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軍自願役條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軍自願役條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軍自願役條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軍自願役條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被指控的童軍之父 🇬🇧 「日不落帝國的『雕像清算』,持續延燒...」英國殖民非洲時期的「戰爭英雄」、同時也是一手促成童軍運動誕生的「童軍之父」——貝登堡(Baden-Powell)男爵——其雕像成為了英國Black Lives Matter抗爭中,「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運動的最新一波針對目標。發...

  • 海軍自願役條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2 15:34:47
    有 556 人按讚

    #被指控的童軍之父 🇬🇧
    「日不落帝國的『雕像清算』,持續延燒...」英國殖民非洲時期的「戰爭英雄」、同時也是一手促成童軍運動誕生的「童軍之父」——貝登堡(Baden-Powell)男爵——其雕像成為了英國Black Lives Matter抗爭中,「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運動的最新一波針對目標。發起運動的組織主張:貝登堡曾在南非對祖魯族犯下戰爭暴行,同時也是納粹的同情者。矗立在英國南部普爾港的貝登堡雕像,面臨被示威者破壞丟入港口的威脅;當地市議會原本決議11日要先將雕像暫時移至安全地方保護,不料卻遭遇大量童軍出身的貝登堡支持者強烈反彈表示,「不向『暴行』屈服!」但貝登堡被指控的說法,歷史黑白究竟為何?越發激烈的雕像爭議,又要怎麼收拾?
    
    被稱為「童軍之父」的貝登堡,19世紀時參與了英國在南非的第二次波耳戰爭。在關鍵的梅根富城戰役中,上校貝登堡以寡敵眾,艱辛地成功守住了梅根富城。立下汗馬功勞的貝登堡也因此被稱為「國家英雄」,晉升少將,此後軍旅生涯一路扶搖直上。在梅根富城戰役中,當地軍校學生自願組成的青少年兵團,成為了支援英軍的重要左右手,這也讓貝登堡有了創建、組織童軍運動的想法。 
    1907年,貝登堡在英國白浪島舉辦了歷史上第一次的童軍露營;隔年隨即出版《童軍警探》,詳述了以露營、偵查、野外知識、愛國精神等為原則的童軍精神與訓練。這本書隨即受到熱烈歡迎而全球大賣,奠定了童軍運動的發展。2007年,貝登堡也被票選為「英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人物」中的第13名。
    
    但在近期,全球因為美國黑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燃了BLM抗爭,反對種族主義的訴求,也逐漸延燒到了涉嫌種族歧視與迫害的「歷史偉人雕像」。在英國,由工黨籍社運份子創立的「阻止川普聯盟」(Stop Trump Coalition),就發起了「推倒種族主義者雕像」的示威,目標名單中就包含了貝登堡。
    
    在部分示威者的指控中,貝登堡在南非作戰時,涉嫌對當地非洲黑人族裔犯下暴行,包含:1888年率隊追捕祖魯族反叛軍時,疑似因下屬失控,導致至少3名族魯人枉死;1897年時,儘管一名當地酋長以投降為條件,換得英國軍方的保命承諾,但卻仍遭到貝登堡非法處決。然而貝登堡這2項非法與過度殺戮爭議,於史學界卻仍存在證據與解讀的爭論,尚未有定論。
    
    此外,貝登堡也被質疑是納粹同情者。其主要依據為:英國軍情五處(MI5)2010年解密的檔案中,揭露了貝登堡曾在1937年,主持與希特勒青年團領袖的會談;貝登堡也曾在私人日記裡,形容希特勒自傳的《我的奮鬥》,為一本「美妙的書」(wonderful book)。
    
    不過對此,曾執筆撰寫貝登堡自傳的英國知名作家提姆.吉爾(Tim Jeal)卻指出,貝登堡若對納粹有任何正面形容,也僅是基於對青少年教育、人格塑造的野外訓練,此一部分有所想法。吉爾表示,貝登堡本人對於集權主義多次譴責,也曾想迎娶猶太人,對於納粹的猶太暴行絕不認同,更曾因為童軍運動,被納粹質疑為間諜行動的掩飾,因而被盯上;納粹同情者之說恐怕有些過分解讀。
    
    而設立於2008年、矗立於英國南部的普爾港(Poole Harbour)岸的貝登堡雕像,其神色自若的坐姿、雙手拄著手杖望向白浪島——也就是他第一次舉辦童軍營的地點——讓這座雕像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雕像,但同時也成為這波抗爭浪潮中,受破壞威脅最大的貝登堡雕像之一。
    
    過去一周,英美各地許多被指控種族迫害與其歧視的「偉人像」,紛紛遭到激動示威者破壞或強制移除,普爾市議會於是決議,原定在11日將雕像暫時移至博物館等安全地方避風頭。不料此舉卻被許多童軍出身的群眾強烈抗議。
    
    「別向『暴行』(thuggery)屈服!」一名高齡79歲、曾經也視童軍出身的民眾,便在聽聞市議會要移除雕像的消息後,上街抗議;另一名曾經服役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民眾,則是嚴厲地指控移除雕像等於是「向『暴民』(mob)叩頭!」認為歷史時空不一樣,不可一併而論。
    
    但事實上,英國教育體系對於過往的帝國殖民黑歷史,卻也長期被批評,存在粉飾太平的嫌疑與批評。像是在利物浦大學教授印度與殖民歷史的學者希斯(Deana Heath)就曾指出,儘管英國歷史與過往的殖民地,緊緊相扣牽扯,殖民的陰魂甚至糾纏至今仍未散去,但在英國本地的歷史教育中,大部分的大學生由於課綱仍側重英國與部分歐洲史,對於大英帝國殖民史卻反而知之甚少。
    
    而由於貝登堡支持者、童軍有關協會等團體的強烈反對,普爾市議會目前的雕像移置計畫,也已經緊急喊停。目前由保全人員24小時全天候駐守,「直到雕像被安全移置或被拆除的威脅消失之前。」
    
    Photo credit: AFP + RT
    
    #貝登堡 #童軍 #雕像 #英國 #殖民 #南非 #非洲 #戰爭 #歷史 #黑人 #祖魯族 #BadenPowell #BlackLivesMatter #BLM #UK #statue #Poole #Zulu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Poole Harbour

  • 海軍自願役條件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7-23 19:40:04
    有 2,068 人按讚

    【說書模式】敦克爾克的背景故事

    (還沒看電影的同學也可以先看看)

    1938年,德國慕尼黑。英、法、德、義四個國家正在開會。

    「齁,我只是要捷克那邊的蘇台德區而已,那邊本來就是住我們日耳曼人咩,之後保證不會動你們英國跟法國,真心不騙!」

    德國這樣說。

    「真的嗎?不要騙我喔 ಠ_ಠ」

    英國這樣回,法國也支持。

    就這樣,英國首相張伯倫跟法國總理達拉第,把捷克的一堆領土割給德國了。

    捷克:「靠北喔,為什麼你們開會卻是我土地被割? OAQ)」

    英法:「我們大家都不想打仗啊,老弟你也不想全國被希特勒輾過去吧?」

    捷克:「可是...可是...」

    英法:「別怕啦,希特勒真的不守信用的話,我們就出兵幫你。」

    然後張伯倫就坐飛機回英國。

    到了機場,機門一開,張伯倫就把這份合約舉高高:

    「看啊各位!我幫不列顛把和平帶回來了!」

    英國人:「YEAHHHHH~~~(゚∀。)」

    ...

    ...結果才過半年,德軍就入侵了捷克。

    捷克:「英國、法國,救我!╰(〒皿〒)╯」

    英國:「什麼,怎麼可以這樣,我馬上派人幫你罵希特勒」

    捷克:「...出兵幫我啦幹」

    沒有人幫忙,於是捷克被德國佔領。

    -- -- -- -- -- -- --

    然後德國跟奧地利合併,也跟義大利、蘇聯簽了條約當好朋友。

    英法從頭到尾一直嘴德國,但依舊沒有任何行動。

    希特勒看著法國人一心只想防守、而英國人只會嘴砲 (跟喝紅茶)

    1939年9月,德軍肆無忌憚的輾過波蘭。

    由於各種條約寫的很清楚,英國跟法國沒藉口用了,只好正式對德宣戰。

    ....但依舊沒有出兵。

    波蘭:「打假戰喔!?ヽ(`Д´)ノ」

    -- -- -- -- -- -- --

    從希特勒撕毀條約入侵波蘭以後。

    歐洲各國都覺得希特勒話不能信,各國都開始做準備了。

    英國也開始徵兵、訓練,並且不斷的將軍隊、裝甲單位往歐洲送。

    法國則將德國邊界上的馬其諾防線改裝到MAX等級。

    但德國不打算給它們時間繼續準備,馬上把北歐也打下來,以免資源出問題。

    挪威、丹麥瞬間投降 (瑞典靠著強大的外交躲過一劫。)

    英國人看到隔壁鄰居接二連三遭殃,這時才發現「完蛋了」開始東怪西怪,把帳全部算到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上,張伯倫只好摸著鼻子下台。

    (那個詞念作『雖鏡』,覺得太難念可以改唸《姑息主義》)

    溫斯頓‧邱吉爾倉促上台,成為新的英國首相。

    邱吉爾:「YES!當上首相了!ヽ(゚▽゚)ノ」

    官員:「恭喜首相大大!」

    官員:「阿對了還有,剛剛德軍打過來了喔」

    邱吉爾:「靠北,我才第一天上班欸!(´;ω;`)」

    -- -- -- -- -- -- --

    1940年,5月10日

    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從天而降

    密密麻麻的傘兵空降到荷蘭跟比利時的要塞上頭...

    然後飛機衝進來!

    然後坦克衝進來!

    再然後步兵衝進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荷蘭3天被放倒,鹿特丹被炸成廢墟。

    -- -- -- -- -- -- --

    德軍完全沒慢下來。

    戰車與飛機像閃電一樣的攻進比利時。

    盟軍只能一邊挨打,一邊後退,一邊被飛機炸成智障。

    死神在空中飛來飛去,一看到獵物就邊尖叫邊俯衝,將看不順眼的士兵撕成碎片後揚長而去。

    士兵除了逃竄、臥倒與祈禱以外,完全無能為力...

    死神的名字叫做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在失去了制空權的盟軍上空,這些斯圖卡想去哪就去哪,想炸誰就炸誰。

    當聽到死神開始咆嘯的時候,唯一的存活方式,就只剩下趴在地上,祈禱自己不要成為斯圖卡的獵物...

    -- -- -- -- -- -- --

    法國軍隊主要的防守策略都倚靠邊境上的馬其諾防線,而另外一批精銳部隊則是安置在比利時中部地區。

    結果德軍一打來,部隊正要向前迎戰時...南邊默茲河突然一堆德軍衝出來!

    「可...可惡,太大意了... (゚Д゚;)」

    法軍萬萬沒料到,德軍的戰車性能好到可以通過阿登山,直接穿過盧森堡,從南邊督進來,那邊明明不是丘陵就是森林啊!?

    花了十幾年蓋的無敵要塞直接被人繞過去,法軍一邊傻眼,一邊眼睜睜的看著前線被德軍一刀劈開。

    英軍:「這樣下去我們會被包圍的!」

    法軍:「我覺得我們已經輸了...」

    英軍:「不行!我們要拼一波!」

    ヽ(#`Д´)ノ

    於是5月21日,盟軍在法國西北的阿拉斯發動反擊。

    一台又一台的馬蒂達坦克相當兇猛的攻向德軍!

    馬蒂達超坦,德軍的一號戰車、二號戰車根本打不穿。

    得到優勢的盟軍繼續進擊,只要能擋下南邊的進攻,就能讓部隊免於被包圍的命運,南翼的法軍也才有辦法進入比利時支援。

    英軍:「哇哈哈哈!你們的攻擊根本抓癢」

    德軍:「喔是喔真的假的」

    裝甲厚是一回事,馬蒂達時速只有10km/h,隨便找個肥宅都跑得比較快。

    所以德軍一號戰車跟二號戰車就用4倍的速度繞過馬蒂達去修理後面的步兵。

    馬蒂達只能在後面吃灰塵,然後馬上被德軍88釐米砲炸成廢鐵...

    盟軍反攻失敗,剩下的部隊狼狽的逃向布洛涅、加萊以及敦克爾克。

    但追擊的德軍部隊很快就讓布洛涅與加萊陷入火海...

    盟軍40萬士兵絕望的被圍困在敦克爾克的沙灘...

    如果沒有奇蹟發生,他們只能在這裡等死了。

    -- -- -- -- -- --
    5月25日

    擊退了盟軍,完成包圍網的德軍卻在這時停了下來。

    最高指揮部正在整理各部隊傳回來的資訊:

    「補給線太長了啦!」

    「通訊太遠,訊號出問題了啦!」

    「連打兩個禮拜,大家都累了啦!」

    「坦克跑太快,步兵跟不上啦!」

    「到處都是沼澤跟小溪,坦克開不過去啦」

    希特勒:「...」

    面對一大堆問題回報,希特勒面臨抉擇...

    到底要繼續進攻,還是先停一下把部隊調整回最佳狀態呢?

    以部下對他的忠誠度、以及德軍的精銳度,就算無視這些問題,一定能排除萬難完成任務的吧?

    希特勒:「戈林,你怎麼看?」

    赫爾曼‧戈林是希特勒的愛將,也是德國空軍的老大。

    戈林:「交給我們空軍吧,讓坦克跟步兵休息跟補給」

    有了戈林的保證。希特勒下令:「好!坦克停止前進」

    於是,德軍的地面部隊與裝甲花了2天重新集結。

    結果要出發的時候竟然又下雨起大霧,所以總共被拖延了三天。

    3天,就這3天,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 -- -- -- -- -- -- --

    5月26日

    在英國皇家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的指揮下,絕望的英國發動了《發電機》作戰 (Operation Dynamo)

    邱吉爾希望至少能救個3萬人回來,可能的話救4萬5千個。

    但敦克爾克的沙灘非常淺,大型船除了少少的碼頭跟防波堤以外,根本無法靠近...

    拉姆齊趕快跟邱吉爾報告:「老大,我們需要更多的船!OAQ)」

    邱吉爾馬上派人跑去港口找船,除了海邊停的,泰唔士河上的拖船、漁船、駁船、遊艇...,反正能漂的也都先徵收備用

    「你們要那麼多小船幹嘛?」民眾問忙翻的水兵
    「要救人啊,戰況很不利」

    最後總共找到了40艘汽艇。

    「這些船可以幫忙我們把阿兵哥從沙灘載到軍艦上!」

    軍艦跟這些汽艇馬上朝著敦克爾克出發,第一天夜裡就載了一批人回英國。

    -- -- -- -- -- -- --

    5月27日,第二天

    報紙大幅報導了盟軍在比利時如何失利,如何被圍困在敦克爾克。

    海軍也向民眾喊話:

    「我們需要船把我們的孩子帶回家,有船的人麻煩借國家一下 QQ」

    看到報紙後的英國人們,自動自發的把它們的船開過來給英國海軍。

    但另一頭的敦克爾克卻開始遭到德國空軍的猛攻...

    斯圖卡、Do17、He111、Ju88...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轟炸機帶著護航的Bf109 不斷的轟炸沿岸集結的軍隊。

    U艇也進入了英吉利海峽,用魚雷開始偷襲撤退中的軍艦,一天就損失了35艘船,其中9艘是軍艦,死傷不斷的增加。

    -- -- -- -- -- -- --

    5月28日,第三天

    天氣很差,救人的跟殺人的進度都不好

    -- -- -- -- -- -- --

    5月29日,第四天

    德軍恢復了猛攻。

    更多的德軍飛機不斷的進攻敦克爾克,同時也不斷的攻擊海上的船隻。

    一直炸一直炸一直炸

    一切好像都還照著希特勒與戈林的計畫走,但是其實德軍已經被失敗的影子籠罩。

    儘管轟炸機的炸彈一直丟,但丟到滿滿都是沙子的沙灘,不但爆炸力會被吸收、破片也炸不傷人、也不會引發火災。

    所以只要不要被砲彈直接命中的人就不會死。

    接著是德軍自以為自己飛機超強,沒想到皇家空軍更兇!

    皇家空軍:「賭上不列顛的尊嚴!拼啦!ヽ(`Д´)ノ」

    皇家空軍不留餘力的投入這場戰役。

    德軍自豪的Bf109戰機在空中驚訝的發現英國噴火超強。

    就連英國比較弱的颶風都可以把轟炸機跟斯圖卡打得滿臉是血。

    實力夠硬就算了。

    皇家空軍肝更硬!

    飛行員不眠不休的連續出擊,一次一次的衝入敵方轟炸機群,跟敵機打成一團,造成德軍大量的死傷。

    -- -- -- -- -- -- --

    5月30日,第五天

    自願加入敦克爾克救援的民用船隻已經超過400台了。

    而且幾乎全部還附船長跟水手!

    這些阿伯不斷的用小小的帆船,對抗無所不在的U艇、轟炸機、水雷、砲彈與海浪,一次一次的橫渡英吉利海峽載人。

    邱吉爾跟三軍大臣與參謀統計了一下:

    軍隊撤退人數已經超過12萬人,已經比預期的多了4倍!

    投入的船隻也已經超過800,而且陸陸續續還有更多的民用船加入救援。

    然而,一同血戰的法軍目前卻只有6000人撤離...德軍也已經兵臨城下,防線不斷的後縮。

    於是邱吉爾下令前線:

    「現在開始要幫忙多一點的法國朋友撤退,然後防線能撐多久是多久,萬一撐不住就後退,退無可退就投降也沒關係」

    -- -- -- -- -- -- --

    儘管已經有了命令,後衛的英軍跟法軍依然沒有停止防守。

    一次一次的擊退德軍地面部隊的攻勢,他們很清楚當後衛的下場只有死跟被俘,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停止抵抗。

    他們又多撐了5天...

    直到最後一艘船開走,他們才放下武器。

    6月4日,《發電機作戰》結束。

    短短10天的時間...

    出動了860艘船 (沉了200台)

    雖然有7萬人犧牲、被俘

    但成功救回33萬8千人 (40%為法軍與比利時軍)

    -- -- -- -- -- -- --

    結束了敦克爾克戰役後,隔天希特勒就揮軍南下

    法國人已經損失超過一半的兵力,大部分還困在馬其諾防線...

    但德國卻還有92個師,每個都還活跳跳的。

    6月5日,法國本土被入侵

    6月14日,巴黎被攻陷

    花了20年準備的法蘭西,在德意志閃擊戰面前,只撐了1個月

    希特勒吩咐部下把當年第一次大戰中,德軍對法國投降的火車車廂找出來,然後把法國外交大官們塞進去,丟份文件到他們前面,幽幽的說:

    「簽名,然後從此法蘭西的一切都要聽我們德意志的」

    「不簽?那我就用戰車把巴黎夷平」

    法國人難過,但只能把難過吞下去,再含著眼淚簽下去。

    -- -- -- -- -- -- --

    之後,希特勒不斷的對英國開出條件,很棒的條件。

    但英國人很硬,回絕還回嗆 『我們絕不投降辣 (#`Д´)ノ』

    弄得希特勒很森氣,寫了個《海獅作戰》計畫,意圖炸翻英國後再登陸,攻下不列顛。

    但皇家空軍卻在不列顛的天空中用700架飛機屌打德國2600架,把德軍射到失神。

    戈林:「好吧,空戰不行,改用轟炸好了 ._.」

    德軍改成戰略轟炸倫敦,但英國馬上轟回去柏林,把德國人炸到失神。

    就這樣互拼了4個月,不論是英國、德國都死傷慘重,希特勒一鼻子灰,最後只好放棄英國,轉頭先去弄蘇聯...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德軍打蘇聯打半天打不下來,還陷入兩面作戰的泥沼,然後被盟軍用資源戰磨到死,再次輸掉世界大戰。

    -- -- -- -- -- -- --

    有一句話叫作『歷史沒有如果』

    因為許多戰役只要一『如果』下去,從此人類歷史就會截然不同...

    敦克爾克戰役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表面上好像只是一群人撤退,不是很風光。

    但「如果」敦克爾克那33萬人戰死或被俘...

    英國就會失去對抗德國的籌碼,很有可能會與德國談和,甚至被德國攻下。

    英國沒有繼續待在盟軍的話,當然也不會有日後的諾曼第登陸,甚至美軍根本不會參戰,因為當時美軍是因為有英軍海外基地才能到處亂跑。

    而且要是英國真的臣服於德國,英國海軍很可能就會跟日本海軍合作,全世界最強的兩個海上勢力一合作......美國是不可能跟他們敵對的 (搞不好還會加入軸心國),這樣自然也不會有對日本的禁運、也不會輸出武器到中國。

    沒有盟軍的牽制,德軍跟日軍沒道理拿不下蘇聯,於是全世界必然將落入軸心國的手中。

    所以你不要看到電影一堆阿北開帆船去撈阿兵哥就覺得無聊......

    他們這一撈,改變了全世界啊!

    (p.s. 圖片是當初英國政府為了應對本土被登陸的宣傳海報,但是因為皇家空軍太猛了,所以沒有派上用場,250萬張白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