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
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滕學姊原本是三類組的學生,她五科都考,而對岸的大學,她是用自然科申請的。俐媽覺得這樣的經歷很特別,便向她邀稿,針對三跨一類組的轉變、以及申請經歷⋯等等,相信對二升三孩子、或對類組迷惘的ㄧ升二孩子大有幫助!
——————————————————————-
🎯 跨類組or 跨學科考試準備&申請(三>>>一)
1️⃣ 考試準備:
我想應該有學弟妹到高二下要讀學測的時候跟我一樣還沒決定好自己的志向,所以當初我是五科都讀。我當初準備的時候是從社會跟自然中挑一個比較沒有把握但是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我挑的是自然)作為主要(因為我申請的大陸清華北大都可以用自然科申請社會組科系)複習講義之類的也都是全科買,平均分配著讀,進度稍微落後其他同學很正常,要保持平常心。到100天左右的時候我先讀社會科,把週計劃幾個版本都寫過一遍之後,然後開始全心投入我比較不擅長的自然科,總而言之就是先解決擅長的。讀五科常常比較辛苦,每天從早到晚泡在圖書館,所以要好好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和有能力喔!
2️⃣ 申請:
因為我是自然組,又同時申請商和法(一半一半)所以剛開始備審、面試之類的會不太清楚從哪裡下手,還會被質疑這樣真的有想念這個科系嗎,因為其實不同類組的思考方式和強調的重點不太一樣,可以去輔導室或網路上多搜尋資料(PTT有很多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也不要吝於問問題!可以多找找一類組的同學或老師(在不打擾人家的情況下啦)。多看書和時事也非常重要,但有時候貴精不貴多,最好能有一兩個跟申請科系相關的議題,然後深入的去研究!還有書面資料不一定要把每個經驗都掰到跟科系有相關,我是在考完學測後才決定念法律,所以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但如果沒有相關,就要提出這個經歷對你的影響,和之後對於未來你的志向有什麼幫助。書審和面試準備的時候也一定要好好思考清楚如何解釋為什麼會跨類組,不落俗套當然最好,可是一定要誠實,不然很容易就被問垮。跨類組不一定是你的弱點,相反的可以好好發揮你獨有的東西!當時在台大法律面試的時候我用大腦結構輔佐犯罪機率的論述,就可以說服教授你的自然科知識是可以加分的!儘量展現你跟其他人不同且優秀的一面,說服教授錄取你!其實跨不同類型的學科也同樣適用這個方法的!
3️⃣ 小補充
順帶一提!想申請法律系的學弟妹,常常會有人說不要提到正義、死刑之類的議題。這些真的是很棘手的問題,但我個人還是認為誠實是第一原則,如果這是你的初心,不要害怕提出,但要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也不要害怕教授追問或反駁,禮貌的講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但也要表現出願意學習的精神!我當初也有提到正義(想聽細節的都可以來問我!)。然後如果有團體面試的話也不要吝於稱讚別人,但一樣要表現出企圖心!準備申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我高中三年碰課本最少的時間,但會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和構想你的未來,也會認識到很優秀的人,最後也可能成為同系的戰友。加油!
4️⃣ 大陸申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申請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也是最繁瑣的。大陸大學的申請並不會比台灣的大學容易通過,對於成績和面試的要求同樣很高,所以還是要認真準備!而在李同學提到過的網路申請通過後(一階),清大會要求參加約一星期的營隊(今年因疫情所以是線上)之後才會是面試,營隊之中會有大學教授的講座、和學長姐的交流、認識校園等等。其實就和網路課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在參加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其實在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學測將近滿級分的佼佼者,就像今年的數學特別難,但我們那組除了我幾乎都14、15級,在教授講座的提問中也很多是非常有深度的探討。我認為那會真正打開你的視野,畢竟清華北大是大陸每個省份的第一二名才能考上的,競爭和資源是成正比的(當然相對來說台灣生還是比較容易錄取的)。在營隊中認真問問題、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學長姐和組員會是你的貴人。最後當然每個環節的資料都多給其他人看看,畢竟立場比較敏感一點,很多用字遣詞都需要多注意。面試的話和台大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更注重語言能力,也會有比較跳一點的問題出現,不要慌張冷靜應答就好了。各大學的招生影片也都可以看看,蠻感人的,清華甚至出了一部電影。最後要提醒的是,清華不僅申請比較多步驟,就連之後的課程要求也會比較嚴格喔(像是上暑期課程或是國際營隊之類)。
之後有興趣申請的學弟妹也可以來直接問我~
——————————————————————-
You are my pride!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看來法界也不少俐媽學子
#大家要互相扶持提攜喔
#台大明明培育菁英
清大圖書館疫情 在 菜圃股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方法,得隨著你的需求而適度更動。】
-
前陣子被朋友問到對於存錢的看法,還是會建議再怎麼有障礙,一開始想改變,先試著記帳確實是個不錯的起頭,在後續幫助也不小。
-
不過記帳這件事也不用過度嚴肅看待,覺得沒記到就挫折,反而從平常心開始,先記能記的,記大條的,慢慢改善記帳的細膩度,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完善就好。
-
有些人覺得,記帳又不會讓你變有錢,記那些不如把時間拿去想辦法開源。嗯,這個想法確實沒錯,因為再怎麼節流都是有限度的,省到不能再省,想加快存款累積速度終究得面對如何開源。
-
記帳本來就不會有錢,就像寫日記並不會讓你變成作家,但有錢人總會瞭解自己的錢花到哪去,這可以透過記帳練習,作家也總會瞭解語句怎麼表達通順有條理,這可以透過寫日記練習。
-
差別在本質,就算寫日記不會讓你成為作家,並不妨礙你透過寫日記的過程,去反思今天整天自己的言行、日常,並記錄下來。如果有寫日記習慣的,回頭去翻國中的日記,應該也會不禁莞爾,才多大點事寫成這樣。而就是這些積累,堆疊成為現在的你。
-
記帳也是個察覺、改變習慣的工具/方法,一開始力求完整,只是為了能釐清/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慢慢能調整成買該買的,花該花的。很可能透過記帳你會發現,像是飲料錢一個月沒想到有這麼多,或是說走就走的消夜花費原來才是你的隱藏的致命軟肋之類的。
-
但當你對自己的生活模式大概都有個底之後,就不一定需要這麼複雜、完整。以餐費為例,假設你已經連續6~12個月的金額都是浮動在6,000~7,000元,就不一定要條條都記,因為沒意外,就都是在6,000~7,000元的範圍,反而簡單記大條的額外餐費,知道可能超過7,000元的是什麼即可。
-
【善用時間,朝自己要的目標前進才是重點。】
-
記帳只是方法/工具,為了協助讓你能存下應該存的,別花那些不該花的。所以當你把握好自己的習慣之後,可能買化粧品時會發現,特價期間一次買了3組,還沒用完就都過期了,那其實就可以一次買一組,抓好補貨週期等用完再買,不浪費錢也不用囤積,至於特價,永遠別擔心錯過,總是會有特價的,尤其每年都有雙十一,週年慶,商人的節日很多,所以,這麼多特價還能錯過,就當無緣吧…。
-
抓好自己的習慣週期,就能大幅減少額外支出。那麼「記帳」在後續能帶給你的幫助就會逐步遞減,這個時期與其再力求完整,不如像上面說的,因為生活習慣大多固定,也釐清改好習慣之後,就反過來記「意外」的就好。像是原本一天有總共10項花費,你得記1~9的日常消費+10的意外開銷,後面就直接記10的意外開銷就好。
-
把抓大放小省下的時間用來投資自我學習,或是思考有沒有能開源的部分。默默地上半年也過了,同樣可以檢視自己的年度目標是不是達到了,如果達到了,也可以決定是不是要加訂上去。
-
至於疫情期間沒辦法去圖書館找資料,想自習的可以像我去找網路的免費資源,真的覺得活在現代真好,想自學什麼都很方便,線上總能找到資料,也能找到想學的課程,以前都沒這麼多免費資源。
-
疫情希望大家萬事平安,下半年我們繼續一起加油:)
-
台大線上學習: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page/1
清大線上學習:http://moodle.nthu.edu.tw/
交大線上學習:http://ocw.nctu.edu.tw/course.php
台師大線上學習:http://ocw.lib.ntnu.edu.tw/
清大圖書館疫情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滕學姊原本是三類組的學生,她五科都考,而對岸的大學,她是用自然科申請的。俐媽覺得這樣的經歷很特別,便向她邀稿,針對三跨一類組的轉變、以及申請經歷⋯等等,相信對二升三孩子、或對類組迷惘的ㄧ升二孩子大有幫助!
——————————————————————-
🎯 跨類組or 跨學科考試準備&申請(三>>>一)
1️⃣ 考試準備:
我想應該有學弟妹到高二下要讀學測的時候跟我一樣還沒決定好自己的志向,所以當初我是五科都讀。我當初準備的時候是從社會跟自然中挑一個比較沒有把握但是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我挑的是自然)作為主要(因為我申請的大陸清華北大都可以用自然科申請社會組科系)複習講義之類的也都是全科買,平均分配著讀,進度稍微落後其他同學很正常,要保持平常心。到100天左右的時候我先讀社會科,把週計劃幾個版本都寫過一遍之後,然後開始全心投入我比較不擅長的自然科,總而言之就是先解決擅長的。讀五科常常比較辛苦,每天從早到晚泡在圖書館,所以要好好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和有能力喔!
2️⃣ 申請:
因為我是自然組,又同時申請商和法(一半一半)所以剛開始備審、面試之類的會不太清楚從哪裡下手,還會被質疑這樣真的有想念這個科系嗎,因為其實不同類組的思考方式和強調的重點不太一樣,可以去輔導室或網路上多搜尋資料(PTT有很多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也不要吝於問問題!可以多找找一類組的同學或老師(在不打擾人家的情況下啦)。多看書和時事也非常重要,但有時候貴精不貴多,最好能有一兩個跟申請科系相關的議題,然後深入的去研究!還有書面資料不一定要把每個經驗都掰到跟科系有相關,我是在考完學測後才決定念法律,所以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但如果沒有相關,就要提出這個經歷對你的影響,和之後對於未來你的志向有什麼幫助。書審和面試準備的時候也一定要好好思考清楚如何解釋為什麼會跨類組,不落俗套當然最好,可是一定要誠實,不然很容易就被問垮。跨類組不一定是你的弱點,相反的可以好好發揮你獨有的東西!當時在台大法律面試的時候我用大腦結構輔佐犯罪機率的論述,就可以說服教授你的自然科知識是可以加分的!儘量展現你跟其他人不同且優秀的一面,說服教授錄取你!其實跨不同類型的學科也同樣適用這個方法的!
3️⃣ 小補充
順帶一提!想申請法律系的學弟妹,常常會有人說不要提到正義、死刑之類的議題。這些真的是很棘手的問題,但我個人還是認為誠實是第一原則,如果這是你的初心,不要害怕提出,但要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也不要害怕教授追問或反駁,禮貌的講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但也要表現出願意學習的精神!我當初也有提到正義(想聽細節的都可以來問我!)。然後如果有團體面試的話也不要吝於稱讚別人,但一樣要表現出企圖心!準備申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我高中三年碰課本最少的時間,但會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和構想你的未來,也會認識到很優秀的人,最後也可能成為同系的戰友。加油!
4️⃣ 大陸申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申請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也是最繁瑣的。大陸大學的申請並不會比台灣的大學容易通過,對於成績和面試的要求同樣很高,所以還是要認真準備!而在李同學提到過的網路申請通過後(一階),清大會要求參加約一星期的營隊(今年因疫情所以是線上)之後才會是面試,營隊之中會有大學教授的講座、和學長姐的交流、認識校園等等。其實就和網路課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在參加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其實在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學測將近滿級分的佼佼者,就像今年的數學特別難,但我們那組除了我幾乎都14、15級,在教授講座的提問中也很多是非常有深度的探討。我認為那會真正打開你的視野,畢竟清華北大是大陸每個省份的第一二名才能考上的,競爭和資源是成正比的(當然相對來說台灣生還是比較容易錄取的)。在營隊中認真問問題、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學長姐和組員會是你的貴人。最後當然每個環節的資料都多給其他人看看,畢竟立場比較敏感一點,很多用字遣詞都需要多注意。面試的話和台大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更注重語言能力,也會有比較跳一點的問題出現,不要慌張冷靜應答就好了。各大學的招生影片也都可以看看,蠻感人的,清華甚至出了一部電影。最後要提醒的是,清華不僅申請比較多步驟,就連之後的課程要求也會比較嚴格喔(像是上暑期課程或是國際營隊之類)。
之後有興趣申請的學弟妹也可以來直接問我~
——————————————————————-
You are my pride!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看來法界也不少俐媽學子
#大家要互相扶持提攜喔
#台大明明培育菁英
清大圖書館疫情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因應雙北市疫情警戒升級為三級,本院自110年5月15日至5月28日起配合相關場所使用限制,說明如下:
🔺學術活動中心餐廳:進入餐廳採實聯制,遵守社交距離、隔板等防疫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萊爾富便利商店:實聯制,依指揮中心之規定方式營業。
🔺會議室:僅供辦公學術研究必要之會議使用,會議期間須採固定座位且為梅花座、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禁止飲食;除必要學術集會活動外,建議盡量以視訊方式召開。
⛔️圖書館:暫停開放。
⛔️綜合體育館:今5月15日中午起暫停營運。
⛔️展(場)館:暫停開放。
___________
🚌中研院與大學交通車異動如下:(若有變動將再另行公告)
🔺5/17更新🔺
一、正常行駛:
「中研院-台大」線
二、停駛
1)「中研院-陽交大-清大」線
2)「中研院-中央大-清大」線
3)「中研院-陽明校區」TIGP 國際研究生學程線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及聚會 #保持社交距離 #口罩戴緊 #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