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測量儀器校正規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測量儀器校正規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測量儀器校正規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測量儀器校正規定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機器學習識別特徵阻絕代測 上鏈回送監理資料庫防竄改 人臉辨識加酒精鎖阻酒駕 串區塊鏈上傳比對告警 2021-05-24社團法人台灣E化資安分析管理協會元智大學多媒體安全與影像處理實驗室 本文將介紹酒精防偽人臉影像辨識系統,結合了人臉辨識、酒精鎖以及區塊鏈應用,以解決酒駕問題,並透過監控系統避免...

  • 測量儀器校正規定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9 18:18:27
    有 0 人按讚

    機器學習識別特徵阻絕代測 上鏈回送監理資料庫防竄改

    人臉辨識加酒精鎖阻酒駕 串區塊鏈上傳比對告警

    2021-05-24社團法人台灣E化資安分析管理協會元智大學多媒體安全與影像處理實驗室

    本文將介紹酒精防偽人臉影像辨識系統,結合了人臉辨識、酒精鎖以及區塊鏈應用,以解決酒駕問題,並透過監控系統避免代測狀況發生。且利用區塊鏈不可修改的特性,將車輛與人臉資料串上區塊鏈,以確保駕駛人的不可否認性。

    長長期以來「酒駕」都是一個很嚴肅且必須被重視的議題,儘管在2019年立法院修法酒駕及拒絕酒測的罰則,但是抱持僥倖心態的人還是數不勝數,導致因酒駕釀成車禍的悲劇還是一再重演,讓不少的家庭因此破滅。

    據統計,從2015年到2018年的酒駕取締件數都逾10萬件,而因為酒駕車禍的死亡人數逾百人。在2019年酒駕新制上路以後,2020年警方酒駕取締件數有明顯下降至約6萬件,雖然成功達到嚇阻效果,但是死亡人數仍與去年前年持平,可見離完全遏止酒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努力。

    立法院於2018年三讀通過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酒駕者必須重新考照,並且只能駕駛具有酒精鎖(Alcohol Interlock)的車輛,所謂酒精鎖,屬於車輛點火自動鎖定裝置,在汽車發動前必須進行酒測,通過才能將汽車發動,而且在每45分鐘至60分鐘後酒精鎖系統就會要求駕駛人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重新酒測,以便防範在行車過程中有飲酒的情況發生,若駕駛人未遵守其要求,車子就會強制熄火並鎖死,必須回酒精鎖服務中心才能將鎖解開。

    由於法案的方式無法完全遏止酒駕,因此許多創新科技或是企業致力於研究相關科技來解決酒駕的問題。

    其中本田(Honda)汽車與日立(Hitachi)公司研發出手持型酒精含量檢測裝置,讓駕駛人必須在駕駛之前都先進行酒測,若酒精濃度超標就會將汽車載具上鎖,藉此避免酒駕意外或事故發生,且該技術結合了智慧鑰匙功能,若偵測到酒測值超標,車輛中的顯示面板將會發出警告訊號告知駕駛人,避免酒駕上路之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解決酒精殘值之問題,因為有許多駕駛人都會認為,休息一下後,身體也無感到不適,即駕車出門,等到駕駛人被警方臨檢時才知道酒測未通過,因此收到罰單,甚至是吊銷駕照處罰等。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酒精是在人體體內由肝臟代謝,實際代謝時間必須看體質以及飲酒量而定。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建議,喝酒後至少要10至20小時後再駕車比較安全。多數人無具備酒精代謝時間的觀念,導致駕駛人貿然上路,待意外發生或罰單臨頭時,已經為時已晚。

    背景知識說明

    本文介紹的方法為酒精鎖結合攝影鏡頭進行人臉辨識,並將人臉特徵資料與車輛資料串上區塊鏈,並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來避免駕駛人在解鎖酒精鎖時發生他人代測的問題。

    由於人臉辨識技術具備防偽性、身分驗證的特性,因此將酒精鎖的技術結合人臉辨識,便可確認為駕駛本人。

    何謂人臉辨識

    人臉辨識技術屬於生物辨識的一種,基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將大量人臉的資料輸入至電腦中做為模型訓練的素材,讓電腦透過演算法學習人類的面部特徵,藉以歸納其關聯性最後輸出人臉的特徵模型。

    目前人臉辨識技術已經遍佈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面廣泛,最為常見的應用即為智慧型手機的解鎖、行動支付如LINE Pay、Apple Pay等,其他應用還包括行動網路銀行、網路郵局、社區大樓門禁管理系統、企業監控系統、機場出入關、智能ATM、中國天眼系統等。一般來說,人臉辨識皆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 普遍性:屬於任何人皆擁有的特徵。

    ‧ 唯一性:除本人以外,其他人不具相同的特徵。

    ‧ 永續性:特徵不易隨著短時間有大幅的改變。

    ‧ 方便性:人臉辨識容易實施,設備容易取得,如相機鏡頭。

    ‧ 非接觸性:不須直接接觸儀器,也可以進行辨識,這部分考量到衛生問題以及辨識速度。

    人臉辨識透過人臉特徵的分析比對進行身分的驗證,別於其他生物辨識如虹膜辨識、指紋辨識,無須近距離接觸,也可以精準地辨識身分,且具有同時辨識多人的能力。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臉辨識技術也被用來管理人來人往的人流。人臉辨識的儀器可以搭配紅外線攝影機來測量人體體溫,在門禁進出管制系統中,利於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掌握到進出人員的身分,以及幫助衛生福利部在做疫調時更容易掌握到確診病患行經的足跡。

    人臉辨識的步驟

    人臉辨識的過程與步驟,包括人臉偵測、人臉校正、人臉特徵值的摘取,進行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輸出人臉模型,從影像中先尋找目標人臉,偵測到目標後會將人臉進行預處理、灰階化、校正,並摘取特徵值,接著人臉資料交給電腦進行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運算,最後輸出已訓練好的模型。相關辨識的步驟,如圖1所示。

    人臉偵測

    基於Haar臉部檢測器的基本思想,對於一個一般的正臉而言,眼睛周圍的亮度較前額與臉頰暗、嘴巴比臉頰暗等其他明顯特徵。基於這樣的模式進行數千、數萬次的訓練,所訓練出的人臉模型,其訓練時間可能為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到幾周不等。利用已經訓練好的Haar人臉特徵模型,可以有效地在影像中偵測到人臉。

    Python中的Dilb函式庫提供了訓練好的人臉模型,可以偵測出人臉的68個特徵點,包括臉的輪廓、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基於這些特徵點的資料就能夠進行人臉偵測,如圖2~4所示。圖中左上角的部分是偵測到的分數,若分數越高,代表該張影像就越可能是人臉,右側括弧中的編號代表子偵測器的編號,代表人臉的方向,其中0為正面、1為左側、2為右側。

    人臉的預處理

    偵測到人臉後,要針對圖片進行預處理。通常訓練的影像與攝影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會受到燈光、角度、表情等影響,為了改善這類問題,必須對圖片進行預處理以減少這類的問題,其中訓練的資料集也很重要:

    ‧ 幾何變換與裁剪:將影像中的人臉對齊與校正,將影像中不重要的部分進行裁切,並旋轉人臉,並使眼睛保持水平。

    ‧ 針對人臉的兩側用直方圖均衡化:可以增強影像中的對比度,可以改善過曝的影像或是曝光不足的問題,更有效地顯示與取得人臉目標的特徵點。

    ‧ 影像平滑化:影像在傳遞的過程中若受到通道、劣質取樣系統或是受到其他干擾導致影像變得粗糙,藉由使用圖形平滑處理,可以減少影像中的鋸齒效應和雜訊。

    人臉特徵摘取

    關於人臉特徵摘取,相關的技術說明如下:

    ‧ 歐式距離:人臉辨識是一個監督式學習,利用建立好的人臉模型,將測試資料和訓練資料進行匹配,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利用歐式距離來計算所有測試資料與訓練資料之間的距離,選擇差距最小者的影像作為辨識結果。由於人臉資料過於複雜,且需要大量的訓練集資料與測試集資料,會導致計算量過大,使辨識的速度過於緩慢,因此需要透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來解決此問題。

    ‧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為統計學中的方法,目的是將大量且複雜的人臉資料進行降維,只保留影像中的主成分,即為影像中的關鍵像素,以在維持精確度的前提下加快辨識的速度。先將原本的二維影像資料每列資料減掉平均值,並計算協方差矩陣且取得特徵值與特徵向量,接著將訓練集與測試集的資料進行降維,讓新的像素矩陣中只保留主成分,最後則將降維後的測試資料與訓練資料做匹配,選擇距離最近者為辨識的結果。由於影像資料經過了降維的步驟,因此人臉辨識的速度將會大幅度地提升。

    ‧ 卷積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種神經網路的架構,在影像辨識、人臉辨識至自駕車領域中都被廣泛運用,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透過濾波器對影像進行卷積、池化運算,藉此來提取圖片的特徵,並進行分類、辨識、訓練模型等作業。在人臉辨識的應用中,首先會輸入人臉的影像,再透過CNN從影像提取像素特徵並轉換成特定形式輸出,並用輸出的資料集進行訓練、辨識等等。

    何謂酒精鎖

    酒精鎖(圖5)是一種裝置在車輛載體中的配備,讓駕駛人必須在汽車發動前進行酒測,通過後才能將車輛發動。且每隔45分鐘至60分鐘會發出要求,讓駕駛人在時間內再次進行檢測。

    根據歐盟經驗,提高罰款金額以及吊銷駕照只有在短期實施有效,只有勸阻的效果,若在執法上不夠嚴謹,被吊照者會轉變成無照駕駛,因此防止酒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強制讓駕駛人無法上路,這就是「酒精鎖」的設計精神。

    在本國2020年3月1日起酒駕新制通過後,針對酒駕犯有了更明確且更嚴厲的規定,在酒駕被吊銷駕照者重考後,一年內車輛要裝酒精鎖,未通過酒測者無法啟動,且必須上15小時的教育訓練才能重考,若酒駕累犯三次,要接受酒癮評估治療滿一年、十二次才能重考。

    許多民眾對於「酒精鎖」議論紛紛,懷疑是否會發生找其他人代吹酒精鎖的疑慮,為防範此問題,酒精鎖在啟動後的五分鐘內重新進行吹氣,且汽車在行駛期間的每45至60分鐘內,便會隨機要求駕駛重新進行酒測,如果沒有通過測量或是沒有測量,整合在汽車智慧顯示面板的酒精鎖便會發出警告,並勸告駕駛停止駕車。

    對於酒精鎖的實施,目前無法完全普及到每一台車子,而且對於沒有飲酒習慣的民眾而言,根本是多此一舉,反而增加不少麻煩給駕駛。若還有每45~60分鐘的隨機檢測,會導致多輛汽車必須臨時停靠路邊進行檢測,可能加劇汽車違規停車的發生頻率。

    認識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於第三方,透過分散式節點(Peer to Peer,P2P)來進行網路數據的存儲、交易與驗證的技術方法。本質上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依照相同的技術標準將訊息打包成區塊並串上區塊鏈,而這些被串上區塊鏈的區塊無法再被更改。區塊鏈技術主要依靠了密碼學與HASH來保護訊息安全,也是賦予區塊鏈技術具有高安全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去中心化的關鍵。區塊鏈相關概念,如圖6所示。

    區塊鏈的原理與特性

    可以將區塊鏈想像成是一個大型公開帳本,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擁有完整的帳本備份,當產生一筆交易時,會將這筆交易廣播到各個節點,而每個節點會將未驗證的交易HASH值收集至區塊內。接著,每個節點進行工作量證明,選取計算最快的節點進行這些交易的驗證,完成後會把區塊廣播給到其他節點,其他節點會再度確認區塊中包含的交易是否有效,驗證過後才會接受區塊並串上區塊鏈,此時就無法再將資料進行篡改。

    關於區塊鏈的特性,可分成以下四部分做說明:

    1. 去中心化:區塊鏈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宗旨,就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採用分散式的點對點傳輸,該概念架構中,節點與節點之中沒有所謂的中心,所有的操作都部署在分散式的節點中,而無須部署在中心化機構的伺服器,一筆交易或資料的傳輸不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因此又可以說每個節點就是所謂的「中心」。這樣的結構也加強了區塊鏈的穩定性,不會因為其中的部分節點故障而癱瘓整個區塊鏈的結構。

    2. 不可篡改性:透過密碼學與雜湊函數的運用來將資料打包成區塊並上鏈,所有區塊都有屬於它的時間戳記,並依照時間順序排序,而所有節點的帳本資料中又記錄了完整的歷史內容,讓區塊鏈無法進行更改或是更改成本很高,因此使區塊鏈具備「不可篡改性」,並且同時確保了資料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真實性。

    3. 可追溯性:區塊鏈是一種鏈式的資料結構,鏈上的訊息區塊依照時間的順序環環相扣,這便使得區塊鏈具有可追溯的特性。可追本溯源的特性適用在廣泛的領域中,如供應鏈、版權保護、醫療、學歷認證等。區塊鏈就如同記帳帳本一般,每筆交易記錄著時間和訊息內容,若要進行資料的更改,則會視為一筆新的交易,且舊的紀錄仍會存在無法更動,因此仍可依照過去的交易事件進行追溯。

    4. 匿名性:在去中心化的結構下,節點與節點之間不分主從關係,且每個節點中都擁有一本完整的帳本,因此區塊鏈系統是公開透明的。此時,個人資料與訊息內容的隱私就非常重要,區塊鏈技術運用了HASH運算、非對稱式加密與數位簽章等其他密碼學技術,讓節點資料在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也能保護隱私以及用戶的匿名性。

    區塊鏈與酒精鎖

    由於區塊鏈的技術具備去中心化、記錄時間以及不可篡改的特性,且更加強酒精鎖的檢測需要身分驗證的保證性。當進行酒精鎖檢測解鎖時,系統記錄駕駛人吹氣時間以及車輛的相關資訊,還有人臉特徵資料打包成區塊並串上區塊鏈。因此,在同一時間當監控系統偵測到當前駕駛人與吹氣人不同時,此時區塊鏈中所記錄的資料便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依據,同時也能讓其他的違規或違法事件可以更容易進行追溯。

    酒駕防偽人臉辨識系統介紹

    為了解決酒精鎖發生駕駛人代測的問題,酒精鎖產品應導入具有身分驗證性的人臉辨識技術。酒駕防偽人臉辨識系統即為駕駛人在進行酒精鎖解鎖時,要同時進行人臉辨識,來確保駕駛人與吹氣人為同一人。

    在駕駛座前方的位置會安裝攝影鏡頭,作為駕駛的監控裝置。進行酒測吹氣的人臉資料將會輸入到該系統中的資料庫儲存,並將人臉資料以及酒測的時間戳記打包成區塊串上區塊鏈,當汽車已經駛動時,攝影鏡頭將會將當前駕駛人畫面傳回系統進行人臉比對驗證。如果驗證成功,會將通過的紀錄與時間戳一同上傳至區塊鏈,若是系統偵測到駕駛人與吹氣人為不同對象,系統將發出警示要求駕駛停車並重新進行檢測,並同時將此次異常的情況進行記錄上傳到區塊鏈中。

    如果駕駛持續不遵循系統指示仍持續行駛,該系統會將區塊鏈的紀錄傳送回給開罰的相關單位,並同時發出警報以告知附近用路人該車輛處於異常情況,應先行迴避。且該車輛於熄火後,酒精鎖會將車輛上鎖,必須聯絡酒精鎖廠商或酒精鎖服務中心才能解鎖。相關的系統概念流程圖,如圖7所示。

    區塊鏈打包上鏈模擬

    在進行酒測解鎖完畢以及進行人臉資料儲存後,會透過CNN將影像轉換輸出成128維的特徵向量作為人臉資料的測量值,接著將128個人臉特徵向量資料取出,並隨著車輛資訊一起打包到同一個區塊,然後串上區塊鏈。取出的人臉特徵資料,如圖8所示。

    要打包成區塊和上鏈的內容,包括了人臉特徵資料、車牌號碼、酒測解鎖時間點等相關輔助資料,接著透過雜湊函數將相關的資料打包成區塊。以車牌號碼ABC-1234為例,圖9顯示將車輛資料和人臉資料進行區塊鏈的打包,並進行HASH運算。

    將人臉資料和車輛相關資料作為一次的交易內容,並打包區塊,經過HASH後的結果如圖10所示,其中prev_hash屬性代表鏈結串列指向前一筆資料,由於這是實作模擬情境,並無上一筆資料,其中messages屬性代表內容數,一筆代表車牌資料,另一筆則為人臉資料。time屬性則代表區塊上鏈的時間點,代表車輛解鎖的時間點。

    情境演練說明

    話說小禛是一間企業的上班族,平時以開車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他的汽車配置了酒駕防偽影像辨識系統,以下模擬小禛下班後準備開車的情境。

    已經下班的小禛今天打算從公司開車回家,當小禛上車準備發動車子時,他必須先拿起安裝在車上的酒測器進行吹氣,並將臉對準攝影鏡頭讓系統取得小禛的人臉影像。小禛在汽車發動前的人臉影像,如圖11所示。

    待攝影鏡頭偵測到小禛的人臉後,接著系統便會擷取臉上五官的68個特徵點,如圖12所示。然後,相關數據再透過CNN轉換輸出成128維的特徵向量作為人臉資料的測量值,如圖13所示。

    酒精鎖通過解鎖後,車輛隨之發動,解鎖成功的時間點將會記錄成時間戳記,隨著影像與相關資料串上區塊鏈。在行駛途中,設置在駕駛座前方的鏡頭將擷取目前駕駛的人臉,以取得駕駛人的128維人臉特徵向量測量值,並且與汽車發動前所存入的人臉資料進行比對,藉以判斷目前的駕駛人與剛才的吹氣人臉是否為同一位駕駛。當驗證通過後,也會再將通過的紀錄與時間戳上傳至區塊鏈中,如此一來,區塊鏈的訊息內容便完整記載了這一次駕車的紀錄,檢測通過的示意圖如圖14所示。

    系統通過辨識後,便確認了駕駛人的身分與吹氣人一致。且透過時戳的紀錄和區塊鏈的輔助,也確保了駕駛的不可否認性。若有其他違規事件發生時,區塊鏈的紀錄便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依據來進行追溯。

    如此一來,便可以預防小禛喝酒卻找其他人代吹酒測器的情況發生。在駕駛的途中,如果有需要更換駕駛人,必須待車輛靜止時,從車載系統發出更換駕駛要求,再重新進行酒測以及重複上述流程,才可以更換駕駛人。如果沒有按照該流程更換駕駛,系統將視為異常情況。

    結語

    酒駕一直是全球性的問題,將有高機率導致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家庭破碎,進而醞釀後續更多的社會問題,皆是酒駕所引發的不良效益。為了解決酒駕的問題,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酒駕標準或是法律規範,但是大部分國家的規範和制度都只有嚇阻作用卻無法完全遏止。在不同的國家防止酒駕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國家如新加坡,透過監禁及鞭刑來遏止酒駕犯,又或者是薩爾瓦多,當發現酒駕直接判定死刑,這樣的制度雖嚇阻力極強,但是若讓其他國家也跟進,會造成違憲或是違反人權等問題。因此,各國都在酒駕的問題方面紛紛投入研究,想要達到零酒駕的社會。

    為達成此理想,本文介紹了基於區塊鏈的酒駕防偽辨識系統,利用酒精鎖搭配人臉辨識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使有飲酒的駕駛人無法發動汽車。且該系統搭載在行車電腦中,結合攝影鏡頭的監控對駕駛進行酒測防制管理,將人臉資料、酒精鎖、解鎖時間點與相關資訊打包成區塊並上鏈。基於區塊鏈技術內容的不易篡改,可加強駕駛人的不可否認性,當汽車發生異常情況時,便能利用有效且可靠的依據進行追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時代已經來臨,透過酒駕防偽辨識系統來改善酒駕問題,在未來能夠普及並結合法規,智慧汽車以及智慧科技的應用將會帶給人們更安全、更便利的社會。

    附圖:圖1 人臉辨識的步驟。
    圖2 人臉特徵點偵測(正臉)。
    圖3 人臉特徵點偵測(左側臉)。
    圖4 人臉特徵點偵測(右側臉)。
    圖5 酒精鎖。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uardian_Interlock_AMS2000_1.jpg with Author: Rsheram)
    圖6 區塊鏈分散式節點的概念圖。
    圖7 系統概念流程圖。
    圖8 取出人臉128維特徵向量。
    圖9 儲存車輛相關資料及人臉資料到區塊。
    圖10 HASH後及打包成區塊的結果。
    圖11 汽車發動前小禛的人臉影像。
    圖12 小禛的人臉影像特徵點。
    圖13 小禛的人臉特徵向量資料。
    圖14 系統通過酒測檢測者與駕駛人為同一人。

    資料來源:https://www.netadmin.com.tw/netadmin/zh-tw/technology/CC690F49163E4AAF9FD0E88A157C7B9D

  • 測量儀器校正規定 在 新北市議員張錦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7 15:14:51
    有 247 人按讚

    【募55支額溫槍贈警局 為防疫做努力!】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第一線的警察同仁每天都必須面對許多民眾,且依規定必須幫他們測量體溫進行防疫。為了保護辛苦的員警,錦豪募集55支額溫槍捐贈給汐止、金山警分局,讓他們可以交替使用,保持設備最佳狀態。

    派出所的額溫槍每天都必須使用,使用量大的情況下儀器可能會損耗、失準,需要校正。但空窗期可能面臨無「槍」可用的情況,為防疫盡一份心力,捐贈給基層警察同仁使用。

    錦豪最挺基層員警,從安全帽、消毒酒精、護目罩、防爆臂盾到額溫槍,就是要給基層員警充分的裝備,錦豪也曾在總質詢向侯市長表示要為基層員警提升裝備,並強調汐止的警察特別的辛苦,不只要保護我們的治安,還要指揮交通,甚至為防疫工作不遺餘力的投入。

    #汐止金城武
    #防疫缺一不可
    #防疫大任務
    #加入我們一起回饋社會
    #保護警察就是保護自己
    #向警察致敬
    #少點謾罵多點實際行動

  • 測量儀器校正規定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2-04 23:46:32
    有 24 人按讚

    年終大掃除,輻射汙染怎麼除?
    2013年民間版《台灣環境輻射地圖》
    告訴你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

    2013年3月起,由民間自主發起的"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進行全台輻射普查,第一階段的調查計畫至當年12月31日止,已經完成台灣本島、澎湖、金門總共733個地方,測量了1959個測點,累計大約24000個測値,製作完成二組輻射地圖,並在44個地方找出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也就是測値超過0.3微西弗/一小時的部分,在立委田秋堇的協助下及主辦下,參與調查的志工及環團於1月29日上午在立法院共同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提問,該怎麼除汙?

    與會的志工包括活動召集人,亦即社運紀錄片工作者林瑞珠,還有台北教改鬥士蕭曉玲、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洪維峰、台灣生態協會秘書長蔡智豪、遠赴日本福島災後測量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以及走調團顧問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

    林長茂表示,台灣「游離輻射」汙染源主要來自老舊的核電廠跟燃燒低階核廢料的「減容中心」,他要求原能會儘速提出說明跟因應對策。方儉則指稱國人身在「輻」中不知「輻」。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指出核一廠乾式貯存即將啟用,這將是輻射汙染另一可怕的汙染源,全世界沒有哪個敢在距離首都20多公里的地方成立核電廠擺放核燃料,只有台灣這麼做。蔡智豪在會中澤敦促政府資訊公開。累積最多測點,幾乎走遍整個苗栗進行輻射測量的洪維鋒則表示,沒想到為於台灣中部的苗栗輻射値竟然也很高。

    這次的調查結合了各地志工以及環保團體大約五十人的力量,組成"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由曾經於1990年代初期做過中台灣、北台灣輻射屋、輻射馬路普查的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提供測量儀及測量指導。此外,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能專家賀立維博士、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反核作家劉黎兒小姐均提供許多輻射測量的寶貴意見。

    此次調查同時希望未來能持續追蹤調查。林瑞珠表示,之所以招集各地友人進行這個計畫,乃基於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均為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廠亦已轉28年,過去事故頻仍,核四則是一個危險的拼裝機,政府卻對人民多所隱瞞,問題避重就輕,對於核能安全,台灣人民長期被蒙在鼓裡,加諸政府資訊不完全公開,迫使人民必須主動探究台灣環境輻射現況,以免暴露於疾病威脅的因子底而不自知。基於此,才會召集志同道合的環團及朋友,共同完成《台灣環境輻射調查地圖》,以對現況有所警覺。

    記者會主持人鍾淑姬表示,這次的輻射測量則有三個重要的價值:
    1.近年來福島之後第一次民間自發性很有系統的動員做出來的全國性的輻射測量。
    2.測量點遠超過政府監測的地點。目前原能會的監測點僅有45個。
    3.測量的地點都是民眾關切的地點,例如小學、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一般市民的生活環境、海邊。

    測量目的則有五項,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輻射汙染的議題,五項分述如下:
    1.提醒民眾輻射汙染的現況,以加強環境意識。
    2.建立一套2013年輻射測値檔案,以做長久測値的對照。
    3.敦促官方執行更有系統更普及的長期輻射監測計畫,並且能與人民的生活環境緊扣。
    4.希望學術界能夠關注這個議題,進行更多的輻射研究計畫,尤其與民生有關之議題,如食品輻照、各種類型的輻射汙染,以及輻射測量。
    5.希望國內的NGO,尤其是有人力的、有財力的組織,盡速提出有效的、有系統的、長期的{民間輻射監測計畫}。

    賀立維則以其專業發表對輻射除汙的看法:「以物質不滅定律與輻射物質半衰期多在數十年至數萬年的原因,除汙以水清洗則污染的水到處流竄,汙染農田、地下水、海洋。若裝桶,則成千上萬的桶子經數十年數百年鏽蝕,還是到處流竄。若自然蒸發則汙染大氣,成為雨水又汙染大地。污染的土壤與固態物質,以袋裝或桶裝又牽涉到運輸、貯存場地、風化、鏽蝕而外洩的問題。所以輻射除汙是一件將甲地的汙染移到乙地而已,不製造輻射汙染才是根本之道。輻汙是動態的,隨著氣流、風向、地形、雨量而有所不同,同一個區域因迎風或背風面有所不同,原能會在蘭嶼的偵測點,就遠離核廢場十公里外的山後,量測值為全國最低,其動機可議。日本有SPEEDI動態輻汙資訊系統,在福島核災時因資訊刻意隱瞞沒有發生作用,我們原能會的系統也有類似的嫌疑,只是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此次輻射調查以縣市分區進行,並運用google地圖強大的編輯功能,將調查數值及圖片上傳,整合出兩套「台灣輻射調查地圖」,在網路上公開瀏覽。可惜馬祖、蘭嶼、綠島等離島無暇顧及,2014年將盡可能補足這幾處的調查。


    一、輻射地圖2組

    1.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gamma射線:
    儀器: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測點1193個。
    日製AIR COUNTER_S ,測點252個。
    偵測: gamma放射性輻射(γ射線)
    地圖: http://goo.gl/maps/HwExE

    大於0.3微西弗的7個地方15個測點
    http://goo.gl/maps/8cO0g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317 台北市古亭國小操場中央 0.36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南樓走廊中央 0.31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北樓走廊中央 0.4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0.3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空間一米 0.34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北角落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東角落 空間一米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南角落 空間一米 0.310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北牆角 1.92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南牆角 1.4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0.3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操場中央 0.31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校門口0.32
    2013_0524 南投縣合歡東峰 0.420
    2013_0331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核廢預定地南邊小溪水邊 0.330
    2.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_beta, gamma射線:
    美製 Inspector偵測儀,測點514個。
    可偵測:alpha, beta, gamma及X-rays放射性輻射(α,β,γ,X光射線),因為alpha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地圖: http://goo.gl/maps/6TdSj

    大於0.3微西弗的39個測點(兩個測點與上同)
    http://goo.gl/maps/1vXjk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808 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11號門信義新生南 0.359
    2013_1120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國小 0.323
    2013_0830 基隆廟口愛四路28巷 0.305
    2013_1121 新北市八里渡船頭 0.317
    2013_1004 桃園縣復興鄉羅浮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 0.317
    2013_0728 新竹市清大生物科技館 0.928
    2013_1122 台中是豐原火車站 0.305
    2013_0902 南投縣日月潭頭社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 0.323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車站 0.317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國小 0.335
    2013_1123 彰化縣社頭國小 0.317
    2013_1122 彰化縣員林火車站0.305
    2013_1123 彰化縣二水國小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伸港鄉新港國小西北角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漢堡濕地南端 0.335
    2013_0819 彰化縣田尾怡心園 0.305
    2013_0819 彰化縣大城台西社區堤岸 0.305
    2013_1114 台南市議會 0.311
    2013_0824 台南市曾文溪口 0.545
    2013_1027 高雄市生態園區站 0.353
    2013_1027 高雄市西子灣站 0.335
    2013_1027 高雄市前鎮高中 0.311
    2013_1112 高雄市路竹公有市場 0.311
    2013_1113 高雄市二仁溪南岸茄萣環保公園 0.341
    2013_1113 高雄市阿蓮區戶政事務所 0.365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運動公園 0.317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觀光糖廠 0.359
    2013_1027 屏東縣屏東書院 0.329
    2013_1027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 0.311
    2013_0825 屏東縣佳苳海岸養殖魚溫仔蕃崘海岸 0.305
    2013_0825 屏東縣枋山社區入口海灘 0.305
    2013_1016 台東縣台坂國小 0.305
    2013_0904 台東縣南田核廢預定地 0.359
    2013_0912 花蓮縣中橫西寶國小 0.347
    2013_1024 宜蘭縣南澳國小 0.305
    2013_0730 宜蘭縣大同國小正門口 0.329
    2013_0828 宜蘭縣東港 0.305
    2013_1212 金門縣復國墩 0.311
    2013_1209 金門縣山后民俗文化村0.347

    二、統計結果
    烏克蘭儀器: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09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9微西弗/一小時,
    與1996出版之王玉麟所著"輻射汙染白皮書第一冊_揭發輻射汙染大弊案"第100頁所載的資料整合平均之後,當年台灣本島地表輻射為0.065微西弗/一小時,今昔相較,地表輻射幾近當時的二倍。(王玉麟表示,他的資料來自原能會高雄輻射偵測站)
    澎湖當年地表輻射為0.033微西弗/一小時,現在為0.099微西弗/一小時,剛好三倍。

    日製air counter s: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18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7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095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099微西弗/一小時。

    美製Inspector:測 beta、gamma射線,台灣本島平均離地一米空間0.134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201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51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94微西弗/一小時

    三、調查期間:第一階段從2013年3月~12月31日,
    四、調查地點:小學(因輻射對孩子影響大)、親潮流經海灘,人潮聚集點、可能污染地。
    五、測量方法:每個測點都需測量離地一米空間背景輻射、地表輻射。
    烏克蘭、日本製的儀器於離地一米的空間、地表,各取連續5個測値,美製儀器取10個測値,並以拍照做紀錄,包括環境、測值,都須拍下來,並盡量選用可以紀錄GPS的相機。之後上傳至google地圖。

    附錄1 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團員:
    測量指導儀器提供 : 林長茂(綠色陣線協會)
    活動召集&連絡人: 林瑞珠
    網路地圖製作指導 : 徐鴻慶(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
    統計: 林瑞珠、林家如、張淑芳
    台東: 楊宗瑋(台東環盟)、戴明雄(拉勞蘭牧師)潘世珍 Saivi . Langalj 、希婻‧瑪飛洑、林瑞珠
    花蓮: 江敬芳、鍾寶珠(花蓮環盟)、林瑞珠
    宜蘭: 蕭曉玲、林建豐、林瑞珠
    金門: 章君祖
    大台北:召集人張淑芳、陳俊酉、蕭美黎、宋祖慈、吳文軒、游正文、蘇惠君、林瑞珠
    桃園: 潘忠政(桃園在地聯盟)、林瑞珠
    新竹: 鍾淑姬(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許育綸、林黛羚、海茄苳&李玉筑&林宏文&何素芬(荒野保護協會)、林瑞珠
    苗栗: 召集人 洪維鋒(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劉千瀅&陳光軒(中港溪青年工作隊)、林瑞珠
    台中: 蔡智豪、陳要忠(台灣生態學會)、洪鴻佳、林瑞珠
    彰化: 林瑞珠、蔣孟岑
    南投: 林瑞珠
    雲林: 林瑞珠、蔣孟岑
    嘉義: 召集人 余國信(洪雅書房)、鄭書勉&吳思翰(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台南: 晁瑞光(台南社區大學)、林瑞珠
    高雄: 林瑞珠
    屏東: 洪輝祥&陳瑤玲(屏東環保聯盟)、鄭書勉(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感謝: 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工專家賀立維教授提供測量建議。
    劉黎兒小姐提供測量建議並協助儀器添購。張武修教授提供小學測點建議。
    徐鴻慶先生協助地圖製作與指導。

    附錄2
    此計畫使用的三款輻射偵測器介紹
    1 美國製Inspector Handheld Digital Radiation Alert® Detector 輻射偵測儀
    由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推薦。(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可測得'α、β、γ和X光,因此獨立製作一組輻射地圖。由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進行測量,出廠時已經過測量校正。由於alpha射線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可測範圍:0.001-100mR/hr 0.01-1000μSv/ hr
    0.01-1000μSv/hr 0-300000 CPM 0-5000CPS 1-9999000總計數

    以下兩支偵測器都是偵測咖碼射線,乃此次普查主要機種。
    2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由林長茂提供、出借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此款偵測器為俄羅斯聯邦時期因車諾比核電災變所製造,日本名古屋大學河田教授精比較各國品牌,極力推薦,因為其感應棒很大,又有鉛線保護,得以隔絕電磁波的干擾,相對穩定的測得較準確的測值。本次「台灣輻射調查計畫」即以此款測量儀為主。
    可測範圍:第一段從0.00~9.99,第二段從10.0~99.9,第三段從100~999

    2.日製AIR COUNTER_S ,由反核作家劉黎兒於2013年1月推薦並代購,志工認購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這款家用型輻射偵測儀操作簡單,出廠經過測量校正,是福島事件之後日本研發的新機種。

    附錄3
    1.輻射標準: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1990年修改法規,把一般人的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 年容許劑量由1977年規定的5毫西弗降為1毫西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於1996年亦公佈此標準。台灣於2007年公布此標準。1毫西弗換算成測量單位,則為0.11微西弗/時。
    2.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對於測値的說明 http://www.trmc.aec.gov.tw/utf8/showmap/trmcuser.php

    : 0.2微西弗/時以下 : 一般背景輻射範圍

    : 0.2 ~ 20微西弗/時 : 加強偵測調查

    : 20微西弗/時以上 : 執行輻射緊急偵測
    3.原能會網站關於輻射劑量的說明:http://www.aec.gov.tw/緊急應變/對人的影響/輻射劑量比較圖--5_40_873.html
    輻射除了一般生活上的各類應用之外,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著天然背景輻射,包括:(一)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二)來自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所含之天然放性射核種鈾、釷、鉀等核種所產生的地表輻射、(三)因鈾系及釷系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放射性氣體-氡氣,及(四)人體體內因自然存在或呼吸飲食攝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種輻射。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


    台灣環境輻射地圖部落格 http://gammausv.blogspot.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