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意象紀念涼亭
說到北高雄的客家聚落,或許現在人聽來會覺得十分陌生,但其實無論是人口密集的東三民、後驛一帶,或是高樓林立的凹子底,在過去都曾經是真真實實的「客家庄」。
不過與台灣多數客家庄不同的是,北高雄地區的客家庄並不是清代既有的客家聚落,而是日治時期這些客家鄉親才從新竹一帶南下到高雄開墾...
📍客家意象紀念涼亭
說到北高雄的客家聚落,或許現在人聽來會覺得十分陌生,但其實無論是人口密集的東三民、後驛一帶,或是高樓林立的凹子底,在過去都曾經是真真實實的「客家庄」。
不過與台灣多數客家庄不同的是,北高雄地區的客家庄並不是清代既有的客家聚落,而是日治時期這些客家鄉親才從新竹一帶南下到高雄開墾的,也因此他們帶來了許多不同於南客族群的「北客文化」,進而影響了部份南客聚落的文化發展,例如南客其實沒有擂茶文化,但美濃卻有擂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
#北客南漂與縱貫鐵路通車
這些客家鄉親的原住地位於北部的新竹一帶,但當地地勢山多平原少且土壤貧瘠,並沒有太多的可耕地及工作機會。
而當時正好碰上高雄的望族陳中和欲開發其在高雄本館、灣仔內及赤山一帶的土地,且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後,南北的交通來往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搭乘火車從北部到南部的交通時間縮短到了僅需要約1天的時間,大幅增加了南北的便利性。
於是自縱貫鐵路通車後,便陸續開始有新竹的客家人搭火車來到南部「討生活」,被招攬到當時尚未開墾的高雄郊區一帶,成為陳中和的佃農。
根據當地耆老表示,當時新竹州內的各車站,站務員大多都有當地的客家人,也因此站務員對於想南下打拼卻沒錢買票的同鄉,大多時候驗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會嚴格執行驗票。
-
#落地生根
此後這群客家鄉親開始在他們開墾的愛河中游一帶落地生根,從後驛、凹子底到灣仔內、本館、寶獅等地都可以看到客家人的蹤影,在全盛時期高雄市境內的客家人曾突破30萬大關。
但近幾十年來,隨著高雄的都市發展逐漸往北擴散,原先種植菱角等作物的農田,也隨著土地重劃而逐漸被高樓取代。
而原有的客家族群則在聚落結構變遷、外來人口大量移入的情況下逐漸被同化,至今在高雄市區內已無法找到任何客家庄,且生活在凹子底、新庄子等地的居民,大多也早已不是當初那群客家鄉親的後代。
時至今日,北高雄這群特別的客家族群雖然看似已消失在都市發展的洪流下,但其實至今在當地仍留下了一些能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例如位於同盟路上的「客家文物館」以及這座「客家意象紀念涼亭」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
#客家意象紀念涼亭
這座「客家意象紀念涼亭」原為一座萬善祠,日治時期這群各家鄉親來到此地後,發現這裡有數具無主之墓,於是便合力在「七孔橋」旁興建此萬善祠用以供奉這些無人祭拜的先人。
根據可考證的記載,在昭和5年(西元1930年)時這座萬善祠是以竹筒搭建,並使用茅草作為屋頂,而整理出來的先人遺骸則以金斗甕承裝,並置於茅草屋內的地上。
至昭和15年(西元1940年)後,由於骸骨日漸增多,茅草屋內空間已不敷使用,於是在當地居民及善心人士的幫助下,新建了一座以磚瓦建成的新祠,並將祠內空間設計為一隔間坑,並將先人遺骸集中存放,再立碑並設案桌以方便祭祀。
到了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時,由於附近進行了工業區設置及道路拓寬等工程,於是又意外挖出了更多先人遺骸,此時這座萬善祠所存放的先人遺骸已超過千具,於是在附近新設工廠的協助下,萬善祠在原有的結構上進行擴建,並分為兩坑存放先人遺骸。
民國79年(西元1990年),由於自由路北段的開闢,位於萬善祠西側的「七孔橋」被拆除,同時萬善祠也略向東移並重新進行了改建,除了將建築改建成宮殿式之外,還另外新建了后土亭、金爐、戲台及廂房等空間,頗具規模。
-
不過到了民國98年(西元2009年)8月時,高雄市政府因原先公園預定地的開闢,而拆除了萬善祠的戲台及鐵皮屋棚。至隔年6月時再將先人的遺骸移至位於燕巢區的深水公墓集中安葬,並將萬善祠及其他附屬設施完全拆除,準備開始興建公園。
在萬善祠拆除後,為了保存地方上的歷史記憶,並紀念過去在此辛勞開墾的客家鄉親,高雄市政府編列預算興建了這座「客家意象紀念涼亭」,並在涼亭上刻有「萬善祠」字樣,同時設立碑文講述過去的這段歷史。
-
#七孔橋
位於萬善祠旁的七孔橋建於清道光時期,是清領時期唯一一條連街愛河兩岸的橋樑,因六座橋墩間共有七個孔道而得名,橋體以硓𥑮石、石板及石灰砌成,並在橋面鋪上花崗石板,在清領時期是來往鳳山縣之新舊城間的交通要道。
至日治時期時,由於覆鼎金與愛河下游間載運紅土的航運需求,所以將七孔橋中央的兩座橋墩拆除,至此七孔橋實際上只剩下「五孔」,於是居民便將原有的石板墊高,並放上木板以維持橋樑作用。
戰後由於橋體日漸老舊,且以木板搭建之橋面危險性較高,於是附近居民於民國40年(西元1951年)時集資將七孔橋改建為木橋。
後高雄市政府又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將七孔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並可供車輛通行,同時也方便了鄰近區域內由王永慶成立的「朝陽木業」之車輛進出。
民國79年(西元1990年)隨著自由路北段的開闢,在七孔橋旁也新建了一座21公尺寬的「自由橋」,舊有的七孔橋之通行功能就此被取代,並隨即被拆除。
-
#Taiwan #Kaohsiung #Zuoying #Hakka #Pavilion #Memory #Memorial #History #Local #台灣 #高雄 #左營 #凹子底 #客家意象紀念涼亭 #萬善祠 #七孔橋 #客家庄 #客家人 #客家 #在地 #在地文化 #歷史 #紀念
混凝土金爐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屏東縣政府守護縣民健康 全面啟動空污應變機制
呼籲民眾外出戴口罩 防疫防空污 顧肺顧健康
近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擴散條件較差,容易累積污染物導致空氣品質不良。屏東縣政府超前部署,已於上週五(1/22)即開始啟動空品不良預警一級應變措施,除要求縣內排放量前20大之固定污染源減少污染源操作量之外,並要求縣內里港,高樹及鹽埔等64家砂石場加強灑水及洗掃街,同時針對縣內前30大營建工地,提升工地內外灑水及洗掃頻率,與此同時加強收運本縣廟宇紙錢送至金屏安環保金爐進行焚燒處理,統計金爐啟用後收運量已達224公噸。另外,近期不管日間夜間,假日及非假日,環保局空污科及稽查科所有同仁均針對空污加強稽查。上述種種作為都是為了守護縣民健康,降低空污AQI數值。
另自今年1月23日起,依據環保署預報資料高屏空品區皆連續三日以上懸浮微粒濃度達一級預警以上,屏東縣環保局依據「指定空氣品質惡化預警期間之空氣污染行為」之規定,呼籲本縣民眾嚴禁下列五項行為,包括道路兩旁及公園使用吹葉機,非閉密方式進行瀝青混凝土之裝卸、輸送拌合作業,道路刨除鋪設作業或房屋拆除工程,營建工程進行露天噴漆、噴砂作業 ,進行鍋爐清除作業等行為。
另外,縣長潘孟安提醒民眾,外出記得配戴口罩,防疫防空污,顧肺顧健康,並可多加利用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airtw.epa.gov.tw)或透過「屏東空氣品質通報即時通」手機APP,查詢最新空氣品質變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