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淡水騎樓出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淡水騎樓出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淡水騎樓出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淡水騎樓出租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陳冠廷 Kuan-Ting Che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市民前進到糖廍里】 了解這個市,然後,改善它 秘密空中花園。華江整宅 糖廍里120年前屬於下崁庄下石路。120年前,下崁庄約略在今日的廣州街以南、西藏路以北形成的狹長地區,與南邊的加蚋仔庄以無尾港溪(今日西藏路)為界。 「糖廍」念作「糖部」,「廍」原意工房或房屋,糖廍就是台灣古代...

  • 淡水騎樓出租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9 22:49:16
    有 1,044 人按讚


    【市民前進到糖廍里】

    了解這個市,然後,改善它

    秘密空中花園。華江整宅

    糖廍里120年前屬於下崁庄下石路。120年前,下崁庄約略在今日的廣州街以南、西藏路以北形成的狹長地區,與南邊的加蚋仔庄以無尾港溪(今日西藏路)為界。

    「糖廍」念作「糖部」,「廍」原意工房或房屋,糖廍就是台灣古代的製糖處所,後來台灣人就把製作蔗糖的工廠通稱為糖廍。早在清康熙末年,已經有福建楊姓移民家族在下崁庄,約略是今日萬華大理街一帶建廠製糖,漢人在加蚋仔庄開墾種植甘蔗、麻竹、茉莉花,加蚋仔採收的甘蔗就送到下崁庄的糖廍。

    台灣早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就種甘蔗、煉蔗糖,明鄭時期在鄭經推廣下,台灣成為東亞重要的蔗糖出口地,為台灣賺取大量資金。清朝佔領台灣後,繼續明鄭的蔗糖產業。明清時代販賣蔗糖是非常賺錢的行業,就算身為製糖工人,薪水也是普通工人的數倍,所以清朝東南沿海的居民常常想前往台灣工作,廣東省甚至流傳「台灣錢、淹腳目」的俗語,那個時候台灣人也稱製糖是「作一冬、食三冬」的工作。

    日本治台後,日本人也重視製糖產業,清代台灣的製糖產業依然非常傳統,台灣機器煉糖則是從日本統治開始。日本人在台灣大力推動機器製糖,1910年日本人木下新三郎、高橋虎太聯合板橋林家共同創立「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工廠選在今日大理街一帶的舊糖廍,甘蔗則採收自桃園大溪的甘蔗田,是全台灣最北邊的現代化糖廠。台灣人把這一塊製糖廠周圍稱為「糖廍」,這也是糖廍里里名的由來。

    1 糖廍文化園區
    台北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六年後被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改名為台北製糖所,1943年因太平戰爭戰局惡化,日本政府下令蔗糖減產,台北製糖所停產蔗糖、所有工廠改為戰略物資儲存倉庫。戰爭結束後台糖接收台北製糖所,依然將廠房作為倉庫使用,由於廠區緊鄰台鐵縱貫線,所以庫房曾用於貨物轉運,後來台糖將部分廠房出租給草創期的中國時報,這也是糖廍里時報大樓的由來。台糖配合政府政策,將廠房用地捐出蓋國宅、闢建馬路,到了1990年整個廠區僅剩3間老倉庫及一小段運糖小火車(五分車)使用的月台。原本台糖想將殘存的廠區租給西園醫院作為老人養護所,遭到當地居民反對,因在地保護古蹟意識加強,台北市政府將這些殘存的糖廠設施指定為市定古蹟,經過整修後於2011年對外開放,是為糖廍文化園區。
    糖廍文化園區臉書粉絲團

    2 私立愛愛院
    愛愛院舊名愛愛寮,成立於1923年。來自淡水中上家庭的施乾,畢業於工業講習所(今台北科技大學),1919年在總督府商工課任公務員,1921年進行台北貧民調查時發現艋舺地區乞丐問題嚴重,甚至還有一家三代均為乞丐,施乾決定要解決乞丐問題,隔年辭去工作、向親戚借款在台北製糖所附近購買1000坪土地成立乞丐收容所,最初命名「愛愛寮」,收容約30名乞丐。
    施乾在收容乞丐方面有幾個原則,首先嚴格審查是否需要收容救濟、其次為教導基礎謀生技能、再來則是給予必要醫療協助。在經過教導與救濟,確認收容人可以自給自足生活,收容人即可返回社會。施乾除了親自進行救濟工作,也自費出書描述如何減少乞丐數量。
    施乾的行為確實減少艋舺街頭乞丐數量,經新聞報導後連日本裕仁天皇都知曉其人,1928年裕仁頒發獎金資助施乾,日本宮內省(今日的宮內廳)也連續八年每年給予獎助金500圓(1930年,台北公學校教師月薪約30圓上下)。1933年,愛愛寮更改體制為財團法人台北愛愛院,經營總算步上正軌。日本富家女清水照子也在1933年與剛喪妻一年的施乾結婚,施乾1944年過世後,清水照子代施乾擔任院長直到2001年過世。
    愛愛院原本收容乞丐、老人、孤兒,1973年後配合政府政策,以收容男性老年人為主,逐漸轉型為老人安養機構。1991年後正式轉型為老人安養機構,除了弱勢老人,自費老年者亦可接受評估入住。
    愛愛院目前院長為施乾的小兒子施武靖先生。

    3 華江整建住宅
    1970年動工隔年完工的整建住宅,又稱為華江國宅,屬於華江計劃第一期的一部份。住宅位於和平西路與環河南路路口周圍,共計16棟分布在柳鄉里、華江里、青山里、糖廍里四個里。當年曾有許多建築師參與華江整宅的設計,至今仍未能打破這個紀錄。華江整宅的特色為一樓店面挑高,二樓有騎樓連通每棟整宅,形成全國獨一無二、天橋連通各住宅的奇景。大部分整宅三樓有採光迴廊,三樓住戶利用這空間種花植草,形成居民口中的秘密空中花園。華江整宅當初設計構想一如南機場整宅,國民住宅整合眾多公共設施,還有整宅居民共用的超大型水塔,每戶坪數卻較南機場整宅多出至少50%,同時華江整宅居民同質性較高,管理容易也比較好,所以華江整宅雖老舊卻不會髒亂。

    P 華江整建宅通往二樓的樓梯間,可以看到老舊生鏽的管線與電表箱,隔壁華江里已經貼出公告將請廠商來維修。

    p糖廍文化園區的其中一座倉庫充作展場,展示台北製糖業簡史,還有台北萬華區行政區劃分演進圖。

  • 淡水騎樓出租 在 布蘭西與三寶的生活旅遊記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31 22:19:22
    有 81 人按讚


    廈門慢活親子遊

    端午連假前趁著爸爸出差,自己帶著兩小去廈門遊玩幾天。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又被稱為”鷺島”,海島獨特的風情、各式異國建築林立、特色閩南小吃,近來”文藝小資”、”慢生活”似乎也成了廈門的新稱謂。走在廈門的街道上,有點恍若似在台灣,但又充滿隨性的小資風情,吃住花費也不會太高,景點集中交通方便,非常適合短期旅行,或是有去金門,可以小三通的方式順道一遊。

    3~4天行程是最適合品玩廈門的天數,可以騎自行車在環島路閒逛,從廈門大學經白城沙灘、胡里山砲台、曾厝垵、椰風寨島到五緣灣濕地公園,其他天去鼓浪嶼跟曾厝垵逛小巷弄、吃小吃享受文藝小資漫遊生活,有多點時間的人還可以安排土樓一日遊。

    因為帶小孩無法一天跑太多景點,且行程中一定要加入了小孩期待的海灘挖沙,所以帶小小孩的慢游行程比較推薦如下

    第一天:最美的廈門大學+白城沙灘+中山路步行街
    第二天:鼓浪嶼一日遊
    第三天:曾厝垵+廈門科技館。(若還想玩沙的話,可以去椰風寨沙灘,大一點的小孩可以去觀音山水上樂園玩)

    1)廈門島內不大,景點集中,去往各景點不會太遠,一次坐計程車大約20-30人民幣,不貴。路上也蠻容易招到出租車。

    2)廈門很熱,記得要帶好防曬品、帽子等。腸胃藥等備用品也要帶,畢竟外食或吃海鮮的機會多,還是要注意。

    3)住宿,我們這次選擇仙岳路上的成旅晶贊酒店,一晚4百初人民幣,2米的大床,對2大2小來說很寬鬆好睡。平均大約3百多人民幣/一晚就可以住到市中心不錯的飯店。

    4)廈門出遊季節春秋都不錯,這次時間因為已近端午天氣太熱,幾個戶外地點後來就捨棄沒去,帶小孩還是舒服比較重要啦~

    親子出遊
    1. 鼓浪嶼的小資漫遊

    鼓浪嶼的船票,因觀光團客太多,要抓排隊等船時間,大概都要提早1-2小時。船票1人35 人民幣,120cm以下小孩都免門票,但一樣要去買票櫃台索取票,因人很多,會提早20分鐘開放上船,務必要記得提早進去排隊。

    鼓浪嶼島上沒有電機動車,所以嚴然像是座遠離車馬喧囂的愜意花園,島上有觀光車可乘坐(1人50人民幣),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靠雙腳走逛,我們拖著兩小也是自己走,一整天下來,說腿不酸是假的(笑)

    有股錯覺很像回到淡水,紅樓/紅毛城,整路爬坡度都不大,很適合小孩行走,也不用擔心會有車子衝出來。

    2. 沙灘玩沙

    白城沙灘就在廈門大學後側,過個天橋就到了。免費進入,沙灘維持的頗乾淨,記得帶點簡單點心跟水,在這裡小孩絕對可以玩上一大半天都不想走了。

    這裡沒有沖洗的地方,不過衣服上的沙其實手腳撥一撥就掉了,或是可用濕紙巾簡單擦拭。沒有海灘傘租借,所以會看到有人撐雨傘,建議4點以後傍晚太陽小一點再去比較不那麼熱曬。

    3. 中山路步行街、思明南路商區(中華城、老虎城)

    中山路步行街被稱為中華十大名街之一,歐式+騎樓建築的混搭風,風情十足,一樣有很多連鎖的名特產店。

    街道樣貌很像台灣,特色小吃有海蠣煎(跟我們的蚵仔煎不一樣,但也好好吃)、沙茶麵等等。

    中山路走到底,右轉到思明南路上,就有幾間大商場,中華城蠻好溜小孩的,如果太熱不想跑戶外行程也可以帶小孩來這裡逛逛,B1有玩具天地(商場內有家樂福,對面有Walmart可以逛)。也有室內遊樂園,例如位於中華城南區一樓的積木樂園,1孩童一次39人民幣不限時間遊玩。

    4.南普陀寺,買好吃素餅

    南普陀寺坐落在廈門大學旁,是閩南地區乃至於全國的佛教聖地,寺廟後就是五老峰,想遊山的人可以順帶爬山遊玩。

    寺廟起於唐代,清康熙年間又重建,因與普陀山普濟寺同祭祀觀世音菩薩,又位於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

    寺廟不大,但非常清幽,難得的是免費參觀不用門票,而且主廟裡面竟然還有冷氣(參拜起來好涼爽),南普陀素餅也是廈門之名特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