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46的網紅河西羊的健聲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小心看到討論退休計畫的YT影片,大概談的是小心通貨膨脹吃你的貨幣購買力,用了3%來做CPI消費者物價的年增率,這年增率下,大約24年(72法則,72/3=24),物價翻一倍,購買力下降一半,現在的勞保年金與新制退休金的預備就會大大的不足。 畢竟,以前也是做一行,不免好奇這CPI年增率3%的假設,...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就是Finance!投資趨勢 掌握主流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4:35:57

本年以來金融市場探討的熱門議題不外乎是以通膨(inflation)情勢為首,首先我們先概述通膨的內涵及一些常用的通膨觀察指標。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稱通膨,指在一段期間內一般物價水準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通膨的衡量是建立在加權平均的物價指數(price index)上,相關指標如:消費...

  •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16:43:01
    有 22 人按讚

    不小心看到討論退休計畫的YT影片,大概談的是小心通貨膨脹吃你的貨幣購買力,用了3%來做CPI消費者物價的年增率,這年增率下,大約24年(72法則,72/3=24),物價翻一倍,購買力下降一半,現在的勞保年金與新制退休金的預備就會大大的不足。

    畢竟,以前也是做一行,不免好奇這CPI年增率3%的假設,是不是現在還真實存在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CPI年增率3%這個印象,是大約在1960~1990年代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水準,高度的通膨也伴隨著高度的實質經濟成長率,這後來不知為何形成一個刻板印象,給人世界上的物價上漲年增率大約是3%。

    但實際查了資料,由主計處統計的台灣物價指數2001年7月到2021年7月的廿年間,經計算的年增率為1.04%。而更早的20年,1981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廿年間,則為2%(1.996%就進位吧!)。

    所以以72法則來看,近20年的1.04%,造成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成一半,需耗時約69年(72/1.04=69.2)的時間。不是沒有影響,但影響程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巨大。

    再者,就是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構成是一個平均值的概念,所有的年紀與家庭消費支出狀況都平均在一起,但事實上隨著年紀的增長,消費需求在許多層面是下降的,幾乎只有在醫療保健這塊有極明顯的增長。

    所以說,坊間的退休養老理財概念,在計算方法上都會高估了真實的需要,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要多點投資金額,才會有足夠的手續費收入可拿呀!

    只是當退休金規劃成了不可能的天價任務時,也強化了小確幸的生活習性,如此反而少了合理的規劃,到了老年會蒙受更大的財務風險。

    那麼對我來說,對退休計畫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倒會由支出面先來討論這個問題,生活中的必需與真實消費的差異,賺的多的人花的多,因為在賺的過程中,有太多需要精神撫慰的傷害了。但賺的少的人也不見得花的少,因為也還是有太多需要精神撫慰的工作傷害了。

    那這支出層面的“精神撫慰”問題不解決,怎麼賺、怎麼花都永遠像是滾輪上的老鼠永遠原地拚命,保持了一個奇特的疲勞平衡。

    所以,這個問題要回歸怎麼生活對自己是最好的,喜歡什麼?願意為什麼付出?當這些問題得到一個好的答案,自身的才能得到發揮,發揮的本身就得到很大的效用,此時談理財,才理的起來。否則,又回撫慰工作所造成精神傷害”也就再怎麼理,都會在理的過程中不斷的“手滑”了。

    隨意寫寫,有空再來聊聊吧!

  •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8 10:53:49
    有 1,096 人按讚

    油電連連漲 人民生活苦

    💢新冠疫情肆虐,台灣百業蕭條,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指出,全球五十個國家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距離,台灣排名49、位居全世界的倒數第二,台灣人要回歸正常生活還遙遙無期,蔡政府卻拿不出對策,讓人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通膨苦: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五個月上漲,5月CPI年增率2.48%,已經打破歐美國家2%通膨警戒線。

    ⚠就業苦:昨天發布5月失業率高達4.11%,創近8年以來新高;6月底通報無薪假勞工數達到一13600人,也是今年新高;5月底通報大量解僱的事業單位更達到25家,解雇人數達661人。

    ⚠生活苦:油價在兩個月內8次上漲,七月要開始實施夏季電價,油電雙漲讓老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根據計算,台灣今年5月份的民生痛苦指數高達6.59%,也是8年來新高。

    📣蔡政府應該體察民情、苦民所苦,接納我們提出的三點建議:
    📌蔡政府立刻凍漲油價
    📌暫緩七八月份夏季電價
    📌給予計程車司機油料補助,減輕營運成本

  •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17 16:46:11
    有 312 人按讚


    基本工資審議會議結束,
    明年開始最低薪資23100元,時薪150元
    這個結果大家雖然不滿意但也只能接受,
    不過要說的是,
    至少最近三年每年都調整5%、4.72%、5%,
    幅度超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
    勞工拿到的錢至少不會因為物價膨脹而縮水,
    總比沒有調整好~

    不過台灣低薪現象還是存在,
    我認為關鍵不是最近這一兩年,
    而是因為86至96年(1997至2007)這十年間的薪資凍漲導致!

    如果你看到下面的圖,
    就可以清楚看到那十年最低薪資是完全沒有成長的,
    月薪一直存在15,840元,時薪一直停滯在66元,
    直到96年才一次調整為17,280元,時薪調整為95元!

    而那次調整,
    你可以注意到時薪一口氣上調了43.94%,
    月薪卻只上調9.09%,
    相較於時薪,月薪的調整是不夠的!

    因為如果要填補前面失落的十年,
    以一年上調3%至4%的方式計算,
    1.03或1.04的十次方,分別是1.34跟1.48
    如果要一次補足,事實上需要上調34%至48%!

    可是那時候月薪只調整了9.09%,
    所以基本上最近這十年來其實都是在趕進度,
    補前面沒補足的部分~
    (不過以最近十年調整幅度而言,國民黨的幅度比民進黨小)

    那我覺得很奇怪,
    台灣在1997至2007這十年經濟成長率其實不差,
    為什麼可以一直凍漲基本工資呢?
    (老闆:工會、主管機關都是我的人,跟我鬥?)

    事情還沒完!
    2007年好不容易調整基本工資後,接下來三年又不動了!
    到2011年才調整到17880元,調整幅度為3.47%
    時薪上調3元至98元,調整幅度為3.16%

    這幾年中間是有金融風暴,
    導致經濟成長率下滑到0.73%甚至負成長(負1.81%)
    但後面也往上反彈很大(2010年成長10.76%)

    結語:
    經濟有成長,基本工資沒增加(1997至2007),
    經濟有下滑,基本工資還是凍漲(2008至2011)
    我認為這樣的現象只是反映了,長久以來資方勢力的強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