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游朱義中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游朱義中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游朱義中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游朱義中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榮哲 × 小說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朱光潛:如何正確地「煉字」?】 我們都知道,在文學創作時,任何詞彙的更動、語句順序的調整,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意思與感受。因而,如何根據需求字斟句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煉字」,小編很喜歡朱光潛的這篇文章。他從古典文學中舉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斟酌用字,讓詞彙和情感能相呼應。同時也提到「避免陳...

  • 游朱義中風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6 19:00:01
    有 57 人按讚

    【朱光潛:如何正確地「煉字」?】
     
    我們都知道,在文學創作時,任何詞彙的更動、語句順序的調整,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意思與感受。因而,如何根據需求字斟句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煉字」,小編很喜歡朱光潛的這篇文章。他從古典文學中舉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斟酌用字,讓詞彙和情感能相呼應。同時也提到「避免陳腔濫調」的說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文學大家的說法吧。
    -

    咬文嚼字 / 朱光潛
     
    郭沫若先生的劇本《屈原》裡嬋娟罵宋玉說:「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台下聽,嫌這話不夠味,想在「沒有骨氣的」下面加「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了。他覺得這字改得很恰當。他研究這兩種語法的強弱不同,「你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意義,有時或許竟會「不是」;「你這什麼」便是堅決的判斷,而且還必須有附帶語省略去了。根據這種見解,他把另一文裡「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話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這是煉字的好例,我們不妨借此把煉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員把「是」改為「這」,確實改的好,不過郭先生如果記得《水滸》,就會明白一般民眾罵人,都用「你這什麼」式的語法。石秀罵梁中書說:「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楊雄醉罵潘巧雲說:「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裡流涎!你這你這——」一口氣就罵了六個「你這」。看看這些實例,「你這什麼」倒不僅是「堅決的判斷」,而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歎語,表現著強烈的情感。「你是什麼」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來。不過它也不一定就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紅樓夢》裡茗煙罵金榮說:「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這裡「你是」含有假定語氣,也帶「你不是」一點譏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對了。從此可知「你這」式語法並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語法都來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嫉,在讚美時便不適宜。「是」在邏輯上是連接詞,相當於等號。「有」的性質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中,風度是動詞的賓詞。在「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中,風度便變成主詞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話。
     
    這番話不免囉嗦,但是我們原在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文學藉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例如《史記》李廣射虎一段:
     
    「李廣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更復射,終不能入石矣」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虛在《史記辨惑》裡說它「凡多三石字」,當改為「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或改為「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見「草中石,以為虎」並非「見草中有虎」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
     
    一般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為「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
     
    他仿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沉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想的意義遠離不易捉摸,它可以聯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裡焚香,「一川煙水」「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
     
    聯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係。有如輪外月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科學的文字越限於直指的意義就越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後者是游離的,前者偏於類型,後者偏於個性。既是游離的個別的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義含糊甚至支離。比如說蘇東坡的「惠山烹小龍團」詩裡三四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原文就簡直不通。如果你不瞭解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裡,那一點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處。這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約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話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蘊藉。難處就在於含混中顯得豐富,由「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變成「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是點鐵成金,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上面。
     
    這是一個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聯想意義也是最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於習慣,習慣老是喜歡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濫也是如此。從前作詩文的人都依「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事類統編」之類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裡去乞靈。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外「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用鉛字排印數籍還是「付梓」「殺青」。像這樣例子舉不勝舉。他們是從前人所謂「套語」,我們所謂「濫調」。一件事物發生時,立即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於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所說的「套版反應」。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於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因為就作者說,「套版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版反應」,在運思佈局上面,甚至在整個人生態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不過習慣力量的深度常非我們的意料所及。沿著習慣去做總比新創更省力,人生來有惰性。常使我們不知不覺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應」裡去。你如果隨便在報章雜誌或是尺牘宣言裡面挑一段文章來分析,你就會發現那裡面的思想情感和語言大半都由「套板反應」起來的。韓愈談他自己做古文「惟陳言之務去」。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語言跟著思維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隨便舉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舉不盡道理也說不完。我希望讀者從這粗枝大葉的討論中,可以領略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本著這個精神,他隨處留心玩索,無論是閱讀或寫作,就會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都必須的好習慣。它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文的精煉與吻合,他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 游朱義中風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0 12:22:36
    有 1,058 人按讚

    一代說書人吳樂天本名吳泰嶺,1947年12月1日誕生於台灣台南新營茄苳腳。90年代,他在廣播電台以台語講述義賊廖添丁的傳奇故事而聞名台灣;2019年3月16日,因中風臥病多年的吳樂天逝世於台中,享壽72歲。謹以這段影片懷念他。

    以下有關吳樂天之生平,乃轉載自「吳樂天黑白講」網站(http://wuletian.tw)。

    吳樂天先生,台南縣新營人,自小家境貧寒,迫使他出外流浪,亦學得一身過人的口才,二十歲前後就開始接受成藥廠委託,在民營廣播電台,以純正的台灣話講古及賣藥,他所講過的故事包括全國聞名的絕世經典作品「傳奇人物廖添丁」、「江湖好漢賣鹽順仔」,還有「三國演義」、「死囝仔清及林絲緞」、「安安趕雞」,以及取材自小說的「賭國仇城」、改編文學家許丙丁原作「小封神」的「神拼仙拼死猴齊天」、採取東洋武聖傳奇故事的「宮本武藏」等等,不計其數。

    為人宣傳以外、吳樂天也開立了「金雞堂中醫診所」,除了「皮膚病金雞堂藥好經驗深」至今猶使人印象深刻的廣告,「金雞堂」也生產百仙健步丸、茄苳苦茶糖、賀老茶等相關藥品,他也在艋舺創立「台灣民俗館」,現場播講「傳奇人物廖添丁」,並同步錄音於電台播出。在生活環境日日安穩以後,他開始參加香港「現代中醫藥學院」的函授課程,並於1979年8月1日通過學士論文審核,得到了中醫學士證書。

    1983年,吳樂天進入電視媒體,在華視主講的「電視講古──三國演義」,於11月13日禮拜天晚上七點半開播,這一段與電子媒體互動往來的經驗雖然不久,卻為吳樂天日後籌備拍電影及插手有線媒體的生涯打開了序幕。

    吳樂天在1985年取得電影編導證及演員證,並於1987年2月開拍《台灣英雄廖添丁》電影,雖然當時的主演者除了吳樂天以外,皆是成本較低的新進演員,但也創下從事掠龍(按摩)行業的盲人進入戲院捧吳樂天的場的盛況。

    1988年,吳樂天再開拍《廖添丁第二集-台灣鏢局》,這一次不但增加陣容,甚至邀請到當時的黨外立法委員朱高正客串,參加演出的還有澎恰恰、陳松勇等台語演員,而這一年也是新聞局電影處通過限制級電影「因劇情需要和無渲染色情之嫌,可裸露上半身」的一年,因此《台灣鏢局》也加入了不少這方面的鏡頭。

    在這兩齣電影當中,由林進德作詞、吳樂天作曲的「江湖男女」、「英雄好漢」、「台灣人」等主題曲,當中的「人間冷暖情為貴/世事滄桑愈堅強/溪水洗未去內心的創傷/墓仔埔破窯當作是夢鄉」、「台灣不是搖籃搖人得大漢/無依無偎心茫茫」、「台灣不是旅社乎人得休喘/台灣前途未暗淡」等等歌詞,皆是建立了台灣人「俠」的形象,更加是深刻發揚台灣意識的傑作。

    也因其為人四海的個性所致,吳樂天在這兩部電影上演以後,開始與不少政治人物有所往來,甚至介入政治人物的紛爭,像是大力支持朱高正,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他也在1989年8月2日會見當時的行政院長李煥,對彭明敏這款海外「黑名單」人士等等問題提出建言,但是吳樂天猶大力宣傳「漢民族」、「大漢江湖男女」的思想,與黨外漸漸形成的「台灣主權獨立」主張仍有一段距離。

    雖是如此,吳樂天依舊以他個人的交情相挺政治人物,甚至為民進黨挑戰當局的主張打頭陣,比如在1990年3月,「民主之聲」(TVD)電視台的開播,吳樂天就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

    在90年代初期,「民主之聲」電視台就像游擊隊一般,有時干擾三台、有時放大功率播出,亦促成1992年立法院院會通過民進黨立委的臨時提案,要求交通部及新聞局人員到院報告全國頻道的使用情形,如今電子媒體無限制開放,吳樂天的功勞實在不可抹消。

    在此同時,吳樂天講古的內容也開始加入較多的時事評論,尤其受民進黨人士、以及全國各大專院校邀請,四處演講的內容,也錄製成「吳樂天談天下事」、「台灣漫談」等等的錄影帶、錄音帶發行,在街頭演講的場合也十分暢銷。

    1992年,吳樂天登記參選台北縣立法委員,卻因為學歷審核未通過而無法參選,但是吳樂天並不放棄,他在板橋租下一片廣場,每天晚上舉辦大型演講,批判學歷檢覈是阻礙「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參政權」,並要求支持者將圈印蓋在選票的最左手邊,表示對排不進候選名單的吳樂天的支持,這類「另類」的選舉活動,可說是相當具有社會運動性。

    1997年,吳樂天接受導演蔡揚名邀請,演出亦是以廖添丁為題材的電影《俠盜正傳》裡主角廖添丁的師父,吳樂天平時所勤練的劍道五段武藝,在這齣電影之中有不少發揮,但在這部作品過後,吳樂天也漸漸退出幕前,而他所主講的絕世經典講古作品「傳奇人物廖添丁」,成了無數台灣人記憶中最可貴的台灣文化經典!

    【當傳奇人物吳樂天遇上台灣英雄廖添丁】
    吳樂天唯一傳授弟子吳國禎 撰

    1980年代,吳樂天以講述「傳奇人物廖添丁」故事風聞全台,將廖添丁的抗日英雄形象正式定調。

    在以往的著述中,廖添丁被冠以「義賊」名諱,從戰後初期文學家廖毓文的著作「台北城下的義賊」、到許丙丁先生的「再世廖添丁楊萬寶」,乃至民間說唱的歌仔冊,無一例外,證諸日治時代的台灣日日新報的新聞,當中亦有「神出鬼沒廖添丁」、「廖添丁之舊惡」、「飛簷走壁廖添丁」等報導,台灣民間更有「你不是辜顯榮,我不是廖添丁」俗語,明白揭示了廖添丁乃是與日人為伍的台籍富商至為畏懼的對手。

    但是到了吳樂天口中的「傳奇人物廖添丁」,卻已完全掙脫了「俠盜」的歷史性格,而大肆渲染廖添丁與江湖人物交遊、與日治政權下的高官抗衡、與統治者所豢養的台奸鬥智等種種傳奇,在吳樂天舌燦蓮花的播講技巧下,無論是「冥府道上咧行,活秒無活分」的廖添丁,抑或「猴頭老鼠耳,鼻仔翹上天,穿一領西裝 M(size)的崁到腳目」的香港蜘蛛賊祖師奶紅龜仔,抑或廖添丁的紅粉知己台中太平鳳仙姑娘;或者是依序出現的日本人爪牙辜顯榮、蔡萬龍、張海瑞,乃至台中州參議員吳雨潤、西螺佛庵住持阿善師等人物個個形象鮮明,活躍於廣播的空中,就連講古中慣常穿插的套語「講添丁,說添丁,添丁說不盡」、「世間就目藥水干仔上細矸」等,也都傳述一時。

    如此不斷踵事增華的故事結構、形象鮮明的善惡人物,終能開創出一個獨立於空中的英雄世界,開創了台灣俠義傳奇的先河,這種俠義傳統的英雄價值雖流於父權、物化女性而理應批判,卻亦可視為長期在戒嚴禁錮下長成的台灣人去傷解鬱、自我補償的一帖運功散,亦為台灣意識醞釀的薰習中捍衛家園信念的強化,如今重新聽來,其歷史意義更加深刻──「傳奇人物廖添丁」已不只是一部精采的廣播故事,更是值得世代傳承的台灣人文資產。

  • 游朱義中風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30 08:40:45
    有 77 人按讚

    大陸小學國文課之三
    《示兒》
    宋 ·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籬門迎涼有感》
    宋 ·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其一) 》
    宋 ·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 (其二)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小池》
    宋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曰荷花別樣紅。
    《春日》
    宋 ·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宋 ·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遊園不值》
    宋 ·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觀書有感》
    宋 ·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鄉村四月》
    宋 ·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墨梅》
    元 · 王冕

    我家冼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石灰吟》
    明 ·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己亥雜詩》
    清 ·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村居》
    清 ·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 ·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竹石》
    清 ·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7~9年級

    《關雎》 (節選)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激女,寤寐求之。

    《兼葭》 (節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觀滄海》
    兩漢 ·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飲酒》
    東晉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十五從軍征》
    漢樂府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 :「 家中有阿誰? 」
    「遙看是君家,松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架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木蘭辭》 (節選)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唐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次北固山下》
    唐 ·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使至塞上》
    唐 ·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行路難》 (節選)
    唐 · 李白

    行路難! 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黃鶴樓》
    唐 ·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望岳》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唐 ·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節選)
    唐 · 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底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節選)
    唐 ·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賣炭翁》 (節選)
    唐 ·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錢塘湖春行》
    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斜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雁門太守行》
    唐 ·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唐 ·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無題》
    唐 ·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股勤為探看。

    《相見歡》
    南唐 ·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梋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漁家傲》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曾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浣溪沙》
    宋 ·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登飛來峰》
    宋 ·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跟,
    只緣身在最高層。

    《江城子 · 密州出獵》
    宋 ·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遺馮唐。 會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調歌頭 · 丙辰中秋》 (節選)
    宋 · 蘇軾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漁家傲》
    宋 ·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朝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股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陣子》
    宋 ·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游山西村》
    宋 ·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南鄉子》
    宋 ·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過零丁洋》
    宋 · 文天樣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宴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淨沙 · 秋思》
    元 · 馬致遠

    枯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元 ·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已亥雜詩 (其五) 》
    清 ·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蔣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滿江紅》
    清 ·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 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

    《論語》十二章 (節選)

    子曰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曾子日: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學而》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曹劌論戰》(節選)
    先秦 · 左丘明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 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孟子》三則 (節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 告子上》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伐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所以動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 告子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 滕文公下》

    《莊子》一則(節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逍遙游》

    《禮記》一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列子》一則 (節選)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鐘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選)
    兩漢 · 劉向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要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內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出師表》(節選)
    兩漢 ·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土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桃花源記》(節選)
    東晉 · 淘淵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答謝中書書》
    南朝 · 陶弘 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雲,神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 , 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 , 微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麟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
    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三峽》(節選)
    南北朝 ·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雜說》(四)(節選)
    唐 · 唐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潛力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幹裡稱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 天下無馬 !」 嗚呼!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陋室銘》
    唐 ·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小石潭記》(節選)
    唐 ·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聞水聲,
    如鳴珮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
    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岳陽樓記》(節選)
    宋 · 范仲淹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 乎。
    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醉翁亭記》(節選)
    宋 ·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裡,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迴路轉,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愛蓮說》(節選)
    宋 · 周敦顧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記承天寺夜遊》
    宋 ·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明 · 宋濂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湖心亭看雪》
    明 ·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河中石獸》(節選)
    清 · 紀昀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 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裡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 「 人民日報 」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