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清朝歷代皇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清朝歷代皇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清朝歷代皇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清朝歷代皇后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謝金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泡泡 這13集的節目是我去年在旅讀雜誌的專題,主要是歷史上談到飲食的書與它們的作者,有些書我之前沒有仔細讀過,仔細看來才知道這麼有趣~ 比如元代皇后的飲食寶典,又比如董小宛如何熬製果醬等等,當然,這只是飲食史上的許多小片段,但也值得一讀了。 *前方高能警示:這個聽了會很餓,千萬要吃飽飯再聽。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

  • 清朝歷代皇后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20:16:00
    有 162 人按讚

    #史泡泡 這13集的節目是我去年在旅讀雜誌的專題,主要是歷史上談到飲食的書與它們的作者,有些書我之前沒有仔細讀過,仔細看來才知道這麼有趣~
    比如元代皇后的飲食寶典,又比如董小宛如何熬製果醬等等,當然,這只是飲食史上的許多小片段,但也值得一讀了。
    *前方高能警示:這個聽了會很餓,千萬要吃飽飯再聽。

    https://readmoo.com/book/290183959000101
    ------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堪比乾隆每天拿燕窩漱口!)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將新鮮花朵入菜,清芳可愛!)
    台灣多瘋手搖飲,且看前人如何以茶代酒?(到無錫必喝茉莉花茶!)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宋代夜市的甜點琳琅滿目,教人變螞蟻!)

    謝金魚說:「廚藝知識的傳遞通常也是師徒、親族相傳,真正能藉由文字閱讀、學習廚藝的人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肯定有數不盡的菜色沒能文字紀錄而失傳。」

    現在,就跟著她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吧,打開雙耳,聽聽她如何吃吃喝喝、品味歷史!

    - ep01《影梅庵憶語》思愛妾:董小宛的果醬
    冒辟疆筆下的董小宛懂得各種生活美學,在承平之時,她是吟風賞月過日子的好手,在戰亂之際,她慎謀能斷、智勇雙全!

    - ep 02《山家清供》錄佳餚:東坡粉絲的復刻美食
    林洪特別強調時令與清雅,當季、現採的食物要展現滋味,就得靠技術與恰到其份的調味;文字中,處處可見清雅之意,顯見這是他對於飲食的標準。

    - ep 03《易牙遺意》簡潔淡雅吃食:古代江南土豪這樣吃!
    本書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基本上家常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 ep 04 一窺清代皇室飲食愛好:皇上的菜單「膳底檔」
    清中葉,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 ep 05 《飲膳正要》元代蒙古宮廷飲食紀載:皇后的御醫寶典
    本書為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內容為任太醫後宮廷的飲食紀錄,卷一談養生之道及聚珍異饌;卷二為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食與食療諸病,最後一卷則是記錄各種食材的食性與禁忌。

    - ep 06 《東京夢華錄》憶繁華庶民生活:宋代夜市美食走透透
    本書編排以城市風景為先,而後是慶典、民俗與時令,讀來像是溫和熱心的在地人,一路帶著大家走入汴京的大街小巷。

    - ep 07 點茶、泡茶、煮茶?和唐朝人一起喝杯茶
    陸羽將茶煮成之時的姿態描述得像一首詩,讓人能想像茶碗中漂浮著浮萍般詩意的茶末,啜飲入喉自能享受天然的甘美。

    - ep 08 亂世遺澤:北朝風味實錄
    你可能沒想過賈思勰編纂的《齊民要術》一書,也「很好吃」! 書中很大一部分紀錄了北朝人常吃的麥醬、醃梅、醃茗荷、乾栗,以及羌煮、蒸熊肉、蜂蜜雜煮。

    - ep 09 清朝美食評鑑家:隨園先生的食尚追求
    袁枚吃貨屬性的特質在《隨園食單》中展露無遺,他用料選材講究,對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烹調堅持,而這種一切都恰到其份的自適清雅,正是他人生美學的展現。

    - ep 10 左手寫小說,右手錄食記:李漁的鹹濕與清純
    若把章回艷情小說《肉蒲團》與被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的《閒情偶寄》放在一起,誰能想到作者其實是同一人?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慣寫活色生香場面的李漁,卻是位崇尚自然原味的美食家呢。

    - ep 11 無敵潔癖,無塵風雅:吃貨倪瓚的執著
    若是要選一位史上最有潔癖的人,能和愛洗手的米芾競爭者,又非文藝美食家倪瓚莫屬,就讓我們來看看既清潔又風雅的美食應該是什麼樣的?

    - ep 12 重振中菜江山的祖師奶奶:傅培梅─從煮婦到教父
    從一個為了討丈夫與牌搭子口腹之慾的家庭煮婦,到將中華料理精準化成食譜、走出館子普及到家家戶戶,傅培梅為中華美食的傳承豎立了一座時代的方尖碑。

    - ep 13 辛永清:府城千金的美味人生
    從小在臺南的富裕家庭生長,後來成為日本知名的臺菜料理教主,辛永清把幼年時常出入廚房探險的幸福記憶與美味,揉搓成愛的創意食譜、光陰的調味料。

  • 清朝歷代皇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4-18 15:30:00
    有 858 人按讚


    最能反映明朝性格的6句名言︱長知史

    一,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這句話是朱元璋起兵時在集慶(後改名為應天府)招兵時軍營外樹立的大旗上所書的詩句。他的意思是:「山河間應有華夏文明一塊土地,天空中日月驅開雲霧,現出大宋的天空」。

    元朝時漢人是三四等人,殺漢人只需賠一頭羊,宋朝皇帝的頭骨被做成酒杯在蒙古貴族間傳送,華夏文明從未落到如此之慘的地位。朱元璋起事時曾以民族主義為旗幟,從外族手裡奪回江山,恢復漢人山,得國之正歷代少有,這也是明朝廷的合法性的所在。

    -----------

    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是後人對明朝的褒美,整句話讀起來能感覺詞句裡有種力量,從漢唐一直傳承下來的血性。

    雖然漢朝唐朝其實也沒做到上面幾條,但終其明朝300年,由於當初得天下的政權合法性就在民族主義上,所以在對外政策上,明朝確實不願意後退妥協,如果說這是明朝的弱點,不過這種強硬估計很多人會喜歡。

    -----------

    三,「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

    這一點大概知道的人不多,明朝朱元璋出身卑微,是中國歷史上唯二出身於平民家庭的皇帝,因此他定的規矩是明朝皇帝親王選皇后妃子等,儘量和平民或者低級官吏家庭結親。明朝持續近300年,皇帝們也確確實基本遵守了這一條,真是感覺明朝皇室真是極富平民色彩。

    -----------

    四,「將十萬眾,橫行天下」

    作者常遇春是明朝數一數二的名將,一生裡沒有一次敗績,精通所有武器,是少見的身為主將卻能衝鋒陷陣的類型。明朝初年進攻精神的代表。他死後,自言一生剛硬不為兒女流淚的朱元璋,唯獨聽到常遇春的死訊時淚灑乾坤,並親手開棺用龍袍為他陪葬。

    -----------

    五,「預定奕世之規,置天子於有無之處」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就是定憲法,虛君政治,比清末預備立憲早了300年,不得不說清朝延緩了中國的政治進步。

    -----------

    六,「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明朝的文官們囂張到能在內閣會議上公然用這話評價還未成年的皇帝,最後居然只是罷官了事,如果在大清朝還沒等到下朝就處斬了。

  • 清朝歷代皇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9-28 18:30:02
    有 380 人按讚


    < 關公文化與荊州之關係(1)|武聖關羽|20 >

    關公文化是以歷史人物關羽為原型,以忠、義、仁、勇等倫理觀念為核心,以民俗、宗教、藝術、制度等形式為表現的傳統文化體系,它的本質是一種英雄主義文化,也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

    這種文化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去世之後不久就已經產生了,至今已有將近1800的歷史,古代的荊州就是這種文化的發源地。在今天,最能體現關公文化與荊州之間關係的是埋在荊州城牆之下的三國古城,酈道元的《水經註· 江水二》中云:
    「江陵縣(今荊州)……舊城,關羽所築。羽北圍曹仁,呂蒙襲而據之。羽曰: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乃引而退。」
    也就是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城是關羽親自督造的,所以,這座城其實就是他的遺物。從現有資料來看,這也許是他留給後人們的唯一遺物。

    荊州關帝廟
    早期的關公文化主要流行於荊楚地區。從三國到南北朝,在長達三百多年的大動盪時代裡,荊州的士人群體、普通民眾和少數民族對關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5年在荊州發現的宋代關像,為目前最早的關公像。士人群體的言論使關羽成為上層社會評價勇士的標準,讓關羽的事蹟在官方記憶裡不至於消失,所謂「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荊州的民眾奉關羽為鬼神、山神、荊州神,「邦之興廢,歲之豐荒,於是乎系」,這為關公文化的多元化、宗教化傳播打下了基礎;荊州的武陵蠻、長沙蠻、零陵蠻等少數民族隨著遷徙將關公文化向南方的更遠地區傳播,這從壯族、彝族、瑤族、土家族等西南少數民族流傳至今的關公崇拜習俗中可見端倪。

    隋唐時期,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顗在荊州玉泉山度化關羽的傳說開始流行,這使得關羽能夠作為伽藍神走進佛教寺院。不久,在唐朝德宗皇帝的認可下,關羽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位配享名將之一,自此晉升於國家祭祀體系之列。

    宋代以來,關羽在國家信仰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文獻記載:仁宗年間,關羽曾以「陰兵」助戰而被朝廷頒賜廟額;徽宗年間,關羽被封為「武安王」;北宋末年,「武安王精神」曾一度激勵包括岳飛在內的愛國將士們奮勇抗金;南宋時期,朝廷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國師八思巴進言元世祖以關羽為宮廷法事監壇,以五百人抬關羽神像「遊皇城」(這種活動一直延續到元朝末年);天歷元年(1328年),關羽被元文宗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萬歷二年(1614年),關羽被明神宗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關夫人被封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平為「竭忠王」,關興為「顯忠王」,周倉被封為「威靈惠勇公」。至此,關羽成為國家意義上的最高信仰之一,與孔丘並稱為文武二聖。

    明代關羽儺面具
    清代以後,因為清皇族在入關前就信奉關羽,關公文化更是被推到了極至。順治九年(1652年),朝廷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年),愛新覺羅·胤禛追封關羽上三代公爵:曾祖為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弘歷追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此後,歷代皇帝對關羽都有加封。到了光緒五年,他的封號已經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共二十六個字,這在清朝廷對古人的追賜封號中絕無僅有。

    明清以後的中國民間社會幾乎村村有關廟,關公的神職接近於萬能。他已經不只是武神、軍神,還是財神、鄉里神、江湖神、科考神、送子神以及各種行業神,在台灣、福建一帶民間宗教中,他甚至是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所以,關公廟宇的數量早已超過了其他任何神袛的寺廟,遍布通衢城鄉,覆蓋全國各地。

    在今天的世界範圍內,北至蒙古國的烏蘭巴托,南至緬甸果敢、越南河內、印尼爪哇群島、馬來西亞檳榔嶼、菲律賓怡朗、東帝汶帝利市、泰國曼谷、澳大利亞墨爾本、毛里求斯路易港、留尼旺聖丹尼,東至韓國首爾、日本橫濱,西至加拿大本拿比、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以及古巴的哈瓦那都有關公文化的存在,在這些城市裡都建有或曾經建有關帝廟,這種現象堪稱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而溯其根源,其實還是要談到荊州。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 清朝歷代皇后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27 08:00:00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