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湯其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湯其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湯其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湯其暾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防醫學院與HTC合作 未來醫師可戴AR頭戴式裝置開刀 2018-03-21 12:29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傳統開腦手術須鋸開頭骨才能辨認神經與血管,對於腦部傷害亦大,如今有了電腦輔助,能虛擬神經徑路,並能看著手術導航「邊看邊操作」,降低傳統手術造成併發症的風險,是虛擬實境技術(V...

  • 湯其暾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21 13:27:52
    有 4 人按讚


    國防醫學院與HTC合作 未來醫師可戴AR頭戴式裝置開刀

    2018-03-21 12:29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傳統開腦手術須鋸開頭骨才能辨認神經與血管,對於腦部傷害亦大,如今有了電腦輔助,能虛擬神經徑路,並能看著手術導航「邊看邊操作」,降低傳統手術造成併發症的風險,是虛擬實境技術(VR)的進階醫療應用。國防醫學院進一步與宏達電(HTC)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擴增實境技術(AR)導入醫療領域,臨床醫師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戴著AR頭戴式裝置執刀。

    曾有一名年僅20出頭的男性,自小內向、表達慢、與人互動少,一度被認為有自閉傾向,一日因病住院,經診斷發現腦內有巨大的腦垂體腫瘤,壓迫到視神經、腦幹及下視丘等重要腦部神經結構。醫療團隊評估,傳統手術造成神經傷害的風險高,改以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最終成功切除腫瘤,同時保存腦部重要功能,該名男子在術後開始有了好的表達與人際互動,重展人生。

    三軍總醫院近兩年順利完成41例類似手術,該院神經外科部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主任湯其暾表示,傳統開腦手術須大範圍翻開頭皮、鋸開頭骨,許多神經是抽象且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只能藉由解剖部位來推算辨認,而虛擬神經路徑圖(Virtual Neurotractograph)是利用高運算電腦,演算處理病人的核磁共振擴散張量影像(Diffuse Tensor Image),計算神經的走向,並形成肉眼看到的神經纖維束圖,再利用手術導航「邊看邊操作」,是VR技術的進階醫療應用,目前大約8成的腦部病兆如腦下垂體腫瘤、顱底腦膜瘤、膠質細胞瘤、轉移性深部腦腫瘤、出血性腦中風及三叉神經痛等,可利用此項微創手術治療。

    湯其暾表示,目前國防醫學院與HTC簽署合作備忘錄,將AR技術導入醫療領域,臨床醫師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戴著AR頭戴式裝置執刀,有可能就在今年達成。

    「微創手術並非完全無風險」,湯其暾提醒民眾,目前國內外並未定論多大的腫瘤適用或不適用微創手術,理論上腫瘤較大,手術時間較長、病人相對麻醉的時間與風險也會倍增,但仍要視腫瘤的位置而定,部分腫瘤可能不適用,術前應和手術團隊與執刀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取得共識。

    附圖:利用手術導航融合就能在手術中邊看導航邊操作示意圖(註:綠色代表腫瘤,紅色為血管)。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虛擬神經徑路圖(Virtual Neurotractograph)是利用高運算電腦處理計算神經的走向形成的神經纖維束圖(註:金色與綠色代表運動神經徑路,紅色為血塊)。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在可視的神經導航導引下手術賦予病患與醫師雙重保障(註:綠色代表腫瘤,紅色為血管,黃色為視神經)。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4323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