔裡的學者所知來得實際而頻繁。從經濟制度分析角度來看,缺乏彈性的勞動法規的確會加劇與惡化這種困境。
台灣很可悲的,是參與政策決定的環境中竟充斥這類毫無經營經驗的人,還說話最大聲。
文章連結:
https://wp.me/p7TW6D-116
湯加火山爆發英文 在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紅葉の季節 Premium Night‼
10月18/19日 快速去到長崎縣雲仙!雲仙に行きました♪
(今晚21:00會喺度share片段!有興趣請睇♪、今晩22時に動画Shareするのでよかったら見て下さい)
呢度有個好受國内遊客人士歡迎嘅Tour,叫做雲仙PREMIUM NIGHT!
雲仙係火山爆發形成嘅海底火山
昭和9年被指定為日本第一個國立公園地區
呢度嘅紅葉又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其中有d地區就1300年期間無人踏足過...👣
呢個Tour就可以將你帶領1300年無人踏入過嘅原始自然環境裏面
因爲國立公園嘅關係 不能用燈來照射紅葉
只係有d爲咗照射纜車路綫而設嘅最低限度上嘅燈
於是遊客就會拿住pen light,咁樣反而更加提升到星空夢幻世界嘅氣氛!
雲仙PREMIUM NIGHT Tour 一年三季舉行(春,夏,秋)
秋季就來緊10月26號~11月4號期間舉行~
詳細請聯絡(英文)→一般社団法人雲仙温泉観光協会
#長崎縣 #長崎香港直航
#雲仙 #雲仙Premiumnight #春夏秋挙行
#湯煎餅 #雲仙多密醬汁蛋包飯
海底火山からなる雲仙
昭和9年に日本で初めて国立公園に指定された地域
近年日本国内で人気を集めているというツアー
「雲仙プレミアムナイト」に参加させて頂きました!
今晩動画をシェアするのでお楽しみに!
本籍は岡山ですが、生まれは長崎、仕事の合間に従兄に15分だけ会えてよか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