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球減碳淨零排放風潮再添一名大咖成員,網路串流影音服務巨擘美國 Netflix 宣布2022年淨零排放,研究分析發現其業務中原創影集碳足跡佔比最高.....(04/07/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Netflix宣布,要在2022年底達成淨零排放。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 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8 12:47:26
    有 10 人按讚

    全球減碳淨零排放風潮再添一名大咖成員,網路串流影音服務巨擘美國 Netflix 宣布2022年淨零排放,研究分析發現其業務中原創影集碳足跡佔比最高.....(04/07/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Netflix宣布,要在2022年底達成淨零排放。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隨著各大科技公司宣布減碳目標,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近期宣布,要在2022年底達成淨零排放。Netflix的內部報告指出,去年碳足跡大多來自電影電視製作與企業營運。

    Netflix碳足跡50%來自影視製作 40%來自公司營運
    根據獨立報,Netflix上月30日發表「2020年社會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報告」,說明將如何「減少、保留和清除碳」,並投資自然相關工作。它的氣候目標包含直接排放(範疇一)、間接排放(範疇二)和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一般而言,是足以說明企業對社會影響的領域。

    報告指出,2020年Netflix的碳足跡為110萬噸,相當於一個擁有約15萬戶家庭的城市,但比2019年低,主因是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導致影片拍攝計畫延後。

    Netflix表示,其碳足跡的50%來自電影和電視製作,40%來自企業營運,透過資料中心串流內容約佔5%。

    Netflix上個季度營收為66億美元,全球擁有約2.04億用戶。與其他科技公司相比,Netflix在設定淨零目標方面進展算是緩慢。微軟一年前宣布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的計畫。此後不久,Facebook承諾在10年內實現淨零排放,而蘋果承諾2030年整個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

    「我們設定氣候目標的時程有一點晚,我們完全了解這一點。」去年10月上任的Netflix第一位永續長史都華(Emma Stewart)承認,「不過,自加入這家公司以來,我發現一但它決定要做什麼事,它會做得很好且很快。我在這裡的六個月間,Netflix取得的進展比幾年前我在其他機構還要多。」

    Netflix減排策略:使用綠電、僱用當地員工、提供電動車充電站
    全球前2000大上市公司中,有1/5已承諾淨零排放目標。但是環境人士對於設定在未來幾十年間要達成的目標抱持懷疑。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要實現淨零聽起來風險很高,但像Netflix這樣精打細算的公司不太可能沒有把握就做出承諾。

    企業面臨的減碳挑戰各有不同,並非所有的碳足跡都一樣。像微軟自稱其2020年的碳排放量為1600萬噸。

    Netflix表示,2030年前將透過安裝太陽能板和改用再生能源,將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減少45%。

    Netflix也將影響它的長期辦公室租賃、運輸和建材供應商。該公司95%的辦公室和拍攝空間都是租來的,打算鼓勵業主裝設再生能源,並從公用事業中選擇綠電。

    Netflix減排的其他策略包括僱用當地工作人員,避免出差和住宿,以及提供員工其他的通勤選擇。

    在內容製作基地,他們打算在柴油發電機上安裝乾淨且安靜的行動電池組,並提供電動汽車免費的充電站和停車位。

    打造「積極的連鎖反應」 Netflix將納入其他間接碳排
    該公司表示,它將計入所有相關的其他間接排放,目的是在整個產業中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包含所有Netflix內容的碳排放,涵蓋Netflix自己生產的內容、第三方內容,跟Netflix品牌的授權內容。

    史都華說,雖然溫室氣體會計準則會將授權內容這些排放量(來自許可產品)歸為其他人,但「我們自願承擔責任」。

    其他間接排放將包括與公司和生產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員工上下班以及商務旅行相關的排放。

    Netflix使用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和Equinix等雲端服務,並將其排放量納入了目標。

    為了提高效率,Netflix免費提供類似大型硬碟系統的「Open Connect Appliances」給網路服務供應商。也就是說在倫敦的使用者要看Netflix,串流資料將來自英國附近的位置而非加州總部。

    Netflix提供資金 助研發影視串流、廣告等碳排測量工具
    其他間接排放中不包含訂閱戶透過手機、平板或電視看Netflix節目所產生的排放。

    但是,Netflix與BBC、Sky和ITV等其他產業巨頭一起,為布里斯托大學開發DIMPACT線上工具提供部分資金。這個工具能用來測量影視串流、廣告和出版等其他網路服務的碳排放。

    根據資料,Netflix估計2020年Netflix上每一小時串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遠低於100克二氧化碳當量(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不光是二氧化碳),相當於駕駛汽油車跑約400公尺。

    此外,Netflix的報告還說,到年底前,「內部無法減少的任何排放都將透過資助高品質的氣候行動工作來解決」,例如保護高風險熱帶森林,幫助保留現有的碳儲藏。

    參考資料:
    獨立報(2021年4月1日),Netflix promises to wipe carbon footprint in under two years
    https://www.independent.co.uk/climate-change/news/netflix-net-zero-emissions-2022-b1824262.html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0364

  • 清除所有內容和設定沒反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5 11:52:53
    有 29 人按讚

    重磅專訪 Part 1&2》不只廢核廢煤 德國實現「2050碳中和」還有秘密武器.....(11/25/2020 風傳媒)

    Part 1 - 德國大力發展氫能,在重工業、航空、航海與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大量使用氫能,目標是成為全球生產綠色氫能的領先者,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謝錦芳 報導)德國預定2022年底前廢棄核能,2038年底前廢煤,廢核又廢煤,德國能夠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嗎?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德國有信心在2022年底前關閉剩下的3座核電廠,完全廢核,並逐步廢棄煤,全力發展氫能,將在重工業、航空、航海與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大量使用氫能,成為全球生產綠色氫能的領先者,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歐盟、德國均承諾,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碳中和係指在能源、交通、農業和工業過程中,平衡二氧化碳排放與清除,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碳足跡為零)。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德國在廢核、廢煤之外,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發展氫能成為德國的秘密武器。德國聯邦政府6月通過「國家氫能戰略」,將投入70億歐元推動氫能科技,另提撥20億歐元促進氫能跨國合作,合計90億歐元,全力發展氫能,以取代化石燃料。

    砸70億歐元推氫能科技 尋求與台合作

    為發展氫經濟,擴大市場規模,德國積極尋求與台灣合作的機會。赫登自2014年6月起擔任德國聯邦政府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負責能源轉型大工程。他表示,近年德國在經濟成長與電力需求方面已明顯脫鉤;發展氫能是一項結合工業、能源轉型與氣候保護的重要政策。以下為赫登接受專訪摘要。

    問:德國聯邦政府批准「國家氫能戰略」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

    答:德國和歐盟設定了氣候保護目標,亦即2050年要實現氣候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對不能或只能困難地電氣化的產業進行脫碳。 我們堅信,必須在重工業、航空、航海和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中大量地使用氫能,才能夠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

    氫氣是一種未來技術,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全球氫能市場,擴大其使用範圍和產能,從而降低成本。

    我們將「國家氫能戰略」(NWS)視為一項工業政策的策略,德國企業在整個價值鏈中是生產綠氫技術的全球領先者,擴大氫能的使用範圍可為這些公司提供巨大的商機。

    快速拓展加氫站網絡 發展氫能車

    問:德國聯邦政府如何推動氫能車?

    答:依「國家氫能戰略」方案,交通運輸領域是策略的重點之一。 在這一領域裡我們規劃9項具體措施,以擴大氫能市場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 氫能可為減少交通運輸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重大貢獻。

    最重要的是擴展氫能基礎設施,這樣才能使氫能驅動的車輛在德國立足穩固。 目前,德國僅次於日本,是全球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20年11月共有86個加氫站。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快速擴展加氫站網絡。

    除此之外,我們支持產業界在交通運輸領域使用氫技術,並資助用於運輸的氫能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構想、市場準備和採購。

    擴大市場規模 預估氫能成本將下滑

    問:現階段氫能成本極高,如何鼓勵企業使用氫能?

    答:的確,目前氫能價格昂貴,不過,我們早期開始發展再生能源時的成本是現在的10倍,我們預期氫能的發展也有相同趨勢,氫能的成本未來有大幅下降的潛力。再生能源價格下滑很快,以海上風電為例,德國最近一輪競標價格是以市價交易,政府不必提供政策補貼,因此,我預估氫能價格會進一步下滑。

    此外,德國政府初期會提供綠色氫能政策補貼,會使氫能的成本下降,目前較大的問題是如何把氫能輸送到最終使用者。

    確保能源供需平衡 德國做了這些事

    問:再生能源受制於天氣因素和儲存問題,有其局限性。德國聯邦政府使用氫能來協助能源供需平衡並支持再生能源的計畫是什麼?

    答:德國的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率大幅上升,供電品質保持在最高水準。2020年上半年,德國再生能源供應大約一半的電力需求;在2019年時,這一比率已超過40%。與上一個年度相比,2019年每個消費者的斷電時間減少了1.71分鐘,降至了12.20分鐘。這是自2006年首次發布斷電數據以來的最低停電時間。

    為了確保供電安全,電力系統必須具備靈活彈性。發電廠商和消費者需要一些激勵措施,靈活地生產和消耗能源。我們的電力市場製定了這些激勵措施,以便在沒風、沒太陽而電力的需求卻特別高時,發電廠商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價格。

    在靈活的電力系統裡,把電力儲存或氫動力發電廠以及其他靈活的電力生產廠商都考慮進去了。如果將來對用電靈活性的需求增加,靈活的電力生產廠商在市場上可以鞏固自己靈活又經濟實惠的供電者的地位。這一切將由市場決定。

    ★★★ 【小檔案】德國國家氫能戰略:

    為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德國、歐盟承諾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德國聯邦政府於6月10日通過「國家氫能戰略」方案,將投入90億歐元發展氫能,計畫在2040年之前完成10GW的電解綠色氫能,建立氫經濟產業鏈,包括科技、發電、儲存、基礎設施和使用。

    德國預計2038年前完全廢煤,為了成功完成能源轉型,在兼顧能源供給安全性、能源可負擔性與環境相容性等目標,必須採用創新的氣候行動,把目前使用中的化石燃料加以淘汰,氫能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並且以使用再生能源生產的綠色氫能為主。德國聯邦政府預估,未來10年全球與歐盟的氫能市場將大幅成長,零碳的氫能可以進行貿易。為擴大氫能市場規模,必須積極進行跨國合作。

    依德國「國家氫能戰略」,氫能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氫能可做為能源來源,用於氫燃料電池,驅動氫能運輸。氫能可做為儲能煤介,用於儲存再生能源,有助於平衡再生能源的供需。

    Part 2 - 德國是能源轉型的先驅者,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指出,「我們發展再生能源電廠時,太慢建設電網等基礎設施,把再生電力輸送到南部地區家戶。」,「我們推動再生能源過程中,太遲做全方位規劃;能源轉型必須全方位思考,將再生能源的供需、能源效率提升和產業結合等做全盤規劃。希望台灣避免犯同樣的錯。」

    「能源轉型的艱鉅任務還沒有結束。這是一項我們堅決奉行且必須代代相傳的任務。」

    (謝錦芳 報導)

    「能源轉型須全面性思考,德國太遲才開始全方位規劃」

    赫登指出,能源轉型問題必須全面性思考,必須將再生能源的發電、能源效率和產業結合做全盤規劃。這意味著規劃基礎設施,例如規劃供電網和供熱網,以及制定法律框架條件時,必須全方位考量,適時布建電網,將再生能源電力輸送到最終使用者。德國太遲才開始做全方位規劃。

    赫登表示,「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市場的信任度不夠。透過資助額度的確定,以及透過強制綠電生產者在市場上出售電力,我們能夠顯著降低再生電力的成本。就海上風電場而言,我們甚至可以完全不必補貼風電生產者。」

    他強調,「國家必須制定長期擴展目標並建立可靠、透明的法律框架條件,以確保規劃安全。最重要的是,為離岸風力發電廠的開發建立透明的框架條件。對於進行這種資本密集型的投資,這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以便投資者可以及早為項目募資,以及使得項目得以如期開展。項目開發人員應該及早得知技術規範和標準,以利主管機關和民營廠商進行建設性的合作。」

    核廢料處置經費逾8千億 核電廠運營商負擔

    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德國如何確保電力供應無虞?赫登表示,「有信心可以如期在2022年底前關閉最後的3座反應爐。近年來,德國出口了大量電力,逐步淘汰核電和煤電將使得電力的出口下降。此外,德國有相當高的以天然氣為基礎的產能,迄今為止只有相當有限的程度被使用。我們還在持續擴展各種再生能源。總體而言,即使在完全淘汰核電之後,德國的電力供應還是有保障的。」

    對於核廢料的處置計畫,赫登表示,核電廠運營商有義務自己承擔核電廠的退役和拆除費用,處置和最終儲存由其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的費用也是由核電廠運營商承擔。這筆費用預計將高達240億歐元(相當新台幣8112億元)。核電運營商已將這筆款項提交給聯邦政府,並於2017年將其轉移到一個公法基金,然後再從這個公法基金為臨時和最終儲存核廢料提撥所需資金。 因此,臨時儲存和最終儲存核廢料的實施和融資都與聯邦政府的權限和責任捆綁在一起。

    赫登指出,「在德國,所有類型的放射性廢棄物都將在深層地質結構中進行最終存放。 德國用於永久存放低放射性和中等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庫已經投入使用了,有些還正在建造中。我們目前正在尋找適合建造高放射性核廢料永久儲存庫的地點。對於此,我們計劃納入廣泛的公眾意見參與。」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24969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2507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