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度詩集分享暨抽獎:洪逸辰《信仰書店》※ 洪逸辰〈信仰書店〉(擷取三) -太陽雨 我想進一系列,關於太陽雨,銀色的書籍。既非關太陽、也非關雨,非關理性、感性,也非關英雄主義與懦夫。 當我們觸及這個話題,你說:「喜歡雨,喜歡雨的味道、雨的溼涼,尤其當雨絲落下,從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
-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6-14 18:26:34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田。尚未搬到那喧鬧的台北前,她的生活被大自然的環境所環繞著,無論是下課時撿取松果,在經常有昆蟲出沒的遊樂器材區玩耍、去學校後山探險、幫忙家裡農務等。
每逢週末假日,陳妍臻與姐姐們常花約3個鐘頭的路程,到十公里遠的外公家遊玩,從田野小徑直到水泥砌成的道路,常一路望著天空唱歌、聊天,閱覽大自然的景色,因而養成這不經意時顯現的習慣:她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得,找尋週遭自然環境間的細微變化。
陳妍臻就讀高職時,主修數位媒體動畫,當時因緣際會下進入了畫室,而開始了純藝術的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陶藝的地方,因為在畫室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日後進入大學時,便更加對陶藝及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的創作主題,陳妍臻皆以自己為中心發展,來感受家人、朋友及外在,給予她內心的想法,作為起初創作的養份。直到升上研究所後,她漸漸從過往的創作脈絡裡,挖掘到自己潛意識裡一直關注的題材。
喜歡攝影的陳妍臻,以拍照的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捕捉起來,將鏡頭作為她的眼睛,把雙眼所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但對於當下所產生的心情與情感,往往難以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內心的想像更是無法用影像的方式保存。創作,能夠使她心中所有想像具體化呈現,而陶瓷這媒材擁有可保存千年的特性,讓一瞬即逝的風景、甚至是記憶的消退,不會再因為時間而消逝。
親手捏塑的真實感 豐盈了自己
陶土是陳妍臻人生轉折的初始點,代表著新生。初次接觸陶藝時,她感受到這媒材竟充滿了能量,無論是土本身的韌性,或是她本身的力量,在施做的過程的捏塑、堆砌、刮土的動作,都讓她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創作都代表著對自己新的認識,也包含著生活中所帶給陳妍臻的感動、體悟,還有挑戰。
「我不喜歡重複,而我的生活和創作中卻充滿了重複性。」陳妍臻每日從住家到學校之間往返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 》中飾演的角色般,重複又乏味。即使不是在創作,她也常常輪播著同一首歌、同一齣電視劇,就像上了癮般的,即便她聽過、看過無數遍,還是得要撥放著甚麼,才能夠使她的內心感到安定,常常因為循環多次培養了慣性,如果一天沒有聽、沒有看,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她跟重複不斷糾結著,於是她便開始從看似充滿重複性的生活裡,尋求微小的差異性。就如同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是生活中常見的罐頭食品,也是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大賣場出現的大眾商品,即便看似重複,其實仔細地檢視,當中必然發現有些微的差異。
習以為常的事情 未必如此
陳妍臻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某次與父親一起除草時的事件,當中對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好奇,使她開始注意到:原來習以為常的自然生態象,都是以人為的角度,將它合理、想像化了,察覺了現實上與想像中的差異,當下的打擊也觸動了她,終於明瞭到自然之於她的意義。
當時她在山谷間看到許多樹木被藤蔓覆蓋著,好似自然編織而成的綠色地毯般,便慣性的將大自然的「美景」視為理所當然。陳妍臻描述了當下的情景,那時父親教她如何將野櫻花樹上的爬藤植物除去,她才驚覺一棵樹長得再好,若只要被爬藤植物纏住,爬藤植物會為了生存攀爬至樹木的頂端,包覆並阻礙樹木的生長,使樹木被攔腰折斷、或是見不到太陽慢慢枯死,無法長久存活。原來這爬藤植物名為「小花蔓澤蘭」,導致其它植物難以生存,影響了自然的生態。
關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有許多細微渺小的自然生態,也許大家都曾和陳妍臻一樣,不自覺地用人為的慣性將自然的視覺表象加以合理化,將自然美景當作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而遺忘其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陳妍臻也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重新認識生活當中,對生態、對人們而言,最重要的小事。
陳妍臻簡歷: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研究所 (碩三)
長榮大學 美術系-立體組 畢業
復興商工 美工科-電腦繪圖組 畢業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度詩集分享暨抽獎:洪逸辰《信仰書店》※
洪逸辰〈信仰書店〉(擷取三)
-太陽雨
我想進一系列,關於太陽雨,銀色的書籍。既非關太陽、也非關雨,非關理性、感性,也非關英雄主義與懦夫。
當我們觸及這個話題,你說:「喜歡雨,喜歡雨的味道、雨的溼涼,尤其當雨絲落下,從雨飛揚的方向能看見──風的顏色。」還戲說自己,是水作的男孩。我說:「喜歡太陽,太陽的存在,不代表沒有雨天,而只要太陽存在,晴天,就一定會出現。」笑了笑,那我,肯定是木作的了?
我們未曾質疑對方,甚至了解彼此、相談甚歡。明知,兩人站在磁的彼端,是相反的存在。
倏地,一束光清晰地破開陰雲,太陽舉起雙臂向外推開,是滿滿的光,所有的雲都擠到天空之外。一大群白蜜蜂迎面撲來,我們無法動彈,直到飛出地平線,日光變得曚曨,臉龐忽覺溼涼,是細細的雨,你轉過頭,說:「是太陽雨。」
是啊,正好能行光合作用呢。
-黑點
外頭無人
滿是光燙熟的沙
畫面過曝,喫去線條
顏色卻昏昏欲睡
坐在書店裏,這是唯一
亮度調得較低的地方
一陣風灌進,拂響風鈴
桌上闔著的書均勻地坦展開來
隱隱騷動
書忽如海鷗拍翅般飛翔
穿越沙灘
成了遠方天空的
黑點
而我們的信仰,註定
隱沒於海平線之下。
-終章
也許這間偶爾你來,或許你不來的書店終將打烊。
也許我們無法再辯論,蜂翅拍振的頻率是多少赫茲、鹽之白和糖之白有何區別、當群青的知更哭泣,是否有星星閃爍。
熄了最後一盞燈,回歸晦朔。你也難將看見,在海洋的對面、星球的邊陲,那裡有一間販賣知惠、出售文明、租借愛的,信仰書店。
隨我叛逃至信仰之地
你找到銀色編號的木櫃
懷著書躺下
緩緩闔上眼皮
我默念禱文
含起眠之實
如流星群中的唯一流星
與你結穗
沉沉睡着的你
胸口破開了
躥攀盛綻出一朵
以愛為名的花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洪逸辰 創作,粉專 信仰書店 洪逸辰
#鍾小魚 手寫,粉專 字理行箋,Instagram:lonelyfish28
#Jamie 朗讀、襯樂
※聆聽Jamie從容而傳情的朗讀,請至詩聲字頻道:https://youtu.be/SYNxFkLHVLk
※洪逸辰著,#陳馥蕓 繪《#信仰書店》(#釀出版,2021年6月30日)
※出版社粉專 作家生活誌
※抽獎辦法:
1.按讚
2.分享(要設公開哦)
3.在您分享的貼文上,請複製自己中意的文句。
抽獎活動至9/17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兩位幸運讀者(限臺、澎、金、馬),贈送洪逸辰詩集《信仰書店》。其中一本,將保留給文藝社團 竊竊詩語 的社友(感謝該社團社友的支持,也歡迎未在社團中的讀者即刻加入)。
※洪逸辰
INFP,Ω,火雷噬嗑,與松鼠為伍的人。
東吳大學中文系、日文系,北海道教育大學日本文化學程。
曾獲詩人流浪計畫、北海道函館市民文藝獎。
著有詩集《#山海詩》。
※陳馥蕓
澤風大過,間諜牡羊,性向是毛茸茸,胃裡住著一隻海月水母。
畢業於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主修立體造型藝術。
繪有《山海詩》。
※《信仰書店》(節自書訊)
「厭世代年輕人心中追尋的光,到底是什麼?」
《信仰書店》是以小說〈#竊眠者〉和詩文相互輝映、參差錯綜而成的小說詩集,故事的主人公為著名裝置藝術「鳥人」,以臺北為舞臺,在臺灣人熟知的深夜豆漿店和神祕的幻惑森林、精靈花徑間穿越,虛實交錯,引人奇思妙想連環迸發,如置身一部巨大的奇幻電影。
並結合了歌曲、繪畫、書法,以多元的媒體讓本詩集以更斑斕繽紛的姿態在讀者眼前跳躍。其中小說〈竊眠者〉致敬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偷睡眠的人〉,作者自譯版〈#眠り盗人〉更曾在日本獲北海道函館市民文藝獎。
※感謝逸辰,及信仰書店粉專小編提供資料及協力,並感謝秀威出版提供抽獎書,感謝聯絡人彥儒,及讀、寫合作者Jamie、小魚。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度詩集分享暨抽獎:洪逸辰《信仰書店》※
洪逸辰〈信仰書店〉(擷取二)
-精靈
有一隻精靈停佇在你休憩的眼睫,隨著輕輕氣息而起伏,忽地你顫動,祂便飛上天之洞。我曉得是什麼飛出去了。窗外的世界從一片厚沉的灰藍如漣漪旋化為嫩藍,洗淨的世界變得敏感,身上的衣裝對於肌膚,都太過粗糙了。
-字在飛
我掉進一本袖珍書之中。
我拿著彩虹筆
隨手就畫出彩虹
窩在魔法瓶中
醞釀海洋的魔法
無視於線性組合、質量守恆以及狄更斯的法則
在這裡,我的字變得會飛
充闐了整座世界
-輕功
所有的字都冉冉飄揚。
如果登上浮動的字,跳躍
再跳躍,是不是就能抵達天際呢?
-蝶書
書突然唰唰掙脫手
頁頁羽化為千萬隻蝶
-全名
將你的名字寫在蝴蝶頁,指尖摩挲。
我愛你,如同總喚你的全名
只因省略你
太可惜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洪逸辰 創作,粉專 信仰書店 洪逸辰
#鍾小魚 手寫,粉專 字理行箋,Instagram:lonelyfish28
#林思彤 朗讀,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聆聽思彤優美的朗讀,請至我們頻道:https://youtu.be/dQuLAgPCbus
※洪逸辰著,#陳馥蕓 繪《#信仰書店》(#釀出版,2021年6月30日)
※出版社粉專 作家生活誌
※抽獎辦法:
1.按讚
2.分享(要設公開哦)
3.在您分享的貼文上,請複製自己中意的文句。
抽獎活動至9/15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贈送洪逸辰詩集《信仰書店》(限臺、澎、金、馬)。
※洪逸辰
INFP,Ω,火雷噬嗑,與松鼠為伍的人。
東吳大學中文系、日文系,北海道教育大學日本文化學程。
曾獲詩人流浪計畫、北海道函館市民文藝獎。
著有詩集《#山海詩》。
※陳馥蕓
澤風大過,間諜牡羊,性向是毛茸茸,胃裡住著一隻海月水母。
畢業於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主修立體造型藝術。
繪有《山海詩》。
※《信仰書店》(節自書訊)
「厭世代年輕人心中追尋的光,到底是什麼?」
《信仰書店》是以小說〈#竊眠者〉和詩文相互輝映、參差錯綜而成的小說詩集,故事的主人公為著名裝置藝術「鳥人」,以臺北為舞臺,在臺灣人熟知的深夜豆漿店和神祕的幻惑森林、精靈花徑間穿越,虛實交錯,引人奇思妙想連環迸發,如置身一部巨大的奇幻電影。
並結合了歌曲、繪畫、書法,以多元的媒體讓本詩集以更斑斕繽紛的姿態在讀者眼前跳躍。其中小說〈竊眠者〉致敬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偷睡眠的人〉,作者自譯版〈#眠り盗人〉更曾在日本獲北海道函館市民文藝獎。
※感謝逸辰,及信仰書店粉專小編提供資料及協力,並感謝小魚。
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 在 自在灑脫×藝術想想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戶外藝文小寒營(藝文創作 X 益智解謎)
㊙️㊙️穿越歷史-實境解謎藝文全日營㊙️㊙️
…………………………………………………………………………
小學生平時都在教室內上課,趁著寒假帶孩子到戶外探索。🐿🌺🌾🐈🐉🍂🐜🍁🦋🐆🐌🐞
邏輯力、創作力、團隊力、感受力、活動力
➿穿越歷史 | 古色古香的老街古厝🧱
認識古老技藝:活字版印刷、透視圖學、拓印工法等等。
➿任務闖關 | 實境解謎大地遊戲🎯
引導孩子益智燒腦過程中,提升團隊精神與挫折耐受度。
➿創意手作 | 屬於自己的劇偶與舞台佈景🎭
達成玩中做,做中學的教育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孩子們爆棚的創意吧!
活動說明:
➿第一天🏕新舊交織的歷史街區➿
🏮上午【剝皮寮老街】
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混合不同時期的文化發展與建築風格。
不同於傳統的導覽方式,昭雁老師設計「實境解謎-兒童版」讓孩子研究謎題的同時認識文化變遷、感受藝術氣息、拾起歷史的記憶。
⛩下午【鄉土教育中心】
深入體驗後,進入製偶手作,並在舞台演示小劇場,讓我們得以窺探孩子當天的成長。鄉土中心內有大量互動操作機關和古早童玩,跟著昭雁老師玩中做,做中學。
➿第二天⛰道法自然的古厝之美➿
👘上午【林安泰古厝】
台北市現存最古老的古厝,圍繞古厝的園林景觀更是意境豐富、仙氣不凡。昭雁老師帶領孩子們穿越歷史,探索古人寄情山水、藏風聚氣的秘密。在組隊挖掘謎底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古厝之美。
🌺下午【花博新生園區】
深入體驗後,下午在花博大草坪設計創意佈景,藝術彩繪融合自然素材,多媒材探索設計課程,豐富的自然美景結合心靈感受,不只帶來濃厚藝文氣息,更讓孩子在兩日的營隊中獲得滿滿的益智邏輯力與美感創作力。
🌈營隊梯次:
▪️第一梯次: 1/28(四),1/29(五)
▪️第二梯次: 2/4(四),2/5(五)
🌈適合年紀:6歲以上(小一~小四的小學生)
[昭雁 老師]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東海大學哲學系學士
自在灑脫幼兒美學教育-創辦人
尚品藝美學國際文教-專任教案召集人
Music Together×Tutti Art 幼兒美學老師(觸覺敏感專任)
各區五感親子美學課共學老師
總是『等待』孩子的靈感!
家長,只需要陪伴,不下指導棋!
👉讓孩子充分擁有自在的藝術饗宴
⭐時間&注意事項:
* #捷運站出口一樓電梯口集合。
*回程下課時大約為16:30返回捷運站,家長最晚17:00來捷運站接,報名後請務必加入營隊群組以方便聯繫。
*需搭乘大眾運輸請幫孩子準備『悠遊卡』。
*全日戶外營隊,途中會找地方休息讓孩子用餐及點心,請幫孩子準備"方便自己吃" 的午餐、點心及水!
*其他物品:雨衣、外套、帽子、防蚊液、消毒噴霧……等可幫孩子準備可以方便自己會使用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