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淡江課外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淡江課外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淡江課外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淡江課外組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曹長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下架蔡英文是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重要一環 【摘要:在蔡英文任內,啟用國民黨人李大維任要職,國民黨人任國防部長,任用非民進黨的長期她的好友葉俊榮、邱太三等為她圍事喬事情,放她的乾媽辜嚴倬雲一馬、禮遇馬英九、違反民進黨黨員大會決議而不釋放陳水扁。這讓越來越多有警覺的台灣人大為不解,開始研究蔡英文是何許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

  • 淡江課外組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2 09:09:51
    有 240 人按讚

    下架蔡英文是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重要一環

    【摘要:在蔡英文任內,啟用國民黨人李大維任要職,國民黨人任國防部長,任用非民進黨的長期她的好友葉俊榮、邱太三等為她圍事喬事情,放她的乾媽辜嚴倬雲一馬、禮遇馬英九、違反民進黨黨員大會決議而不釋放陳水扁。這讓越來越多有警覺的台灣人大為不解,開始研究蔡英文是何許人也?這才發覺,代誌大條了,我們其實是被木馬屠城了。蔡英文走的路不是台灣要獨立建國的路,現在許多在台灣的本土綠色民眾選擇閉起眼睛還是要投蔡英文,我很痛心!我在這裡要沉痛呼籲,下架蔡英文是達成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很重要一環。】

    正文:

    【專文】2020年前台灣應獨立建國?

    文/周昭亮(民進黨西雅圖支黨部主委、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理事、前大西雅圖區台灣同鄉會會長)

    今年(2019)12月8日,我與兩位台派領袖劉真真、陳柏壽,應西雅圖憂慮的年輕台灣人的邀請,參加了這一個別開生面的辯論賽,辯論題目訂為「2020年前台灣應獨立建國」。

    雖然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題目,但在主辦人堅持之下我們還是這樣進行下去。以下是我準備的辯論內容,我是辯論正方(即是持贊成的一方)的三位代表之一,辯論當中,因時間限制我並沒有講完整,現在此轉載,敬請大家品評。

    各位敬愛的、愛台灣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看到大家對這辯論會議題有興趣。

    這是一個很詭異的辯論命題,但是既然這樣命題,我們就只好以這命題進行辯論。「2020年前台灣應獨立建國」。

    嘉義高中,是我許多年前就讀的學校,我不知道什麼是辯論賽。到了大學,我讀的是淡江,學校的課外活動有辯論社的社團,我,身為一個古意的台灣人,沒有想到要去參加,我們大多的父母親,在那個時候,也不會鼓勵我們去參加辯論社。好像我記得去參加的都是外省囡仔,平時就伶牙利嘴的。

    觀察今天的台灣社會,許多話語權,還是操縱在伶牙利嘴的外省囡仔的口中,這可能是台灣人長久以來受白色恐怖影響所養成的「有耳無嘴」的人生觀。而這個結果,不但「中華民國的生存理論」是由高貴的外省人在主導敘論,甚至「台灣應不應獨立建國」的敘論,還是得靠周玉蔻、曹長青、陳師孟等等在許多場合中幫我們講話,這值得我們深思。

    今天的這個辯論題目「2020年前台灣應獨立建國」,我很高興我在這個辯論中是站在正方的立場講話。我高興是因為我就是主張台灣應該獨立建國,而且應該越快越好,當然2020年以前最好!

    一個台灣人,一個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台灣人,是因為這個人一生成長的背景與接觸環境的影響,讓他產生這樣的結論與認同。同理,一個認為台灣應該獨立建國的人,也是因為他一生成長的背景與接觸環境的影響,讓他產生這樣的結論與認同。
    我認為我們在座的百分之99的貴賓與聽眾在這一點是與我同樣認為我們是台灣人,也會認為台灣應該獨立建國。

    為打造美好的國度奮鬥

    那我們與在場的反方的不同點在哪裡?不同點在於我們認為台灣應該在這3年半來,在民進黨總統執政,民進黨立法院佔過半數之下,就應該完成許許多多為達到台灣獨立建國的許多步驟,而很有可能在2020就已成熟具備宣布台灣獨立建國的時機。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33年前,民主進步黨在眾多受壓迫台灣人的期待中,冒死成立,黨綱寫著這民主進步黨以追求台灣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為目標。這個歷史的發生,令我們這些在海外長期追求台灣在國際上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的台灣人有著莫大的鼓舞。於是在其後的許多年間,島內與海外連成一片,一起為那美好國度而奮鬥。

    在這場奮鬥中,島內以民進黨為最大台灣獨立運動的泛集合體為主要戰場,海外則有台灣獨立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台灣同鄉會等組織一起合作,將台灣人要獨立的心聲在許多場合以發聲、以行動發揮出來。在這個長期奮鬥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們站在對立面,而諷刺的是中華民國政權及其派駐海外的外交部、僑委會與我們也是站在對立面。而在這個長期奮鬥不懈之中,現場許多在場的前輩也參與其中,令人敬佩。

    後來的演進,由於民進黨在台灣的勢力及利益的漸漸擴大,開始與中國國民黨分享中華民國執政的利益,漸漸的有所謂的溫和派、現實派與投機派的出現與加入,這些沒有參與反抗運動甚至不甚了解台灣過去受壓迫歷史,而且受國民黨黨國教育根深蒂固的台灣人的積極介入,讓台灣獨立運動中的民進黨、FAPA、台灣獨立聯盟、台灣同鄉會有鬆動、搖擺與質變的現象。

    而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在2016年的當選,則是台灣獨立運動的大倒退與大分裂。我們現在在抽絲剝繭之後,已經知道,蔡英文其實是國民黨「吹台青」時代的典型產物,在蔣經國晚年國民黨人才斷層,極力吸收所謂台籍精英下,所產生的一個,靠父親與國民黨重要人物的深厚關係、以粗糙學術、巴結黨國大老而竄生出線的富家女兒。她在李登輝的引介下獲得陳水扁2000年的任用,在2004年加入民進黨,在2008年接任大敗後的民進黨主席,2012年尋求中華民國總統失敗,2016年以56%大贏國民黨朱立倫而取得總統位置。在當時舉國上下泛綠大團結,大家興奮的無以名比!

    蔡英文是國民黨「吹台青」

    在蔡英文任內,開始啟用國民黨人李大維任要職,國民黨人任國防部長,任用非民進黨的長期她的好友葉俊榮、邱太三等為她圍事喬事情,放她的乾媽辜嚴倬雲一馬、禮遇馬英九、違反民進黨黨員大會決議而不釋放陳水扁,司法改革會議以被改革的人當會議成員進行鬧劇,一場無疾而終的會議。而她這3年半來非常認真的執行「維持現狀」的政策,最近更大力鼓吹「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的認同。這讓越來越多有警覺的台灣人大為不解,開始研究蔡英文是何許人也?這才發覺,代誌大條了,我們其實是被木馬屠城了。

    蔡英文走的路不是台灣要獨立建國的路,現在許多在台灣的本土綠色民眾選擇閉起眼睛還是要投蔡英文,我很痛心!我在這裡要沉痛呼籲,下架蔡英文是達成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很重要一環。

    想一想,這3年半,假如,民進黨總統將蔣介石紀念堂改成台灣民主進步紀念堂,把中華郵政改成台灣郵政,把中華航空改成台灣航空,把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改成台灣駐美國代表處,華僑文教中心改成台僑文教中心,將外交部、僑委會派駐人員的主要任務由推廣中華民國台灣生存空間改成推廣國際認同台灣為一個主權國家,以台灣名義宣布要加入聯合國,以台灣名義宣布要加入WHO,以台灣名義宣布參加世界奧運賽……等。那今年,2020年何嘗不可能我們做最後的一個Push,宣佈台灣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國名將進入公民討論的階段。

    那麼我們這個違背現實的辯論會題目,就變成是真正萬民鼓舞慶祝的一個現實的大喜日!

    各位聽眾,這是可能的事!為什麼?如何做?

    大聲說出咱的國家夢

    第一,我們遭逢到美國的川普總統對中共的世界掠奪以強硬手段對付,且節節成功的時代。

    第二,在阿扁時代2000年到2008年,在朝小野大艱難的時代,阿扁都有辦法將中正廣場改成民主廣場,將中華郵政改成台灣郵政等等措施。陳水扁對台灣人要走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路我們不會懷疑。
    現在這3年半蔡英文若有台灣獨立主權意識,去做當然不會有問題,贊成的人自然會幫她忙。

    第三,要勇敢表達我們的看法。不是將我們的看法藏在心中,然後小聲的去檢驗川普、蔡英文、民調或中共最近的作法有沒有符合我們想要台灣獨立的願望,然後暗暗高興或暗暗的悲傷,或者含淚投票。在這個民主的時代,我們將我們的想法在各種場所隨時大聲的講出來,用力的做出來,台灣獨立建國才有往前進步的動力,我們才有對得起創造台灣千年樹立東亞,成為一個尊重民主自由有道德有公益的偉大社會與國家的好公民!

    我們一起來做吧!拋掉國際情勢是好是壞!拋掉擔心中國是否哪一天會變成民主國家!拋掉美國是否支持我們!拋掉關心台灣獨立聯盟,或是FAPA、台灣同鄉會還有沒有在做台灣獨立建國的事項。我們還是要發聲行動不間斷的去做,去研究台灣獨立建國的方案。

    「2020年前台灣應獨立建國」這個辯論會這個議題有沒有合理?有,我認為2020會成功獨立建國,關鍵就在在場的各位有沒有想清楚?有沒有認為我講的有道理?願不願意在2020年12月31日以前許下願望將台灣獨立建國當成是我做為台灣人今後必須去做的志業?有,有的話,那不管中國、美國,還有那心中的小警總怎麼去阻撓,台灣獨立建國就已經踏上勝利之路!

    我也很有興趣與各位相信台灣應獨立建國的朋友相交陪,一起探討如何達成這個任務!會後來找我!謝謝!

    ——原載《民報》2019-12-10

  • 淡江課外組 在 鋼琴詩人王俊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03 22:19:58
    有 90 人按讚

    『我的盲校生活~新同學』

    1984年,也就是民國73年的光輝十月,我進入了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我的九年盲校生活,那年我八歲,往後的九年間,將近三分之二的日子,我都是在這裡成長。那時的台北啟明學校,位於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155巷的巷子裡,至1992年夏天過後,就遷往現在的校址天母忠誠路二段207巷當中,我所分享的都是1984至1992那幾年所聽所聞,及一些自己記憶中的故事。

    嘉展在父母的陪同下,辦完了所有的手續,在男生宿舍202室,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喘口氣。這個房間總共住六個人,而他的床位就在最靠窗下鋪的位子。衣櫃就立在床的旁邊,床頭有個掛毛巾的架子,是上下舖兩個人共同使用的。母親一刻也沒有停下來的一邊跟嘉展說明房間的環境,同時雙手則打開行李為他一件件的把衣服放進衣櫃裡。父親則不停在宿舍的四處走動,顯然是代替兒子打探環境去了。

    已來到九月的季節,說來也該是初秋了,但不曾進過台北的嘉展,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初秋的涼爽,從窗外直射進床頭西曬的陽光,反而讓整間房間更加悶熱。母親口氣帶點驚訝地說:「你們房間居然沒有電風扇,只有上面氣窗一角有一台抽風機!這房間連插頭也沒有,晚上你們是要怎麼睡覺?」就在開學的第一天,嘉展與他的父母都對於接下來住校的日子,在心底打上了無數個問號。

    家住台南善化的嘉展,排行老么,現在的他成了視障的新同學。大約在半年以前,他的眼球急速病變而退化到只剩下光覺,父母很快的決定讓他在小學六年級時,北上進入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在失明以前,他的功課是很不錯的,也愛說話,但在失明之後,他變得沉默寡言且習慣帶著一副太陽眼鏡,戴眼鏡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要遮醜,而是擔心別人撞到他的眼睛。

    開學的第一天,很快地許多人來跟他交談,嘉展也發現這些新的夥伴,每個人都好熱情且都講著台語,跟故鄉的氣氛好像也有些相似,再來又有許多人陸陸續續的聽說202是來的新朋友,都跑來串門子,不知道為什麼這讓他想起家裡附近的雜貨店。那雜貨店就是個消息的集散地,永遠都會有一撮人在店裡店外聊天,談論著村子裡的是是非非,此刻自己所住的這個房間,怎也就給了自己這樣的感覺。

    嘉展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摸索著探索著這所有陌生的一切。自從失明之後,他就習慣用右手摸著牆壁,左手則自然伸向前方,來支撐自己前進,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樣更讓他覺得有一種安全感。他盡量用著才消失不久的視覺記憶,來判斷這個環境的點點滴滴,但漸漸的,他發現自己的視覺記憶與實際感受到的似乎有了很大的落差。首先他想打個電話回家,他想著公共電話鍵盤的模樣,更依循失去不久的視覺記憶來操作,但怎麼就是不對勁。接著他又發現他依著自己的視覺記憶來建構對於環境的心理地圖,但怎就經常找不到上下樓的樓梯,但他也漸漸發現,身旁這些同樣眼睛看不見的朋友,每個人都健步如飛,他們好像都不用摸著牆壁走路,好像也都不會撞到人,而且自己常常需要他們的幫助。而且,很快的他還發現自己好像不再那麼沉默,那原屬於自己聒噪的性格,似乎又慢慢回來了。

    不過有幾件事情就是一直讓嘉展非常困擾。首先,要和一群不那麼認識的男生一起擠在同一間浴室裡,在一條像大排水溝的溝中,各自站在一個水龍頭底下洗澡,這讓他非常不自在。經常在洗完澡之後,總無法在放衣服的格子裡順利找到自己的衣服,已經夠困擾了,更困擾的是浴室裡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氣味,這更是讓他難受。開始學著自己用手洗衣服這也就算了,但在後陽台的晒衣場總就經常無法順利找到自己的衣服,就算找到了,也不那麼確定就是自己的,常常覺得自己的內褲好像沒那麼大、也沒那麼小,但材質摸起來明明就是自己的啊!索性把貼身的衣褲及襪子都晾在自己的床頭,這自然會被管理員糾正也會被室友討厭。

    嘉展說到床頭就一肚子氣,自己明明已經把毛巾扭乾掛在床頭的架子上了,怎就是會滴下水來,這也常讓自己覺得很沮喪。不過同寢室的室友們似乎也都發現了他的這些問題,大家也都會默默地給他協助,這也讓他感到溫暖。接著他又發現室友們好像個個臥虎藏龍,阿能是管樂隊的長笛首席,阿吉好像看上了哪個新來的學妹,還跟室友借錢買了一組很貴的盥洗用品送給對方。冠伶似乎是學校的風雲人物,許多活動都是他在策畫,家佑高三了正準備要考大學。最怪的是小光,大家都很喜歡他,也總有許多人來找他聊天,但大家好像都怕他太晚睡,會特別注意他的作息、照顧他的身體。

    這天午餐過後,嘉展依照著自己的習慣回到宿舍來午休,已經來到了冬天的季節,台北似乎比善化冷了許多,明明有時候從氣象報告裡聽到自己的家鄉比台北 的氣溫還低,但不知怎地就是覺得台北特別冷。

    下星期就是聖誕節了,學校即將跟其他幾個來我們這裡服務的大專院校聯合舉辦耶誕晚會,嘉展躺在床上,腦袋裡胡亂做著白日夢,期待著到時可以收到為他報讀的姐姐親手送的禮物。說實在的,那位銘傳的姐姐,聲音總能讓自己感到療癒,也有種不知怎麼形容的感覺,反正想到他就是會笑啦!心裡想著她可能的模樣,用自己曾經擁有的視覺記憶建構著他的樣子。正想得入神此時,床鋪突然微微的搖晃了起來,嘉展還以為是地震,在定神一感覺便聽到上舖的小光發出了一些不太對勁的聲響,然後在還來不及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的情況下,小光砰的一聲從上鋪跌了下來,接著嘉展聞到了一股從未聞過的血腥味,是濃濃的血腥味。

    附註1:
    停了兩個月沒有繼續在自己的粉絲專業繼續po出「我的盲校生活」,實在是因為去參與了綠光劇團的音樂劇「再會吧!北投」而分身乏術。我企圖不斷嘗試用不同的手法來說故事,畢竟自己是個小說創作的新同學,所以很期待你看完這些故事之後,不吝給我一些回饋。
    附註2:
    故事裡所提到的「報讀」,是指播報閱讀的意思。在我們念盲校的那些年,總會有幾天晚上晚自習的時候,幾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社團到學校來為我們念一些點字沒有的書籍,這當中包含了課外讀物及一般補充教材,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交朋友聊天。我會去念音樂學校也受了報讀姊姊的啟蒙。當時來服務的包含大同工學院、台北商專夜間部及五專部、實踐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銘傳大學,後來在我離開之後增加了淡江大學,在我很小的時候還有中央大學。這又是一段很精采感人的故事,我們容後再續。
    附註3:
    在我的粉絲頁裡已連載了好幾個關於盲校生活的故事,倘若你是第一次看見這個故事的朋友,也歡迎裡回頭去看看其他的故事給我批評指教。

  • 淡江課外組 在 林姿佑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25 13:42:18
    有 64 人按讚


    網路有售票喔😊一起給年輕人加油好嗎🌹🌹🌹

    《假面人聲》淡江合唱團107學年度期末公演
    #倒數五天啦
    #就是這個禮拜五了還不快買一波票RRR

    指揮/林坤輝
    伴奏/吳念霖
    音樂劇導演/達姆拉.楚優吉
    演出團體/淡江大學合唱團
     
      由林坤輝老師帶領的淡江大學合唱團一直致力於推廣校園合唱藝術
      我們今年將帶來一場豐富的音樂饗宴,包含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古典作品如《Miserere mei,Deus》;台語歌曲如《世界恬靜落來時》;客語歌曲如《花樹下》;日語歌曲如《旅立ちの日に》;BlackPitch的阿卡貝拉曲;以及結合歌聲、演技與舞蹈的音樂劇《變身怪醫》。
     
    時間:6/28(五)19:00入場
    地點:蘆洲功學社
    票價:300/400/600
     
    指導單位:淡江大學課外活動輔導組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合唱團
    協辦單位:蘆洲功學社

    售票網址:
    https://www.artsticket.com.tw/…/p…/ProductsDetailsPage.aspx…

  • 淡江課外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2-22 14:26:11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