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校園
來芬蘭圖爾庫也邁入第五周
-----------------------------
圖爾庫是芬蘭第五大城 1814-1818的首都 一個充滿文化的古都 同時也是聯絡瑞典海路交通的重要港口
特別的是 在這個人口跟楊梅差不多大的城市 居然擁有6間大學 稱為學術之城也不為過 學術...
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校園
來芬蘭圖爾庫也邁入第五周
-----------------------------
圖爾庫是芬蘭第五大城 1814-1818的首都 一個充滿文化的古都 同時也是聯絡瑞典海路交通的重要港口
特別的是 在這個人口跟楊梅差不多大的城市 居然擁有6間大學 稱為學術之城也不為過 學術風氣的強盛更不用講
其中圖爾庫最大 芬蘭規模第二的圖爾庫大學在2016 QS的大學排名達到世界234 大約跟成大差不多的排名 從在1000名周遭徘徊的淡江輾轉來到這得我 想當然爾很難跟上 我卻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在一班交換生指註冊3-4們課的情況之下 我這個period就修了12門:波羅的海海洋管理、芬蘭語、國際報告技巧、國際語言團隊建立、瑞典語、國際企業談判技巧、新世代國際企業的挑戰、芬蘭知識地理、國際社會企業、國際品牌管理、社會的永續發展, 幾乎每天都在小班制的課程中跟世界頂尖的國際學生互相切磋 但我已經了解到我的基礎與實力不如人 只能靠中偏上的英文程度努力跟上了 沒有一天不是在趕assignment的DDL的
笨蛋的我還加了一整年的SDG program在一個充滿不同專業領域的國際團隊裡(英文組全校最後只錄取7個人) 專業度最最不足的我 正在想盡辦法生存下去 我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永續發展做得最好的區域 盡量學習相關知識並且帶回台灣
-------------------------------
我是學校第一屆簽約的圖爾庫交換生在沒有同校學長姊可以諮詢的情況下 我跌跌撞撞來到這個芬蘭 瑞典語的雙語城市 有些地方甚至連英文都無法通 但一個人 還是可以生存下來的 希望在剩下的十個月當中 繼續培養我危機處理的能力 也是我當下最缺乏的
同時我也是這一屆唯一前往這裡就讀的淡江學生 在沒有熟人的情況下 也只能強迫自己多交各方的朋友 force myself to step outta the comfort friendly zone 拓展生活圈與人脈的勇氣似乎用盡 只希望尋到源源不絕的source
------------------------
目前台灣只有政大跟淡江跟圖爾庫有簽交換生,希望未來有更多台灣學生能前來,這是一個很棒的城市 所謂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市中心的生活機能幾乎都能符合學生的需求 而且學校真的跟淡江的相似度很高 國內規模第二的大學 國際學生最多的大學 科系最豐富的綜合高等學校 而且還擁有另外兩個遙遠的校區 另外因為跟ABO還有applied science兩間大學地理上實在太接近(還有學術上) 很多校園內的建築物都是共同擁有 也就造就很多課程是可以互通修習的 讓整個學習多元性大大提升
--------------------------
擁有兩個period的選課制度 不只可以自由修習其他學院的專業 也可以選修鄰近大學的課程 在多元的教學體制下 認識更多學校的同學 擴展人際關係 在全世界最完善 最富創新性的教育體制下自由學習 是最容易充實全面知識的
-------------------------------
學校組織的活躍性與組織力organized
透過學校組織的協助 前往俄羅斯與拉普蘭做探索
週末已帶我們去圖爾庫附近的國家公園
先記錄到這
(未完待續
淡江系內選修 在 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受邀去元智大學應外系演講,講題是從「從親子共讀看日文繪本」,從何謂繪本,引述松居直對圖畫書的定義,來談十七世紀教育學創始人楊科姆斯第一本插畫書《世界圖繪》、到二十世紀英國波特的第一本正式圖畫書《彼得兔的故事》,再從歐美回到東亞,談到亞洲最先推廣繪本的日本,自江戶時代的「赤本」、明治期的「縮緬本」、大正的「赤鳥」雜誌、二戰後的岩波書店的「岩波兒童之書」與福音館的「兒童之友」,概括整個繪本史演進的歷史脈絡。
接下來再實際演繹兩本日文繪本故事,一本是文字稍長寓意深遠的《爺爺的天堂筆記本》、另一本就是文字淺白敘述孩子生活經驗的《脫不下來啊》,這兩本都是吉竹伸介去年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繪本,藉著這兩本繪本的闡述希望讓選修日本兒童文學的大學生們能夠稍稍領略日文繪本之美!
最後再帶兩首日文童謠的手遊歌,平時我說故事的對象都是嗨到屋頂都快掀翻天的小朋友,今天面對的演講對象是沈穩內斂的大學生,更讓我覺得戰戰兢兢,深怕自己的演講內容太深奧,也擔心自己的故事引不起大學生的興趣,幸好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大家反應熱烈,讓我擁有滿滿的成就感!
中午原訂和元智應外系三位一樣是東大出身的學姊們來個午餐約會,但一位學姊在日本沒見到甚是可惜。看到學姊們在各自的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真心感到祝福與歡喜。
放眼當下台灣日文學界的系主任、教授、老師多是我中商-淡江-御茶大-東大時期的同窗或同門前輩與後輩,再看自己遊藝於學界之外整日不務正業,每回在學界場合跟大家見面,拿出名片要自我介紹時那難以形容的「服務單位」與「工作內容」都讓我覺得羞於面對母校與獎學財團的栽培呀。
(各大專院校演講邀約/口譯/筆譯邀約,請洽粉絲團私訊詢問)
淡江系內選修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的成果展—D-Day】
屬於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的成果展已於2018年1月6日拉開序幕。
「哇!有人在牽我的手耶」戴著VR遊淡水,耳邊傳來專為此趟旅程設計的樂音——這是「音樂設計與創新應用」課程的展出。這學期著重在淡水河流域的音樂設計課程,帶領同學挖掘歷史文化,結合現代科技,將以往的「說」故事,轉化為「體驗」故事,讓我們不僅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甚至嚐的到!
在人潮湧動中,一個不注意踩上了落花,抬頭一看禁不住背脊發涼,竟是一座靈堂。鮮黃的花綻放香氣,卻有觸目驚心的語句大辣辣地垂吊。仔細一看發現四方擺設的螢幕裡有人影閃動,原來這裡是「設計如何說故事」課程的展區。深入故事內容探究,主打核心的思維訓練,以及故事的渲染力。在展區內可看見故事的文本,輔以能直擊觀者內心的展示,手繪圖、影片、海報等。
在展場中,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音樂設計或是說故事課程,許多作品仍粗糙難耐。在桌上仍有許多看似簡陋的機械原型,牆面上的海報內容豐富卻不顯美感。讓人不禁懷疑,D-Day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展覽?
這一天,參展覽人數近四百人。12門學院課程17個班次,分別為:設計如何說故事、設計思考入門、創新原型實作、音樂設計與創新應用、參與式設計、設計未來、跨域視覺化溝通、全球創新的原理與實踐、創新車輛設計、暖科技、智齡設計、木工藝實作;以及聯合參展單位:食養計劃、無邊界大學、青年迴響、台大自造者社團。
「創新車輛設計」、「智齡設計」、「暖科技」等課程,將生活的床鋪、摩托車、公園的模型搬進展場中,企圖敲打既定的輪廓,讓我們生活中形影不離的物件,亦或運作模式有嶄新的可能。這些課程以專題形式進行,讓同學接觸交通、老年化、共融的社會議題,在學習的課堂也能擴大自己的格局,將更多人裝進自己心中。
而這樣的精神和訓練,就屬「設計思考」課程的核心價值了——「考慮人的需求與行為,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從同理心出發,發現可能從沒想過的問題,勇敢地提出解決的辦法,並且最重要的,測試!打敗流於空想的好方法就是,你必須去做!在展場上的晃動的機械手臂,就屬熱門課程「創新原型實作」的作品。動手做,亦是創新設計學院不斷強調的觀念,不少同學也分享「D-School的課程很重實作。這麼重實做的情況下就代表說,我們可能坐在這邊趴著睡覺啊、沒有什麼精神的時間可能不多,我們必須要好好去做出真正的成果。」
些許陽光穿過雨簾,透進水源校區卓越研究大樓挑高的一樓大廳,撒下金色的糖粉,映照在每個發光的眼神。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的成果展,一學期的課程在D-Day這一天告一段落,但在每個人心中留下最深的,似乎都不是課程上遇到多少艱難,而是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學習的時光。像是智齡設計的同學就分享:「因為我是臺大農金系的同學。我們農金系偏社會科學,所以比較沒有實作跟操作的經驗。因為這個課程其他學生都是大同工設系、淡江電機系,所以他們實作的經驗都非常豐富,然後就讓我覺得:『哇!真的學到很多。』因為我也快畢業了,勢必未來一定要跟一些不認識的人合作,所以這個場所跟這個課程就讓我了解非常多。」來自師大選修創新車輛設計的同學也說:「在課堂的互動過程中,你會跟不同校的人,思考在他們專業領域中會有怎樣的思維,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腦力激盪,會對我有不同的成長,覺得這堂課對我很有意義。」
淡江系內選修 在 城市浪人City Wander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種籽計畫最新雙週引導課程實作方案:非營利教育機構X高中職教師!《把城市當教室》內容濃縮版!陪伴教師 Learning by Doing!】
今年年初,城市浪人執行長希慈和樹林高中老師共同在樹林高中開設了一門前所未有的多元選修課—一堂線下人生遊戲體驗課。課程結束後,他們將該課程教學方法、歷程及課程後的教學者反思、學生期末修課心得……等,彙編而成一套很真實、很有過程感的教材書籍,名為《把城市當教室》,目前已透過實體和線上寄送教材的方式,共享給對計畫感興趣的夥伴們,希望能作為教師執行探索教育、體驗式教育相關課程時的教案參考。
👉👉👉提供濃縮教材X雙週共同帶領👈👈👈
將《把城市當教室》中為期一個學期的課程內容,擇幾個主題聚焦(如貧窮、移工、性別……等),作兩週濃縮版的課程,使可在雙週共六小時的課程時間內操作,以第一週希慈主帶,教師作觀察員;第二週延續上週課程,改以教師主帶,希慈作助理或共同帶領的角色進行課程的引導,使教師能完整經歷相關主題引導的過程💪
對計畫感興趣的夥伴,歡迎下載城市浪人教育種籽計畫雙週引導課程實作方案:http://lnk.pics/Eduseeds_Cooperation1211
裡面有更詳細的計畫說明🎉🎉🎉🎉🎉
《計畫推薦名單》(不分順序)
1.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陳東升老師
2. 台灣大學電機學系 葉丙成 Benson老師
3.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老師
4.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台灣發起人 童心創意 翻轉臺灣 DFC Taiwan 許芯瑋女士
5. 雜學校|Za Share 創辦人兼校長 蘇仰志先生
6.《 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紀錄片 楊逸帆先生
7.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第一屆老師 徐凡甘先生
8. 北市麗山高中教師、教育部國教署商借教師 藍偉瑩老師
9.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所長、臺灣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薛曉華老師
10. 國立臺灣大學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行政副組長 劉建成先生
11.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基金會 創辦人 劉安婷女士
#城市浪人陪你
#陪伴孩子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