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英文沒在怕》該如何面對這個大環境? (8.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其中除了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無論是發展而犧牲環保與國民健康,偽造汙染...
《#菜英文沒在怕》該如何面對這個大環境? (8.2/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
其中除了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無論是發展而犧牲環保與國民健康,偽造汙染的檢測資料、企業各層級人員的互相包庇,或者外資入侵的惡意併購,電影《菜英文沒在怕》都以「舒逸推理」的形式結合懸疑、喜劇、勵志與社會議題等多種類型元素,在全片即使探討著嚴肅議題卻又不失輕鬆幽默和娛樂性的氛圍之下,不僅讓觀眾能夠自行選擇想要關注或聚焦的重點,也使得導演希望藉由《菜英文沒在怕》傳達的主題思想能被更多人看見。
⠀⠀
如同去年在韓國引起話題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這次《菜英文沒在怕》也以女性在職場內受到的壓迫與不公平對待,即使年資高、有能力且勤奮工作,依然遲遲得不到升遷機會呈現出韓國社會普遍落後的性別價值觀,或許電影以她們缺乏英語能力來嘗試化解這些矛盾,但真實情況真的是如此嗎?而面對這樣艱辛的處境,《菜英文沒在怕》故事最後又是誰跳脫這個結構核心,成功拯救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
⠀⠀
就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功,所以也容易為了能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待遇,或者害怕麻煩而選擇跟惡人同流合污,使得間接傷害到第三者的權益,甚至讓不知情民眾因為飲用污水、灌溉農作物對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但即便如此,無法改變的根本人性能夠被當作是消除自身過錯,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的藉口嗎?
⠀⠀
我喜歡《菜英文沒在怕》片中一段主角子英以「幫忙申請補助的公司職員」身分來到被苯酚污染的地區查看現場狀況,剛好碰見一位熱情的女高中生請她吃自家種的蘋果,使她因為清楚公司隱瞞汙染事件的真相而產生遲疑、無法咬下眼前這顆蘋果的戲,不禁讓我想到今年改編自 1998 年美國杜邦洩漏鐵氟龍真實事件的《黑水風暴》,或許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同理,若所有人都能像主角子英那樣從受害者的角度換位思考,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會在我們手中發生嗎?
⠀⠀
我也喜歡《菜英文沒在怕》除了女性獨立自主之外,更透過一起震驚全國的河川汙染事件成功跳脫原本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進一步延伸到關於整個社會的主題。看著電影裡子英、宥娜與寶藍三位主角雖然作為面對未知前途與未來感到徬徨、欠缺身份認同的「X世代」,但她們卻依然以自身的勇氣與道德良知,努力去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我們怎麼能不被這樣的行為給感動?
⠀⠀
或許除了期待所有企業和製造商都能安分守法、履行社會責任之外,身處於這個世界中,我們是否也有能力與權利去選擇和決定這個社會的未來走向?或許《菜英文沒在怕》片中三個小女生無法以吹哨人的身分孤身對抗在法律、新聞界都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財團,使她們即便掌握了所有證據仍舊失敗,甚至還因為曾簽署保密條款而面臨可能被公司索賠的命運,但就像片尾小股東們累積起來也能成為一股足以敵過惡意收購集團的強大力量,作為這個社會的其中一分子,未來面對類似事件將會如何選擇呢?
⠀⠀
整體而言,從今年幾部韓國電影《政客誠實中》、《翻供》、《整容液》、《詭憶》到這次《菜英文沒在怕》,我都能從中感受到韓國電影工作者在一部商業電影中結合社會議題,但最終又不會讓觀眾感到沉悶無趣的強大創作能量。其中鮮明的人物塑造與高我星、李絮、朴慧秀三位女演員三人三色的演技表現,不僅跟全片多元且豐富的故事內核相得益彰,她們在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逐漸找到生活的意義也引發觀眾內心強烈的共鳴,《菜英文沒在怕》能在上映後就空降韓國票房冠軍不是沒有原因阿。
#삼진그룹영어토익반 #SamjinCompanyEnglishClass #李忠弼 #이종필 #高我星 #고아성 #李絮 #이솜 #朴惠秀 #박혜수 #鄭伊書 #정이서 #韓國電影 #影評 #電影 #如履影評 @garageplay.tw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英文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針對通姦罪釋憲案,司法院大法官日前(4/30)公告將於5月29日公布釋憲結果。本件釋憲聲請案也引起知名的國際法律專業組織ICJ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國際法學家) 的關注,國際法學家為此於4月28日發出公開聲明呼籲台灣應立即將通姦罪除罪化“Taiwan should decriminalize adultery now”(英文全文參見https://www.icj.org/taiwan-should-decriminalize-adultery-now/),並希望透過我這邊協助分享訊息。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盟) 從推動多元成家運動之初,即支持通姦除罪化,我們認為現代婚姻的重點不應該是佔有,而應該是基於雙方的自主意志,決定與對方共度一生;如果關係不幸破裂了,處理方式也不應該是要求國家用刑罰權的強制力來介入。為此,伴盟也在今年3月26日遞交了本釋憲聲請案的法庭之友意見書(全文連結https://reurl.cc/1xvlgG)供大法官審酌,伴盟認為大法官釋字第554號解釋見解應與時俱進而予變更,呼籲大法官應宣告刑法第239條通姦罪及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規定,因違反平等原則、比例原則、性自主權、隱私權、人性尊嚴等憲法基本原理原則而違憲(憲法第7條、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6項、憲法第22條及第23條)。
—————
ICJ (國際法律家) 聲明之中譯摘要
臺灣應立即將通姦罪除罪化 2020.4.28
國際法學家(ICJ)今日呼籲台灣應盡速將通姦罪除罪化。呼應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聯合國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以及聯合國法律和實踐中對婦女的歧視問題工作組,ICJ表示:將非婚而合意發生性關係之人處以刑事責任,是對免於歧視的自由、法律前的平等權及法律上免於歧視的平等保護、以及隱私等其他權利的侵害。通姦罪同時也常常導致對女性的歧視與暴力。
國際法學家的資深國際法律顧問Emerlynne Gil表示:「自許多方面來說,持續地將通姦行為入罪,會令台灣的女性人權產生恐怖的後果。」
「通姦罪的實行經常導致對女性的歧視與暴力。在臺灣,舉例言之,女性往往不成比例地成為通姦罪所針對的對象。然而,臺灣男性通姦的行為卻享有極高的容忍度,但由於有害的性別刻板印象和女性特質的僵化結構,使女性成為了被針對的對象。」
ICJ注意到,在臺灣,通姦案件中,女性被定罪率高於男性百分之二十。此外,鑑於刑事案件的舉證責任,在臺灣為確保能將通姦罪定罪,在某些案件中則訴諸於有二名被告從事性行為的攝影證據。結果,為了回應「市場」對「證據」的需求,整個私人徵信業已經發展起來,並經常從事非法行為,使通姦罪得以成立。
臺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但在2009年,其通過了目標係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內國法化的立法。於2013年,由獨立人權專家組成了國際審查會議,他們以個人的身分建議台灣應逐步廢除其在刑法中關於通姦的規定,因為其並不符合ICCPR第17條之規定。ICJ呼籲台灣,藉由將前述條文自刑法中刪除之方式,盡快將通姦罪除罪化。
ICJ聯絡人:Boram Jang,亞太項目,女性近用司法--法律顧問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英文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參加國際婦女參與座談會,機會難得,我與現場的中華民國婦女協會、國際婦女理事會、亞太婦女協會、美國婦女聯盟等代表簡要介紹了目前我正在處理的婦女議題,以及其與護理專業的關聯性。
台灣從10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CEDAW),在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下,各部會紛紛擬定各自的性別平等推動計畫,包括托育公共化、提升女性經濟力、去除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強化高齡社會之公共支持、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
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台灣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II)在2017年的排名為全球第8、亞洲第1,2016年時我們甚至還民選出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這都是台灣在提升性別平等所做出的努力成果👏👏
不過,台灣在推動女性賦權上仍有努力空間,目前在產業中有決策決定權者,依舊是以男性為主,例如台灣在管理階層的醫療照顧者,大多數還是男性。在父權醫療照顧體系及父權健康政策之下,女性的健康較難獲得全面而妥善的照護。
為了改善這個現象,我在民國99年曾赴美國紐約參加「2010年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從在醫護體系中女性佔多數的護理師開始改變,藉由提升護理師的專業形象與地位、讓護理師擔任領導職位等方式,來促進性別平等並賦予女性權力,而這也是我現在就任立法委員首要努力的目標之一💪💪
台灣護理學會在2018-2020年推動的「Taiwan Nursing Now」,就是透過投資護理來強化護理專業及賦權護理師,期望藉此達成改善全球民眾健康、促進性別平等(因大多數的護理師為女性)、建構更強大的經濟成長之三重效益。
#性別平等
#女性賦權
#台灣護理學會
#TaiwanNursingNow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英文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的女權已經很高了,不用再講什麼性別平等了!」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但實際狀況真的是這樣嗎?
確實,台灣的性別平等程度,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步伐是走在比較前面的。昨天外交部便PO了一則文章,指出世界銀行的報告「2019年女性、經商與法律」中,針對各國職場性別保障法規提出8項評估指標,包括自由居住移動、就業、薪資、婚姻、生育、經商、個人財產和退休金。台灣的分數是亞洲第一。
然而,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且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積極的婦運前輩參與甚深,爭取了制度性的保障並努力消除歧視性、不合時宜的法令,性別平權才漸漸成為台灣民眾重視的價值。
但是,在家務分工、同工同酬以及職場文化等許多場域,仍然有明顯的男女不平等現象。
前幾天,高雄市長韓國瑜在面對引進企業代表提出引進菲律賓白領人才的建議時,說出「怎麼瑪麗亞一下變我們的老師了?」這句話不僅凸顯出族群歧視的意涵,更有女性從事家庭看護工作的刻板印象,凸顯了職業性別隔離的問題。(相關討論可參考性平教育大平台PO文:https://reurl.cc/eLvOM )
蔡英文總統今天在臉書也提到「希望有一天大家叫我總統,而不是女總統。性別,不應該是評判個人表現的決定。」希望往後在媒體版面及大眾的認知上,也不再稱呼我為「女議員」。
就如同這張照片中,站在我身旁這位是 in Blooom 印花樂的創辦人,我們都是女性,而且都在做一件過去常會被認為是「男性擔任」的工作。在進行我們現在的職業時,的確會面臨到他人因為性別而帶來的質疑與困頓,我們應該努力讓這些困頓不再發生。
我相信,現在有許多性別意識正在翻轉,也希望,未來不要再有人去預設公眾場域當中任何行業、職稱的人,是特定的單一性別的人所擔任。
目前台北市議會的女性議員佔比為38.1%,63位議員中有24位女性。相較於過去年幾年是略有提高。不過,台北市政府內機關首長的女性政務官比例仍然偏低,這也是未來能夠努力的方向。
20世紀英國女權運動先行者米利琴特.費塞特(Millicent Fawcett)曾說「Courage calls to courage everywhere」,她的銅像去年在英國國會廣場豎立,紀念英國部分女性首次獲得投票權的100週年,並成為國會廣場上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的女性銅像。
我們希望,性別不要成為侷限一個人發展的理由。只要有拿出勇氣,就能夠召喚出更多的勇氣。無論你是什麼性別,都是唯一、獨特且有重要價值的個體。
——
外交部PO文:臺灣女性權益亞洲第一 https://goo.gl/DWA3ds
關於米利琴特.費塞特(Millicent Fawcett)銅像背後的故事 https://reurl.cc/37r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