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清朝相公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清朝相公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朝相公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朝相公意思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41的網紅宗佑-文字慾的囚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跟大家聊聊古代的騙術 今天去吃路邊攤,跟裡面的阿姨閒聊。 當我掏出1020元要付清220元的飯錢時,我說:『阿姨不好意思,我手上只有千元鈔票,還要讓你找。』 阿姨開玩笑說:『給我一千塊沒關係,不要給我一千萬就好,我找不開。』 但說到這個,我就想到我以前國中還住在台北的事,於是...

  • 清朝相公意思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08 23:54:37
    有 772 人按讚


    #今天跟大家聊聊古代的騙術

    今天去吃路邊攤,跟裡面的阿姨閒聊。

    當我掏出1020元要付清220元的飯錢時,我說:『阿姨不好意思,我手上只有千元鈔票,還要讓你找。』

    阿姨開玩笑說:『給我一千塊沒關係,不要給我一千萬就好,我找不開。』

    但說到這個,我就想到我以前國中還住在台北的事,於是我便說給那個阿姨聽。

    就是幾十年前的我也是去吃一個甜不辣,攤販主是一個很老的阿婆,她跟我聊天說到她曾經收過不少假錢。例如有一個年輕人把一張50塊的鈔票(沒錯,我小時候的五十塊是青綠色的鈔票)剪成兩半後捲成紙筒,並在結帳時給她。

    本就忙的老人家老眼昏花,又正在忙所以沒有多看,就順手接了後丟回錢罐子內,還找錢給對方;要等到晚上收攤結帳後,她才知道手上捏著的只有半張鈔票。
    (利基何在?他用五十塊,能分做兩次消費,只要他單次消費在25~50塊以上,他就能賺到差價,甚至能得到找零的錢)

    聽完之後,那阿姨鼻子噴了道冷氣說:『這個人的尊嚴就只值幾十塊錢?』

    我撇了撇嘴:『是啊,就是有人好手好腳的不務正業,老是想這種方式騙人;很多做生意的也常收到各國銅板貨幣,甚至是電動店家的遊戲代幣,那更是多的數不清。』

    ---------------------------------------------------

    離開騎車的路上,我想了想這種事;其實騙術早就存在社會上很久了,在明朝時於各縣市往來的商人常常在外縣市受騙上當吃悶虧;輕則被人用蒙汗藥迷倒,偷了錢財;嚴重的被設局仙人跳,騙光家產;但被人殺死越貨,客死他鄉的更是所在多有。

    所以那些就在外地經商的商人,便蒐集相關的事件,寫成《江湖奇聞——杜騙新書》,裡面有24卷(針對各種詐騙手法來分門別類)與48個故事,旨在教人怎麼破解詐騙手法以防身;而書中的故事也不是杜撰的,而是真有其事而潤色寫成。

    有了這本書,商人就可以長點見識、多長幾個心眼;但事實上,詐騙還是層出不窮的,在古代社會,光是詐欺就精細分工成「風、門、艷、缺」四大門與「金、批、彩、掛、評、團、調、柳」八小門,前者指的是詐騙集團的分門別類手法,後者指的是集團中成員的各自職掌與技能。

    而在南方則是「正、提、反、脫、風、火、徐、搖」(有看過劉德華《賭俠1999》就會有點印象,那劇本真的不是亂編的),這所謂的“千門八將"也跟上面說的八小門一樣,指得是這些騙徒們各自有不同的職責掌管與各自要訓練到專精的技能。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隨著時代演進,連騙術都走向高度專業化(而且是幾百年前就高度專業化了)

    這就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壞事會發展比好事快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好事缺乏足夠的誘因,而壞事才是獲利快又大的途徑;所以大家一來要放聰明點,二來要學著不貪心(這是很重要的。)

    -------------------------------------------------

    但說到《杜騙新書》,我就想起一個也是聽來的詐騙奇聞;撇開最終的被害者不說,那可算是古代騙術的一大成。

    光緒年間,一個來自河北霸縣,名為張桂的書生為了參加科考而投身順治門外的得勝客棧。

    一身才學的他曾在客棧中替一個不小心弄壞舊對聯的員工重寫上了一幅字意並茂的新對聯解圍,而得到老闆錢得勝的青睞與嘉許;對老闆來說,這種有才華的人可以多結交,日後若是高中,或許會有好處的。

    誰曾想科考放榜後,張桂竟是名落孫山。見到張桂在客房中捶胸頓足、長吁短嘆的老闆心生惻隱,便進去開解幾句。

    『唷,我說張相公啊,我看你相貌堂堂、才學不凡,怎麼也是前十名的料,豈有落榜之理?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張桂搖頭嘆氣:『我人窮無勢,就算當真弄錯了我也只能認命。』

    仗義的老闆一拍胸口:『那您別管,我開店的人面廣,我去著人給您打聽打聽。』

    過了兩天,錢掌櫃的皺著眉回來說道:『打聽到了,您的卷子論文采、論字跡那是一等一;只不過在交卷時把考卷給沾汙了,主考大人說“卷子髒汙,足見此人粗心大意,恐有貪贓誤事之兆"就給除名了,看來是無法挽回了。』

    張桂急道:『唉!那不是我弄髒的。我的蠅頭小楷寫的乾淨整齊,是監考先生用硯台壓卷時沾汙考卷,我當下就跟他爭論;但是監考人說“考場不得喧嘩,我將會事後稟明主考官,還你公道",怎麼這下算到我頭上來了?
    你告訴我他是誰,我去找他評理!』

    錢老闆也搖搖頭:『他官你民,就算你渾身是嘴也說不過他;您就放下吧,反正今科不中,下科再來,以你的文采肯定會高中的。眼下要愁的是你這三年要怎麼在北京過活?』

    張桂只能嘆口氣後接受事實:『我當街賣字,替人謄寫書信也能糊口;只是住的問題……』
    (由於賣字寫信的收入不可能住的起客棧房間)

    既然問題出來了,錢掌櫃只能幫著想主意,於是他想了半天拍桌一喊『有了!』,但想了想又搖搖頭:『這不行啊,您是狀元之才,怎能屈就!』

    眼看著可能有生路,張桂連忙追問,掌櫃才吐露:『小店前天來了一戶官眷,女主人是位年輕的寡婦,聽口音是南方人,長得可是如花似玉、猶勝桃李。

    她本來隨丈夫來北京赴任,後來三年期滿改任常州知府,正要隨丈夫南下上任,誰知丈夫竟爆病而亡;這夫人決意回南方,想請個讀書識字的人助她料理家產。

    開出的條件是管吃管住,每個月還管十兩薪水,但要求人得忠厚老實;我瞧您挺合適的,但就是怕委屈您了。』

    要知道在清朝,一個縣令的薪水也不過就是二到三兩銀子,聽到能有這種待遇(還有漂亮女老闆...),張桂自然是滿嘴答應了,只是還有一難。
    『但……但我在您這裡的房飯錢還沒清呢……』

    錢掌櫃一搖手:『您別擔心,人家有錢,會幫忙付的。』,兩方談定後,第二天一早,換上整齊衣服的張桂隨著掌櫃去後院見少婦面試。

    掌櫃領張桂進屋坐好,屋裡出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後面還尾隨一個十六上下的丫鬟;見到那人,張桂也傻眼了,而那人先是上下打量一下後才開口說話:『相公請坐。』

    張桂不敢居主,只敢坐在旁邊的椅子;見到茶上來了,也不敢喝,只好試探性問道:『聽店東說,夫人有事差遣,今日特來垂詢。』

    對方不答,反問起張桂的家世,後者自然趕快如實稟告;聽到回答後,婦人便退入後房,錢掌櫃的也先告退了。

    這麼一走,都沒人出來招呼,張桂又坐了好一陣子,原來的中年婦人才又出來說道:『請張相公入內見夫人吧。』

    張桂心下一鬆,尋思道"還好她不是夫人,那錢掌櫃的大概沒拿我尋開心。"---未完待續

    下集的連結網址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1109438445571:0?__tn__=K-R
    .
    .
    .
    ====
    #好像好幾天都沒發文了
    #下班太累所以回家就攤著了
    #之前說的貼文都太寫實_今天來講故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 清朝相公意思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08 08:00:00
    有 772 人按讚


    #今天跟大家聊聊古代的騙術

    今天去吃路邊攤,跟裡面的阿姨閒聊。

    當我掏出1020元要付清220元的飯錢時,我說:『阿姨不好意思,我手上只有千元鈔票,還要讓你找。』

    阿姨開玩笑說:『給我一千塊沒關係,不要給我一千萬就好,我找不開。』

    但說到這個,我就想到我以前國中還住在台北的事,於是我便說給那個阿姨聽。

    就是幾十年前的我也是去吃一個甜不辣,攤販主是一個很老的阿婆,她跟我聊天說到她曾經收過不少假錢。例如有一個年輕人把一張50塊的鈔票(沒錯,我小時候的五十塊是青綠色的鈔票)剪成兩半後捲成紙筒,並在結帳時給她。

    本就忙的老人家老眼昏花,又正在忙所以沒有多看,就順手接了後丟回錢罐子內,還找錢給對方;要等到晚上收攤結帳後,她才知道手上捏著的只有半張鈔票。
    (利基何在?他用五十塊,能分做兩次消費,只要他單次消費在25~50塊以上,他就能賺到差價,甚至能得到找零的錢)

    聽完之後,那阿姨鼻子噴了道冷氣說:『這個人的尊嚴就只值幾十塊錢?』

    我撇了撇嘴:『是啊,就是有人好手好腳的不務正業,老是想這種方式騙人;很多做生意的也常收到各國銅板貨幣,甚至是電動店家的遊戲代幣,那更是多的數不清。』

    -\-\-\-\-\-\-\-\-\-\-\-\-\-\-\-\-\-\-\-\-\-\-\-\-\-\-\-\-\-\-\-\-\-\-\-\-\-\-\-\-\-\-\-\-\-\-\-\-\-\-

    離開騎車的路上,我想了想這種事;其實騙術早就存在社會上很久了,在明朝時於各縣市往來的商人常常在外縣市受騙上當吃悶虧;輕則被人用蒙汗藥迷倒,偷了錢財;嚴重的被設局仙人跳,騙光家產;但被人殺死越貨,客死他鄉的更是所在多有。

    所以那些就在外地經商的商人,便蒐集相關的事件,寫成《江湖奇聞——杜騙新書》,裡面有24卷(針對各種詐騙手法來分門別類)與48個故事,旨在教人怎麼破解詐騙手法以防身;而書中的故事也不是杜撰的,而是真有其事而潤色寫成。

    有了這本書,商人就可以長點見識、多長幾個心眼;但事實上,詐騙還是層出不窮的,在古代社會,光是詐欺就精細分工成「風、門、艷、缺」四大門與「金、批、彩、掛、評、團、調、柳」八小門,前者指的是詐騙集團的分門別類手法,後者指的是集團中成員的各自職掌與技能。

    而在南方則是「正、提、反、脫、風、火、徐、搖」(有看過劉德華《賭俠1999》就會有點印象,那劇本真的不是亂編的),這所謂的“千門八將"也跟上面說的八小門一樣,指得是這些騙徒們各自有不同的職責掌管與各自要訓練到專精的技能。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隨著時代演進,連騙術都走向高度專業化(而且是幾百年前就高度專業化了)

    這就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壞事會發展比好事快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好事缺乏足夠的誘因,而壞事才是獲利快又大的途徑;所以大家一來要放聰明點,二來要學著不貪心(這是很重要的。)

    -\-\-\-\-\-\-\-\-\-\-\-\-\-\-\-\-\-\-\-\-\-\-\-\-\-\-\-\-\-\-\-\-\-\-\-\-\-\-\-\-\-\-\-\-\-\-\-\-

    但說到《杜騙新書》,我就想起一個也是聽來的詐騙奇聞;撇開最終的被害者不說,那可算是古代騙術的一大成。

    光緒年間,一個來自河北霸縣,名為張桂的書生為了參加科考而投身順治門外的得勝客棧。

    一身才學的他曾在客棧中替一個不小心弄壞舊對聯的員工重寫上了一幅字意並茂的新對聯解圍,而得到老闆錢得勝的青睞與嘉許;對老闆來說,這種有才華的人可以多結交,日後若是高中,或許會有好處的。

    誰曾想科考放榜後,張桂竟是名落孫山。見到張桂在客房中捶胸頓足、長吁短嘆的老闆心生惻隱,便進去開解幾句。

    『唷,我說張相公啊,我看你相貌堂堂、才學不凡,怎麼也是前十名的料,豈有落榜之理?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張桂搖頭嘆氣:『我人窮無勢,就算當真弄錯了我也只能認命。』

    仗義的老闆一拍胸口:『那您別管,我開店的人面廣,我去著人給您打聽打聽。』

    過了兩天,錢掌櫃的皺著眉回來說道:『打聽到了,您的卷子論文采、論字跡那是一等一;只不過在交卷時把考卷給沾汙了,主考大人說“卷子髒汙,足見此人粗心大意,恐有貪贓誤事之兆"就給除名了,看來是無法挽回了。』

    張桂急道:『唉!那不是我弄髒的。我的蠅頭小楷寫的乾淨整齊,是監考先生用硯台壓卷時沾汙考卷,我當下就跟他爭論;但是監考人說“考場不得喧嘩,我將會事後稟明主考官,還你公道",怎麼這下算到我頭上來了?
    你告訴我他是誰,我去找他評理!』

    錢老闆也搖搖頭:『他官你民,就算你渾身是嘴也說不過他;您就放下吧,反正今科不中,下科再來,以你的文采肯定會高中的。眼下要愁的是你這三年要怎麼在北京過活?』

    張桂只能嘆口氣後接受事實:『我當街賣字,替人謄寫書信也能糊口;只是住的問題……』
    (由於賣字寫信的收入不可能住的起客棧房間)

    既然問題出來了,錢掌櫃只能幫著想主意,於是他想了半天拍桌一喊『有了!』,但想了想又搖搖頭:『這不行啊,您是狀元之才,怎能屈就!』

    眼看著可能有生路,張桂連忙追問,掌櫃才吐露:『小店前天來了一戶官眷,女主人是位年輕的寡婦,聽口音是南方人,長得可是如花似玉、猶勝桃李。

    她本來隨丈夫來北京赴任,後來三年期滿改任常州知府,正要隨丈夫南下上任,誰知丈夫竟爆病而亡;這夫人決意回南方,想請個讀書識字的人助她料理家產。

    開出的條件是管吃管住,每個月還管十兩薪水,但要求人得忠厚老實;我瞧您挺合適的,但就是怕委屈您了。』

    要知道在清朝,一個縣令的薪水也不過就是二到三兩銀子,聽到能有這種待遇(還有漂亮女老闆...),張桂自然是滿嘴答應了,只是還有一難。
    『但……但我在您這裡的房飯錢還沒清呢……』

    錢掌櫃一搖手:『您別擔心,人家有錢,會幫忙付的。』,兩方談定後,第二天一早,換上整齊衣服的張桂隨著掌櫃去後院見少婦面試。

    掌櫃領張桂進屋坐好,屋裡出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婦人後面還尾隨一個十六上下的丫鬟;見到那人,張桂也傻眼了,而那人先是上下打量一下後才開口說話:『相公請坐。』

    張桂不敢居主,只敢坐在旁邊的椅子;見到茶上來了,也不敢喝,只好試探性問道:『聽店東說,夫人有事差遣,今日特來垂詢。』

    對方不答,反問起張桂的家世,後者自然趕快如實稟告;聽到回答後,婦人便退入後房,錢掌櫃的也先告退了。

    這麼一走,都沒人出來招呼,張桂又坐了好一陣子,原來的中年婦人才又出來說道:『請張相公入內見夫人吧。』

    張桂心下一鬆,尋思道"還好她不是夫人,那錢掌櫃的大概沒拿我尋開心。"-\-\-未完待續

    下集的連結網址在此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1109438445571:0?__tn__=K-R
    .
    .
    .
    ====
    #好像好幾天都沒發文了
    #下班太累所以回家就攤著了
    #之前說的貼文都太寫實_今天來講故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 清朝相公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9-13 21:30:01
    有 222 人按讚


    < 古人旅行妙趣多|遊必有方|23 >
    「古代的文人喜歡以詩詞記事抒情,不少遊覽詩中記載的地方都很好玩。」小熊說:「當然我是指樂遊那部分。」
    「其實只要心情好,眼前美景自然就會多了。」阿佳應道:「孔子說,君子登高必賦,其實還有不少詩人喜歡騎驢而賦呢!」
    ----------------------------------------

    現在旅行已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每年都計劃到哪裏去旅行,考慮選擇什麼樣的旅行方式。其實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古人,在中國古代,最活躍的旅客大抵是詩人,農民一般被固定在土地上,很少有機會出門,相當高比例的古詩實際上是遊記。詩人的筆下,風光無限。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泰山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赤壁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揚州是「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古代詩人中最喜歡旅行的我認為當數李白。李白自小酷愛旅遊,出蜀之前就遊遍了巴山蜀水。25歲只身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除了中年在長安供奉翰林兩年半,其餘的時間,幾乎一直過著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前後歷時27年。有人統計過李白的詩文,綜其一生,他遊歷過18個地方(省、自治區、市),總共到過206個州縣,登過80多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川溪和20多個湖潭。

    其實像李白一樣,喜歡旅行的古詩人多得數不過來,中國歷史上幾乎每位詩人都是半個旅行家,其中又以盛唐時期的詩人最為顯著。盛唐時期詩人旅行時間長,遊程遠,人數多,而且還喜歡成群結隊出遊。如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曾幾次出遊,時間較長的一次歷經汴水、蘇州、太湖、杭州,後從吳越回家。也正是在出遊的路上,他結識李白,建立了深情厚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捨之情溢於言表。另一位同孟浩然合稱「王孟」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也沒閑著,他奉帝命離開長安到涼州勞軍,耗時幾月,期間出差、旅遊兩不誤,使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描繪永駐人間。邊塞詩人高適南遊荊襄,遠赴薊北,後又漫遊梁、宋,後人形容其「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不得不說的還有詩聖杜甫,從20歲起,他結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10年以上的漫遊。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相遇,造就了詩歌史上最著名的同遊,也在中國文學史上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後來他們在開封又遇到了高適,還結成了三人「自助旅行團」。

    古人交通沒有現在發達,因此他們的旅行方式也與現在不一樣。古代詩人旅行大多愛騎驢,驢是詩人最佳旅行工具,像騎馬,「一日看盡長安花」,比較俗。陸遊詩:「身上衣裳雜酒塵,遠遊何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多麼的富有詩意啊! 「苦吟派」詩人賈島則有兩次騎驢覓詩的經歷——一次是初赴長安趕考,賈島在驢上吟出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將「敲」字改為「推」字,不禁在驢背上吟哦起來,引手作推敲之勢,不想沖撞了京兆尹韓愈。韓愈對賈島此舉大加讚賞,最後二人並轡而歸,共論詩道,流連累日,結為布衣之交。另一次也是在長安。時值深秋,落葉紛紛,賈島騎驢慢行,觸景生情,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又開始想下聯,忽得「秋風吹渭水」,喜不自勝,不覺又一次沖撞了京兆尹的車仗,不過此次的京兆尹已非韓愈,而是劉棲楚,最後的結果是賈島被關押一宿,次日早上方被放出。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經常乘驢出行,由一名老卒牽著,「或相公欲止即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鑿之家,或入寺,隨行未嘗無書,或乘而誦之,或憩而誦之」,就是在這種走走停停中,創作出了「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遲歸」(《北山》)、「臨溪放杖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定林所居》)、「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鍾山即事》)等觀察入微、意境幽遠的好詩,被譽為「王荊公體」。明代,騎驢覓詩的形象不僅入詩,且入畫,成為文人標榜性情、以示孤高的舉止之一。唐寅作《騎驢歸思圖》,其題畫詩云:「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詩畫中的人物也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古代旅行,突出一個慢字。清朝算是效率甚高,八百里加急,一封信從北京特快專遞到廣州,也得好幾天,而且驛馬倒斃於途中不知多少。李白相當於鐵道部長,說,提速吧,於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一向看不起杜甫做詩的苦,但老杜的馬拉松也不含糊:「即從巴陝穿巫陝,便下襄陽向洛陽。」十四個字跑了一兩千里路。當然,老杜後來跑到一半就掉頭南下了,到死也沒見著洛陽的影兒。 最狠的還是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不過提速這事兒不能抬杆,花木蘭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呢。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古人旅行好像只在環形跑道上溜達。 顧炎武號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些年杜牧也沒閑著,但總是圍著揚州城跑圈兒。「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結果路沒少跑,讀書卻多半稀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檢討書上也說自已沒幹有益人民的正事兒。當然也有話可說,朝廷裏亂糟糟的,咱才不淌那渾水兒。 環形跑道上的詩人,大都苦悶。杜甫說「北極朝廷終不改」,可那段時間也正是他最苦悶的時候,雖然圍著皇帝轉,但頂多是顆冥王星,遠了去了。還有文天祥,轉戰抗元的歲月,做詩說自已的心就像指北針,永遠向著朝廷,真是比黃蓮苦。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