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游戏任务设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游戏任务设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游戏任务设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游戏任务设计產品中有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Dota Her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铁人三项来啦:天人城、DOTA2和斗地主! 今天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一天,除了可以享受中秋假期首日的喜悦外,枫哥和老陈、核桃他们还联袂为大家上演精彩刺激的铁人三项,誓要把所有观众都牢牢吸引在直播间里,不让外出。 以往的铁人三项是CS:GO、DOTA2以及绝地求生,“铁人”这个词流行起来就是当时几兄弟玩...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Mickeyworks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欢迎订阅我的频道 ▶▶ http://bit.ly/2ryzfJo 我的VLOG全集 ▶ https://bit.ly/33dk1sP 我自己用的所有设备清单 https://www.amazon.com/shop/influencer-6adc0c67 加入我的频道会员,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福利...

游戏任务设计 在 Hock Chai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17:29:46

自在饭店休业后 - 🎉Day 37🎉 23/6/2020 #让味道说话 #hockchai #zizairestaurant #自在饭店 #让味道说话 #元蹄的故事 《第一转捩点》 其实自在饭店自2009年末开业以来生意一路没有什么起色,虽然那时店里已有着几道看门的招牌小菜,情况就像在竞争激烈的市...

游戏任务设计 在 Hock Cha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5 15:12:58

《创业 陷阱 》 今晚 8.30pm 自在饭店 Hock Chai 第2场直播 这场直播是 Everlynpopcorn 爆米花姐姐 冠名赞助播出。 第一次创业 我选了 住宅区 租了地方 简单地装修了 就开业了 过后一样一样整理。 开始时 喜欢我的店的食物和讨厌我滴店食物的人都很明显。 店里 有...

游戏任务设计 在 Hock Chai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8:19:34

【自在的故事】 - 【转变】 Blog : http://flavourstalk.blogspot.my/2015/11/blog-post.html (图为豪华盆菜) 2013年四月接到盆菜外烩订单开始已反复思考设计这次的任务该如何完成。认识自在饭店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里是一家小店,承蒙客家山...

  • 游戏任务设计 在 Dota Her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00:28:41
    有 0 人按讚

    新铁人三项来啦:天人城、DOTA2和斗地主! 今天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一天,除了可以享受中秋假期首日的喜悦外,枫哥和老陈、核桃他们还联袂为大家上演精彩刺激的铁人三项,誓要把所有观众都牢牢吸引在直播间里,不让外出。 以往的铁人三项是CS:GO、DOTA2以及绝地求生,“铁人”这个词流行起来就是当时几兄弟玩pugb,定个多少多少杀的目标,不完成不下播。有时候是几兄弟合砍多少才算数,有时候则分开变成单人计算。因为目标设定的往往比较难以完成,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枫哥、川神、龙神和东尼他们晚上开始组局tiu伞,然后打到第二天中午才下播,不怕熬夜不怕累的“铁人”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时一看这个节目效果不错,活动策划能力一流的海鲜台干脆办了个小比赛,就是看看谁比较能熬。那会儿的铁人三项大概是CS:GO 200杀,DOTA2 200杀以及绝地求生200杀。CS:GO和DOTA2的目标相对容易完成一些,而到了绝地求生就真是拼体力拼意志力的时刻,基本都要打到第二天持续十个小时才能结束,“铁人三项”实至名归。 值此中秋假期来临之际,海鲜台把这个尘封许久的节目重新搬回了大荧幕,不过这次铁人三项里的三项相对更娱乐更轻松,从之前的CS:GO、DOTA2和pubg变成了永劫无间、DOTA2以及斗地主。 具体的比赛规则如下: 活动顺序 表演赛→永劫无间→DOTA2→斗地主 表演赛(永劫无间) 1. 每场比赛为1V1(BO3),每局上场人员由队伍自行商议决定,每个人只可以上场一次; 2. 率先赢得5大局的队伍获得胜利; PS:练功房三禁 DOTA2 1. 主播5人组队开房进行水友赛,水友可以自行进入房间,人满即可开始。 2. 水友赛赢4局结束本阶段,同一批水友只可以进行一场比赛,不可以连续进行两场比赛; 永劫无间 1.五人队伍按照3+2分配进行水友赛,计算两个小队的总人头数,3+2模式人员分配由队伍自行商讨决定; 2.总击杀人数大于等于300,如果最终队伍吃鸡,存活队员击杀数翻倍; 3.水友赛模式进行,如进行4小时仍未完成任务,则转换为天梯模式 水友赛房间密码:DOUYU666 欢迎狙击,江湖险恶 PS:天梯需3000分以上的号,如分数不到3000分上自己的号即可 斗地主 1. 游戏客户端为腾讯欢乐斗地主,模式为经典模式,洗牌/不洗牌、初级/中级/高级场等选手自行选择; 2. 初始资金为每人200钻石,可自行购买欢乐豆,需使用新账号(自备),如账户含有系统赠送欢乐豆可以正常使用,不允许领取任务赠送欢乐豆; 3. 如比赛中途欢乐豆被清空,选手可自行充值欢乐豆,单次上限为200钻石(需在欢乐豆清零的情况下) 4.欢乐豆达到1000W本环节结束。 PS:200钻石=20W+欢乐豆 如果9月19日24点比赛仍未结束,则裁判会直接按照欢乐豆多少进行判定输赢,且会征求双方选手意见,如双方选手有意愿继续比赛,则比赛继续进行。 参赛队伍 黄浦江战队: YYF hao 三酒 菠萝赛东 壮壮 别被双抓战队: 老陈 南枫 烈女 六六 霸气 枫哥他们虽然在天人城和DOTA2项目上实力非凡,但是在压轴节目斗地主上肯定是不能跟“赌王”老陈媲美的,毕竟慈善赌王的名号已经响彻刀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精彩刺激的铁人PK环节已经在进行之中,小僵尸们赶快锁定斗鱼直播间9999,一起去给黄浦江战队加油吧! 如果大家还想回味乔枫在江湖中叱咤风云、逍遥自在的日子,那就来玩下小游戏《天剑奇缘》吧,在这里你一样可以找到乔枫乔帮主在天人城里大杀四方的感觉。

    http://wan2playgame.net/35973/

  • 游戏任务设计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1 21:41:21
    有 2 人按讚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 游戏任务设计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1 09:42:13
    有 0 人按讚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