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淨利率意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淨利率意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淨利率意義產品中有10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7的網紅政經八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八百回合經濟談 〔#任天堂:#老虎不發威,#你把我當病貓?〕 相信各位壯士們都有聽過 Apple 與 Samsung ,或是 Microsoft 與 Google 的專利戰。 部分公司投入時間與心力來開發新技術,尤其是科技相關產業,專利戰就是公司間的技術所有權之爭。 今天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30的網紅怪老子理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會閱讀財報是存股族必備技能之一,每一項財報數字都有其意義,但大部分數字都需要加以整合,才能看到實質的內涵,怪老子理財提供一個股票照妖鏡,很容易就可以就看出一家公司好壞,全部圖表都是從投資者所關心的議題切入,將密密麻麻的財報數字加以整合,讓使用者快速掌握一家公司的整體面貌。 例如獲利是否穩定,用最簡...
淨利率意義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4:04
#八百回合經濟談 〔#任天堂:#老虎不發威,#你把我當病貓?〕 相信各位壯士們都有聽過 Apple 與 Samsung ,或是 Microsoft 與 Google 的專利戰。 部分公司投入時間與心力來開發新技術,尤其是科技相關產業,專利戰就是公司間的技術所有權之爭。 今天要...
淨利率意義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1:10:00
【@businessfocus.io】在中國市監局接連整改互聯網平台企業下,美團(03690)股價9天內接連遭挫,股價早上時段一度跌逾9%,早上盤中低見255.4元,午後收市價回升至262.8元。第9天走低後創今年新低,更刷新上市以來的最長連跌紀錄。若以今年二月460元新高比較,累計下跌近44%。現...
淨利率意義 在 股海舵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7:59
嗨~建議先看完四大面向那篇 才好理解基本面意義💪 我會詳細介紹基本面財報分析的重點 因為篇幅超過兩千字數限制 所以我會分成三篇 共四大類 希望打基礎的粉絲能花時間吸收 一定能幫到你! 會計四大報表 1. 資產負債表 2. 損益表 3. 現金流量表 4. 權益變動表 財報分析很多都從負債表及損益表...
-
淨利率意義 在 怪老子理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29 20:53:29學會閱讀財報是存股族必備技能之一,每一項財報數字都有其意義,但大部分數字都需要加以整合,才能看到實質的內涵,怪老子理財提供一個股票照妖鏡,很容易就可以就看出一家公司好壞,全部圖表都是從投資者所關心的議題切入,將密密麻麻的財報數字加以整合,讓使用者快速掌握一家公司的整體面貌。
例如獲利是否穩定,用最簡單的每股盈餘來看,是否具備成長潛力,只要看現金配息及每股盈餘,純益率、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之間關係,也可以很清楚看出來。例如每股盈餘跟現金配息放在一起,就能看出配息是來自本金還是獲利,也可以看出一家企業再投資比例,現金流量跟本期淨利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損益表上的本期淨利是否有成為現金流進來。償債能力當然要跟負債比放在一起才有意義,企業獲利來自哪裡也可以一眼看出,只要解析獲利結構就非常清楚了。
總之,這是一個股票族不可或缺的工具喔。
淨利率意義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任天堂:#老虎不發威,#你把我當病貓?〕
相信各位壯士們都有聽過 Apple 與 Samsung ,或是 Microsoft 與 Google 的專利戰。
部分公司投入時間與心力來開發新技術,尤其是科技相關產業,專利戰就是公司間的技術所有權之爭。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近期判決出爐的任天堂專利戰,以及專利權的經濟效果!
▌ 任天堂開吉啦!
2018 年 1 月任天堂(Nintendo)向可樂噗(Colopl)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因可樂噗將《白貓Project》所使用的虛擬搖桿(Punicon)以及其他五項技術申請專利註冊。
任天堂主張其於 2004 年 9 月就提出相關技術的專利註冊,可樂噗此舉嚴重侵害任天堂的專利權,因此求償 44 億日圓並要求對方將遊戲下架。
這個專利戰爭纏訟近 3 年半,期間任天堂兩度提高求償金額,由原本的 44 億日圓提高到 49.5 億日圓。
更於 2021 年 4 月再提高至 96.99 億日圓,任天堂此次提高索賠可說是對可樂噗下最後通牒。
2020 年底可樂噗公司財報上的權益總額(淨資產)為 753.73 億日圓。
從權益角度去看索賠金額可能沒那麼高,但從公司近5年平均淨利(85.28億日圓)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可樂噗若敗訴,將導致其整年的收益歸零,甚至產生虧損,此金額更不包含敗訴引發的營收下滑,以及資產減損等連鎖效應。
可樂噗可能顧及公司股價以及未來存續問題,最後終於在 8/4(三)與任天堂以 33 億日圓達成和解,其中包含取得任天堂專利許可的授權金,也逃過了將遊戲下架的命運。
看完了任天堂與可樂噗的專利戰爭,接下來要與壯士們分析專利權的出現以及背後的經濟意義。
▌ 八百八百!什麼是專利權?
專利權可以說是為了保護知識技術擁有者所衍生出來的專有名詞。
假設各位是公司負責人,什麼原因讓你願意投入時間及金錢進行技術創新與研發?最直觀的答案想必是為了「賺錢」!
如果沒有專利權保障,競爭者的進入障礙低,一旦有公司使用某項技術創造短期獲利,那麼其他公司就會如法炮製,進而瓜分整個需求市場。
以手機為例,如果 A 公司開發了某項新功能賺了一大筆錢,不久後 S 公司就生產功能相近的產品,當各家公司的手機功能了無新意時,這項技術的價值便大大降低。
專利權除了保障技術知識的價值外,在某種程度上也鼓勵公司企業進行技術研發,促進國家整體發展與創新。
立意良善的制度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又是如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經濟學中的專利權,知識技術價值vs.社會福利?
在不考慮知識技術的完全競爭市場下,商品價格及數量是藉由供需法則決定。
然而獨佔市場卻不同,因為任天堂擁有虛擬搖桿的專利,那麼就可以決定要利用這個技術生產多少遊戲或是授權給誰,形成了較高的進入障礙。
為達利潤極大,任天堂會生產 Q0 個遊戲,此時價格為 P0,利潤則為 π,但產生了無謂損失(DWL)。(忘記壟斷市場的小壯士們可以看:#Google被吉啦!)
因此,專利權一方面保護公司的知識技術價值,卻對市場產生不效率,進而危害社會福利。
如何在知識技術價值與社會福利中做取捨,就是另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 結語
今天跟小壯士們介紹了專利權還有任天堂跟可樂噗的專利戰,相信大家一定對專利權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對專利權有其他想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唷!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專利 #專利權 #任天堂 #Nintendo #黑貓
淨利率意義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遠傳來到合理價,可以買嗎?】
台股還在高點,所以只要有觀察名單來到合理價的股票,
都會收到很多詢問什麼時候可以買的問題,
像是遠傳,最近就有投資朋友說要衝進去買,
拜託先別激動…><
-
雖然電信股的優勢就是穩定、殖利率優,
以遠傳舉例的話,
近10年平均殖利率4.78%,
股價長年都持穩,沒有暴漲暴跌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常被拿來討論當作定存股,
-
不過在經過前幾年的499之亂以後,
大家應該有察覺到,
電信業的優勢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
主要有3個地方可以看出:
1.電信業沒有新產品,5G標案費用太高:
現在電信業帶給用戶的服務和體驗,
除了在5G做提升以外,
現階段還看不太到其它新的產品,
但5G這一塊的資本支出費用又太高,
加上台灣人口相較於其它國家來說不多,
要怎麼在用戶身上回收是一個大難題,
長期以來就是一個經營風險,
-
2. EPS長期下滑:
受到第一點的影響,
電信業的獲利已經被侵蝕,
從2013年開始EPS呈現階梯式下滑,
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也是一樣的狀況,
一年不如一年,
-
3.盈餘分配率超過100%: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盈餘分配率,
(公式是每股股利/每股盈餘*100%,
如果超過100%就是發出去的錢比賺來的錢還多)
目前除了中華電,
遠傳和台灣大近年的盈餘分配率都已經超過100%
等於是拿資本公積的錢去發股利,
說簡單一點,就是常聽到的「吃老本」,
-
這樣的話,電信股是不是都不能買了?
雖然不能否認,
長線存股價值的光環已經沒這麼強,
最大風險是未來如果一樣賺不到什麼錢,
又繼續拿資本公積來配息的話,
長久下來,殖利率是不是真的還能維持,
-
但其實電信產業還是有它的優勢和獨特性,
如果未來5G往好的方向發展,
像是智慧工廠、智慧製造、長照、車電這類的創新應用普及化,
產業趨勢就有機會再上來,
而且從遠傳就算吃老本也要維持股利這一點來說,
公司和股東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
所以,遠傳已經來到甚至跌破合理價,
目前會不會是買點?
遠傳仍然是我心目中的好公司,
但因為產業趨勢改變,
我更偏向未來如果有便宜價再分批買,
等股價上漲來到20%就賣掉,
以做價差為主、領股息為輔的方式,
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P.S遠傳對我來說有不同的意義,
(以前在遠傳工作,也是遇到ben的時候)
但目前產業趨勢真的比較辛苦一點,
我會繼續默默的幫他加油✊
-
看完的話可以幫我按個讚一起幫他加油,
或是留言你的看法唷😊
-
#我沒有Line群組都是詐騙
淨利率意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利潤」究竟是什麼
這一講不是要講經商,我們小小地梳理一個大大的話題:從經濟學角度看,人生應該追求什麼。
簡單地說,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利潤」。
我不信你會不想要利潤。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剩下的那一部分,是收穫比付出多出來的部分。利潤是正的,說明你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說明瞭社會對你的肯定。利潤要是負的,就說明你創造的價值配不上你的一番折騰。
但你要是細想,利潤是一個神秘的東西。
*
你必須直接去市場上買賣點什麼東西才談得上利潤。上班拿固定工資是沒有利潤的。哪怕你工資再高,那也只是你的勞動所得,都是根據你這個水平,你應該得的,是市場認為正好等於你的付出的回報 —— 這表現在你要是不上班就沒有收入。
而利潤則是「不該得」的東西,可以說是躺著賺的錢。這個性質曾經使得有些思想家認為拿利潤是不道德的。
馬克思譴責利潤。你開個工廠,買了機器和廠房,雇了工人,進了一批原材料,工人生產出產品,你把產品賣掉。然後你一算賬,賣產品的收入減去工人工資、機器廠房和原材料的花費,還多出來了一筆錢,這就是利潤。你欣然把這筆錢放入自己口袋。馬克思說且慢!工人累死累活工作才拿那麼一點工資,你幹什麼了就拿這麼多錢,你那叫剩餘價值!你無償佔有了別人創造的價值。
你當然不服氣。你說不是啊,我管理工人,我組織生產,我聯繫了進貨和銷售,我安排廠裡的大事小情,這怎麼不是創造價值呢?
馬克思會告訴你,你做的這些事兒的確也是勞動,你可以拿一份高工資,但你的工資不會像利潤那麼高。你完全可以雇一個職業經理人替你管理工廠。你把職業經理人的工資發了,還會剩下一筆錢,這筆錢才是真正的利潤。
這個計算讓馬克思深感憤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咱們還是單說資本主義這邊對此是怎麼想的。崇尚市場的經濟學家也算了這個賬,但結果是利潤好像不應該存在。
我們假設老張開工廠賺了一萬塊錢的「淨」利潤。這個是把老張本人付出的管理勞動該拿的那部分報酬去掉之後剩下的錢,是老張「躺賺」的錢。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市場上就應該出來一個老李:老李說既然是躺賺,我不用那麼高的利潤,我躺賺五千元就行,我願意把商品賣便宜點,給工人工資高點。那你說老張能幹過老李嗎?
你很容易想到老張繼續存在的理由。比如老張有資本而老李沒有。或者老張跟政府關係好,壟斷了這塊業務。或者老張掌握一個技術護城河,老李學不會。但是對經濟學家來說這些都不是本質問題:資本可以貸款,跟政府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更好的條件重新談,技術可以請人研發。事實上,經濟學家的推理是,哪怕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老李,只要市場存在老李出現的可能性,老張就不敢壓榨太高的利潤,他必須用比較低的價格和比較高的工資預防老李的出現。
要這麼算的話,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一定會把利潤變成 0。總會有一個老王出來,說我就當自己是個職業經理人跟大家交朋友算了,我拿個應得的工資就行,利潤我不要。
那真實世界里的利潤是從哪來的呢?當然市場不可能是充分競爭的,總會有些老張偶爾能享受到利潤……但市場力量應該讓利潤越來越薄才對。經濟學家必須找到一個產生利潤的過硬的機制,否則解釋不了為什麼總有人拿那麼高的利潤……甚至解釋不了為什麼有人願意開公司。
*
利潤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解決,在經濟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1921年,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 1885-1972)出版了《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一書 [1],提出了一個傳世的洞見:利潤來自不確定性。
組織生產、採購和營銷、日常的管理,企業中一切常規的操作都可以由拿固定工資的人做,只有一件事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那就是風險決策。
比如說,為了在今年秋季上市一批新女裝,我們必須在夏天就定下來款式,備工備料,展開生產。可是秋天還沒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到時候流行哪個款式,那我們生產什麼呢?這個決策,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出。為什麼?因為他是承擔決策風險的人。
如果你賭對了,秋季正好流行這款女裝,因為別的服裝廠沒生產只有你生產出來了,你就佔據了稀缺,你就可以要一個高價,利潤歸你。你要是賭錯了,到時候服裝賣不出去,工人和經理們還是會拿同樣的工資,損失也歸你。
生產、日常管理、冒險,是三種不同的能力。為什麼企業家要開公司?因為他敢冒險。為什麼工人和經理人選擇拿固定工資?因為他們不想冒險。
這個道理聽著挺簡單,但是其中有個大學問。奈特之前的經濟學家也想到了企業家承擔風險,但是他們沒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風險。
*
如果女裝只有比如粉色和綠色兩個選擇,而且你明確知道它們流行的可能性都是 50% —— 那這個風險其實不用企業家承擔。因為你可以買保險!概率已知的風險都是可以管理的。銀行可以給生產兩款女裝的工廠都提供貸款,到時候肯定一個賠錢一個賺錢,只要利息和保險合適,銀行和企業雙贏。有這個保險機制在,大家誰都不用冒險,可以各自拿一份固定工資,根本不需要企業家。
奈特的真正貢獻在於,他把風險給分成了兩種。
第一種就叫「風險(risk)」,但是特指那些已知概率大小的風險。這種可以用保險解決,不需要企業家。
第二種叫「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指那些無法評估概率大小,可能是從來沒出現過的新事物,甚至是現在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的東西。這個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存在的理由,才是利潤的來源。
現代經濟學家把這個不確定性特別稱為「奈特不確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我們專欄講過 [2],統計學家有個更科學的說法。已知概率大小的,叫做「偶然不確定性(Aleatoric uncertainty)」, 也叫統計不確定性。不知道概率大小的,叫做「認知不確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也叫系統不確定性。前者發生的事情都是你事先能想到的,後者則是你想不到的。比如「黑天鵝」事件,就是一種認知不確定性。
你開一個賭場。賭場每天都在跟賭徒們賭博,但是因為輸贏的概率是固定的而且有利於你,所以你的日常經營本身並不是冒險。真正的冒險是要不要開這個賭場:你能預測客流量足夠讓你收回投資嗎?你能擺平當地黑社會嗎?你能確保政府發展博彩業的政策不會變嗎?這些事兒沒法計算概率。
搞定這些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該乾的事兒,也是企業家的回報所在。
流行趨勢通常不能用以往的經驗判斷。有個企業家認准了一個全新的款式,說我非得生產這個,銀行能給他擔保嗎?這個不確定性沒法系統化管理,他自己必須承擔 —— 這才是企業家存在的意義。你要是願意給這樣的項目投資、分擔不確定性 —— 而不是把錢交給銀行拿固定的利息 —— 你也是企業家。
要做服裝這一行的企業家,你肯定得對流行趨勢有個很好的感覺才行。不過企業家本人不一定非得特別懂女裝 —— 他完全可以請人來給他設計,只是設計師不承擔不確定性,人家拿固定的設計費,風險還是要由企業家承擔。
簡單說,企業家,是市場上的 player。他拒絕聽別人的安排,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做什麼,然後他安排別人也按照這個想法去做,最後他獨自承擔後果。
*
奈特找到了公司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市場競爭再充分也不可能是絕對可預測的,未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需要企業家在各個方向上大膽探索。奈特後來成為經濟學的大宗師,他本人沒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他有五個弟子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芝加哥學派」的祖師爺。
奈特之後,別的經濟學家又找到了公司存在的其他理由。比如科斯說公司減少了交易成本能起到協調作用。張五常說公司提供了合約。還有人說公司解決了監督、提供了資源獨特性……等等等 [3],但是奈特這個「不確定性」的說法,是最根本的。
如果從某一天開始,世界上再也沒有不確定性了,那麼市場的力量就會迅速把公司利潤變成 0:企業家就不需要存在,大家都應該拿固定工資。
其實現在企業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看街上那些餐館,開了關關了開,真正能長期賺錢的沒有幾家,可能大部分老闆都是賠錢。沒有稀缺是不可能賺到錢的,但是利潤只發生在你剛剛掌握某種稀缺、而別人還沒有跟上的那個時間段。別人跟上了,模仿了,你就必須再去尋找新的不確定性。
一切賺錢的生意都有不確定性。你把一大筆錢放銀行裡拿利息,那叫躺著花錢不叫躺著賺錢。哪怕是買幾套房子收租金,你都得面對房產市場的不確定性。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利潤,也沒有真正躺著賺錢的企業家。
那你說平均而言,企業家的收益是正的還是負的呢?我到底該不該去做個企業家呢?沒有答案。有答案就不叫不確定性了。
*
不確定性都是從哪來的呢?一個有意思的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在 2008 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的 [4]。他說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之中,商業活動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體制的不確定性,政策的不確定性,政府行為的不確定性。」這體現在政府對資源的調配非常隨意。
張維迎當時說,正是這個不確定性加劇了中國的貧富差距。在中國市場化程度高,體制不確定性低的地區,比如浙江省,人們更富裕,收入差距反而更低:因為利潤分布更均勻。
這個規律是不確定性越大,利潤就越高 —— 企業家為利潤而奮鬥,但是市場看不見的手恰恰在降低總利潤。是那些看得見的手,提供了額外的不確定性,才給人帶來不合理的利潤。
那你說如果我們把體制給理順,讓競爭越來越公平,未來的不確定性會不會越來越少呢?不一定。
*
奈特列舉了不確定性的好幾種來源,比如未來人口的變化、資源的供給等等。其中我們現代人最關注的肯定是創新。創新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你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新技術出來,你也不知道一個新技術出來會不會被市場接受。一切創新都有強烈的冒險成分,關於這一點已經有太多經濟學家討論了。
而奈特更厲害的一個洞見,則是「價值」的不確定性。說白了就是人的慾望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未來的人喜歡什麼。奈特 1924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叫《經濟學中科學方法的局限性》,說經濟學不僅僅是什麼資源的有效調配,把一個什麼價值函數最大化的問題,因為人的價值觀是會變的 ——
「人生在根本上是對價值的探索,是努力發現新價值,而不是照著現有的價值觀把生產和享受最大化。」[5]
一百多年前整天坐馬車的人沒有想要一輛汽車。2006 年以前的人並不期待智能手機。今天的多數人不能理解馬斯克為什麼非得讓人去火星。人生的終極任務不是滿足某種價值,而是發現和創造新價值。
因為這個見識,奈特後來被認為是個道德哲學家,而不僅僅是個經濟學家。
也因為這一點,你不需要非得是個企業家,也不一定非得拿金錢利潤。藝術家、教育家、每個工人和管理者、包括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是價值的發現者和不確定性的製造者。
只要把周圍的世界往你想的那個方向上推動一小步,就算是你的成功。
注釋
[1] 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中文有郭武軍、劉亮翻譯版,華夏出版社 2013。
[2] 精英日課第三季,哪種不確定性?什麼黑天鵝?
[3] 關於公司為什麼存在的理論發展總結,可參考向松祚,《新經濟學》第二卷,新經濟範式。
[4] 張維迎的這次演講首次發表於《經濟觀察報》2008年1月20日,修改後的文章曾收入作者主編的《中國改革30年:10位經濟學家的思考》。
[5] Frank Knight (1924),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tific method in economics」, 原文是「Now this, we shall contend, is not very far; the scientific view of life is a limited and partial view; life is at bottom an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values, an attempt to discover values, rather than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of them to produce and enjoy them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extent. We strive to "know ourselves," to find out our real wants, more than to get what we want. This fact sets a first and most sweeping limitation to the conception of economics as a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