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基本權利理論 #人民有OO的自由?〕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人民有OO的自由」這句話,亦常在認為國家侵害到自身權利的時候提出並加以論述。然而,壯士們知道,這個概念其實在法律上並不完整嗎?本週就與各位聊聊基本權利理論及ALEXY的基本權規範概念。
▌基本權利理論
「人民有O...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基本權利理論 #人民有OO的自由?〕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人民有OO的自由」這句話,亦常在認為國家侵害到自身權利的時候提出並加以論述。然而,壯士們知道,這個概念其實在法律上並不完整嗎?本週就與各位聊聊基本權利理論及ALEXY的基本權規範概念。
▌基本權利理論
「人民有OO的自由」為什麼不是一個完整的論述?我們得從基本權利理論開始探討。
首先,我們先以兩大面向來看基本權利理論。
第一個為主觀權利,意即個人請求國家作為或不作為之權利。舉例來說,當人民到了一定年紀,想上學的時候,有權請求國家提供基本的教育體系。
第二個則為客觀規範,也就是國家機構皆需遵循而不得違反之準繩。舉例來說,教育部身為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被國家規範要提供基本的教育體系。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受教權」這個基本權利,能夠從主觀和客觀的角度切入。
▌憲法基本權利類型及相應國家義務
由於基本權利給付的主體一定是國家,所以相對的,國家亦會產生一定的義務。
在憲法中,基本權利可以歸類為四種,再區分為兩大類:
分別為①自由權/②防禦權,以及③受益權/④給付請求權
自由權及防禦權為國家不得任意侵害者。一般而言,國家義務較強。舉例來說,國家不得任意干預個人遷徙與行動自由。然而,我們得思考,只要國家不任意干涉,就可以滿足遷徙行動自由的充分實現嗎?
事實上,若國家只有不限制人民去任何地方,卻沒有積極而充分的安全措施,個人其實不一定能感受到遷徙行動自由。也就是說,在自由權及防禦權中,仍存在部分給付請求權。
受益權及給付請求權則為國家應積極給付者。一般而言,國家義務較弱。舉例來說,國家開辦急難救助金,以保障人民生存權利。然而,難道因為國家是無償給付,所以國家可以決定給付多少,甚至可以「意思意思」就好?
事實上是不行的,以健保為例,國家的給付要維持且維護,也不得差別待遇,不得任意決定受益人,也就是說,僅管這是國家多做的事,政府仍不可隨便亂做或做得很少,還是得將事情做好,展現其義務性。
▌ALEXY的基本權規範概念
如文章開頭所述,「人民有OO的自由」此概念並不完整。因為自由只受到法律允許,卻未受到國家保障。自由權為要求國家對於自由之行使不加干預之權利,加上當此權利受侵害時得請求司法救濟之權能。
而ALEXY認為此權利的法律地位,也就是法律主體承擔義務或享受權利的資格可以理解為「X對Y有要求G的權利」,對此,ALEXY亦提出了一個三元關係之公式:
◤
設X為權利主體,如個人及公民;Y為權利相對人,如國家;G為權利事項或客體、權利相對人之行為,則X對Y有要求G的權利。
◢
ALEXY認為,X有權要求國家不侵害他的權利,包含要求國家不妨礙權利主體行為之權利(如信仰、表現、締約)、要求國家不影響權利主體本質及處境之權利(如生命、健康、住所)、要求國家不排除權利主體法律地位之權利(如財產、證照、專利)。
ALEXY也認為,X有權要求國家保護其權利不受第三人之非法侵害,包含要求國家採取積極事實行為之權利,也就是給付請求權(如請警察處理違法停在紅線上的汽車)、X亦有要求國家採取積極規範行為之權利,也就是創造法規範(如請政府立法或修法汽車不得停在紅線上)。可以看出,這部分的請求順序為先有法規範,再採取積極行為。
▌案例:性別登記之限制?
接著要請壯士們一同看看以下案例:
X長年自認女性,20歲生日那天前往戶政事務所要求將性別變更為女性卻被拒絕。因為X男雖持有精神鑑定書,但並未移除生殖器官,依法不得變更性別登記。
主張①:X男請求國家給付符合其認同之性別登記,屬積極權利
主張②:X女要求國家不得干預其性別認同之自由,屬消極權利
試問:以上主張何者合理?
事實上,兩個主張皆為合理。
主張①為要求國家保護其權利不受第三人之非法侵害,也就是請求國家給付符合其認同之性別登記,屬於積極權利,請求權基礎較弱。
主張②則要求國家不侵害他的權利,也就是要求國家不得干預其性別認同之自由,屬於消極權利,通常人民會傾向以此主張請求國家,因為國家的「拒絕」本身就已形成干預。
▌結語
我們都知道基本權利對於人民至關重要,也常將基本權掛在嘴邊,但許多人可能不清楚基本權利背後的運作原則,壯士們不妨運用本週文中所提到的規範概念與日常生活做連結,也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政府 #公民 #民主 #社會 #權利 #基本權利 #憲法 #人權 #自由 #ALEXY #法律 #教育 #受教權 #自由權
消極差別待遇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你好奇我為什麼會在今天下午提起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群聚感染事件,我誠摯地拜託大家,花一點時間把這篇文章看完。
其實早在6月初,我們就接獲民眾陳情表示,北藝中心有群聚感染的現象,但市府第一時間的處理卻很消極,而在疫情期間,所有關於疫情的資訊都掌握在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就算我是一個台北市議員、是一個民意代表,在這件事情上也不應該有差別待遇,所以我們只能先釐清狀況,先發文向市府索取資料。
而在市政府的回函第二點中,只寫到「有關確診人數與日期部分,本處將另函請施工廠商檢具相關一句文件提送本處彙整回覆貴席。」
從6月9號市府回函後,我就一直等、一直等,原本以為市政府會主動說明相關疫情狀況,會在當時每天下午開的記者會「公開透明」交代相關事情始末。
沒想到,從6月初,就 #一直等到今天,我們一再透過電話詢問市府單位,才能得知北藝中心群聚感染更具體的相關狀況。
事實上,在今天,在6月22日以前,台北市政府從來沒有對於北藝中心的狀況公開說明過隻字片語。
‧
今天下午,我在粉絲專頁發文揭露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有群聚感染的事件後,許多網友留言表示,這個事件在6月1日就已經有媒體報導。
但留言的網友都避而不談的是,那篇6月1日的報導資訊,甚至是相關疫調整理表格,都是基隆市政府提供的,報導裡面所引用的言論,都是基隆市長林右昌所講的資訊。
難道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主管機關是基隆市政府嗎?還是台北市長叫林右昌?
依照「臺北市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置自治條例」規定,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為行政法人,其監督機關為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的市長叫做柯文哲。
不論柯文哲市長的支持者們貼幾百遍6/1基隆市所發布的疫調新聞,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台北市政府沒有說明過關於北藝中心的群聚感染事件,一直到今天、等到我在粉專說明這件事情後,北市府才第一次正式在記者會上說明這件事。
‧
我自己從大學時期,每年參與系上的畢業公演,幾乎每兩個禮拜,就會搭客運從新竹北上到台北看戲。
一直以來,我也非常清楚台北的表演藝術環境,台北的中小型劇團,非常缺乏中型劇場空間,而這正是北藝中心可以補足台北表演藝術環境的地方。
我敢說,我比任何人都還要期待北藝中心、比任何人都還希望北藝中心一切順利,平安無事。可以好好扶植更多劇場人,讓更多表演藝術人才有發揮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前聽到杜汶澤杜sir想了解台北表藝環境時,我就立刻帶他參訪北藝中心。
這也是為什麼,在收到關於北藝中心的陳情、看到市府一連串的迴避態度,我真的非常難過,因為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為了北藝中心付出的人,卻要因為市府高層怕事,而身處在有風險的工作環境之中。
‧
我自己幾乎每天經過北藝中心,也有許多朋友住在劍潭、住在士林夜市、住在北藝中心附近,但是在今天之前,沒有人知道在北藝中心的施工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也猶豫過,揭露這件事情,是不是會讓士林被汙名化,但如果任由這樣的恐懼主導對於事情的判斷,那長久下來,我可能會變成一個我自己都唾棄的民意代表。既然發生了,就應該好好面對、好好說明、好好處理。
擔心士林人被汙名化的解方,#不應該是隱匿資訊,而是應該清楚說明後續處理狀況,用實際行動消除大家的疑慮,用最大的誠意等待他人的善意以對。
沒有人希望自己住的地方疫情變嚴峻、沒有人想看到自己的家發生這種事,但這不代表台北市政府可以罔顧民眾的知情權,#不代表柯市長可以一邊高談闊論公開透明一邊蓋牌掩蓋疫情。
在5月底,有信義區長照中心的群聚感染事件,柯市長有出面說明。
在6月初,有文化大學宿舍的疫情,柯市長有出面說明。
我不懂在同樣的標準下,
柯市長為什麼沒有出面說明過北藝中心的狀況。
而再多的狡辯,
也無法抹滅台北市政府沒有公開透明公布相關資訊的事實。
事實真相,也不該被任何個人崇拜所扭曲。
消極差別待遇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身為主管,對待員工真的要 #差別待遇!
主管小 A 說,他的部門有十個人,老臣就占了六位。老臣因為沒被升官,態度消極,他們擺爛或離職,公司可能損失慘重。
聽了這件事,我給了他這張圖,然後說 >>
+ 經理人 LINE@ 搶先讀好文 goo.gl/wacmt1
+ 用影音、音頻吸收好書!加入無限看 bit.ly/3oYyz9b
消極差別待遇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加訪】【攬炒開始了,但你知道甚麼是攬炒嗎?——專訪攬炒巴】
5月30日,相信不少香港人均鮮有地守在各式螢幕前,還是深夜兩點半。不說還以為是哪個歐聯還是世界盃決賽夜,不少人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香港已變成一國一制」暗地裡喝彩。卻猶記得幾年前,特朗普跌破眾人眼鏡當選美國總統時,當時香港不敢說一片哀號,但起碼無人敢說是好事,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政治一日都嫌長。」
由去年6月9日103萬人上街,之後一年的歷歷在目:中大二橋、理大圍城、有人逝去,有人收監,香港的民憤像土庫曼的「地獄之門」,一燒就再也撲不掉。卻猶記得幾年前,在79日兩傘運動結束後,當時香港不敢說是再無希望,但起碼無人敢說仍然在望,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政治一日都嫌長。」
隨著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少有地一字不漏照稿道,正式宣告香港已不再有獨特地位,而淪為中國一個城市。一時之間Facebook上滿滿的貼文,「攬炒」一詞更成為關鍵詞,許多人說「攬炒」開始了,有人說「攬炒」成功了,林鄭要被制裁了。
但其實,「攬炒」,究竟是甚麼?
-- 攬炒與焦土 --
「攬炒」的概念在這場運動中,最先出現在去年6月10日,在連登討論區上一個名為「我要攬炒」的巴打,一個題為「【招兵買馬】 召集所有未放棄既連登仔,認真分工,幫港共官員同建制派取消外國護照」。然後在數月之間,攬炒由一個人的一空想,成為香港人的階段目標。
「我覺得「攬炒」同「焦土」有一定關連,就好似兩個圓圈,中間有一定重疊,但又不盡相同。」攬炒巴提出攬炒的概念多月後,終於第一次公開闡述他心目中的「攬炒論」。
這裡指的焦土,是2014年中在香港萌生的一個政治觀念,多年來香港人對焦土論述最大的印象,應該莫過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因為不滿各種現況,包括泛民主派多年來手持議席,卻對香港民主進程毫無貢獻,所以呼籲支持者在選舉中投廢票、白票,甚至投建制派,「射落海都唔益泛民」。當年對推祟焦土的支持者,都常會舉出以筆名「無神論者的巴別塔」的一篇論述,認為能夠加速中共摧殘香港,以換取全民覺醒。
投票予建制,將資源拱手相讓給對手是否軍事學上的「焦土」,這裡不作討論。但「攬炒巴」承認,而站在今天回望亦不難發現,攬炒和焦土的其中一個步驟,都是要先摧殘香港。「攬炒巴」認為,攬炒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達成終極目標的手段,而這個終極目標,正是香港人近一年叫得已入腦的一句——光復香港。
光復香港一句,最先由正服刑的梁天琦,於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提出,當時光復的用意,是提醒香港人,梁天琦所代表的「本土民主前線」是在街頭抗爭爭取香港人應有權利的抗爭者。及後到2019年區議會選舉,張秀賢在回覆選舉主任有關政治立場時,對光復香港曾有以下的解釋:「光復香港」,意思是將香港「光復」回舊日般面貌,如市民可以如往日般享受各種自由,重歸安居樂業的生活,參選者亦可以如《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所賦予而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不會因為政治傾向而被取消參選資格,選舉主任可以回復專業,不受政治問題的干擾。」
「我覺得光復香港,應該係令香港可以拎番應有要有嘅言論自由,文化,經濟,國際視野以及民主。」「攬炒巴」重提自己於去年8月中的一篇文章,不難看到他對「光復香港」的想法,和其他人相差不遠。
他補充香港的各種權利由上世紀50年代起,已經被中共政權壓逼。他指出5、60年代,二戰後起,英國在全球推行殖民地計劃,推行民主化,唯獨香港在中共政權的各種實際和口頭的威脅下,如六七暴動、暗示出兵武力收回香港等,使英國最後與中國談判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至於這份聲明今日是否仍行之有效,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強推香港國安法後,彷彿若如一個羅生門。
「主權移交之後,打壓就變本加厲啦!」「攬炒巴」一連數出幾個例子,如他口中是「假政改」的2007年政治改革、國民教育、甚至近日的中學文憑試取消歷史科試題,另一方面又有人大釋法緊接著DQ立法會議員,各項自由如言論、出版自由都逐漸消失。他形容,現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制度扭曲」。他認為經歷近70年的打壓,香港卻一直只淪為中國的解套,成為中國謀取經濟利益的白手套。唯有攬炒將香港的獨特用途失去,才能最直接撼動中國。故他從一開始提出攬炒,第一個目標就放在中共及香港官員,以及其家人,目標要令他們都失去在外國擁有的一切,包括國籍、資產等,令他們也要一同承受制度被扭曲的香港,「自己種嘅自己受」。
「攬炒」彷彿在上月底迎來曙光,特朗普一番強烈措詞,伴隨一系列制裁措施。「係唔係你心目中嘅攬炒?」我問,很快就獲回覆一個肯定不過的否認。他認同美國正式宣佈一國一制,是通往終極攬炒的其中一個里程碑。「不過,香港人距離正正式式成功攬炒中共仍然有一段距離。」「攬炒巴」認為,到取消美港關係法,到香港正式步向一個極端,就是終極的攬炒。
今時今日「攬炒論」深入民心,「攬炒巴」在連登一個帖文,在Telegram頻道的一篇文章都可以一呼百應,卻猶記得幾年前,當已被取締的組織「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提出要取消美港關係法,甚至為此作出聯署時,當時香港不敢說人人唾罵,但起碼不曾成氣候,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在特朗普的記者會結束後不久,陳浩天就在自己Facebook上舊事重提,指當時「一開頭講,直情冇人理。後來再講,開始多人鬧,又話冇可能又盛。」
該篇貼文的第一句,是「政治果然一日都嫌長。」
「攬炒巴」直認不諱,指取消美港關係法的終極目標,陳浩天的確才是提出此反制手段的第一人,又慨歎當時「係一個大眾尚未太明白嘅政治主張」。不需無人問寒窗十年,短短三年同一套主張便「一舉成名天下知」,「攬炒巴」認為是時勢造成的變化,加速了香港人的承受力,套他的說法是「香港人覺醒」。
「今日同當年最大嘅唔同,係人心。」「攬炒巴」認為香港人經過6月一連串的示威,看清政府的心狠手辣,視百姓如蟻民,加上數之不盡令人不寒而慄的警暴,香港人始明白「攬炒」的必要性。「攬炒真係打入香港人到,都唔係馬上啦。」他指到7月1日才第一次在街頭上看見有市民支持攬炒,手裡舉著「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標語。
「攬炒要成功,首先要係香港人展現到一個意志。」他不斷重申攬炒缺不了的,是民間展現抗爭的決心。變相亦講出攬炒和焦土的最大差異——焦土予人一種消極地擺爛的感覺,但攬炒是讓人覺得,是主動地將情況推向極端,甚至尋求外力加快整個過程。況且,焦土是焦泛民的土,但攬炒是攬炒是攬中共的炒,對象都不同了。
但許多人仍然不明白「攬炒論」的道理。如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在特朗普的記者會翌日(5月30日),在記者會上指,自己多次出訪美國,都希望底線是保住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攬炒巴」認為,到今時今日依然對中共政權在幻想,仍然希望能在一國兩制原則下,將已禮崩樂壞的制度修補是自欺欺人,不切實際。「就好似大家都讀過嘅《六國論》,面對中共70多年嘅打壓,香港人仲要不斷退讓,同抱薪救火有乜分別。」又反問如果反對攬炒,反對取消美港關係法的目標,眼前的局面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他以「破花瓶」作比喻,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這個被打爛的花瓶,當然可以嘗試將花瓶拼回,但到注水時一樣會漏水,那倒不如「大破大立」,重新再弄一個新的花瓶。
-- 攬炒破立 --
「攬炒論」的破立問題,在近一個月浮上水面。劉細良在今年5月11日,於「城寨」的一個節目中,對「攬炒巴」作出回應時就提到,本土派應該做好成為主流的準備。
當中令人在意的,是提醒本土派要「破而立」。他認為本土派過去許多論述都過於守勢(defensive),以攬炒論為例,中共政權近日不斷針對論述作攻擊時,卻只見到自圓式的回應。劉細良認為眼前的重點應該放在立的部份。
「『攬炒論』嘅『立』究竟係咩?」這應該不只是我關心的。大概誰也沒想過,在節目不到一個月後,破的部份已經開始了,變相亦令「立」的部分開始變得重要。
然而「攬炒巴」也不見得能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我覺得咩係『立』,真係好睇局勢而變。」他覺得在現階段很難下一個定論,因為今日的一個答案可能會影響全局。
但他重提5月初時,他提出的「港版下議院」。當時他建議香港仿效外國的議會制度,由香港的區議會訂立一份社會契約。這個概念背後的理論追遡回來,更早提出的是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在2月10日於Facebook上拋磚引玉,當時就提到區議會作為經294萬多名已登記選民的民意誕生,全民選的地區議會(筆者按:479席中只有79席為當然議員,由各鄉事委員會的主席擔任,但此主席的產生本來就有民意基礎),本來就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而相比起立法會有功能組別的存在,區議會何謂百分百代表民意,而且組成人員更廣。
在全球的不同民主國家,凡是採取「上下兩院」制度圈都能找到類似區議會的存在,如美國和日本的眾議院,英國的下議院。「攬炒巴」認為區議會絕對有這個潛能,只是過去一直被港英政府和中共政府扼殺。「如果區議員一直只視自己係一個諮詢嘅角色,其實選個位番嚟都唔係做到幾多嘢。」他指區議員這個代議士的身份永不能改變,故此更應該要作出制度上的突破,「有權用盡」,像區議會的功能盡量推延。
在追問下,他亦承認就此,立法會(區一)的當選議員將會十分重要,因為他將變相擔當起議長的角色,要捍衛和推動區議會在政治上的權力。
「如果有1、200個區議員有執政嘅意志,成件事都已經差好遠。」而事實上,6月6日17個由民主派主導的區議會將聚首一堂,舉行第一次聯合區議會大會,意味著這個概念近日即將邁出實際的第一步。(筆者執筆時,此會仍未開始。)
在「攬炒巴」的藍圖中,香港的下議院成形後,將會授權他們團隊對外國政府進行遊說工作,令他們變相得到民意代表的授權,使遊說的工作更具認受性。而他始終相信,取消美港關係法,才是破的最關鍵,亦是獲得一切授權下需全力推動的首要目標。
但取消美港關係法就衍生一個問題,許多人對「攬炒論」百思不得其解,是香港的地位完全由美國賦予,當香港一切特殊地位在攬炒之下全部被取消,香港本質上即等同無價值。但「攬炒巴」卻堅信香港能夠穢土轉生,在失去一切後仍會受國際支持。他引用日本學者濱下武志所提出的《香港八大腹地理論》:香港的國際腹地(即文化、經濟勢力範圍)可劃分成八份,包括東亞、華南、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攬炒巴」指,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後,一瞬間視野只落在北方,「將面向世界嘅眼光轉向中共,追求短期經濟暴利不擇手段。」
近日不少評論文章,不論國內外,都不約而同形容一場新冷戰正逐漸成形,一方依然是美國,只是對手由蘇聯變成中國。而此時的香港受盡中國政權的苛刻,同時渴求美國伸出援手,難免予人一種,淪為大國博弈中台上籌碼的感覺。「攬炒巴」對此則不以為然,「只要我哋唔忘記八大腹地,以至於國際舞台,香港重生嘅機會就好大。」他覺得歷史上有太多例子可以被視為香港的參考,在大國之間周旋不等同成為籌碼。他亦指出香港過去的成功,乃由過去二百多年來香港人的努力慢慢建立而來。當中成功的因素,有英國人以香港為本位的施政、美國的特別待遇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香港人作為海洋民族的思維同智慧。
「香港人可以憑1997年前百幾年嘅國際經驗,創造屬於自己嘅未來。」
當說到海洋民族,不其然就會想起《香港民族論》一書。事實上民族論一書亦有提到和「海洋民族」類近的觀點,全書篇幅最長的第8章,由徐承恩所撰寫的〈城邦述事:香港本土意識簡史〉中,文中第一小章節就提到海洋社會是香港意識的發軔期,指出福佬及蜑家人的海洋族群文化與中華帝國體系格格不入,逐漸香港本土歷史的縱深便被大幅加闊,提出香港在本質上和其他有大異上的差別。建基於「攬炒論」缺少「立」的立場,在「攬炒巴」提出海洋民族的觀點時,不禁追問他「若以《民族論》作為『立』,『攬炒論』為破」,他會否接受這套互補不足的折衷。雖然只換來「對《民族論》印象深刻亦大致認同」的一句,但「攬炒巴」亦特意點出,《民族論》中的自決,在現時他認為是「唔現實嘅做法」。
-- 攬炒是盛夏的舞,攬炒後剩下的舞? --
當然誰也料不到,攬炒說了快一年,爭取著爭聽著,忽然對手一個投懷送抱,如狼似虎的一個香港國安法,攬炒的第一炮就成了。但成了的背後,國安法的存在依然不容忽視,特別是顯然針對「攬炒團隊」所聚焦的「國際線」時,「攬炒巴」亦承認,國安法對團隊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而且十分即時。
「最明顯咪幫攬炒呢件事加咗士氣分。」他將影響分成香港本土和對外國際層面,指國安法最大的影響無疑是在香港,站在政權對面的每一人。在法案條文一日未正式公布前,當然誰亦料不到影響有多大,但從一些建制派中人的放風,當連「結束一黨專政」都有可能被以言入罪,不僅宣傳「攬炒」變得困難,變相亦預示報章和網媒將不可避免的需要自我審查,連帶壓迫到言論和出版自由。
國際層面上,他認為在「國際線」上在過去一年的變化,令國安法的影響能夠收至最細。打「國際線」的概念一直都存在,只是由上世紀80年代到去年5月前,一直都集中在部份的政治明星身上,如回歸前有李柱銘,國教風波後有黃之鋒。「佢哋嘅努力有一定成果,我唔會話係好定壞,但我相信佢哋都係想香港好而做。」但「攬炒巴」認為,過去香港人過份依賴政治明星,將所有責任和重擔都往他們身上推,令香港在「國際線」上長期缺乏人手,亦變得被動。
真正令局面產生變化,「攬炒巴」覺得要由2019年5月,Frances Hui許穎婷一篇在美國Emerson College,一間以新聞系而聞名的校報所刊出的文章——「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講起。這篇文章當時在美國和香港都引起頗大迴響,而「攬炒巴」就直指文章對香港最大的啟發,是「開創咗香港國際戰線嘅草根時代」。因為那篇文章,令許多香港人無論在港或在他鄉,都忽然明白到原來「國際線」的門攬可以很低,低得只要你想參與就可以參與。
「嗰陣世界各地都有唔同香港人,想搞6月9號個集會。」「攬炒巴」形容「是Frances Hui的文章起了作用」,或許就是當日埋下的種子,成就了今日「國際線」遍地開花。「所以我6月10號喺連登開po,想招兵買馬,搵人幫手一齊用法律理據向外界解釋,好快就搵到人。」這些事情在過去的香港,一定會被冠以「無咩可能」的帽子後就無疾而終,但如今的香港人會明白到「只要有一絲希望,都唔理一切試咗先」。
「攬炒巴」不忌諱地承認,由去年6月成軍到今日,一路走來許多目標都未成功,但「正因為我哋未成功,我哋先會鍥而不捨努力,去嘗試達成當初訂立落嚟嘅目標。正因為未成功,我哋先會不斷突破自己。」他覺得今日香港人打「國際線」,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因為不管會不會成功,「反正就試咗先」,所以亦會有意外的成果。如去年8月31日,「攬炒團隊」秘密安排英國保守黨議員Bob Seely MP來香港,就讓他親眼見證許多街頭抗爭情況,更重要是令他目睹香港第一次出動水炮車對付示威群眾。
「831太子站慘劇發生嘅時候,Bob Seely MP係搭緊車去香港機場,但佢當時喺twitter即時睇到速龍點樣衝入車廂暴打市民,更即刻聯絡返我哋團隊,睇下有咩幫到手。」而正是「攬炒團隊」的邀約,令Bob Seely MP不斷在香港被一幕又一幕的畫面衝擊,造做他日後成為英國跨黨派國會香港小組副主席之一,持續於英國政壇為香港人發聲,並爭取BNO權益。(執筆之時,剛傳來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南華早報》撰文,指若國安法成事,或將放寬對持BNO港人的限制。)
近一年「國際線」的發展雖令香港人減少對政治明星的依賴,不過「攬炒巴」認為國安法對「國際線」始終有一定影響。「失去咗好似黃之鋒呢啲戰力,對『國際線』戰力一定有損,而且唔知幾時先會補得番呢部份嘅戰力。」
-- 說到眾籌 --
另一方面,「攬炒團隊」亦被逼提早啟動眾籌計劃,在5月29日「攬炒團隊」在網上發起眾籌,希望目標籌到175萬美元,以支持「攬炒團隊」未來兩年的各種支出,在世界各地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甚至運動。「攬炒巴」指按本來的打算,眾籌計劃起碼會在1年甚至2年後才誕生,「本來係想撐埋呢幾年,到時候先再諗繼續定解散團隊」。
但香港國安法的出現,令這次可能成為他們最後眾籌的機會,因為在國安法立法後,在可見沖著打壓「國際線」而來時,相信再無可能就此再募集香港人金錢上的支持。
有意見認為籌175萬美金的金額太大,根本不可能要這麼大筆的洗費。「攬炒巴」表示「用唔曬咪捐翻出嚟」。他解釋若將175萬細分,一年只得80萬美元的洗費,而「攬炒團隊」所開拓的「國際線」,遍佈美洲、亞太區和歐洲,在細分下去在每個國家所能動用的金額「只係啱啱夠」。
「我哋全部都只係素人,無政治明星。」他解釋最大筆的洗費是請外援,在某些地方「攬炒團隊」缺少人手,甚至近乎零人脈,就需要出錢請外援,更形容這是國際線草根化下,缺少政治明星的副作用。
-- 攬炒開始了,但,但攬炒要怎樣? --
香港國安法之下,的確加速了攬炒的進程,但同時亦令攬炒的前路變得步步艱距。「攬炒巴」亦慨嘆,現時的局勢只能見步行步。「香港人都睇到今年5月嘅發展有幾戲劇性:美國已經確定香港無咗自治嘅地位,正式係一國一制,距離取消香港關係法好似只係一步之遙,但呢一步要好似揼石仔咁慢慢邁進。」
「攬炒巴」認為,最終攬炒成功與否,取決於兩大因素,其中之一是國際的支持。他指如果無國際制裁,單靠香港人街頭抗爭,絕對沒有無足夠力量攬炒中共政權。美國若取消關係法,甚至禁止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將會是強而有力的國際支援,對香港先破後立絕對有利,而除美國外,亦需要爭取不同國家如英國、歐盟、澳洲、紐西蘭等等支援香港。
又再套回文首的「政治一日都嫌長」,誰曾想過美國一宗警暴和種族歧視事件,能夠演變成近年最大規模的示威,並演變成騷亂。當然這種演變,或多或少帶著「選舉近了」的背後操作,但亦道出一個殘酷又可愛的事實——民主社會的一切能變得更快更措手不及,說不定特朗普年尾就敗選,「攬炒團隊」和香港人一年來的努力和犧牲就統統如幻影。
「攬炒巴」承認,各國的政治形勢都變得很快,需要小心處理,亦警惕香港人應該要更具有國際視野,小心言論,「而唔係做一個國際Crying Baby」。亦提到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對制裁中國都採取曖昧態度,故在看不見對岸的未來,「國際線」仍有無盡的石頭要摸著走。
而國際是否支持香港,「攬炒巴」依然深信取決的,是香港人攬炒中共意志。「如果香港人自己都無同中共決一死戰嘅決心,國際係唔會將中共同香港人區分出黎,亦都冇義務救香港。」他認為既然香港人明白到「當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缺少呢份幫助嘅中國同樣唔會好過」,「攬炒中共」已經成為主流時,香港人就更應該咬實牙關,速戰速決。
「政治一日都嫌長。」
他寄語香港人在國安法下,對抗中共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所以更應該尋找方法,保存並對國際展示香港人的抗爭意志,「執生啦!」
文/胡戩
攝 排版/N
#DBC #DBChannel #加山傳播 #我要攬炒 #攬炒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制裁 #林鄭 #美國 #特朗普 #香港國安法 #一國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