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清水斷崖紀念碑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清水斷崖紀念碑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RS (人間自轉車)看板TKU_BIKECLUB標題[遊記] 千里獨行單車環島9---臨海道懷...
日期:103.3.27
天氣:花蓮~和仁晴時多雲,和仁~南澳多雲,南澳傍晚開始大雨不停。
路線:花蓮~和中~南澳,83.67公里。
騎乘時間:4:06:24
最大速度:52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20.3公里/小時
住宿地點:南澳大南澳民宿左1房,雙人房住單人800元。
騎乘路線:1、花蓮~北埔花9鄉鎮道。
2、北埔~武塔臺9線蘇花公路。
3、武塔~南澳宜58鄉鎮道。
路況:1、花蓮~崇德為平緩路段。
2、崇德~和中沿著斷崖或通過隧道前進,因路彎且大貨車多,因此要非常注
意安全;進入隧道時最好挑無車的空檔,且車燈與尾燈一定要準備,以策
安全;停車賞景時,一定要找路肩較寬敞的地方,以免妨礙交通造成危險
。
3、和中~漢本為平緩的路段,中間有一澳花隧道,通過時需注意安全。
4、漢本~武塔需先爬一段坡,接著在斷崖上較平緩起伏,過魯基岳夫鞍部後
進入山的另一側,下坡至武塔大貨車多、路不平又溼滑、彎道多,需特別
注意。
5、武塔~南澳路段平緩,一開始路幅較窄,之後多為雙線道,車少算是相當
安全。
每日一句:愈是危險之處,愈覺美麗,這是蘇花公路最貼切的形容。
網誌:http://matsuni.pixnet.net/blog/post/40773316
相簿:http://matsuni.pixnet.net/album/set/14957364?after=148848138
照片編號P1160528~723
晴空萬里的早晨,離開旅館,在旁邊的早餐店享受悠閒,接著踏上備受期待的旅
途。我是個戀舊也喜新的人,能不走已經走過的路,就盡可能去看看沒見過的世面。
沿中山路往中央山脈直衝,先撞到了預計今年五月要來看球的花蓮棒球場,再轉進空
軍佳山基地旁的小路,由此通往新城的北埔。
「年輕人環島嗎?」等紅燈時,碰上一位騎機車的大叔,停在我身旁劈頭就問。
「是啊!今天要走蘇花公路。」我覺得他應該看過不少環島騎士。
「真是不容易,好好加油!要注意安全。」今天是該特別注意安全。
回到蘇花公路,我又再度於三棧部落叉進小路接回來,這短短的一段小路,可是
蘇花舊路,今天我就是「為了懷舊而走新路」。看似矛盾卻一點也不,沒走過的路對
我來說是新的,對蘇花而言是舊的,是新是舊,完全是主觀認定。跨越北迴鐵路時,
正好有列車行駛經過,搭配遠方高聳的山脈,有如通往仙境的要道,這是東部才能帶
給我們的視覺享受。
騎進新城街區,此亦為蘇花舊路,當我悠閒晃過這寧靜的街道時,竟有位大哥對
著我喊:「新城教會從這裡進去,神社遺跡在裡面。」看來有不少人進新城街區除了
是為新城照相館,也有很多人來看神社遺跡。五年前的火車環島,已與政弘在滂沱大
雨之中拜訪過,今日就不再前往,把時間留給清水斷崖。
再度跨越北迴鐵路,我又在陸橋上看見列車經過,究竟是運氣好還是班次太多?
在這裡拍的鐵路景色,背景為清水斷崖,意境更棒。彎進太魯閣大橋,獨自在橋上找
了很久,才終於選定一個適合自拍的位置,讓自己曝光於影像中,要是不帶腳架,就
得花功夫找合適的點,用手拿著相機自拍會讓照片內容千篇一律,這不是攝影家該做
的(最好我算攝影家)。
過了橋,往崇德的路上,可以看見路中間有一棵巨大的百年茄苳樹。蘇花拓寬之
前,樹原本生長於道路的外側,進行拓寬之時有砍掉的打算,最後決議原地保留,變
更設計成為安全島的行道樹,守護來往的車輛。在崇德加油站旁的7-11休息片刻,這
棟設計為城堡外型的超商,是北上到和中之前最後一間,又有廣大的停車場,因此停
留的遊客從來沒少過。
經過突然變得很寬敞的路段,這是早年蘇花還只能單線雙向通行時的崇德管制站
位置,每天都有大批北上車輛停留此地等待開放通行,所以這裡開了許多名產店,熱
鬧非凡;今日雙向通行順暢,管制站失去功能,名產店也逐漸沒落,這樣的狀況一直
在臺灣各地上演,例如北宜高通車後的坪林、國道六號開通後的中潭公路沿線。交通
條件的改變,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當初爭論不休的蘇花高,未
嘗不是如此。
在很容易被忽略掉的崇德車站停留,以前一直以為車站在管制站那一帶,結果是
在一點都不熱鬧的路旁,還要下高達兩層樓的階梯,難怪我一直都沒發現這個小站。
接下來,開始深入清水斷崖,通過崇德隧道,位於北口的休憩區,是眺望斷崖的最佳
地點,也總是有大批的遊客在此賞景。此處不僅有廣大的停車場、觀景臺,還有一間
廁所,以及下到海濱沙灘的步道,若有足夠的時間,推薦到此一遊的遊客可以下到海
灘,由下往上看斷崖,會更覺得高聳入雲。
在蘇花沿途海域,也會常見到漁船在近海的定置漁場工作,這是一種陷阱捕魚方
式。在魚類會洄游的海域放下定置網,大批魚類游進去後便很難再出來,漁民只要每
天到定置網撈魚即可,是很省時省力又不會過度捕撈的方式,主要以捕撈鰹魚為主,
用鰹魚所製作的鰹節便是俗稱的柴魚。由此向斷崖望去,可見一縷鳥道懸掛於山壁之
上,大部分是已廢棄的蘇花舊道,今日的蘇花公路多行於隧道之內,不見天日,我們
很容易有進入「時光隧道」之感,然後就莫名的離開了清水斷崖。對於單車騎士而言
,沒有這種問題,只是必須面對呼嘯而過的大貨車,與充滿粉塵的空氣。
下一個,匯德隧道,是蘇花公路最長的隧道,也留下了很長的廢棄路段。研究所
時代曾與政弘一同戴著安全帽、穿著雨衣從南口深入調查,滿地的碎石與逐漸覆蓋路
面的雜草,還有才使用沒多久就遭廢棄的清水隧道,令人相當懷念。今日再見,光隧
道南口旁就崩坍了一大片路基,大自然對於人類的破壞所進行的平衡作用相當強大,
未來或許就沒有機會再進舊路探險了。
戰戰兢兢的小心通過隧道,來到北口的景觀步道。目前清水斷崖上舊路所整修成
的步道,大部分因落石或崩塌而封閉,唯一保存良好的僅剩匯德隧道北口這一段,長
約一公里的寬敞雙線道。今日亦有不少遊客乘坐中巴或計程車來此,想獨自沉浸於斷
崖絕壁之間的想法落空,連與「臺灣十景清水斷崖」石碑拍照,都得等上一陣子。步
道沿途的紐澤西護欄,已經被加工成像是石砌的圍牆,而這些用來裝飾的石塊,是匯
德隧道開鑿時挖出的,可說是原地生產的材料,充分達到再利用的效果。
往前爬一段坡,進入錦文隧道,馬上又接著是井十三隧道,然在兩座隧道的交接
處,各有一段值得懷舊的廢棄路段,別有洞天。這兩段舊路還保持著單線道的規模,
可證明為未經拓寬的原汁原味臨海道路,留下了兩座小隧道,以及早期的驚險感。日
治時代蘇花之間的陸路交通,全由東海自動車會社所經營,因道路狹窄多彎,乘客在
車上往外看時,會覺得車外就是懸崖,甚至有車已經懸空的感覺;早期路面不是舖柏
油,而在上面舖設兩條水泥軌道,要讓車輪一直保持在水泥軌道上需要熟練的技術,
要當東海巴士的司機,非得有兩把刷子不可。
舊路雖有欄杆圍起,卻仍不時有人進入,在堆滿沙的路面看到有許多不同的腳印
,甚至還有人在此生火,以及亂丟垃圾。不知道這些人是進來做什麼的,但根據判斷
,除了像我這種進來懷舊、探險的人以外,多數是修路人員與無敵釣客,之前就常在
舊路上看到有人釣魚,我稱他們為「無敵釣客」,也從此開始。常在海邊或新聞中看
到釣客冒著生命危險釣魚,在蘇花有的釣客無懼於落石威脅,坐在舊路放長線釣大魚
,最離奇的是有人可以在斷崖底下釣魚,還有腳印延伸到斷崖邊,我實在不知道他們
要怎麼下去,此乃無敵也。
總是會在隧道旁看見「邊溝上禁行腳踏車」的警告標誌,以前還曾經誤會是隧道
內禁行單車的標誌。要如何在邊溝上騎單車,也是一個問題,邊溝大約只有五十公分
寬,上面還常有標誌與反光牌,水溝蓋也讓路面變得不平,能在上面安穩騎車的人,
我想應該都是李棠華的學生。通過大清水隧道,來到大清水休憩區,此處也有很大的
停車場以供休息。
旁邊就是清水橋,以及「殉職碑」、「吳故段長錦文殉職紀念碑」。殉職碑原立
於1922年,紀念日治時代殉職的五十一位築路工人,現在看見的紀念碑是1957年所修
建;吳故段長錦文殉職紀念碑,紀念1950年殉難於清水斷崖的前省公路局花蓮工務段
首任段長吳錦文。1950年的一場地震,造成清水隧道附近坍方,吳段長陪同長官勘災
,結果不慎踩到鬆動土石墜崖,英年早逝。
吳錦文在戰後的蘇花公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此紀念碑外,東澳慶安堂的
遭難碑也有他的名字,清水斷崖有一「錦文」隧道,太魯閣口跨越立霧溪的「錦文」
橋,都是為了紀念他,整條蘇花公路只有他有這種「高規格」待遇。此外,此碑的題
字者徐庭瑤是前國軍陸軍上將,當過國大代表,為重量級人物。據說路過的砂石車司
機,不時會在紀念碑前上香或擺些菸與檳榔,以求保佑在這條危險公路上安全度日,
只能說吳段長簡直是蘇花公路的保護神。
至於清水橋下的清水溪,那又是一個第四次環島時,「跟我沒關溪事件」發生地
。本事件的主角與我之前介紹過的「長虹橋事件」同一位,其實那次環島整路的趣事
大部分由他製造。簡要的說,就是這位仁兄跑得太快,結果大家在此溪愉快的享受沁
涼溪水時,他很哀怨的在崇德加油站等了兩個小時,才盼到所有團員到齊。到底他是
如何排遣那寂寞的兩個小時?這得問他本人了。
正在研究這兩塊紀念碑時,有位騎著公路車的車友呼嘯而過,我迅速的向他喊了
一聲加油,結果又在前方的路旁遇上他,因此聊了起來。
「你也在環島嗎?」原本在拍照的他,拍完照開始了對話。
「是啊!從新竹出發,第九天了。你呢?」
「我從高雄出發,第一天到臺東,昨天到花蓮,今天打算到礁溪。」果然,這位
穿著圓點衫的仁兄,跟我是完全不同境界的騎士。
「你的體力真好!我今天只預計到南澳而已,所以在這裡慢慢閒晃。」我就是來
探訪蘇花舊路的。
「我也是邊騎邊停,沒有一直在趕路。」每天騎這距離又沒有很早出發,還可以
常常停下來看風景,這傢伙……是變態嗎?
他也趁著換工作的空檔出來環島,而且第一次環島就騎得這麼兇猛,誇張的不僅
於此,他還得趕在後天抵達苗栗通霄,參加本週日的三鐵賽。雖然我早就認識包括政
弘在內的一堆變態,但每次遇到這種強者,還是會有點不習慣。
圓點衫大哥有時間壓力,畢竟已經中午,他的進度還沒到一半,蘇花最難的三段
坡全尚未體驗,所以先行前往和平去吃午餐,如果還能再遇到我就延續話題。我繼續
漫遊在絕壁之上,暢行於山海之間,在和清隧道前後續訪舊路,可惜皆已完全封閉,
難以進入,不再強求。接著要通過和仁臨海短隧道,這是蘇花沿途最短的隧道,卻最
具有歷史意義,它是日治時代臨海道路十一個隧道中,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隧道,因
此距離短,亦富原始風格。
回頭一看,道路下方的懸崖正在進行修護工程,搭起一層層的鷹架。長年在蘇花
工作的工程人員,早已被訓練為飛簷走壁的蜘蛛人,為道路的暢通付出許多心力,要
感謝這些無名英雄,我們才能一直有觀賞「東洋第一大斷崖」的機會。抵達太魯閣國
家公園界碑,正好有三位機車環島騎士在休息,看見我便搭上話。
「你一個人環島喔?真厲害。」這樣的形容詞,我聽了無數次,其實一點都不厲
害。
「是啊!你們是機車環島?」
「對啊!也只能騎機車環島,單車這輩子應該都做不到。」何必如此局限住自己
呢?其實有決心,是可以辦到的。我帶過平常沒在運動的女生,她們都能夠完成,可
以騎機車環島的大男人,何患無法辦到?
在和仁車站稍作停留,想要目睹車站的全貌,卻只在路旁留了一個地下道出口,
還得走過漫長的地下通道才能抵達月臺,怕走回來後狂旅就失蹤了,只好放棄。和仁
的水泥開採相當興盛,從卡南橋往西望去,整片山壁布滿開挖後的痕跡,緊鄰著國家
公園,令人怵目驚心,對環境造成難以撫平的傷害。
再經過和仁、和中、和平三個隧道,來到舊稱「姑姑子」的和中部落,終於在路
旁發現傳說中的「姑姑子蕃務官吏駐在所」。戰後該駐在所改名為和中派出所,之後
搬遷至他地,原有的房舍被居民購去成為住宅,仍能完整保留至今,除了覆上鐵皮、
加裝冷氣、大門更改位置以外,幾乎沒什麼變化,相當難得。
飄起了雨,前方便是碩大的客來堡休息站,放棄想到和平街上吃午餐的想法,先
躲進來7-11再說,再度遇上快用完餐的圓點衫大哥。
「我來到這裡的時候突然下起大雨,所以馬上躲來這裡,就直接吃午餐。」原來
他也是來躲雨的。
「接下來天氣不知道如何,希望雨已經停了。」
「繼續下很麻煩的,我還在想要怎麼安排接下來的行程,方便我週日能順利參加
三鐵賽。」
於是我以自己的經歷與對路線的熟悉度,給了他一些建議,最後他決定明天到龍
潭借住姊姊家,後天中午就抵達通霄,還有半天時間休息,以準備週日的比賽。然後
他又語出驚人的說,想在比賽結束後搭車上臺北,最後一天玩一次「一日北高」……
我又輸了!這行程未免太過犯規。
在他出發繼續這個我不知所云的旅程之前,我們自拍合照了一張,互道後會有期
,雖然境界完全不同,但都是單車騎士,總有可能某一天又在路上碰到,祝他順利挑
戰成功。半小時後,輪到我出發,在不曾停留過的和平車站前,發現北迴鐵路殉職員
工紀念碑。北迴鐵路於1973年開工,於1980年通車,在興建過程中共有二十五名施工
人員殉職,他們的名字與職銜都被完整的刻於碑上,再由當時的臺灣省主席林洋港題
上「功垂北迴」四個字。施工人員用生命換來了便利的交通,因此經過和平時,可以
在車站停留片刻,感念他們的付出。
在和平7-11買了運動飲料補給,接下來要正面迎擊蘇花的三段一級坡。在大濁水
溪橋上,可以看見蘇花改高架橋工程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隨著土木工程技術的進步,
橋樑結構更加穩固,規模更加浩大,跨距更加長遠。跨越和平溪的橋樑,隨著技術進
步,由內陸逐漸向海岸線靠近。最早需經過澳花部落的大濁水溪鐵線橋已經完全消失
,現在的蘇花大濁水橋仍需繞至澳花部落渡溪,北迴鐵路和平溪橋已經能直線通過,
而蘇花改的新橋更是以驚人的高度,把山坡拉成平地,無視於河流的存在。然而我們
仍無法勝天,只能在面對上天考驗時,多一點抵抗的能力而已。
過橋來到宜蘭縣南澳鄉,可距離南澳街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經過澳花隧道,
抵達漢本車站,站前有一「百里分」石碑,說明了「百里分」與「漢本」名稱的由來
。簡單來說,石碑上刻的是「清朝開闢後山北路時,長度共一百里,此地正好位於中
間點,因此取名為百里分;日治時代修築臨海道路後,也因此地為中間點,取名為
『半分』,就是一半的意思,而音譯成中文即為漢本」。
實際上後山北路長達二百里,文獻也無百里分此名;日文文獻中亦無半分名稱;
甚至漢本也不在蘇花道路的正中間。雖然漢本車站林站長很用心的立了這塊石碑,但
很可惜缺乏歷史考證的功夫,以致內容可信度有問題。我沒有去深入考究「漢本」這
詞的來源,而看了他人的考據後,推測是北迴鐵路興建時才被取名,而命名漢本原因
尚未明朗;雖無「百里分」,但附近有海巡署的「白來分」分駐所,百里分應為此轉
音而來。
過漢本車站之後,今天最後的大魔王登場!蘇花三段一級坡,後兩個明天再說,
第一個便是漢本到武塔的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路段。在緩慢前進的途中,我也不時觀
看周圍的景色,尤其回望和平三角洲時,那美麗的半圓形弧線是和平溪的傑作。東部
因山脈常常緊鄰海岸,河流出谷口同時也入海,便將大量沖積物堆積於河口,形成一
個個險峻地形中的平沃樂土。
臺九線147公里處,有一座相當特別的「觀音亭」。此地稱為觀音,是由於先總
統蔣公某一年巡視蘇花公路,將位於此的瀑布命名為「觀音瀑布」。1993年蘇花公路
進行改善工程時,此地突然墜落一塊巨石,插入土中深達2.5公尺,由於並不影響工
程,工程人員也認為是神蹟,因此在巨石上畫出觀音像,並興建頂棚祭祀,遂成為蘇
花路上一景。
爬坡至斷崖上方後,接著有一段起伏不大,可以好好看風景的路段。往斷崖的下
方看去,可見海岸邊有一道沙灘綿延不斷,偶而會被巨石或岬角切斷,這是傳說中清
代所開闢的後山北路,今日稱蘇花古道。其實蘇花古道有許多路段不算是開闢,而是
「路過」而已,就像下方的這一片沙灘,走過去並在有需要處建立營盤即可,完全不
需要養路費用,真是克難。當時走在空曠的沙灘上,也較能避免原住民偷襲,然而在
其他路段還是因不斷的遭受攻擊,導致此路使用沒幾年就被迫荒廢。
在這段路,還能夠往北遠眺南澳河口平原與烏石鼻,位於河口的龜山也一清二楚
。日治時代有關於臨海道路的一系列明信片,其中一張便是以此角度取景,讓我一直
想在這裡抓一張同樣的景色,經過了八十年,景色完全沒有改變,令人欣慰。遇上單
線通車的路段,以臨時的紅綠燈引導車流,我以領頭羊的位置快速通過施工區域,在
路肩讓後方所有的車先走,等到對向綠燈後繼續前進,可以享受後方完全無車壓迫的
安全感,同時還有開車的駕駛向我伸出大拇指,點了個頭回應對方的熱情。
再往前,抵達魯基岳夫鞍部。魯基岳夫是日治時代泰雅族原住民的社名,蘇花公
路至此進入山間,不得海景,並且開始下坡,一路滑至武塔。此鞍部在日治時代為一
停車場,故具有寬廣的平地,而一旁的鐵皮屋,原本是魯基岳夫駐在所,今日已為民
房,我試著尋找駐在所的遺跡卻一無所獲,令人惋惜。
在蘇花路上,看到下坡千萬不要太高興,路面在大貨車的「加持」之下,不僅路
面扭曲、坑洞處處,還布滿了水導致溼滑,加上道路彎曲,必須要小心前進。下到武
塔,今天的路程可說是將近完成,來到莎韻紀念公園,回憶一下大學時代曾經學過的
臺灣近代史,愛國少女莎韻的故事。
莎韻.哈勇是南澳蕃流興社的少女,中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社中日本警察被徵
召從軍,莎韻協助搬運行李下山,遇上颱風,經過南澳南溪便橋時失足落水失蹤。這
原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意外事件,卻被總督府因皇民化統治需要,大肆宣揚成愛國少
女,不僅贈鐘紀念,還寫了歌拍成電影,由當時的大牌演員李香蘭飾演莎韻。《沙韻
之鐘》一歌後來被翻唱為《月光小夜曲》,此歌旋律至今仍在臺灣被流傳著。
與莎韻有類似遭遇的,還有1935年的國歌少年詹德坤,這些發生在你我周遭的臺
灣史故事,都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今天最後的一段路,我決定不走蘇花,而竄進前
往南澳農場的小路,這是另一條能夠到達南澳街區的捷徑,順便讓我看看許久未去的
海岸社區。從1925年總督府召募大南澳移民開始,大南澳地區的土地即皆為官有地,
移民僅能向官方承租土地耕種;戰後官有地被國有財產局接收成為國有地,移民後代
依然得承租國有地從事農業,而位於南澳南溪右岸的土地,被規劃為南澳農場,今日
由國有財產局與宜蘭縣政府共同經營,免費開放給遊客露營休憩使用。
至於大南澳地區大部分土地始終為國有地這件事,我研究所時代在此做研究時,
曾經有居民抱怨他們在此生聚數十年,國家始終不肯讓他們擁有耕種已久的土地,這
確實有不近人情之處,背後的原因與歷史事實還有待發掘,我的碩士論文只寫到光復
而已,戰後的南澳發展我並不太清楚。
來到海岸大橋,旁邊還有一座已經被破壞到只剩橋墩的海岸吊橋。目前可見的海
岸吊橋興建於1960年代,當時可通機車與小型汽車,在海岸大橋通車之後便不再使用
,當地居民雖有意募款重新整修,作為休憩之用,然而至今未有動作。更早期的海岸
社區居民,因吊橋常常被颱風打斷,必須繞道武塔才能到南澳街區辦公、工作或採購
,相當不便。環島在東部的這幾天,我看過許多近三十年來才興建的橋樑,實在難以
想像這些橋通車之前,居民對外交通是多麼的困難。
海岸大橋是個很有趣的鋼筋水泥橋,橋頭竟然有石獅子作為裝飾,這在公路橋樑
並非常見的現象,甚至欄杆上還畫了太極圖案,不知當初怎會做這樣的設計。暫時先
不過橋,到海岸社區去遛達一下。時間已近傍晚,許多居民坐在路旁聊天,看見一個
奇裝異服的單車騎士從旁邊經過,想必覺得有些奇怪,我自己也這麼覺得。雖然這裡
是我的研究範圍,但我造訪的次數並不多,現在回想真是太混了,如果能多來幾次,
或許能發現更多新的史料。
出海堤,到神祕海灘看看海景,總是有一些釣客與跟我一樣的遊人待在這裡,享
受海風吹拂、聽浪花拍打沙灘的感覺。往南望去,最遠可見和平三角洲,和平火力發
電廠猶如聳立於海中一般;觀音斷崖向遠方延伸而去,底下的沙灘即為方才在斷崖上
往下所見,是清代後山北路的路線。有機會真該來走一次,體驗完全不同的蘇花景色
。
回到海岸社區,這個只有數十戶人家的小村落,擁有算是廣大的農地,水稻秧苗
剛種下泥土,正等待夏季到來,成為金黃色的稻穗。太陽稍微露臉了一下,但南澳街
區方向的天空瀰漫著黑暗勢力,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感。越過南澳南北溪,又經過
一大片水田,以及從日治時代就設置的公墓,我稍微看了一下墓碑上的郡望,真是相
當多元,可見這裡什麼族群都有,而且人數並不會差太多。對於學歷史的人來說,我
們讀的多是往生者的故事,墳墓也是有許多線索可以蒐集的,因此我對於這種東西一
點也不避諱,重點是抱著尊重的態度,當作是一種研究即可,這樣就算真的有冥界力
量,也不會隨便來找我。
最後,經過震安宮旁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一定要來看一下。1874年,牡丹
社事件發生,清廷開始重視臺灣發展,為鞏固東部邊防與開發,開築三條由西部通往
東部的山路,其中的北路即為蘇花古道,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軍監造。羅大春開
路至南澳時,立了一塊開路紀念碑於此,路廢之後紀念碑倒於荒煙漫草間,日治時代
才又發現而特別供奉起來。與後山北路開闢有關的紀念碑尚有兩座,一為今置於蘇澳
晉安宮的「後山北路里程碑」,另一為羅大春開路至新城時的「師次新城碑」,然此
碑已在一次大水過後被捲入海中,至今仍未能發現。
總算是完成今日所經蘇花公路的歷史回顧,重新複習研究所寫論文所蒐集的資料
,放鬆一下,到建華冰店吃碗傳道冰,再來決定住宿點。每次來都有不少客人的這間
名店,竟一直都只有我一個人在店裡吃冰,我想是平日傍晚,就算有遊客也已經離開
的關係,今天要住南澳的我,不用擔心要趕到住宿點。
外頭開始下起大雨,我在冰店裡等了半個小時,一點都沒有想要停的意思,只得
趁雨比較小的時候,殺出重圍直接到大南澳民宿的門口,也懶得去嘗試別間旅館,繼
續重溫當研究生,住在這裡做研究的感覺。老闆不在店內,要到後面的住宿區直接找
他,給我的房間不大,但狂旅停在外面沒有遮蔽處,只好偷偷硬清出一個空間把車牽
進去,這樣我也不用卸下馬鞍袋。
天氣驟變讓我還沒吃晚飯就入住,那就先盥洗完再出門覓食吧!看來看去只剩7-
11,就決定一邊用餐,一邊用免費WIFI殺時間,再到隔壁買碗滷味回房間當消夜,終
於不是雞排了。外頭的雨時大時小,就是不會停,要是這樣下下去,明天我能夠安全
的出蘇花嗎?
今天早了一點睡,希望明天早點出發,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把剩下的蘇花公路複習
完畢。大雨伴著蟲鳴聲,結束一天極為充實的旅程。
--
「如果能將球打向中外野,我隨時都能擊出安打」
-----鈴木一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44.5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KU_BIKECLUB/M.1398788750.A.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