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清水農地出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水農地出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水農地出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東講西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瞭解《香港為何要農業》。 閱讀時,請自行將「內地」更正為「中國」。 請廣傳! 更新版《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加碼清晰製圖版: https://www.dropbox.com/…/AAB7Vf5j0UPTibfABCDYtH…/for%20w...
雖然這篇清水農地出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水農地出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水農地出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東講西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瞭解《香港為何要農業》。 閱讀時,請自行將「內地」更正為「中國」。 請廣傳! 更新版《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加碼清晰製圖版: https://www.dropbox.com/…/AAB7Vf5j0UPTibfABCDYtH…/for%20w...
清水農地出租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瞭解《香港為何要農業》。
閱讀時,請自行將「內地」更正為「中國」。
請廣傳!
更新版《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加碼清晰製圖版: https://www.dropbox.com/…/AAB7Vf5j0UPTibfABCDYtH…/for%20web…
淺淺講出, 多多需要人理解和支持本地農業真正的需要為何。...
感謝農業論述懶人包小組的集思廣益及 Angeline Chan 的美術設計。
--------
原文:
《街市行情十問十答:香港為何要農業》
文:香港好薯
1)香港人習慣咗入口糧食,駛乜係本地種呀?
香港糧食主要來自中國,當下中國政府意識糧食危機,水土汚染,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視為國策之首,以菜籃子等政策規限城市過度蠶食農地,保障農民有地可耕;更四出爭取農地,如大型國企在2013年於烏克蘭投資面積約27個香港的農地產糧輸華。農地比黃金鑽石更珍貴,是普世共識。香港人要醒覺,內地糧食有任何短缺,香港只會是配給中最後一員,香港豈能獨善其身?唯有全面回購農地復耕, 讓本土糧食供應自主。
2)香港農業式微,農地丟荒又冇人願意耕田,講呢啲?
香港有農地!以2013年計算,種菜農地有298公頃,蔬菜自給率2.0%, 每公頃一年產量55噸,每年共生產16,300噸蔬菜。目前荒廢農地3794公頃,全面復耕後,總供菜量為223,824噸, 自給率可增至27%。農業能增加就業崗位(生產鎖售物流回收等),保護生物多樣性, 消化廚餘減輕堆田焚化爐壓力,醫療開支減少。近年香港出現青年回歸務農趨勢,等候漁護署復耕配對就有接近300人。要邁向全面復耕,必須解決兩個難題:(1)地主囤積及破壞農地;(2)租約太短難以投資。地主和發展商設法買入農地,深明農地變屋地有利可圖,丟荒土地,等待發展機會,和政府裡應外合,藉公共政策之名批准起樓。真正為公共利益,政府應回購現存所有荒廢農地(3794公頃),不再改變這些農地用途。
3)食物安全就喺冇太多化肥農藥,同「蔬菜自給率」有咩關係?
食物安全其中定義,包括「自給率」。80年代前,本港仍有約4,000公頃菜田,足以支撐30%的本地需求, 殖民地政府訂下「充分利用鄉村農地」的清晰政策目標。九七年勉強維持13.9%,2000年跌破雙位數字至6.6%,現在更跌至1.8%。多年來遷就城市發展,破壞農業,83%的農田,現在近4,000公頃荒廢無生產。香港必須訂立自給率,才能保障香港人食物安全。
4)香港地少人多,反正不可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算吧啦!
當今世上冇一個地方可以做到100%糧食自給。提高糧食自給率,有以下好處:(1)減低對入口農產品依賴;(2)減少輸入黑心食材;(3)減低碳排放;(4)減低外來農產品通脹影響。盲目搶地發展,結果是犧牲香港人最基本的食物自主權,所有人承受毒菜和黑心食物的代價。農地上:香港土地面積只有0.7%,遠低於其他城市:上海32.5%、北京24.7%、新加坡1.1%。蔬菜自給率上,遠遠落後於國際:南韓26%、台灣33%、上海60%、東莞30%、新加坡10%
5)香港土地資源有限, 起樓重要啲,點解要阻住發展?
香港共有3,900多公頃閒置土地,當中2,600公頃為住宅用地,688公頃為高爾夫球場、803公頃為棕土(破壞了的農地)及約2,750公頃為軍營用地。點解政府放棄這些珍貴土地資源,去製造「房屋供應」和「農地犧牲」的假對立而消滅農業? 每次發展,政府都用「地少人多解決房屋」作台詞,只睇GDP數字漠視人民如何生活。地產成為人投機獲利的黑洞,亦嚴重擠壓年青一代生存空間,社會不可能依靠地產實現文明。新界東北計劃面積共612公頃, 撥作公營房屋土地只有約40公頃,為何要發展咁多地?早前高永文局長説明白現時農業主要困境,是地主為體驗更高經濟價值不願意出租農地!這種助紂為虐的言論,根本沒決心解決住屋需求,繼續默許農業遷就地產商獲利的需要!政府有責任制定保護農地政策,市民也要明白農業不單只關乎生產,同時連繋生態生活及生命, 農業是一種傳統及文化,讓人生活得更快樂更有價值。
6)即使只能吃唔安全的大陸菜,咁又可以點?
內地許多農民說:「地裏種了很多價錢高蔬菜,打死我都不會,餓死我都不會吃!」可想而知有幾黑心。從2003年起,中國黑心產品,隨手可數:地溝油、鎘大米、假雞蛋、藥水芽菜、頭髮豉油等。中國工業化農業解決13億人溫飽,供應700萬香港人,代價超沉重:過量化肥農藥、農業污染、過密化養殖、抗生素與食物添加劑濫用。香港人「食住先」的消極思想,未有出事就是冇事, 助長「食物不安全」繼續循環。我們必須要從「入口食物是唯一供應」的偏執,作出改變!
7)我只喺一個小市民,又唔識農業,我能夠改變食物供應來源和制度咩?
全民參與認識農業,能匯聚改變的力量!從消費開始,多支持本地生產農產品,逛農墟直接跟農夫買菜,甚至親自到農田,認識整個耕作過程;更可變成生產者,在自家陽台窗邊種植;向政府爭取在花圃、大廈天台、公園種植,實行全民耕種。若您認同 :1)食物安全在質量上同等重要;2)吃新鮮安全蔬菜對身體有益;3)種本地菜較內地入口菜可靠;4)種本地菜較歐美入口菜平宜新鮮。便要:(一)改變「糧食只能靠入口」的消極想法;(二)改變「香港只能起樓發展」的迷思;(三)培養本地生產的積極信念。
8)社會用適者生存,自由市場爭奪資源有咩問題? 睇唔到政府响政策上推波助瀾。
基於市民有向政府納稅,一切關乎公眾民生事物,如食水、食物、房屋, 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政府不應該把這些基本需要,不負責任推向弱肉强食的所谓「市場」去,而政府所謂不干預市場只係假象,事實上政府一直「親商」而非「支持自由市場」,大財團運用其經濟影響力左右公共政策,例如建築廢料的處理費只需$125/公噸,而即將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的家庭則推算為$500/公噸。政府允許地產商在土地資源(input)上壟斷,却對他們賣出樓房(output)實行十足自由市場,政策的配合,讓少數人成巨大獲利者。政府雇用的官員,原是為人服務,如他們成為政策的利益輸送者,甚至既得利益者,沾手公共財富,社會資源公平正義也無從説起。
9)政府有專責部門把關檢查糧食,確保安全放心,仲想點樣呀?
衛生單位長年只知檢驗,根本不能解決食物安全問題。以地溝油為例,多年來一直未被台灣當局揭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定期抽取食物樣本,只檢查微生物含量、化學及輻射,毒性物質才是食品業最大問題,現存制度未必檢測得到。即使加強檢測內地糧食發現更多有毒食品,食物價格會因檢測制度優化,使農產品的價格推高。治本方法,唯有本地生產在當地銷售,容易追查蔬菜的種植環境及方法,最終市民能安心吃新鮮健康食物,也免卻長途運輸。
10)水耕菜幾好喎!唔駛泥土種,在工廠大廈種又慳位,有咩唔好?
還未搞清水耕是甚麼,政府便用公共政策之名推廣, 實屬不智! 在完全缺乏農地及極端天氣情況下, 水耕或有它存在價值。現在香港仍然有3794公頃農地可作耕種,為何不用?水耕是一種不需泥土,直接把「營養液」放進循環系統中種植, 「營養液」來自化肥或採礦,採礦污染水土,然後説水耕種植為避開水土污染。水耕營養跟有機營養相差很大,有機生長的基礎,是依賴泥土中土壤微生物及生物多樣性。水耕方法或有「不用常規菜用的農藥」作賣點,可是水耕菜並不是有機菜,全球24個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拒絕承認水耕菜為有機,除了美國。 水耕也許是一項技術創新,但絶不是一個有機的創新。而水耕最恐怖之處,在於它脫離大自然及社會的工業化方式生產,把小農邊沿化,過程是離開地離開人離開社會,要不斷投放高昂資金運作,讓糧食生產成為高投資生意,只有有資金的人能進入門檻, 或成為另一種壟斷行業。另外,水耕菜種類遠遠比泥土種植種類少,例如水果(果樹)、根系農作物(蘿蔔、蕃薯等),因技術問題不能用水耕技術培育,只能專攻沙律菜等短週期作物。
清水農地出租 在 梁祖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梁祖堯做城市農夫 天台種出鮮味》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30日
新活plus:城市農務學天空之田
■梁祖堯近年愛上種植,家中天台種滿香草和瓜菜等可食用植物。
城市人集體務農種菜,每逢假日跑到鄉郊田野,種下的何止是一粒種子,也是一顆善心。有心人起步難,農地稍遠是最大原因,所以家居頂層的梁祖堯能以天台作起點,也有人把工廈天台闢作耕種教室出租,移師城市半空種田,構建城市人靠近大自然的一道橋樑。
記者:周燕
攝影:黃子偉、盧璨森
■羅馬生菜,隨手採來,用水洗淨,已經可以吃。
梁家天台
舞台劇界梁祖堯很喜歡煮食,近年更在家中天台種起瓜菜。站在他家天台,右邊是正進行大型工程的地盤,左邊是山坡綠蔭,由右走向左,不過是幾步之差,竟由滿天嘈音變成寧靜,天堂與地獄只是一線之差。他在這個小天地種了很多香草和蔬果,好像檸檬、士多啤梨、蜜糖豆、番茄、辣椒、熱情果和火箭菜等。
梁祖堯每天出門前,都會上來天台邊喝咖啡邊淋水,放工後又會上來探探植物。他又習慣把廚餘留下堆肥,栽種的盤子都是別人不要的垃圾,「好像這個盤,本來是 BB浴缸!還有這個,是橙汁盒,好實淨,又有個嘴可排水!」梁祖堯的種植知識都是靠自學、翻書、上網得來的。過程中,有些種子不發芽,有些瓜菜染病枯死,經歷無數失敗,才得來滿園子好風光。
「你有住過頂層嗎?一到夏天,只要摸摸天花,已經感到很熱很燙,像桑拿房一般。」自從在天台種植物後,熱氣被植物吸走,梁祖堯感受到連房子也清凉下來。「外公在鄉間長大,我自小聽他說鄉間見聞,他又喜歡帶我行山,沿途講解很多植物知識。潛移默化間,我小時候已經很嚮往耕種生活。」有一次在台灣朋友家中,梁祖堯吃過親手種植的新鮮蔬果後,大受感動,「那些味道比起 city'super四十蚊一包的沙律菜好吃得多!」於是萌起天台種菜的念頭。
鳥與蝶樂園
這個小天台充滿生氣,因為偶爾有蝴蝶飛來,「城市出沒的蝴蝶越來越少,我希望多種一些植物,把蝴蝶再帶進城市來。」梁祖堯本來種了一些翠玉瓜,但因為感染了真菌,都死掉了,「我不想噴藥,因為有些蝴蝶在葉上產卵,如果噴藥,會殺死牠們。我想種出來的東西,牠們都可以一起享用。」
天台小入口披着蔓藤,開出一朵朵花,熱情果還未長出來,卻有另一番小風景,「不知甚麼時候起,這裏多了一個鳥巢!」植物本身已夠好看,想不到還把這些小趣味帶進城市人的家中。梁祖堯最近開始學養蜂,吃天然蜜糖是其次,「我想蜜蜂在城市中多一個家!」
■橙汁盒本是廢物,搖身一變用來種菜。
純天然味道
天台的檸檬開始熟了,由綠變黃,摸摸掉下來的一顆熟檸檬,竟是硬硬的!「新鮮檸檬該是硬身的,但我們在超級市場買到的,多是軟腍腍的,可見超市的檸檬擺放了很久,不夠新鮮。」梁祖堯把檸檬切開,香氣濃濃,站在一呎外,也嗅到幽香。把檸檬擠出汁液,灑在新鮮採下的沙律菜中,就可以吃,「我喜歡香口一點,所以會放橄欖油」。
梁祖堯把長得青翠的羅馬生菜採下,用清水洗乾淨,放進口吃。「從沒有吃過自己親手種的菜,永遠不能明白當中的滿足感!」小天台的蔬菜當然不能滿足梁家一日三餐所需,他也不奢望可以自耕自足,但看着種子發出嫰芽,再長出菜葉,然後一地青翠,的確叫人份外滿足。所謂新鮮,其實是怎樣的?梁祖堯不曉說,他採下數塊火箭菜,要我試吃。新鮮火箭菜味道豐富而有層次,帶有濃濃芝麻香和辣味,難怪他堅持不下沙律醬。
■不是親手種過,也不知番茄是逐個變紅的。
■看着種子發芽,長出嫩葉,滿足感很大。
■新鮮檸檬不止硬身,也香氣撲人。
■新鮮火箭菜有濃濃芝麻香和辣味。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20430&sec_id=12187379&art_id=1629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