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工│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6
之前收到讀者來信,想聊聊夫妻分工,我想了兩三週,不知從何下手,因為這件事的變動性和主觀感實在太強了,又牽涉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環境。與其談如何分工,一起來想想跟另一半的關係,及彼此溝通的方式,可能比較有效率!
先說我的情形供參考。豬寶剛滿兩...
夫妻分工│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6
之前收到讀者來信,想聊聊夫妻分工,我想了兩三週,不知從何下手,因為這件事的變動性和主觀感實在太強了,又牽涉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環境。與其談如何分工,一起來想想跟另一半的關係,及彼此溝通的方式,可能比較有效率!
先說我的情形供參考。豬寶剛滿兩歲,我們一家三口+二肥貓,長輩都在其他縣市,老公上班族,我在家文字工作(全職),兩年來,除了必要親自出席的工事,豬寶讓人臨托的時數總計不超過一週。白天就是我專任綵衣娛兒,兼任鏟屎官,抓緊極零碎的空檔處理公事;接近老公下班時間,我開始備料,他進門後就陪兒子,我專心煮晚餐,當然,也會叫外送。我們家有個不成文的默契,就是不管誰煮飯,都是老公洗碗,現在則有洗碗機分擔不少。至於衣服,白天有空時,我多少洗一些,否則,這部份也是老公主動在做,這習慣從我懷孕時養成至今。(不得不說,搬離台北後,衣服半天就能曬乾,超級夢幻啊啊啊!)
以前住老公寓,地小人稠又要爬樓梯,吃飽撐著等洗洗睡。現在的環境和天氣較允許,附近騎樓平坦遼闊,我們多了個習慣──全家飯後去附近散步,推豬寶騎車兜風,或逛逛文具店。若我有工作急事,就在家處理,讓父子獨處。
從豬寶出生到現在,撇除一些撞牆期,洗澡和睡前奶都是老公進行。睡前儀式中,我會參與洗澡前在床上耳鬢廝磨和洗完澡的全身按摩,幫他穿好防踢被,親一下說晚安;越來越懂事的豬寶已經知道,這時間是爸爸的專利,常親完就揮手跟我掰掰,「淵遠~睡覺~媽媽~工作~爸爸~躺~」對,直接把我趕走。
聽過很多男性友人挫折孩子只認娘,我想說,請務必堅持!「我真的很慶幸有堅持做這些事,每天這時間能跟兒子獨處,他也習慣爸爸做這些事,好幸福,他好像很愛我(粉紅泡泡)。」老公說過這種話不下十次。請爸爸們先把自尊心放一邊,這種時候不宜玻璃。當兒子上床後,就是我的工作衝刺時間了。
這樣看起來,可能會覺得我們分工得宜,甚至覺得我嫁了好老公,他是個好好先生沒錯,但別忘了,他是男!人!天生有bug的男人!要達到這樣的平衡之前,我們也是溝通到起賭爛,我數度無助而無奈。
我不喜歡一再提醒叨唸,但不唸,他會無辜地忘得一乾二淨,我會氣瘋也沮喪,為什麼講不聽?為什麼要我多照顧一個大孩子?儘管我知道,這跟他能體貼我的勞累並不衝突;唸了,他會做,但老實說,男女在家事和照顧小孩的細節上依舊有別。總之,常要放棄了,幸好我們沒有。
我慢慢得出幾個心得,看完上述,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
1. 實際分工前,另一半有沒有心參與這些事?還是只是口頭應好,又以各種原因推拖?冒著長痔瘡的風險,去廁所大便超久,其實在滑手機?
聽過太多老公晚下班、加班的例子,對我來說,只有兩個解決選項,一是我接受這件事,二是另一半積極處理,要不跟公司溝通、要不換工作、要不帶回家做,總之,我無法接受他只是丟給我一句原因。顧名思義,「家」事不該只是一方的事,孩子當然也不是一個人的,「有心」是溝通的基礎,也是效率的關鍵。至於他做得好不好?那就是第2點要說的。
2. 留給生活失控的空間,接受我們的生活節奏已經不再完美;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接受男女有別,保持幽默、適度耍ㄎㄧㄤ。
這項可說是我的血淚史。我是高度完美主義的人,慢慢學會冷靜旁觀老公的進步,自己也學習許多。孩子其實並不脆弱,他們時常也是大人的生活老師,只要爸爸有心、有愛,又得到孩子的回饋,往往會渴望做得更好,進而更主動、有意願,夫妻間的磨合得到機會平滑。
3. 沒有誰比較辛苦,這比不完,當你們就只剩彼此能分擔,別再爭了,趕緊想方法比較實際,不然怎麼辦?離婚?
男人永遠無法體會女人生育的身心煎熬,女人可能也無法理解男人對於責任在心裡的重量和bug。但這一翻兩瞪眼,當你選擇繼續不開心,就是放棄可以幸福的機會了;當選擇隱忍、冷處理,就是在替自己的婚姻埋下未爆彈,平常嫌歸嫌,但沒有人希望真走到這步吧?
4. 男人們別耍白目,主動一點永遠是對的,趕快把孩子哄睡,你就自由啦!
你們不是只有從工作才能得到成就感,懂得做家事的男人真的很棒(開始說好話)!老婆想要的並不複雜,也不是要你們一肩扛起所有事,然後自己在旁納涼,不過就是基於一點點的嫉妒和不平衡,無法看到你們好像很愜意、無關緊要,想要看到你們化心意為行動和記憶力──真正放在心上。先放下手機,玩玩孩子或盤子,把孩子送上床後的時間才是真的,一起坐下來看個電視、吃些宵夜,或自己打個電動、看書。細水長流的日子,最回甘。
寫一寫發現,這個題目能談的太多了,我個人的情況也持續修正中。先點到為止,有想要深入討論的,歡迎再透過任何方式讓我知道!
撰文、攝影:薰鮭魚
薰鮭魚│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育有一兒豬寶。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兼差各類文字工作,偶爾韓貨連線,夢想開奶茶廳。專業是文字,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6公斤的肥貓。生活有時很像鬧劇,可能老公太像諧星,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豬寶的IG: @zubaobaoyuan ,歡迎光臨。
(網頁版請見兒物官網!)
#er #兒物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 #薰鮭魚親子丼 #親子專欄
淵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淵遠 在 科學最前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神木
#科學最前線
#把你的腦洞打開🧠 知識就是力量
淵遠 在 吃在台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麻豆美食一路吃
來到麻豆讓人聯想到的是:文旦、碗粿、代天府。麻豆的歷史淵遠流長,人文薈萃,有許多文化、美食,好吃好玩的地方。二話不說,跟著 吃在台南 來趟麻豆之旅吧!
https://bopomo.tw/2017-05-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