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窩窩 wuowu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窩動保時事/雲林海岸發現保育類革龜陳屍塑膠垃圾旁,死因未明。 保育類海龜死亡,屍體被沖上岸。海巡人員看著革龜身旁一同被沖上岸的塑膠垃圾,感嘆海龜的生活並不容易……. 【擱淺海龜死因未明,但沙灘上的塑膠人類有責】 11月30日(2020年)海巡署接獲通報,在雲林麥寮的海岸發現兩...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 在 Peter Ch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18:31:37
人類總是聰明的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找到自洽的解釋。 2015年,一組海洋生物學家在哥斯大黎加拍到了一張塑膠吸管硬生生的插在海龜的鼻孔中的照片,這個畫面震驚全球。 各國開始針對塑膠吸管有了頗為強烈的動作,禁塑的、呼籲的、使用者付費的等各種要求。 身為手搖飲業者的我們,也在尋找各種更環保,友善...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 在 見域Citilens | 新竹漫遊?在地內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3:25:35
週末 #見域說故事 「海底下,潛水員所見的廢棄風景──新竹市海底撈巡守隊」之三 🌊🌊🌊🛥🌊🌊🌊 海面下的風景是什麼模樣呢?海底下其實有許多垃圾,雖然從海上看過去是一片美麗的深藍色,但只要配備相關設備潛入海底,就會看到許多玻璃瓶罐、寶特瓶和破碎的塑膠袋,這些垃圾都對海中生物造成直接的影響。例如海龜喜歡...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窩動保時事/雲林海岸發現保育類革龜陳屍塑膠垃圾旁,死因未明。
保育類海龜死亡,屍體被沖上岸。海巡人員看著革龜身旁一同被沖上岸的塑膠垃圾,感嘆海龜的生活並不容易…….
【擱淺海龜死因未明,但沙灘上的塑膠人類有責】
11月30日(2020年)海巡署接獲通報,在雲林麥寮的海岸發現兩隻已死亡的保育類海龜,分別為欖蠵龜和革龜。欖蠵龜因腐爛嚴重,只能就地掩埋,而革龜因尚有研究價值,故由海洋生物博物館帶回詳查死因及製成標本。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也對此發文(https://pse.is/38xd3d)哀弔,表示雖然死因尚未確定,但看著這隻身旁伴著塑膠垃圾的大革龜,不難想像塑膠垃圾對海中生物的影響。
【非自願的網紅——欖蠵龜】
去年(2019年)海巡署紀錄到的269隻海龜中,只有8隻欖蠵龜。雖然少見,但大眾對欖蠵龜或許並不陌生。2015年有一部引起熱烈討論的影片,片中海龜的鼻孔被吸管卡住,模樣非常痛苦,這隻海龜就是欖蠵龜!
欖蠵龜又稱太平洋麗龜,和其他海龜相比,體型較小。會吃魚、蝦蟹、水母、軟體動物等。影片中的欖蠵龜,可能就是誤吃了吸管,想要吸管吐出的時候,讓吸管卡進了鼻腔中。
【快絕種的巨獸——革龜】
比欖蠵龜更少見的革龜,在臺灣現身的次數寥寥無幾,時隔幾年才會發現一次。革龜是世界最大的海龜,最大可長到3公尺長,將近1,000公斤重。和其他海龜不同的是,龜殼不是堅硬的大塊骨板,而是由許多小骨板組成,外層再覆蓋著革質皮膚。
革龜主食為水母,因體型巨大,須捕食大量水母才能維生,但常將海中漂浮的塑膠袋誤認為水母吃下而死亡。革龜的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因氣候變遷、獵捕、誤食塑膠等原因而大量減少,若人類不願做出改變,恐怕革龜離滅絕也不遠了。
【浩瀚洋的霸主——塑膠?】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而海洋保育署彙整臺灣各單位淨灘、淨海活動成果,臺灣去年(2019年)清除的海洋廢棄物總重量高達13,056公噸。而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的數量也常在淨灘的垃圾中名列前茅。
人類為了一時方便,選擇使用塑膠製品,但海洋生物卻無從選擇,被迫與塑膠一同生活;活著的時候與塑膠共游、以塑膠為食,死後再和塑膠一起被沖上岸。
【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海廢,也可以一點一點的來減少!】
減塑生活很簡單,減少海廢一起來:
☆自備環保袋、環保餐具
☆塑膠袋重複使用
☆使用其他器具代替一次性塑膠製品
☆購物時主動拒絕塑膠袋、選擇包裝較少的產品
☆不亂扔垃圾,避免垃圾最後流落海中
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減少365個塑膠垃圾!如果遇到閏年就是366個囉。那如果每天少用兩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以減少730個塑膠垃圾……我們可以繼續算下去,而數學是不會背叛你的,減塑的生活就是如此樸實無華又簡單!
————————————————
|訂閱窩窩|支持動物獨立媒體: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其實對於環境我還是採悲觀態度的,畢竟破壞的速度遠超出復原的進度,但我仍想做點什麼,所以策劃了這組拍攝,希望至少有一些人看完這篇文會願意開始改變自己,不為別的,只為守住我們生存的世界,能做一點是一點!
|減量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用品佔了垃圾的最大宗,便利的同時卻帶給環境龐大的負擔!所以儘管有點麻煩,我還是盡可能自備餐具或重複利用這些一次性用品,像是超商的熱食提網可以水洗也可重複利用,乾淨的塑膠袋、橡皮筋、飲料杯也能重複使用!我認為要做到完全不使用這些東西簡直不可能,但至少可以試著增加它的壽命,減少垃圾的數量!
舉個我個人的例子,我很愛用牙線棒,每餐飯後都一定要用,但它無疑是個一次性垃圾,所以後來我如果用完牙線棒發現還堪用,就會洗乾淨然後重複使用,雖然聽起來滿噁的,但說實話我個人沒有很介意,而且以前一天至少用三支,現在一天大概只用一支,一年就少了730支!分享這個不是叫你們完全效仿我,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挑選一些自己做得到的事情開始做,只要每個人都多做一點,一定可以減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吹散霧霾,拯救慢性死亡的城市|
空氣污染、懸浮微粒、霧霾、紫爆等關鍵字越來越日常,尤其住在惡名昭彰的空汙之都台中,感受更加強烈!
每次去住在高樓層的朋友家,總會討論到今天的能見度,真的不誇張,平常能看見遠方的山,當霧霾籠罩時只能看見四周的建築物,和我以前在中國出差的感受沒有分別!
以前總有假消息說中國霾害嚴重是因為西北方沙漠化,塵土隨著季風一路南下,而台灣的霾害就是這樣來的!但事實上境外傳遞的污染僅佔4成,而且主要來源是工業排放,台灣當地製造的空汙也佔了六成之多!除了火力發電、工業污染外,不容小覷的還有交通排放!而這些飄在空氣裡的都對人體有害!
對於空汙我們能做的可能更有限,但並非無計可施,從搭乘大眾運輸或共乘開始減少交通排放,節能省電、使用綠能,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並支持綠能產業的推動,還有做好回收以減少垃圾焚燒量,檢舉農田非法焚燒,不用指望單靠政府就能解決問題,環境保護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天空才有可能越來越清澈!
|別讓海洋成為垃圾集散地|
科學家從海龜的鼻孔裡取出一根長達十公分的吸管,自從這部影片在網上瘋傳後,大家更加重視環保吸管與海洋垃圾,也推動了很多連鎖餐飲企業停止供應吸管的計畫,進而迫使大家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我個人是樂見這件事情的發生,因為習慣是養成的,便利與不便利往往只是比較出來的,如果退一步犧牲一點便利能帶來更多好處,那我很樂意!
我難以忘記曾經在基隆、彰化、曼谷等地的大排水溝裡,看到滿滿的垃圾載浮載沉,甚至看到這些垃圾一路流向出海口。之前去淨灘時我批評台灣人沒有公德心,在海邊留下非常多垃圾,立刻有網友反擊大部分海灘垃圾是從中國流過來的,但請大家捫心自問,你現在沿著馬路看,有多少垃圾在路旁、在花圃或在排水溝縫裡,好幾次我在自家附近撿垃圾,沒走多遠就填滿一大袋,這些垃圾難道也能推給其他地方嗎?
而關於環保的議題網上正反面的聲浪不斷,我看完雙方觀點後,也各自認同雙方的部分看法,以環保吸管為例,我自己目前使用的不鏽鋼,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支不鏽鋼吸管,已經使用三年之久,插過上千杯飲料(我一天會喝2-5杯飲料)而清洗的刷具目前換了三支,幾乎每天都會刷洗吸管,平均兩週用小蘇打浸泡清潔,相當堪用。
將環保變成習慣而非風尚,這件事情很重要!環保的目的就是保護環境,所以要盡可能減少浪費,不要一直添購「環保產品」而且重點是買了就要用!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減少環境負擔。
以後在路上看到垃圾,如果願意請將它順手丟進垃圾桶,對於亂丟垃圾的人也可以拍照蒐證檢舉(照片記得附上時間地點才能檢舉)減少陸地的垃圾是減少海洋垃圾的第一步!
海龜塑膠袋死亡數量 在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旁邊那是水母嗎?啊…又是塑膠袋。」
昨天,我們非常難得在雲林岸際發現「世界最大的海龜」—革龜。根據紀錄,牠們最大可以長到近「3公尺、1000公斤」,站立起來比人類大上一倍。
台灣自從1997年開始,第一次紀錄到「革龜」出現是2001年,第二次則是隔了6年的2007年才再次發現革龜的身影,可見革龜一族的數量十分珍稀。
革龜是能潛入海底1000公尺底下覓食,身體構造相當厲害的物種。但牠們所吃的食物,有9成都是沒有太多營養的「水母」,以至於為了生存,只能倚靠大量進食來彌補。
雖然還不確定為什麼海龜們會不斷死亡,但相信此刻牠們正在深海裡,把人類「買早餐、提飲料、裝商品……」的一次性塑膠袋,全當成水母一起吃下肚。
就像這隻革龜,死後被沖上岸時,身邊仍是一堆塑膠垃圾。
#MARN #海洋生物救援118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海巡中部分署幸福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