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以來金融市場探討的熱門議題不外乎是以通膨(inflation)情勢為首,首先我們先概述通膨的內涵及一些常用的通膨觀察指標。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稱通膨,指在一段期間內一般物價水準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通膨的衡量是建立在加權平均的物價指數(price index)上,相關指標如:消費...
本年以來金融市場探討的熱門議題不外乎是以通膨(inflation)情勢為首,首先我們先概述通膨的內涵及一些常用的通膨觀察指標。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稱通膨,指在一段期間內一般物價水準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通膨的衡量是建立在加權平均的物價指數(price index)上,相關指標如: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核心CPI、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PCE)、核心PCE。其中,所謂的核心通膨,亦即CPI、PCE指標前加上「核心」二字,意義為將原指標一籃子內的若干項目予以剃除,通常是剃除短期波動大(食物、能源)及政府主導的公用費率等項目。而由於核心通膨已扣除這些短期波動大、央行無力控制的項目,且面對貨幣政策的調整有較快的反應,因此就政策涵義而言較有意義,這也是美國FED主要關注核心PCE的主要原因。另外,通膨的類型又可分為demand-pull inflation與cost-push inflation,顧名思義前者為需求帶動物價上漲造成的通膨,總和需求AD曲線不斷右移,而後者為供給面的因素,AS曲線不斷左移,譬如生產、供應鏈的停擺造成供給短缺物價上漲。補充說明:查詢這類經濟數據會發現每月公布前都會有所謂的「預期值」,這些預期值是由經濟學家預測取出中位數作為最終預期值。
至於其他通膨的間接觀察指標,如: 1. 抗通膨債券ETF(iShares TIPS Bond ETF),該ETF是用來追蹤美國抗通膨債券(TIPS)加權指數。2. 黃金價格走勢,黃金與美元具有抵換關係,當通膨率愈高時,貨幣相對較不具價值,黃金商品因而成為資金的避風港,簡言之,以上兩種商品皆與通膨呈正相關。
事實上,我們對於觀察現階段通膨率並無太大的興趣,而是擔憂未來的通膨是否持續走高,因此實務上較感興趣的應是通膨的「預測」,FED最關注的也同樣是長期的通膨預測,我們以下介紹幾個高端的通膨預測指標: 1. 美國五年期預期通膨(5-Year, 5-Year Forward Inflation Expectation Rate),它是採用10年期及5年期的美債殖利率計算而成,可以做為市場對未來5年內的通膨預期。2. PCE SPF 5Y5Y,是FED對於專業預測者調查。3. 密大預期通膨率,為密西根大學對一般民眾的調查。4. PCE US 5Y5Y,為 inflation swap trade出來的值。個人對於指標1和4是較為推崇。
最後,簡單概述本年全球通膨率情況。由於國際商品價格走高、運輸成本大增、全球需求增加、部分供應鏈短期仍面臨瓶頸(如晶片供不應求),以及低基期效應等因素,IHS Markit 預測全球通膨率由去年之2.1%升至 3.0%。主要經濟體本年通膨率預測值皆高於去年,雖Yellen及Fed主席Powell等多位官員(包括兩位 Fed 副主席Clarida與Quarles及Fed理事Brainard等人)大抵認為通膨上揚係疫後經濟重啟、供給趕不上需求的暫時現象,惟不少學者持不同看法(美國前財長Summers及前IMF首席經濟學家Blanchard為代表),後續走勢還須密切觀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大多數國家今年通膨皆為正的年增率,但少數國家如:日本因電信公司配合政府政策大幅調降通訊費,中國大陸因上年豬肉價格高漲之高基期效應,二者本年通膨率預測值低於去年。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小心看到討論退休計畫的YT影片,大概談的是小心通貨膨脹吃你的貨幣購買力,用了3%來做CPI消費者物價的年增率,這年增率下,大約24年(72法則,72/3=24),物價翻一倍,購買力下降一半,現在的勞保年金與新制退休金的預備就會大大的不足。
畢竟,以前也是做一行,不免好奇這CPI年增率3%的假設,是不是現在還真實存在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CPI年增率3%這個印象,是大約在1960~1990年代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水準,高度的通膨也伴隨著高度的實質經濟成長率,這後來不知為何形成一個刻板印象,給人世界上的物價上漲年增率大約是3%。
但實際查了資料,由主計處統計的台灣物價指數2001年7月到2021年7月的廿年間,經計算的年增率為1.04%。而更早的20年,1981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廿年間,則為2%(1.996%就進位吧!)。
所以以72法則來看,近20年的1.04%,造成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成一半,需耗時約69年(72/1.04=69.2)的時間。不是沒有影響,但影響程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巨大。
再者,就是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構成是一個平均值的概念,所有的年紀與家庭消費支出狀況都平均在一起,但事實上隨著年紀的增長,消費需求在許多層面是下降的,幾乎只有在醫療保健這塊有極明顯的增長。
所以說,坊間的退休養老理財概念,在計算方法上都會高估了真實的需要,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要多點投資金額,才會有足夠的手續費收入可拿呀!
只是當退休金規劃成了不可能的天價任務時,也強化了小確幸的生活習性,如此反而少了合理的規劃,到了老年會蒙受更大的財務風險。
那麼對我來說,對退休計畫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倒會由支出面先來討論這個問題,生活中的必需與真實消費的差異,賺的多的人花的多,因為在賺的過程中,有太多需要精神撫慰的傷害了。但賺的少的人也不見得花的少,因為也還是有太多需要精神撫慰的工作傷害了。
那這支出層面的“精神撫慰”問題不解決,怎麼賺、怎麼花都永遠像是滾輪上的老鼠永遠原地拚命,保持了一個奇特的疲勞平衡。
所以,這個問題要回歸怎麼生活對自己是最好的,喜歡什麼?願意為什麼付出?當這些問題得到一個好的答案,自身的才能得到發揮,發揮的本身就得到很大的效用,此時談理財,才理的起來。否則,又回撫慰工作所造成精神傷害”也就再怎麼理,都會在理的過程中不斷的“手滑”了。
隨意寫寫,有空再來聊聊吧!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油電連連漲 人民生活苦
💢新冠疫情肆虐,台灣百業蕭條,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指出,全球五十個國家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距離,台灣排名49、位居全世界的倒數第二,台灣人要回歸正常生活還遙遙無期,蔡政府卻拿不出對策,讓人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通膨苦: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五個月上漲,5月CPI年增率2.48%,已經打破歐美國家2%通膨警戒線。
⚠就業苦:昨天發布5月失業率高達4.11%,創近8年以來新高;6月底通報無薪假勞工數達到一13600人,也是今年新高;5月底通報大量解僱的事業單位更達到25家,解雇人數達661人。
⚠生活苦:油價在兩個月內8次上漲,七月要開始實施夏季電價,油電雙漲讓老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根據計算,台灣今年5月份的民生痛苦指數高達6.59%,也是8年來新高。
📣蔡政府應該體察民情、苦民所苦,接納我們提出的三點建議:
📌蔡政府立刻凍漲油價
📌暫緩七八月份夏季電價
📌給予計程車司機油料補助,減輕營運成本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計算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本工資審議會議結束,
明年開始最低薪資23100元,時薪150元
這個結果大家雖然不滿意但也只能接受,
不過要說的是,
至少最近三年每年都調整5%、4.72%、5%,
幅度超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
勞工拿到的錢至少不會因為物價膨脹而縮水,
總比沒有調整好~
不過台灣低薪現象還是存在,
我認為關鍵不是最近這一兩年,
而是因為86至96年(1997至2007)這十年間的薪資凍漲導致!
如果你看到下面的圖,
就可以清楚看到那十年最低薪資是完全沒有成長的,
月薪一直存在15,840元,時薪一直停滯在66元,
直到96年才一次調整為17,280元,時薪調整為95元!
而那次調整,
你可以注意到時薪一口氣上調了43.94%,
月薪卻只上調9.09%,
相較於時薪,月薪的調整是不夠的!
因為如果要填補前面失落的十年,
以一年上調3%至4%的方式計算,
1.03或1.04的十次方,分別是1.34跟1.48
如果要一次補足,事實上需要上調34%至48%!
可是那時候月薪只調整了9.09%,
所以基本上最近這十年來其實都是在趕進度,
補前面沒補足的部分~
(不過以最近十年調整幅度而言,國民黨的幅度比民進黨小)
那我覺得很奇怪,
台灣在1997至2007這十年經濟成長率其實不差,
為什麼可以一直凍漲基本工資呢?
(老闆:工會、主管機關都是我的人,跟我鬥?)
事情還沒完!
2007年好不容易調整基本工資後,接下來三年又不動了!
到2011年才調整到17880元,調整幅度為3.47%
時薪上調3元至98元,調整幅度為3.16%
這幾年中間是有金融風暴,
導致經濟成長率下滑到0.73%甚至負成長(負1.81%)
但後面也往上反彈很大(2010年成長10.76%)
結語:
經濟有成長,基本工資沒增加(1997至2007),
經濟有下滑,基本工資還是凍漲(2008至2011)
我認為這樣的現象只是反映了,長久以來資方勢力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