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溝型地震 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溝型地震 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溝型地震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天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311十週年】#核災下的首相告白 上個月13日深夜,日本福島縣及宮城縣發生震度6強的搖晃,再度喚醒了居民10年前的恐怖回憶。 日本三一一地震的十週年,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回想道:「下午2點46分發生地震,我直奔官邸地下室的危機管理中心...就在發布各項行動指令的當頭,傳來噩耗:『福島第一核電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針對台電不斷錯誤引用國科會報告,替核四可能達到的海嘯高度背書,要求朱敬一表達立場,朱敬一承諾,會派副主委了解實情,若有重大誤差,將發新聞稿澄清說明。 根據媒體報導,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昨天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員見面時表示:「國科會評估...
海溝型地震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1:48:33
《#深海終劫站》對地球資源強取豪奪的代價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 @looryfilmnotes ⠀ 《深海終劫站》是一部美國科幻驚悚電影,由威廉尤班克執導,克莉絲汀史都華主演,劇情講述一場地震讓駐紮海溝的工程師諾拉受困在即將被淹沒的研究設施,唯一出路只剩下跟同伴徒步走到遙遠的...
海溝型地震 在 伊藤英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21:04:02
こういう事には、誰も興味ないんだろうなー。 と言うか、文字のぎっしり感で読まないんだろうな笑 【転載】 【1】東北沖の大地震が「電磁波」や「水爆」で起こされたと述べる人があるようです。仮に、東北沖の海底の地下24キロメートルの地殻内部まで電線を引いて(そのことも不可能)、日本の電力10社の全出力で瞬...
-
海溝型地震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4-01 15:11:28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針對台電不斷錯誤引用國科會報告,替核四可能達到的海嘯高度背書,要求朱敬一表達立場,朱敬一承諾,會派副主委了解實情,若有重大誤差,將發新聞稿澄清說明。
根據媒體報導,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昨天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員見面時表示:「國科會評估台灣地形與所有海嘯模式,認為核一可能遇到的海嘯高度為2.8公尺、核二2.5公尺、核三10公尺、核四3.4公尺。」
林佳龍表示,針對台電將國科會「海嘯溢淹模擬成果研究」作為核四廠興建海嘯牆高度的證據及證明,曾多次質詢行政院院長、原能會及台電,並將資料送交監察院後,行政院也要求原能會製作勘誤表,「國科會補助學界之研究報告係對海溝型地震進行模擬,未包含其他海嘯源(例如海底山崩、火山等)與暴潮情境。」但台電仍無動於衷。
另外,林佳龍指出,去年12月20日教育文化委員會至中興新村高等園區考察時,會議結論明載「中興新村的人文、地景價值難以估計,不宜以開發科學工業園區的方式來規劃,加以目前園區作業基金負債高達1289億元,本案自償率亦僅24%,須由政府撥補非自償部分,均顯示由園區作業基金開發本案之不合理性。」
但半年的時間已過,不僅跨部會會議尚未召開,亦未進行檢討。
林佳龍說,針對中興新村開發案,因為國科會仍只做「鑑請行政院召開跨部會的會議」的消極作為,已提出繼續凍結「高等研究員區開發業務」相關預算,待行政院跨部會協調後,方可動支。
海溝型地震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311十週年】#核災下的首相告白
上個月13日深夜,日本福島縣及宮城縣發生震度6強的搖晃,再度喚醒了居民10年前的恐怖回憶。
日本三一一地震的十週年,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回想道:「下午2點46分發生地震,我直奔官邸地下室的危機管理中心...就在發布各項行動指令的當頭,傳來噩耗:『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冷卻功能停擺。』」
規模高達9.0的海溝型地震,在那之後陸續發生海嘯與爆炸,成為日本二戰後最大的核災事件。
核災十年後,菅直人指出: #使用核電真正的成本是? 核電真的便宜到需要國民賭命嗎?
★如何讓我們環境更永續? 03.25 SDGs國際論壇即刻報名:https://bit.ly/2021SDGsForum
▲【立即訂閱 CSR@天下 電子報】http://bit.ly/33pQWtV
▲【立即加入 CSR在天下 臉書粉專】http://bit.ly/2PLATmi
#CSR在天下 #日本 #福島 #三一一 #地震 #核能 #核災 #菅直人 #SDGs
海溝型地震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三一一十週年:#核災下的首相告白
上個月13日深夜,日本福島縣及宮城縣發生震度6強的搖晃,再度喚醒了居民10年前的恐怖回憶。
日本三一一地震的十週年,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回想道:「下午2點46分發生地震,我直奔官邸地下室的危機管理中心...就在發布各項行動指令的當頭,傳來噩耗:『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冷卻功能停擺。』」
規模高達9.0的海溝型地震,在那之後陸續發生海嘯與爆炸,成為日本二戰後最大的核災事件。
核災十年後,菅直人直指出 #使用核電真正的成本是?核電真的便宜到需要國民賭命嗎?
▲【立即訂閱 CSR@天下 電子報】http://bit.ly/33pQWtV
▲【立即加入 CSR在天下 臉書粉專】http://bit.ly/2PLATmi
#CSR在天下 #日本 #福島 #三一一 #地震 #核能 #核災 #菅直人
海溝型地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大地震的破壞力眾所皆知,而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這是非常值得大家警戒的一個現像。★★
台灣連16個月地震偏少 壓力沒釋放成警訊!!(01/09/2020 蘋果日報)
“..... 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從前年9月到去年12月為止,已經連續16個月「顯著+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低於50起,其中有14個月的顯著有感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更特別的是,去年7月份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然掛零,創下2000年有統計紀錄以來的首例。
由於上述情況少見,氣象局在前年12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提及:「已連續4個月少於歷年平均,須持續提高警覺。」在去年7月的地震測報分析報告中,因為顯著有感地震次數0次,更提及「必須密切觀察其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去921大地震前,曾有連續2年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2009年12月19日花蓮近海規模6.9地震,地震前曾連續10個月地震次數偏少;2018年0206地震發生前,大約有一年半地震平均次數偏少。上述統計顯示,地震次數連續長時間偏少,「壓力沒有獲得釋放」,後續可能出現大地震的機率大幅增加。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前主任郭鎧紋指出,從過去歷史資料推算,因為碰撞擠壓的能量,每年約有11顆原子彈能量;規模6.0地震釋放能量只有半顆原子彈,規模6.9地震釋放約11顆原子彈,所以,就算每年都出現平均2到3起規模6以上地震,但規模6.0與6.9的差異就很大。
郭鎧紋說,台灣從2017年起開始地震活動的確偏少,現進入平靜期,目前至少累積19顆原子彈能量未釋放,若以上世紀經驗來看,最快9年、最慢64年,類似921等級的大地震可能再度重創台灣。
郭鎧紋強調,他不是在做大地震預測,因為目前科技無法做地震預測,然而台灣的確處在一個地震比較活躍的地區,且過去3年地震情況的確比較平靜。他也提醒民眾與政府加強地震準備,例如處於活動斷層兩側的老房子應加速都更、民眾則要注意自家住宅的耐震度等等。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坦言,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最大裂縫處,也是最長斷層,地震活動本來就頻繁,「目前地震次數明顯偏少不是那麼好」,尤其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有平靜期,接著中小型地震異常增多,隨後就會有大地震,目前狀況代表台灣將進入另一個活躍期。
李錫堤指出,台灣與西南日本同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根據日本歷史記載,西南日本每隔90至150年發生一次海溝型大地震,規模都在8以上,而上述海溝型大地震發生前,通常先發生數個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之後再發生一系列陸地上的中大規模地震,然後進入平靜期。他說,台灣大地震也有類似週期,例如花蓮外海曾在1920年、也就是100年前,發生過規模8.0的海溝型強震,而這個百年地震周期即將到來,現雖然是平靜期,一旦中小型地震異常變多,可能就是強震的前兆,且海溝型地震將引發海嘯,東半部民眾要特別小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坦言,若從前年9月起到去年12月,台灣整體的地震總數的確偏少,但偏少的是規模5以下,反而去年一整年規模5至6的地震總計28起、比歷年平均值24起還高,而且去年也有2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和每年平均值2.3起也是差不多,故若以釋放能量的觀點來看,整體上並沒非常異常的狀況。
至於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次數竟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陳國昌說,這種情況的確罕見,去年地震活動狀況的確比較特殊,但不代表是大地震前兆。
包括921大地震、前年0206花蓮強震之前,都曾出現地震活動異常平靜狀況,陳國昌指出,以往若地震偏少一段時間,的確可能醞釀大一點地震,但這個理論是在921之前,而過去這20年來這種現象並不明顯,而且地震次數偏少並非地震的唯一前兆,也不應該只由單一現象來判斷或臆測,而是應該有更多現象來加強分析,這部分還需要科學界仔細去研究與探討,現在不宜妄下定論,何況全球的科技能力也無法做到地震預測,現在只能持續再觀察 ....."
(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震頻繁,平均每個月「顯著有感」及「小區域有感地震」總次數超過50起,但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從前年9月至去年12月,已連續16個月的地震總次數低於平均值,其中顯著有感地震也幾乎都在平均值之下,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竟是掛零,創下氣象局2000年至今來單月未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的首例。
台灣地震活動相當頻繁,根據氣象局統計,若以30年長期平均值計算,台灣每年平均約3.4萬多次地震;近來因為系統更新、靈敏度增加,近5年平均每年地震超過4萬次。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致災性大地震,時間稍遠的是20年前的921大地震,近期則有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life/20200119/PCWCZUPRBUEGW7HYOGFR7FPTV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