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馬迴受損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馬迴受損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馬迴受損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馬迴受損原因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38的網紅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要睡覺?》 我們每一天都要睡覺,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可以應該要怎麼睡? 需要睡多少? 什麼時候上床起床? 對於健康有多大影響? 這些問題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 之前為了探討訓練恢復, 已經看過不少關於睡眠的研究, 一直到發現了這本書, 裡面提到的一些內容, 除了可以跟我過去獲得的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小紀老師的幸福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失智的原因,主要是腦中的海馬迴受損。 睡眠是海馬迴神經元修復的一個重要元素,所以長期失眠,熬夜或是上夜班,也會影響到腦細胞。 健康傳教士祝您越來越健康...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8:17:47

超級大腦飲食計畫 1、冷壓初榨橄欖油 橄欖油刺激醛是一種「酚」,「酚」是一種植物化合物,通常以相連在一起的「多酚」形式存在,食用後能有效激發人體的修復機制。 除了可以保護你的大腦,還能有效控制體重。 在希臘、義大利南部、西班牙等等地中海國家,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發生率都比較...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營養師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29:46

:#超營養那種 ✔️ 真的有斷片(blackouts) 這件事嗎? 對!真的有!親身實驗!直接到早上,什麼都沒玩到!就像自動導航!酒醉時短期記憶還能保持完整,所以還能做出許許多多交談、開車等行為,但這些訊息並未從短期記憶移至長期記憶,導致記憶缺損。可能與額葉與海馬迴神經細胞受到酒精影響有關。(圖...

  •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7 20:30:00
    有 90 人按讚

    《為什麼要睡覺?》

    我們每一天都要睡覺,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可以應該要怎麼睡? 需要睡多少? 什麼時候上床起床? 對於健康有多大影響? 這些問題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

    之前為了探討訓練恢復, 已經看過不少關於睡眠的研究, 一直到發現了這本書, 裡面提到的一些內容, 除了可以跟我過去獲得的一些資訊完美結合起來以外, 更有一些部分讓我細思極恐, 回想到我過去的睡眠思維以及習慣, 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睡眠障礙已經被定義成一種文明病, 而目前也確認了睡眠品質不良與肥胖, 糖尿病, 心臟病, 某些癌症有關係, 更進一步甚至會引起抑鬱以及猝死!

    就進化論而言, 生物睡眠的時間應該越短越好, 因為當熟睡的過程中是屬於一個無防備的狀態, 假如動物睡眠時間過久, 無疑的是增加了被天敵襲擊的機會 (所以草食動物的平均睡眠時間基本上都在二到四小時左右). 但是在現今的地球上, 人類基本上不需要擔心被其他生物的攻擊, 理論上睡眠時間應該可以大幅降低才對, 為什麼專家還認為我們每一天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呢?

    睡眠的階段透過快速動眼期 (NREM) 與非快速動眼期 (REM) 交替組成, 一個階段大約為九十分鐘, 一個晚上大約回重複五個循環一直到起床. 非快速動眼期就是深度的睡眠, 而快速動眼期則是淺眠. 在前半夜, 快速動眼期佔的比例較多, 而到了下半夜則是相反

    我們一天所有的記憶會暫存在大腦的海馬迴中, 而海馬迴的儲存空間有限, 因此在非快速動眼期時, 大腦會將不要的資訊刪除, 以提升內存空間, 同時將它認為較重要的東西進行神經連結的強化, 再搬運到長期記憶的儲存部位. 同時, 我們在白天使用大腦的過程中, 會累積大量的Beta類澱粉蛋白在腦神經細胞中, 這一類的物質已經證實是與退化以及失智有關, 在非快速動眼期, 身體會將這類的物質充分的代謝走, 以維持大腦細胞的健康

    而我們在非快速動眼期, 大腦則是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 一般來說, 會大量的做夢. 在非快速動眼期之中, 大腦會將新的訊息與過去的經驗所結合而形成新的迴路, 有助於提升創意, 加速新知識的掌握. 我們過去聽到一些發明家, 企業家或是作曲家在做了一場夢以後突然得到了什麼領感, 接著產生了一些了不起的想法, 都是仰賴於這個階段的工作. 在過去, 佛洛伊德認為夢境是來自於沒有得到滿足的慾望,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其實不止於此, 做夢有益於人類未來發展! (但不是空想的白日夢)

    由於睡眠需要七到八個小時才能夠完整的重複這四次的快速/非快速動眼循環, 因此睡眠時間不足或是睡眠狀態不佳, 都會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理狀態. 例如: 假如一個人過度早起, 那麼他由於損失了下半夜快速動眼期主導的睡眠, 因此他的思考反應會變慢, 短期記憶受損, 運動技能練習效果也會邊差; 假如一個人過度晚睡, 那麼他會比較容易健忘, 情緒掌控會較弱, 理智思考能力也會變差

    同時, 科學家做過了很多的實驗來證實小睡的重要性. 一般人在小睡時是屬於快速動眼階段, 正如前述, 這一階段可以總合新知識並強化認知. 科學家讓一群人學一個困難的新文法或是記憶一連串有相關連的圖片, 十二小時以後將這一群人找回來做一次測驗, 結果發現有幾十分種小睡的這一組的成績明顯要優於保持清醒的這一組人. 因此, 下午找時間小睡一下其實是非常好的. 但是這一些小睡並不能彌補野間睡眠不足所造成的傷害! 很多人自以為晚上隨便睡個幾個小時就好, 白天再來補眠, 其實是一個很不健康的行為

    而一般人週一到週五瘋狂熬夜, 企圖想說利用週六週日狂睡補回來. 研究也證明, 六日的補眠不但無法抵銷一個禮拜睡眠不正常對於身體的影響, 反而會讓身體的運作更加的不正常!

    雖然這一本書裡面沒有提到這一點: 假如我們看一下睡眠時期激素的反應, 生長激素分泌到最高峰的時機剛好與頭兩個睡眠週期相互吻合, 也就是非快速動眼期. 而一般人過於晚睡, 不但影響了大腦的修復, 也同時降低了生長激素的分泌.. 生長激素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關鍵, 假如水平受到影響, 首先健康狀態就會不佳, 更別說減脂增肌了

    完整的睡眠週期是八個小時, 很多人會自認為, 他們假如凌晨三點睡, 白天十點起來, 這樣至少也有七個小時, 難道不行嗎? 我本人過去也是這一種觀念. 但是事實上, 到了早上以後, 睡眠會因為日照, 聲音而到干擾, 導致你在後面一半會睡得比你想像中還不安穩, 連帶降低睡眠的效率. 所以早睡早起還是有其道理的

    有很多人聲稱其實他們睡六個小時或是更少的時間就足夠了. 確實會有人具有這一種體質, 但實際上少的令人想要撞牆.. 醫學界認為你一輩子被雷打到的機率還會比具有少睡基因要來得高. 更由於睡眠不足會嚴重擾亂自我的認知與判斷, 也因此很多人會 ”自認為” 他們不需要這麼多的睡眠. 事實上, 研究人員比較了睡眠六小時與八小時的人在記憶, 情緒控管, 與身體發炎指標上面都有明顯程度落差

    而研究也顯示, 不管各種原因導致的睡眠剝奪, 會讓大腦的反應速度嚴重減低. 一晚只睡三四小時的結果, 與酒駕是完全一樣的! 書中後面也有討論到, 在企業中睡眠不足的主管會更情緒化, 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甚至更加的不理智… (想一想之前在商業健身房, 每次檢討業績都把教練或是經理留到半夜一兩點… 你現在知道貴公司業績不好, 生產力低下的原因了吧?)

    換句話說, 假如沒有好好的睡眠, 在心理, 生理層面都會遭受到巨大的影響!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睡好覺呢?

    當然, 假如是已經有明顯的睡眠障礙癥狀, 還是必須尋求醫療管道解決, 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 書中給出了一些建議:

    1. 堅持每一天同樣的上下床時間: 這會讓你的生理時鐘準確地在該入眠之前命令松果體釋放褪黑激素讓你產生睡意, 也會使你每天可以順利地同樣的時間起床. 就算是休假也必須維持一樣的習慣, 一但當睡眠節律被打斷, 身體需要更多的時間才可以調整回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禮拜一上班會特別無精打采的原因
    2. 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於睡眠的需求, 但是最好要在睡前二到三個小時結束. 因為假如運動完禮及睡覺, 體內的去甲腎上腺素沒有完全代謝掉, 會讓身體持續在一個亢奮狀態, 反而睡不著
    3. 控制咖啡因與戒菸.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 而它的半衰期可以達到12個小時, 所以假如是特別有入睡困難的人, 在上床前12個小時就不能喝咖啡了. 而尼古丁也會提高身體的興奮度, 因此抽菸者都會處於一個淺眠的狀態
    4. 避免睡前飲酒: 過去認為小酌幾杯有助於睡眠, 但是也許前半段會讓你快速睡著, 但是酒精會減少睡眠後半段大腦的快速動眼活動, 因此不但容易在半夜醒來, 第二天也會覺得格外疲倦
    5. 避免吃宵夜: 除了會造成腸胃負擔之外, 也會無法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 睡前喝飲料 (乳清蛋白?) 也會讓人一直起床跑廁所而干擾睡眠
    6. 藥物的調整: 有部分降血壓或是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會讓睡眠模式混亂. 這一部分要與醫師做進一步地確認
    7. 午睡時間盡量提早:盡量不要在下午三點以後才睡午覺, 否則反而會讓晚上睡眠的需求降低而無法入眠
    8. 睡前放鬆: 可以聽聽音樂, 看看書, 或是做一下伸展放鬆
    9. 泡澡: 溫水澡就好, 目的是藉由泡澡以後, 身體透過血管舒張來降低核心溫度, 幫助入睡. 可是假如過熱的水溫反而會使人睡不著
    10. 環境: 其實開夜燈是很不好的習慣 (驚!!!) 只要是網膜接觸到光源, 即使你是閉著眼睛, 但是即便是再微弱的亮光都會穿過眼皮被視網膜捕捉到, 而降低褪黑激素的釋放. 最理想的入睡室溫大約為21~22度, 同時在睡前30分鐘要避免一且藍光的電子設備 (LED燈, 手機, 電腦等等)
    11. 曬太陽: 每天在稍早的時間接受至少30分鐘的日照, 有助於生理時鐘調找晝夜節律, 到了晚上就會更加容易進入睡覺狀態
    12. 睡不著就乾脆起來: 假如翻來覆去無法入睡, 就起床活動一下, 一直到想睡覺為止. 如果硬是要讓睡著, 反而會強化睡眠焦慮

    這一本書提供的訊息我覺得非常實用, 他分析了睡眠的組成, 功效, 以及對於人類的影響. 我們常常說, 假如要健康, 基本上做好三件事就已經足夠: 睡眠, 飲食, 與運動. 但是所有健身專家們不斷得討論如何訓練與營養攝取, 殊不知睡眠才是一切的基礎, 假如睡不好鐵也不用舉, 蛋白也不用喝了, 因為這樣連基本的健康的維持不了

    今天開始, 一起善待身體, 好好睡覺吧!

  •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5 13:30:00
    有 264 人按讚

    #大腦修復術 #實用版變態心理學
    #認識常見的心理困擾 #助你平衡生活壓力
     
     這次要分享的這本書,廣泛地介紹了各種常見的心理困擾,它們的病因與可能的治療方式。我們要摘錄其中討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就是PTSD的段落裡,關於「PTSD治療」的部分來和大家分享!
     
     #社會支持可以增強心理彈性
     
     在經歷重大心理創傷後,有些人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些人則不會,這其中的差異除了來自先天的遺傳因素之外,外界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前面講到,環境對心理彈性的影響高達三分之二。幫助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提高心理彈性的最重要環境因素就是社會支持。
     
     什麼是社會支持呢?父母的理解和無條件的關愛、朋友的傾聽和支持、配偶的關愛和肯定,甚至是陌生人的鼓勵都屬於社會支持。很多與心理創傷相關的研究發現,社會支持是抵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重要緩衝物。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詹姆斯科恩做了一個實驗,證實社會支持對心理創傷有預防作用。在這個實驗中,一些女性躺在磁振造影掃描儀裡接受大腦掃描,她們的眼睛前方有一個螢幕,每當上面出現預警訊號時,4~10秒鐘後她們的踝關節就會受到輕微的電擊,這也會同時活化她們大腦中和恐懼焦慮有關的腦區:杏仁核。
     
     但是,如果這些女性在被電擊時緊緊地握著她們的朋友或者丈夫的手,她們大腦杏仁核的反應就會明顯減少。社會支持為什麼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抗壓能力呢?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和他人的身體接觸可以刺激大腦釋放天然鴉片類物質,也就是大腦當中的天然止痛藥,從而幫助我們減輕對壓力的反應。
     
     總之,較低的社會支持會導致一個人更容易患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各種心理疾病。相反,較高的社會支持可以讓人在處理問題時抱持著積極的態度,覺得事情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面對壓力時神經內分泌和心血管反應也會比較溫和,有更大的心理彈性,更不容易憂鬱。
     
     因此,積極地去學習和提高社交技能,主動地建立和維持支持性的社交圈子,既可以提高你的心理彈性,也會大大降低你得憂鬱的可能性。當你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親朋好友的積極支持時,你就更容易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壓力;相反,當缺乏足夠的心理能力或者沒有足夠的外界支持時,無處排解的壓力就可能會使你的大腦和身體受損。
     
    #增強心理彈性的方法
     
    1⃣ 運動可以提高心理彈性
     
     運動可以明顯提高我們的心理彈性,這一點在很多動物實驗中都得到證實。在一個實驗中,小鼠被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小鼠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籠子裡的轉輪上跑步,在這種條件下,小鼠一天可以跑差不多四千公尺。另外一組小鼠的籠子裡則沒有轉輪能讓牠們跑步。在籠子裡生活六個星期後,兩組小鼠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科學家要把牠們放到冷水中去,這對小鼠來說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科學家以此作為給小鼠施加的壓力源。
     
     結果發現,之前沒有每天跑步的小鼠在遇到冷水後大腦神經元的一種快速反應基因的表達迅速上升,而每天做運動的小鼠的神經元則沒有明顯變化。此外,保持運動的小鼠在面對壓力時,牠們大腦的海馬迴抑制神經元活動增強了,分泌出更多的 GABA 神經傳導物質來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使得小鼠可以更善於應對壓力。
      
    2⃣ 正念練習可提高心理彈性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正念練習可以透過提高大腦前額葉的功能,讓你更好地控制負責情緒的原始邊緣皮質和腦幹,從而提高心理彈性。大腦左前額葉的活躍度以及大腦左前額葉和杏仁核之間的神經連接,跟心理彈性有很大的關係,大腦左前額葉活躍度更高的人,可以從生氣、恐懼和噁心等消極情緒中更快地走出來。
     
     左前額葉的活躍程度越高,越能抑制杏仁核的活躍程度,減少焦慮以及和恐懼相關的情緒,從而讓人們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動,而正念練習恰恰就可以增強這個大腦區域的功能。
     
    3⃣ 認知重評可提高心理彈性
     
     你對壓力的解釋會影響你應對壓力的能力。當你認為你面對的壓力超過了你的承受能力時,你就會把這種處境當作威脅,產生消極情緒和消極的行為反應,長此以往還會增加你患憂鬱症的可能性。相反,如果你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技能、經驗和資源去成功地應對逆境,你就更有可能把這種處境當作挑戰去積極應對,身體和大腦對壓力的反應也會比較小。
     
     很多認知心理治療方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改變一個人對威脅和逆境的看法及評價,可以改善一個人的情緒和壓力反應。認知重塑療法教你觀察在經歷壓力時你的認知和行為方式,有意識地質疑你對事情和自我的扭曲所產生的消極評價,並且用現實、客觀的評價去替代扭曲的認知,以達到重塑認知的目的。這種在認知上重塑消極事件的能力,和心理彈性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正確的認知方式可以幫你在經歷了嚴酷的生活壓力後,依舊保持心理健康。
     
    4⃣ 意義感和自我效能感可影響心理彈性
     
     意義感和自我效能感也是影響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指的是相信自己從逆境中尋找意義、目的和力量的積極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你抵抗消極情緒和生理壓力反應。很多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壓力中獲得意義感,認為他承受壓力是為了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時,這種心態將會大大增加他的抗挫折能力。
     
     嬰兒期的經歷對大腦發育和神經迴路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了一個人成年後應對壓力和逆境的能力和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一個人在嬰兒期反覆遭受無法控制的過度壓力,比如受到生理或情感方面的忽视、虐待,那麼他可能會在成年後對壓力源產生過激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甚至是習得性無助,面對壓力不加反抗。

     相反,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經歷了輕微或者中等的壓力源,並且這些壓力是可控的,那麼它們給他帶來的就是積極的預防作用,可以使他在面對逆境時內心更加強大,逐漸發展出對壓力的良好適應力,未來面對壓力時也會有更好的心理彈性。
     
     所以,為了防止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和憂鬱,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的支持性環境,幫助孩子發展出健康的心理依戀,避免讓孩子重複體驗到不可控的壓力,並且給予孩子豐富的機會來克服困難、迎接挑戰,讓孩子由此獲得對自己命運的充分掌控感,對壓力產生健康的抵抗力,未來面對壓力時身體和心理的反應不至於太劇烈。
     
     成年人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做一件事反覆遭遇挫折,就會覺得這件事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無論怎麼做都是徒勞的。反覆受挫會導致你的自我效能感下降,難以從挫折中恢復過來,也難以繼續迎接挑戰。自我效能感缺失導致的心理彈性低該如何克服呢?
      
     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其中一個就是掌控體驗。科學家在動物研究中發現,成功克服壓力事件的經歷可以讓動物的前額葉皮質擁有更好的神經可塑性,幫助動物在未來不可控的壓力中更好地應對消極情緒。讓一個人從零開始學習成功管理壓力的技巧,然後反覆練習這些技巧,並且在不斷升級的挑戰中得到回饋,直到能充分掌控挑戰,這樣做可以幫助一個人逐步建立起穩定的自我效能感。
     
     隨著你建立起應對壓力的信心,你會習慣於把生活中的壓力事件看作挑戰,這種積極的視角有助於你直面問題,擁有持之以恆的動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也會改變你面對壓力時的情緒和生理反應,預防和壓力有關的身心疾病。這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認知訓練項目,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軍隊、警察和消防員的培訓中。
     
     現在我們知道,人們應對環境變化的心理彈性在一生當中都會不斷改變,並且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有助於提高心理彈性的因素還包括積極的情緒和樂觀主義、喜愛你的照顧者、有個性格剛毅的榜樣、有過成功克服挑戰的經歷、強大的社會支持、自律地專注於自身的技能發展、利他主義、使命感、從逆境中尋求意義的能力、身體健康等。這些因素大都是我們可以積極主動控制的,也正因如此,我們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和心態,主動地讓自己的大腦更富有彈性,不容易被壓力擊垮,甚至越挫越勇。
     
    --
     
    本文節錄自《大腦修復術:一本書教你如何應對憂鬱、焦慮、強迫症、拖延、社交恐懼、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困擾,幫助你平衡生活壓力、提升工作表現》,由 麥田出版 出版。作者姚乃琳為香港大學精神醫學博士,從事腦科學研究多年,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十餘篇研究文章,研究方向涉及用腦成像手段觀測幻覺、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巴金森氏症等精神、神經、衰老相關疾病。參與美國人類腦圖譜計劃,與全世界超過五十個大腦研究小組共同合作致力於大腦功能的研究。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yaxdqdoz

  •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8 20:00:01
    有 3,560 人按讚

    請盡量敦促年長者外出,透過散步等運動來活動身體吧!

    隨著年齡漸長,的確會讓人越來越提不起勁與他人溝通,但最好還是能從事一些足以對認知帶來負荷的事情,例如不斷認識新朋友,或是玩一些能鍛鍊大腦的遊戲。但比起自己一個人玩,不如選擇與兒孫一起玩最近流行的遊戲。加入使用音樂社團、演奏樂器也很棒,不但能增加溝通的深度、認識新朋友,還能獲得挑戰的機會,鍛鍊大腦的效果也會更好。

    除此之外,為了穩定精神、增加能提高大腦功能的血清素,必須攝取能夠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食物,並注意大腦的營養補給。舉例來說,多吃肉類或堅果,有助於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的攝取,可促進血清素分泌。

    取自《理智斷線》

    *********************************

    各位朋友,晚安:

    拜直播所賜,不用出門,在版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長者智慧的光芒。我真心喜歡聽這些長者的閱歷,尤其私下聊天的時候,天啊,好像狂補經驗值的感覺。

    但各位別忘了,版面上的各位朋友們,就是您,現在正在閱讀文字的您,您也正在變老,不管您現在幾歲。上面那幾個段落的文字,也可能適合您。

    上次跟高姊直播的時候,她講到因為憂鬱症的關係,她還要繼續注意失智的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68995333684609/

    我那時佩服高姊對自己的照顧,這是在意自己的健康,這是愛自己的具體表現。高姊還只是有失智「風險」而已,就對自己這麼用心,多少長者,是拖著病體,寧信偏方,也不好好就醫。

    現在想來,想到高姊講的這段話,我有點難過。我是真難過,因為失智是一種慢慢跟親人,還有跟自己說再見的過程,這過程不是那麼好受,對大家都是如此。

    所以,請大家注意保養自己的情緒與頭腦喔。也許我們還能相陪相伴,在臉書上走向下一個十年。

    大腦的退化,讓老人家的情緒波動開始加劇,也越來越固執。請正確理解長者的困境,並且寬容自己對老人家會有的情緒。

    祝願您,能多學習、多動腦,對人、對己都好!

    *********************************

    【文/ 中野信子】

    【案例11 疑神疑鬼、容易發飆的「暴走老人」】

    ▍年長者容易發怒的理由

    年長者往往易怒、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疑神疑鬼,這或許是因為大腦老化的緣故。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年長者容易生氣?

    第二章曾跟各位說明過,許多人過了七十歲之後,腦部開始老化,額葉萎縮的結果,導致大腦抑制憤怒的功能逐漸衰退。換句話說,就是抑制憤怒的剎車失靈。

    即使大腦沒有退化,年長者也往往因為自己這輩子累積了許多豐富的經驗,而在自我意識與認知上產生權威感;尤其是看到年輕人不成熟的地方,更容易覺得「看不過去」。

    再加上世代差異造成的代溝,讓他們越來越難理解年輕人,更覺得對方根本聽不懂自己在說什麼,使得年長者的憤怒逐漸累積,最後變得容易生氣。

    ▍疑神疑鬼的理由

    為什麼開始老化之後,人就會變得「疑神疑鬼」呢?

    這是因為腦部的老化,讓我們無法再信任別人。

    「信任」其實是大腦經過「計算」後的決定。為了獲得信賴與否的答案,必須經過看似單純,實則複雜的計算。

    我們必須將獲得信任所需要的前提、對方的資訊輸入腦中,並考慮可能的風險後,才能得到「足以信任」的解答。

    總而言之,信任必須經過「風險計算」,而這個計算的過程意外的相當複雜。問題是,計算能力會隨著大腦老化而衰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保持高度猜疑心比較好。表現在外,就是變得「疑神疑鬼」。

    年長者容易變得「疑神疑鬼」的另一個理由,則可能與記憶有關。

    大腦老化時,額葉會先開始萎縮,接著,顳葉和海馬迴也會跟著萎縮。其中,海馬迴是掌管記憶的部位,這也就是記憶力下滑的原因。

    如此一來,大腦將會忘記美好的回憶,但不好的回憶與不舒服的經驗卻會留到最後。

    這是人類無可避免的天性。因為就算記不住美好的事情,也不會帶來危險,但壞事卻無論如何都必須記住。如果不記住「往這裡走會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和這個人往來會讓自己蒙受損失」,下次說不定還會重蹈覆轍。所以大腦天生就容易留下負面記憶,而且還能清楚地回想起來。

    另一方面,動物也是如此。動物能夠本能地記住疼痛與危險的經驗,同時會為了保護自己,避免靠近危險來源。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對於不好的回憶難免會記得比較清楚一點。

    此外,前面也提過,額葉功能衰退,會讓人逐漸感受不到同儕壓力,這也是年紀越大,變得越頑固的原因。

    因為感受不到同儕壓力,就表示應該多傾聽他人意見的理性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會漸漸聽不進別人的話。

    老化造成的血清素分泌減少,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有些人甚至還會因此罹患老年憂鬱症,容易縮進自己的殼裡,不願意和他人打交道。

    血清素分泌減少還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就是原本受它調節的腎上腺素分泌過多,這也會造成年長者容易發怒的現象。

    ▍就算上了年紀,也能鍛鍊腦力

    面對容易暴怒的年長者時,家人和身邊的人最好能夠理解,大腦一旦老化,就會導致易怒、頑固、聽不進別人的話、疑神疑鬼等情況增加,這其實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老化會造成額葉萎縮雖然是事實,但萎縮的程度卻因人而異。有些人就算將近九十歲,也完全沒有給人大腦萎縮的感覺。

    我們可以推測:其原因在於平常有沒有鍛鍊大腦。

    即使年紀增長,額葉和海馬迴還是會製造新的細胞,但由於這些細胞沒有和其他細胞產生連結,所以才會萎縮。

    即使細胞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誕生,器官和組織還是會逐漸邁向死亡。為了不讓身體太快老化、為了讓這些新生的神經細胞能夠不至於萎縮,我們必須好好使用才行。

    新生的腦細胞要是未充分使用,就無法產生連結,所以重點在於別讓額葉與海馬迴「太輕鬆」。隨著年齡漸長,的確會讓人越來越提不起勁與他人溝通,但最好還是能從事一些足以對認知帶來負荷的事情,例如不斷認識新朋友,或是玩一些能鍛鍊大腦的遊戲。但比起自己一個人玩,不如選擇與兒孫一起玩最近流行的遊戲。加入使用音樂社團、演奏樂器也很棒,不但能增加溝通的深度、認識新朋友,還能獲得挑戰的機會,鍛鍊大腦的效果也會更好。

    除此之外,為了穩定精神、增加能提高大腦功能的血清素,必須攝取能夠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食物,並注意大腦的營養補給。

    舉例來說,多吃肉類或堅果,有助於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的攝取,可促進血清素分泌。

    雖然很多人覺得,年紀大的人最好不要常吃肉,但事實上,常吃肉的長者往往比較健康,我想這是因為確實攝取了色胺酸的緣故。

    除了能促進血清素分泌的飲食,做些散步之類的輕鬆運動也很重要。請盡量敦促年長者外出,透過散步等運動來活動身體吧!

    .

    以上文字取自
    理智斷線:不暴走,不傷人,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3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3-B
    金石堂 https://bit.ly/T0400053-K
    誠 品 https://bit.ly/T0400053-E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海馬迴受損原因 在 小紀老師的幸福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16 23:48:40

    失智的原因,主要是腦中的海馬迴受損。

    睡眠是海馬迴神經元修復的一個重要元素,所以長期失眠,熬夜或是上夜班,也會影響到腦細胞。

    健康傳教士祝您越來越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