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深圳物流到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深圳物流到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深圳物流到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深圳物流到台灣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盧斯達:中美開始鬥爭 港台都只是被動方】 世界巨變其實無關陳同佳甚至《逃犯條例》 後世的歷史家,會否真的如時人所笑,視香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從有限的角度來看,陳同佳確實是引發一切的開端,但如果將責任簡單歸咎一單犯罪事件,等於任由更重要的責任方逃之夭夭,隱形於歷史批判。 ...

深圳物流到台灣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05:07:20

今天跟國中最要好的姊妹出去吃飯,我們很多年沒見了 她大學在香港念書,畢業後去了深圳工作 直到今年才特地回台灣,要約我見面 . 「不要蔥跟芹菜,啊,還有芋頭跟絲瓜也不要,其他各先來一份」 . 在店員推著車,來我們桌前問要什麼時,她流利的回答 . 『妳怎麼知道我不吃這些?』我瞪大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

  • 深圳物流到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1 15:39:49
    有 66 人按讚

    【盧斯達:中美開始鬥爭 港台都只是被動方】

    世界巨變其實無關陳同佳甚至《逃犯條例》

    後世的歷史家,會否真的如時人所笑,視香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從有限的角度來看,陳同佳確實是引發一切的開端,但如果將責任簡單歸咎一單犯罪事件,等於任由更重要的責任方逃之夭夭,隱形於歷史批判。

    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逃回香港,香港法律只管香港發生之罪案,台港之間則無引渡協議。於是香港政府想修訂《逃犯條例》,引渡陳同佳回港受審。然而香港人群起反對,警察強烈鎮壓,引致香港近世以來最嚴重動蕩。

    西方與中國的關係,又好像確是因為 2019 年而急速轉壞。英美國家開始制裁香港及中國官員,而中方也在自己範圍內「反制」。禍肇陳同佳,這就是一般人接收到的現象。當權者似乎亦樂於如此,要不就把責任推到台方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而拒絕引渡,只願司法互助。

    近代香港青年淪落

    陳同佳和潘曉穎在命案時的處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是社會大環境的折射。潘曉穎死前 20 歲,在香港回歸中國的 1997 年出生。陳同佳則約小她一歲。據說潘曉穎家景不錯,就讀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學校聲譽不錯,但她沒有沿路向前,中學四年級時她離校轉讀職業訓練局的美容課程,後來則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銀行及金融高級文憑課程。


    20 世妃末,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香港,政府以推動「知識型經濟」為名,大肆擴張專上教育,即是正統大學學位之外,開設一大堆認受性成疑的「副學士」、「高級文憑」學位,以「進修、自我增值」的偉光正文宣,引誘不少前路茫茫沒有經濟出路的港青入局。後來副學士政策也經常被批評在職場世界認受性成疑,學生和家長花在讀書的錢,似乎沒有太大回報率。

    巧合的是,兇手陳同佳也是讀商科副學士,但沒讀完就退學。陳同佳於深圳出生,後來隨家移居香港。這兩個人,其實是當時整個學位泡沫經濟的受害者。陳同佳可能還能說是「正常發展」,潘曉穎則誤入歧途。在香港,往往是出身良好的青年,都會因為社會對青年階層的冷漠無聞,而不幸成為邊緣青年。兩個邊緣青年,行事脫線程度也可能互相影響。潘曉穎和陳同佳在同一間公司工作而認識熱戀,但感情最終減退,二人打算去台灣旅行挽回感情,情到濃時,也許亦心軟了,竟向陳同佳透露自己懷有骨肉,但骨肉是另一個人的,於是陳同佳暴怒,之後的都是歷史。

    除了是一宗無預警的情殺案,又牽涉巨大的中國人口移入政策 (單程證)、冷漠而近乎隱形的青年政策、學位泡沫化。甚至整個產業單一化亦是遠因而一。港英時代最後三十年,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虹吸力和港英政府政策,製造業外流到中國,而香港則興起士紳職業和階層,專業人士開始增加,但如果做不了社會棟樑,反而不知道能做甚麼。樓價物價像火箭一樣向上,富窮懸殊開始擴大。陳同佳是低層,但在幾十年前大概都可以做工廠和勞力活,但這些工作在今日香港已經不吃香,甚至不再存在。

    至於潘曉穎則可能是出身中游,但之後不幸跌入下游,這兩人才相遇。在這宗情殺案之前,甚至他們出生之前,一切因緣似乎已經慢慢具足。

    華為才是重點?

    再者,陳同佳案其實不是引致《逃犯條例》的主因。第一背景首先是權貴階層用香港走錢洗錢已久,中國想找方法封截。第二背景是修訂條例推出不久,美國通過加拿大拘捕了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為了增加拯救華為的籌碼,華洋雜處的香港被單方面動用改造,要成為外國重要人士的捕獸器。

    這當然沒有確切證據,不過有環境證供,即孟晚舟被捕 (2018年12月1日)到香港推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消息 (法案公布日期為2019年3月29日) ,一前一後,極為接近,幾乎令人想到兩件事存在一種因果關係。路透社則認為,條例是由中國中紀委提出,香港特區受命推動。預期中特區政府成功修訂之後,在香港捕捉要人,就可以移送中國審理,這對於拯救華為心切的中國,大概是吸引的圖景。

    至於為何《逃犯條例》會引起極大反抗,又要說回自2010年之後,政府幾乎不理會和平示威,而且政治上法律上日漸強硬,2014年、2016年不管是追求民主,還是保衛本土民權,都被懲治體系大力硬下去,香港就此渡過日漸分化、沒有和解的十年,最終壓力窩炸開來。

    最終香港的事情,其實是中美兩國你來我往下的犧牲品。跟香港人抱持激進還是保守政治觀行動觀,其實亦無甚相關,始終是大氣候決定小氣候,沒有反過來的。解放軍背景的華為是中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旗艦,美國出手前大概已做了大量搜查功夫,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陳同佳潘曉穎還是小孩之時,大風已經在醞釀之中。至於中美之間的問題,現在看來是政治,起初卻是分贓不均。

    陳同佳只是偶然的藉口

    兩國「結合相戀」始於美國要圍堵蘇聯,而與反蘇的中國一拍即合,之後美國扶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即使發生了六四事件,美國亦不回頭。到中國風山水起入了世貿,世貿各國開始在心裡抱歉中國沒保護好外資知識產權,中國得到了別人的市場,自己的市場卻相當封閉。外資要入去做生意,要國企滲股,坐黨委,強迫轉換技術,還有國企補貼的企業到外國市場不公平競爭,凡此種種,由企業組合主導的西方政府年過一年,逐漸由親華派轉換到反華派。

    西方肢解華為的戰略以及香港修例作為反制的事件,在二十年前一件在美國Walmart市場出售的超低價中國製產品,其實已見端倪。為甚麼可以那麼便宜?這中間的差價,爾後引起的權力不平衡,經過時間催化,最終成為複雜的政治鬥爭,並且席捲世界。

    所以從最終的高空看來,香港發生的事情,是命運的平淡安排,有歷史的必然性,陳同佳潘曉穎兇案,雖然情節激烈狗血得多,卻只是歷史的偶然。沒有陳同佳,類似的鬥爭亦只會以其他方式上演。因為中美的利益問題,是必然存在的歷史動力推出機。

    等於一戰前夕,民族主義刺客沒有成功殺死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巴爾幹半島就會和平嗎?歐洲各國就不會以此為藉口對彼此開戰嗎?不會。所以陳同佳現在投案無期,住安全屋生活無憂,看來十分荒謬,但其實大歷史是不在乎,因為鬥爭只需要一個藉口,一旦鬥爭已經開始,藉口就可以拋棄。陳同佳已經被歷史利用完畢,確實不再重要。陳同佳都不重要,更不用說香港人如何反應、台方取態如何。除了中美兩國,其他人都只是歷史的被動方。

  • 深圳物流到台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1 15:35:39
    有 106 人按讚

    【盧斯達:中美開始鬥爭 港台都只是被動方】

    世界巨變其實無關陳同佳甚至《逃犯條例》

    後世的歷史家,會否真的如時人所笑,視香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從有限的角度來看,陳同佳確實是引發一切的開端,但如果將責任簡單歸咎一單犯罪事件,等於任由更重要的責任方逃之夭夭,隱形於歷史批判。

    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逃回香港,香港法律只管香港發生之罪案,台港之間則無引渡協議。於是香港政府想修訂《逃犯條例》,引渡陳同佳回港受審。然而香港人群起反對,警察強烈鎮壓,引致香港近世以來最嚴重動蕩。

    西方與中國的關係,又好像確是因為 2019 年而急速轉壞。英美國家開始制裁香港及中國官員,而中方也在自己範圍內「反制」。禍肇陳同佳,這就是一般人接收到的現象。當權者似乎亦樂於如此,要不就把責任推到台方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而拒絕引渡,只願司法互助。

    近代香港青年淪落

    陳同佳和潘曉穎在命案時的處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是社會大環境的折射。潘曉穎死前 20 歲,在香港回歸中國的 1997 年出生。陳同佳則約小她一歲。據說潘曉穎家景不錯,就讀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學校聲譽不錯,但她沒有沿路向前,中學四年級時她離校轉讀職業訓練局的美容課程,後來則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銀行及金融高級文憑課程。


    20 世妃末,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香港,政府以推動「知識型經濟」為名,大肆擴張專上教育,即是正統大學學位之外,開設一大堆認受性成疑的「副學士」、「高級文憑」學位,以「進修、自我增值」的偉光正文宣,引誘不少前路茫茫沒有經濟出路的港青入局。後來副學士政策也經常被批評在職場世界認受性成疑,學生和家長花在讀書的錢,似乎沒有太大回報率。

    巧合的是,兇手陳同佳也是讀商科副學士,但沒讀完就退學。陳同佳於深圳出生,後來隨家移居香港。這兩個人,其實是當時整個學位泡沫經濟的受害者。陳同佳可能還能說是「正常發展」,潘曉穎則誤入歧途。在香港,往往是出身良好的青年,都會因為社會對青年階層的冷漠無聞,而不幸成為邊緣青年。兩個邊緣青年,行事脫線程度也可能互相影響。潘曉穎和陳同佳在同一間公司工作而認識熱戀,但感情最終減退,二人打算去台灣旅行挽回感情,情到濃時,也許亦心軟了,竟向陳同佳透露自己懷有骨肉,但骨肉是另一個人的,於是陳同佳暴怒,之後的都是歷史。

    除了是一宗無預警的情殺案,又牽涉巨大的中國人口移入政策 (單程證)、冷漠而近乎隱形的青年政策、學位泡沫化。甚至整個產業單一化亦是遠因而一。港英時代最後三十年,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虹吸力和港英政府政策,製造業外流到中國,而香港則興起士紳職業和階層,專業人士開始增加,但如果做不了社會棟樑,反而不知道能做甚麼。樓價物價像火箭一樣向上,富窮懸殊開始擴大。陳同佳是低層,但在幾十年前大概都可以做工廠和勞力活,但這些工作在今日香港已經不吃香,甚至不再存在。

    至於潘曉穎則可能是出身中游,但之後不幸跌入下游,這兩人才相遇。在這宗情殺案之前,甚至他們出生之前,一切因緣似乎已經慢慢具足。

    華為才是重點?

    再者,陳同佳案其實不是引致《逃犯條例》的主因。第一背景首先是權貴階層用香港走錢洗錢已久,中國想找方法封截。第二背景是修訂條例推出不久,美國通過加拿大拘捕了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為了增加拯救華為的籌碼,華洋雜處的香港被單方面動用改造,要成為外國重要人士的捕獸器。

    這當然沒有確切證據,不過有環境證供,即孟晚舟被捕 (2018年12月1日)到香港推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消息 (法案公布日期為2019年3月29日) ,一前一後,極為接近,幾乎令人想到兩件事存在一種因果關係。路透社則認為,條例是由中國中紀委提出,香港特區受命推動。預期中特區政府成功修訂之後,在香港捕捉要人,就可以移送中國審理,這對於拯救華為心切的中國,大概是吸引的圖景。

    至於為何《逃犯條例》會引起極大反抗,又要說回自2010年之後,政府幾乎不理會和平示威,而且政治上法律上日漸強硬,2014年、2016年不管是追求民主,還是保衛本土民權,都被懲治體系大力硬下去,香港就此渡過日漸分化、沒有和解的十年,最終壓力窩炸開來。

    最終香港的事情,其實是中美兩國你來我往下的犧牲品。跟香港人抱持激進還是保守政治觀行動觀,其實亦無甚相關,始終是大氣候決定小氣候,沒有反過來的。解放軍背景的華為是中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旗艦,美國出手前大概已做了大量搜查功夫,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陳同佳潘曉穎還是小孩之時,大風已經在醞釀之中。至於中美之間的問題,現在看來是政治,起初卻是分贓不均。

    陳同佳只是偶然的藉口

    兩國「結合相戀」始於美國要圍堵蘇聯,而與反蘇的中國一拍即合,之後美國扶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即使發生了六四事件,美國亦不回頭。到中國風山水起入了世貿,世貿各國開始在心裡抱歉中國沒保護好外資知識產權,中國得到了別人的市場,自己的市場卻相當封閉。外資要入去做生意,要國企滲股,坐黨委,強迫轉換技術,還有國企補貼的企業到外國市場不公平競爭,凡此種種,由企業組合主導的西方政府年過一年,逐漸由親華派轉換到反華派。

    西方肢解華為的戰略以及香港修例作為反制的事件,在二十年前一件在美國Walmart市場出售的超低價中國製產品,其實已見端倪。為甚麼可以那麼便宜?這中間的差價,爾後引起的權力不平衡,經過時間催化,最終成為複雜的政治鬥爭,並且席捲世界。

    所以從最終的高空看來,香港發生的事情,是命運的平淡安排,有歷史的必然性,陳同佳潘曉穎兇案,雖然情節激烈狗血得多,卻只是歷史的偶然。沒有陳同佳,類似的鬥爭亦只會以其他方式上演。因為中美的利益問題,是必然存在的歷史動力推出機。

    等於一戰前夕,民族主義刺客沒有成功殺死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巴爾幹半島就會和平嗎?歐洲各國就不會以此為藉口對彼此開戰嗎?不會。所以陳同佳現在投案無期,住安全屋生活無憂,看來十分荒謬,但其實大歷史是不在乎,因為鬥爭只需要一個藉口,一旦鬥爭已經開始,藉口就可以拋棄。陳同佳已經被歷史利用完畢,確實不再重要。陳同佳都不重要,更不用說香港人如何反應、台方取態如何。除了中美兩國,其他人都只是歷史的被動方。

  • 深圳物流到台灣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5 20:22:47
    有 2,123 人按讚

    【隨緣家書🇹🇼:九大結構:台灣香港人,為甚麼也有不少深藍?】應Patreon網友建議,公開分享這篇的全文,希望帶來更多反思:

    身在台灣,接觸了不少來自香港的新朋舊友,非常感觸,居然在台灣找到家的感覺,而在真正的家,卻感到非常陌生。但與此同時,也發現台灣的香港人、特別是上一代香港人,也有不少深藍中人存在。由於台灣協助香港人的計劃,前提是對過去一年反送中運動的同氣連枝,台灣政府現正努力為香港移民做「vetting」,以免前線警察、某些一手摧毀香港的公務員、或屈小姐之流滲透其中。

    但為甚麼還是有不少香港藍營中人,在台灣落地生根?

    這是觀察所及的九點原因:

    1. 昔日來到台灣的香港人,不少是國民黨時代的「僑胞」,來到台灣不是因為認同台灣、甚至也不是因為認同「中華民國」,而是認同「一個中國」。他們的意識形態,類近台灣早已泡沫化的新黨,覺得今天的北京政權已經很好,成功令中國人民站起來,台灣即使不形式上統一,也應該擁抱中國崛起的機遇,對今天香港的運動不但不支持,反而十分反感。

    2. 另一批來到台灣做生意的香港人,不少以走到上海的台商為business partners,到了台灣,利益反而比在香港時更依靠大陸。在這「中港台」三角關係中,港商處於台商的下把、台商又處於陸商的下把,比在香港時更失衡的權力位置,每每令他們更被洗腦。

    3. 更甚者,一些在台香港人在香港本來是nobody,到了台灣反而更努力當護旗手,因為在台灣這個「統戰hierarchy」得到的待遇,會超越了以香港人身份賣身的好處。例如得到台灣身份的香港人,假如以「台灣省同胞」這身份加入中國政協、或其他統戰機構,此刻有價有市,不像已經沒有統戰價值的香港人,「有識之士」,一雞兩味大特賣,自然懂得待價而沽。

    4. 台灣過去十多年吸納香港新移民的投資移民計劃,很遺憾地吸引不了太多「當打」的香港專才、優才,來的人也缺乏太大經濟實力,來得最多的卻是退休人士。香港退休人士自然也有不少知書識禮的前輩,但一些來到台灣的長者,被當地人發現在鑽空子:人家600萬新台幣的投資移民,註明可以在入籍後關閉投資項目,不少人就在入籍後一次過拿回600萬,然後享用當地健保等福利(台灣醫療水平在全球數一數二),只在意在台灣安享晚年(這完全defeat了「投資移民」的定義)。他們擔心新來的香港青年打破了他們的「收成期」,心態和陳健波同類。

    5. 台灣另一批吸納來的香港新移民,卻是「新香港人」。由於中國大陸移民台灣要有不少審查,重重關卡,對香港移民昔日卻十分優惠,令不少大陸移民以香港身份為中轉站,再移居台灣。他們到台灣後,一方面對香港毫無感情,另一方面在「有需要時」,卻會被有關方面動員以「香港移民」身份分享「感受」,訴說自己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止暴制亂」的支持,乃至對國安法的「肯定」。現在台灣嚴格審查非香港出生的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但已經太晚了。

    6. 台灣是高度撕裂的社會,雖然蔡英文在這次選舉高票當選,但我們不要忘記,要不是有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她的民望一度大大落後於國民黨的對手。而即使是韓國瑜這麼爛的候選人,也一度在全台灣掀起「韓流」,到了最後,他也有550萬票,要不是投票率拉高,其實他的表現也達標。只要有香港新移民認同了這一方的身份認同,整個藍營論述,都會照單全收,在韓粉網軍的洗腦下,思維模式也沒有甚麼兩樣。而在有關部門操作下,香港的藍營、台灣的藍營,雖然有很不同的背景,但訴求正逐步合流,於是香港藍營網軍會share台灣藍營的大外宣,反之亦然。

    7. 另一些少數本來認同台灣本土的香港人,覺得自己為這個社會付出了,現在新一批來到台灣的香港青年卻是「freeriders」,不一定有質素、卻能被中門大開接收,非常不公平,於是逐漸變藍。台灣本土固然有這種情緒,但現在民意還在支持香港,情緒也發酵不出來;但香港移民卻可以以過來人身分,向政府投訴,希望從中獲得更多好處。殊不知這種行為,才是真正的freeriders。

    8. 一些本來立場相對中立的在台香港人,擔心這一波香港移民會令台灣成為中國攻擊的對象,或令台灣社會出現類似香港反送中的運動,破壞他們的寧靜生活,於是不斷製造輿論,說穩定壓倒一切、發展是硬道理,是為「穩定藍」。由於「穩定藍」對權力最害怕,他們除了擔心戰爭,也擔心被解放後清算,但不敢怪責強權,卻怪責同樣來自香港的年輕人,心態和不少香港藍絲異曲同工。

    9. 台灣青年的就業情況其實頗坎坷,近年不少台灣青年畢業後,只能到廣州、深圳找工作。現在反送中後,這條路也可能此路不通,連帶一些在台香港青年,也擔心自己的出路被堵截。雖然台灣青年當中,支持香港佔絕大多數;而找不到工作的香港青年,理論上也根本不可能入籍台灣,但總是有一些在台香港青年被上述形勢影響。物以類聚,他們就會找到台灣的藍營青年團,被吸納成為新血。

    因此,真香港人在台灣很需要短期內做好brand building,樹立一些正面樣板,做多一些社區服務,和彰顯自己帶來的獨特價值。否則形勢一變,被「在台香港藍絲」奪去對香港的話語權,那就是二次傷害,也是最大的悲劇。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53546
    ▶️管中祥:親歷傘運的台灣教授:我為甚麼喜愛香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830snKLD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