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
|💊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了,原因並非我對「人文醫學」甚或「詩」有足夠的掌握——相對地,我見識淺薄,可能根本無法專業地去談論它——而是我覺得癸雲老師懂我。若是她主持的講談,我似乎可以完全放心地(腦袋空空地?)參與全程,也不用害怕自己有多麽渺小、微不足道。
走在創作路上(即使我是五、六年前才開始重新寫「詩」,但在那之前就已經不斷地在「寫」了——對吧?),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作品入不了眼。它們雖產自於我心、我手,但永遠無法達到我心目中理想的狀態;我也許可以「愛」它們,但至今仍無法感到「滿意」。假使「文學圈」是一方不小也不大的池塘,那麼我就是一隻陸地上的螞蟻,隔著一層紗看望池塘、池裡的魚,要進入那裡、成為一隻魚,是下輩子才有機會實現的事。而癸雲老師不一樣,不可置否地,她屬於池子,並且有一個令人尊敬的位置,那不僅是愛與熱情可以達到的。
事實上,我從來不是癸雲老師的學生(我非科班出身),也未跟她熟識。我對她的景仰與信任說來有點唐突,但確確實實僅來自於一次《聯合文學》上的書評。去年的六月,是她寫了《#任性無為》的書評,刊在雜誌中屬於她的評書專欄(這專欄貌似非短期邀稿,而是每期由她親選兩本書來寫——但這都是後話了),且主題就談到了「#自我治癒」及「#以詩救贖」,並提及許多我在《#這裡沒有光》、《#結痂》時期的專訪。你們可以想像嗎?一隻螞蟻,要如何獲得來自那方池塘的目光?當螞蟻突然被看見了,心情會是怎樣?我驚喜萬分,更是醞釀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傳出第一封私訊給她,表達感謝之情。
那一晚,我跟老師說了很多(包括一些有的沒的XD),其中一段是謝謝她看見這樣一個渺小的、躲在角落裡的我。
老師答道:「妳真的不應該是角落的人,應該是讓大家看到的美麗風景。」
我想我會一直記得擁抱這一句話,因為我不得不。
在自我修復、縫補、拯救、對話、和解的漫漫旅途上,創作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藥物,更是我的身體。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病」也好,有醫師開立診斷證明的「真正的病」或是「假的病」也好,不管是哪種「病」,病在痛,文字也會跟著痛。身體與心,心與創作,是連在一起的。
我們週四見。
(抱歉昨天發的限動把星期打錯了,我已過到不知今夕是何夕哈哈)
#圖片有點難一次呈現所以就切割了一下🙏🏻
#總共有兩場喔希望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聽聽第二場🥰
▼ 詳 細 資 訊 ▼
【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創作與人文醫學工作坊(線上直播)】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 ⠀⠀⠀⠀⠀⠀⠀
【詩的再生功能?──人文醫學座談會】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3:30-15:30
⠀⠀⠀⠀⠀⠀⠀
🔸主持人:李癸雲(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與談人:
⠀⠀⠀⠀⠀⠀⠀
#追奇
追奇, 摩羯座O型,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寫字是為了拯救自己,或者更幸運地,也拯救他人;雖然到最後,可能誰都拯救不了。著有詩文集《這裡沒有光》,詩集《結痂》、《任性無為》。
⠀⠀⠀⠀⠀⠀⠀
#徐珮芬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文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等。已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
⠀⠀⠀⠀⠀⠀⠀
#宋尚緯
宋尚緯, 筆名苗林,臺灣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藝術碩士,著有《輪迴手札》、 《共生》、《鎮痛》、《孤島通信》、《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無蜜的蜂群》、《小結》等作品。
⠀⠀⠀⠀⠀⠀⠀
────休息(15:30-16:00)────
⠀⠀⠀⠀⠀⠀⠀
【讀「伊凡·伊里奇之死」──從醫學、心理和哲學觀點】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6:00-17:00
⠀⠀⠀⠀⠀⠀⠀
🔹主持人:陳秀玲(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演講者:
⠀⠀⠀⠀⠀⠀⠀
#張榮哲醫師
張榮哲,台南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曾任新竹馬偕醫院主治醫師、清華大學附設診所負責醫師,現任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觀。眾。。。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獲准成立啦!🎊
教育部上周召開跨部會會議審查,清華學士後醫學系獲准成立,預計 #今年底前展開獨立招生作業,明年將有第一批公費生入學。
👋各位家長、同學莫著急,確切的招生期程會儘速公告,請隨時鎖定 國立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
賀陳弘校長說,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將招收具電子、機械、資訊、材料、物理、化學等多元背景及從醫熱忱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採4年制學制。公費生畢業後將至基層服務6年並加上2年的醫學中心成長進修機會。
投入醫學教育所需的師資、經費、醫院,清華大學統統都有了👍
校內原本就有180名跨學科師資,另外,還聘到了71名專任助理教授以上醫師教師,同時也與國內各大醫學院合聘87位臨床醫師教師,更募得20億醫學教育基金。
在桃園航空城設立清華大學教學醫院及醫療研發園區已獲教育部同意,正在衛福部審查中。
學士後醫學系將設在生命科學暨醫學院下。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的學院院長高瑞和表示,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將獨立招生,除了學科測驗,還包括書審及面試,「希望從大學4年的學習、社團等綜合表現,深入了解他們的報考動機,#找出具利他精神及從醫熱忱的青年。」
清華在台建校後大學部第一屆校友許明德學長說:「盼了50年,以為作夢,沒想到美夢成真!醫院也會有好消息!拭目以待!全壘打🥎清華加油 💪清華必勝!」
#關心基層醫療的熱血青年站出來
#一聽到消息編編真的喜極而泣了
#編編也收到從各方分享來的新聞
YA!清華有醫學系了(開心翻滾
清華展開「跨領域醫學元年」👉https://ppt.cc/fdc1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