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洋獨木舟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洋獨木舟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洋獨木舟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洋獨木舟英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Salizan沙力浪 〈分手〉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殘留的溫度 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Spice Travel 辣旅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 Celine 跟 Cynthia 來到日本西伊豆町尋找秘境,這裡幾乎只有日本國內遊客,卻有讓人出乎意料的自然美景跟溫泉,看了一定不會後悔! ▼静岡縣西伊豆町相關觀光資訊 https://www.guidoor.jp/zh-tw/cities/570 ▼景點: 天窗洞:連結裡有詳細資訊。 ...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 政大 | 科系職涯訪談 | 個人成長 | IG經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8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ft.仙弟的潮流英文 更多科系文章👉#jin職涯訪談 這次邀請到了仙弟來跟我們分享他在大學就讀的科系 除了課程內容、未來出路分享之外 也分享了為何之後他並沒有選擇走本科系相關工作的心路歷程 最後還有想對學弟妹們說的話 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系? 我本來就是理工科...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膝蓋不舒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1:32:12

紀錄片我很少挑戰,TIDF紀錄片影展只敢選開閉幕,每次覺得深受故事啟發,想進戲院支持,躺不久就會打瞌睡,睡到跑片尾字幕才懊惱醒來。電影不是上課,題材有趣不代表影片有趣,導演功力決定一切。 首次執導長片的 #王威翔 導演交出漂亮處女作, #葉如芬 監製果然沒讓人失望,影片跟預告一樣熱血有趣。開場第一...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Kolas Yotak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4:32:53

「感謝神靈,獨木舟已帶領你們安全停靠」 今天當吐瓦魯總理Sopoaga見到由蔡英文總統帶領的台灣訪團,這是他主動說的第一句話。對吐瓦魯人來說,島國,不是小國,而是擁有廣大海洋的大國。今天不論吐瓦魯的總督、總理、議長都主動且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尤其看到我時,他們對我說,我們是來自坡里...

  •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5 21:00:01
    有 194 人按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Salizan沙力浪
      
    〈分手〉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殘留的溫度
      
    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
      
    你帶著獨創的*bet'ay(註3)
    坐上*paraqu(註4)
    *qan'ud(註5)
    隨波漂流       遠去
      
    從那一刻起
    各自分居
    海洋、高山
    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遠離的你〉
      
    說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島
    採走金黃色的稻穗
    一粒一粒的
    放進紅色色衣陶
    裝進南十子星的 lumbung(註6)
    形成同源的詞彙
      
    搖晃的獨木舟
    裝上堅毅的舷外支架
    帶走碧綠的豐田玉
    划向湛藍的島嶼
    在銀河中浪跡天涯
    下錨之處 Te Punga(註7)
    是南十字星建造的港灣
    夢想上岸的新樂園
      
    〈駐留的我〉
      
    沿著 ludun(註8)
     
    走出詞綴的路
    tun‐lundun‐av(向山上走吧)
    tun‐ludun(走到高山)
    na‐tun‐ludun ata (咱們既將往山上啓程)
    tuna ludun(抵達山頂)
    muhai ludun (漫山越嶺)
    muhai ludun‐in(翻越山嶺了)
    山巒般交疊纏繞
    繞向山頂
    順著山谷吹來的氣音
    俯瞰著 遠走的航跡
    仰望著 牽引你的那一顆星
      
    〈同受苦難〉
      
    以日月星辰辨別
    以風、洋流為導引
    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
    航行大風大浪
      
    星條、十二道光芒、太陽的利刃下
    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
    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
    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乘著殖民浪頭的「發現號」
    駛進了大鐵船的崇拜
    離去時,從勇土的口中搶走神聖的 tabu(註9)
    帶走了無法言說的禁忌語
      
    〈凝視〉
      
    千年的移動、千里的距離、千種的語言
    灑落在萬座島嶼上
      
    憂鬱、落寞的摩艾 Moai(註10)
    可否將 mata 望向北方
    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
    凝視語言裡流動的音節
      
    重新建造邊架艇
    將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順著星光 再次追尋
    乘著風勢 再次破浪前進
    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註1|mata:布農語,眼睛。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2|ima:布農語,手。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3|*bet'ay:擬測古南島語,船槳。
    註4|*paraq:擬測古南島語,船。
    註5|*qan'ud:擬測古南島語,隨波漂流。
    註6|lumbung:爪哇人稱南十子星為 lumbung(糧倉),因為這個星座的形狀像農做小屋。
    註7|Te Punga:毛利語,南十字星,他被認為是獨木舟(意指銀河)下錨之處,指標就是錨索。
    註8|ludun:布農語,山。
    註9|tabu:英語的外來語,借自太平洋小島原住民語語 ta‐bu, 神聖之意。
    註10|Moai:摩艾石像(又譯復活節島人像、摩阿儀、摩埃石像、毛埃石像)位於復活節島。
      
    --
      
    ◎ 作者簡介
      
    沙力浪,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取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陳雪(粉專 告非非心)賞析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往今來許多詩詞圍繞著人類諸多情緒抒情,而「離別」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們的生命週期裡,不免會離開家庭、離開生活環境或離開舒適圈的情況。遇到的當下,無論是動作的人,還是留在此地的人,都同時正經歷一場「離別」的過程。
     
    詩人說「從那一刻起/各自分居/海洋、高山/展開不一樣的旅程」,並且「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離別有淚水、有不捨,然而在此詩中,詩人認為是一個新的旅程與新的祝福。
     
    此方的人祝福遠離的你「找尋屬於自己的島」、「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航行大風大浪」。但此方的人並非就此停滯,「駐留的我/沿著 ludun/走出詞綴的路」持續維護著「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詩人以「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比喻外來文化的侵襲,「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而留駐此地的mata「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因此最後更祝福隨波漂流、遠去的Te Punga,除了建立「夢想上岸的新樂園」之外,還能夠「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實則本詩的「你」、「我」可能都並非單指「人」而已,詩人以指向性的稱呼,分別表達對文化或語言的呼喚。全詩分為五節--「分手」、「遠離的你」、「駐留的我」、「同受苦難」、「凝視」,從不同角度摹寫「從分手的那一刻起」的你我。
     
    本詩亦為2016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新詩金典獎得獎作品,可謂其時代表詩作。唯令筆者稍嫌疑惑的是,本詩多處引用南島語彙的手法,與前陣子爆紅的「晶晶體」頗有相似。經上網一查「晶晶體指將『強勢語言』的英文夾雜在中文裡,賣弄運用強勢語言的優越感」,本詩手法則反過來以「弱勢語言」的原住民族名詞夾雜入漢語之中,似乎為凸顯弱勢文化夾雜於強勢文化下的掙扎求存,不過「活化族語」的方法便是替代名詞而已嗎?令人反思。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沙力浪 #南十字星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 #原住民詩 #布農語 #南島語族
      
    --

    美術設計:幸秀

  •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5 20:30:00
    有 70 人按讚

    ※貼文內容0917更新​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
    沙力浪〈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
    〔分手​〕
      ​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
    殘留的溫度​
      ​
    在你的眼裡 ​ ​ ​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 ​ ​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
      ​
    你帶著獨創的*bet'ay(註3)​
    坐上*paraqu(註4)​
    *qan'ud(註5)​
    隨波漂流 ​ ​       ​ ​ ​ ​ ​ 遠去​
      ​
    從那一刻起​
    各自分居​
    海洋、高山​
    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
    〔遠離的你​〕​
      ​
    說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島​
    採走金黃色的稻穗​
    一粒一粒的​
    放進紅色色衣陶​
    裝進南十子星的 lumbung(註6)​
    形成同源的詞彙​
      ​
    搖晃的獨木舟​
    裝上堅毅的舷外支架​
    帶走碧綠的豐田玉​
    划向湛藍的島嶼​
    在銀河中浪跡天涯​
    下錨之處 Te Punga(註7)​
    是南十字星建造的港灣​
    夢想上岸的新樂園​
      ​
    〔駐留的我​​〕
      ​
    沿著 ludun(註8)​
    ​ ​  ​
    走出詞綴的路​
    tun‐lundun‐av(向山上走吧)​
    tun‐ludun(走到高山)​
    na‐tun‐ludun ata (咱們既將往山上啓程)​
    tuna ludun(抵達山頂)​
    muhai ludun (漫山越嶺)​
    muhai ludun‐in(翻越山嶺了)​
    山巒般交疊纏繞​
    繞向山頂​
    順著山谷吹來的氣音​
    俯瞰著 ​ ​ ​ 遠走的航跡​
    仰望著 ​ ​ ​ 牽引你的那一顆星​
      ​
    〔同受苦難​​〕
      ​
    以日月星辰辨別​
    以風、洋流為導引​
    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
    航行大風大浪​
      ​
    星條、十二道光芒、太陽的利刃下​
    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
    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
    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
    乘著殖民浪頭的「發現號」​
    駛進了大鐵船的崇拜​
    離去時,從勇土的口中搶走神聖的 tabu(註9)​
    帶走了無法言說的禁忌語​
      ​
    〔凝視​​〕
      ​
    千年的移動、千里的距離、千種的語言​
    灑落在萬座島嶼上​
      ​
    憂鬱、落寞的摩艾 Moai(註10)​
    可否將 mata 望向北方​
    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
    凝視語言裡流動的音節​
      ​
    重新建造邊架艇​
    將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順著星光 ​ ​ ​ 再次追尋​
    乘著風勢 ​ ​ ​ 再次破浪前進​
    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
    註1 mata:布農語,眼睛。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
    註2 ima:布農語,手。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3 *bet'ay:擬測古南島語,船槳。​
    註4 *paraq:擬測古南島語,船。​
    註5 *qan'ud:擬測古南島語,隨波漂流。​
    註6 lumbung:爪哇人稱南十子星為 lumbung(糧倉),因為這個星座的形狀像農做小屋。​
    註7 Te Punga:毛利語,南十字星,他被認為是獨木舟(意指銀河)下錨之處,指標就是錨索。 ​
    註8 ludun:布農語,山。​
    註9 tabu:英語的外來語,借自太平洋小島原住民語語 ta‐bu, 神聖之意。​
    註10 Moai:摩艾石像(又譯復活節島人像、摩阿儀、摩埃石像、毛埃石像)位於復活節島。​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沙力浪 創作​
    #莎拉 手寫,粉專 莎拉手寫,Instagram:sara_sara0316​
    #陳雪 賞析,相關粉專 告非非心​,爽爽滾

    ※特約撰稿人 陳雪 賞析​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往今來許多詩詞圍繞著人類諸多情緒抒情,而「離別」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們的生命週期裡,不免會離開家庭、離開生活環境或離開舒適圈的情況。遇到的當下,無論是動作的人,還是留在此地的人,都同時正經歷一場「離別」的過程。​

    詩人說「從那一刻起/各自分居/海洋、高山/展開不一樣的旅程」,並且「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離別有淚水、有不捨,然而在此詩中,詩人認為是一個新的旅程與新的祝福。​

    此方的人祝福遠離的你「找尋屬於自己的島」、「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航行大風大浪」。但此方的人並非就此停滯,「駐留的我/沿著 ludun/走出詞綴的路」持續維護著「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詩人以「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比喻外來文化的侵襲,「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而留駐此地的mata「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因此最後更祝福隨波漂流、遠去的Te Punga,除了建立「夢想上岸的新樂園」之外,還能夠「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實則本詩的「你」、「我」可能都並非單指「人」而已,詩人以指向性的稱呼,分別表達對文化或語言的呼喚。全詩分為五節--「分手」、「遠離的你」、「駐留的我」、「同受苦難」、「凝視」,從不同角度摹寫「從分手的那一刻起」的你我。​

    本詩亦為2016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新詩金典獎得獎作品,可謂其時代表詩作。唯令筆者稍嫌疑惑的是,本詩多處引用南島語彙的手法,與前陣子爆紅的「晶晶體」頗有相似。經上網一查「晶晶體指將『強勢語言』的英文夾雜在中文裡,賣弄運用強勢語言的優越感」,本詩手法則反過來以「弱勢語言」的原住民族名詞夾雜入漢語之中,似乎為凸顯弱勢文化夾雜於強勢文化下的掙扎求存,不過「活化族語」的方法便是替代名詞而已嗎?令人反思。​
      ​
    ※沙力浪​
      ​
    沙力浪,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
    (取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
    ※編按:​

    論述當中經常將語言物化,以藉此分割、改變,作為一種區分,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需要思考的是更深層的文化意涵,背後的民族、區域與精神。​
     ​
    語言和文字本質上是透過書寫、傳講,廣泛地建構起來的,這位建構者的身分可能是作家、普羅大眾,正因如此,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卻不可能完全一致,必須更謹慎地對待語言和文字,以及其身後的建構者。​
     ​
    原住民語言的使用亦是如此,藉由弱勢語言夾雜於強勢語言的對比,提醒著我們,是否因自身的文化背景,將自身使用的語言視為專一,反而忽視了每個人都是語言和文字建構者,形塑成現有文化深厚的底蘊。​

    另,因粉專無法更改字體,故我們加〔〕來顯示詩中小標。​

    #詩聲字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十字星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

  • 海洋獨木舟英文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9 07:48:26
    有 23 人按讚

    【蔡政府,謊言該停止了!】

    記者會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fangjay2011/videos/10219965447467574

    如果核廢料可以用錢解決,全世界就沒有核廢料了,蔡英文不了解核廢料的本質,更不了解達悟人的本質,如此的國家領導人,會把台灣帶到哪裡去?如果連幾桶核廢料都處理不好,還有臉繼續執政嗎?

    11月22日早上忽然聽到新聞報導,蔡英文下午要在台東宣布給予蘭嶼「雅美族人」25.5億的補償金,而新聞聽了半天,直到1週後,也不清楚到底這25.5億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如何用?會有何效果?

    我聽到新聞後,我猜一定會激起達悟人的憤怒,就打電話給夏曼.藍波安。

    「你知道蔡英文要給你們25.5億嗎?」
    「有。」
    「你或你的族人有什麼想法?」
    「我沒有想法,其他人的想法我不知道。」

    電話對面的聲音冷漠而不耐煩。

    「我現在很忙,在和兒子造船(拚板獨木舟),沒時間管這種事啦。」

    「好吧,你忙。」

    看來達悟海洋文學家夏曼.藍波安對補償金的事沒什麼興趣,問了兩句,就開始有些憤怒。就算老朋友,也不該問他這麼羞辱他的問題,不禁慚愧。

    25.5億能解決核廢料嗎?能滿足達悟人的人心嗎?我認為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問題,這都緣於民進黨的漢人沙文主義文化,膚淺的認為錢就能解決問題。

    一切都是因核廢料而起,重要的是,存在蘭嶼的12萬桶核廢料何去何從?沒有解答。我在2012年9月初,天秤颱風後,到蘭嶼調查核廢料的情況,與台電人員討論,以當時11萬桶核廢料的規模,若要移出蘭嶼,大約是12億的工程,蘭嶼的核廢料可以從現成的龍門港出發,送往核三廠的後壁湖港,存放在核三廠衡溫衡濕的廢料倉庫,是最經濟可行的。

    然而歷經蘇貞昌、蘇嘉全、曹啟鴻、潘孟安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屏東縣,基本上不可能同意。民進黨主推非核家園,卻無法幫助不曾用過一度核電的蘭嶼人非核,的確是很諷刺。

    不論擁核、廢核,如何安全處理核廢料,是台灣真正無法迴避的問題。

    這也證明「非核家園」只是口號,用來騙取政權,口惠而實不至,根本沒有一套明確的策略和做法。平時喊口號,到了選舉,就突如其來的一筆錢,砸給蘭嶼人,是「x後不理」嗎?

    25.5億對台灣的漢人而言,是一筆鉅款,如果分給5千位達悟人,每人分到50萬元,他們還要抗議台灣人嗎?

    我相信蔡英文這次25.5億真的踩到了達悟民族尊嚴的底線了!

    我去過蘭嶼不下10次,但每次去都會發現到一些令自己非常驚訝而且汗顏的事,而且去得越多次,越令自己驚訝,原來以前的「以為」都是錯的。

    台灣絕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蘭嶼達悟族男人的名字很多是夏曼、夏本,女的是希婻,其實這是他們的名字是從子,而非姓氏從父或母的。

    我1989年前認識開著計程車的「施努來」,2009年再和他連絡上時,他已改名為「夏曼.藍波安」,因為他的兒子是「藍波安」,「夏曼」是爸爸的身分。

    所以施努來的爸爸是夏曼.努來,當施努來有了第一個兒子取名「藍波安」,施努來就要改名為「夏曼.藍波安」,他的太太就是「希婻.藍波安」,「夏曼.努來」就要依著孫子「藍波安」改名為「夏本.藍波安」。

    達悟人的姓名方式,好像是向前跑的,家庭中只要有新一代出現,父祖都要跟著新生兒改名字,如果了解這命名系統,就一目了然族人之間的關係與歷史。而我們漢人的命名,好像是不斷回頭看過去的祖先,而不是向前看、向前跑。

    達悟人的文明不是貧窮,而是過度富庶

    過去,我一直以為蘭嶼生態系統是很貧乏的,完全沒有工商業,四面是海的小島,竟連一個魚市場都沒有,也沒有達悟人開店做生意,都是外來的漢人。我猜蘭嶼人一定是窮到開不起店。

    但是當我和達悟的朋友認識後,到蘭嶼,就和他們一起吃海產、芋頭,他們打魚、採集就與家人、朋友分享。邊吃邊聊,吃玩了,就有人出去,一會兒就滴溜條魚或龍蝦回來,笑著說,「今天冰箱裡剛好有這個。」

    大海是達悟人的冰箱,生生不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難怪達悟人不需要開店,食物的來源太豐盛了,豐盛到十分挑食,吃海鮮還要看季節可以吃什麼魚。還分女人魚、小孩魚、老人魚,以及男人魚,即使有魚,姓別年齡不對,也不能吃。

    基本上,漂亮美麗的魚是給女人、老人吃的,醜的魚是給男人吃的,太醜的魚,連吃都不吃。

    什麼時候,什麼人,吃什麼魚,這一套吃魚的系統太複雜了,我還是當個無知的漢人,碰到就吃,絕不含糊。

    每次去蘭嶼,總是帶著深層生態學的衝擊回台灣,達悟民族的思考、生活方式、傳承,已經是一種文明,遠高於文化的層次,讓我重新反省、審視台灣漢人文化,以及所謂進步的文明。

    核廢料問題,這也是個極度文明衝突的問題。僅管台灣有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說,「核廢料有解」,如果真的有解,請告訴大家要花多少錢。

    我還是銅臭味十足的拜金文化、金本位文明的人,我的師父們都教我,最後要用「錢的當量」來衡量萬事萬物。

    這就是「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的道理。「核廢料是寶」、「核廢料有解」這些大言不慚的人,如果是真的,早就發大財了。

    我曾去新竹清華大學門口示威,要求清大核工的教授先拿清大校園做個核廢料永久貯存的示範場,清大核工教授經常口出狂言,不但他們有能力解決核廢料,還能短期內清乾淨福島核災的輻射污染。

    清大核工如果有這麼好的「殺頭生意」,為什麼核工系要偷偷改名成「工科系」?讓人看不懂是什麼,有朋友的小孩進去以後才發現是核工,我只能苦笑,以後吃東西,一定要先看內容成分,不能只看包裝廣告。

    面對核廢料,因為大量具有極大殺傷性的人工核種,半衰期動輒數萬年,所以要數十萬年至百萬年以上,這些核種才可能無害化。

    這是百萬年的事,超過我們人類演化的進程,1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在哪裡?一般人類學家相信,最早的現代人類出現在7-10萬年前,換句話說,在人類再演化10次,變成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物種(有10個新),這些輻射毒玩意兒才能無害化。

    在2017年為了探究處理核廢料的可能性,去了德國一趟,德國還沒有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在康拉德花了40年、40億歐元在地下1,000公尺挖了40公里的坑道,來存放核廢料。這個低階核廢料貯存場的地質十分穩固,在過去1億年至1億2千萬年都沒有任何移動的紀錄。核廢料放進去後,先觀測100年,如果300年都沒有動靜,就永久封存。

    至於高階核廢料,德國是非核武國家,所以只有核電和研究用的核廢料,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主要是人民的接受度問題,所以德國的政策是,面對如此長久、嚴重的事,全德國境內每塊土地都要來考慮做為最終高階核廢料的貯存場。

    我看到了源遠流長,巨大金額的錢潮,真希望核廢料處理、貯存是世襲制,後代子孫就永遠有就業機會;就像孔子一樣,到了七十多代後,還能享受祭孔的榮耀,在山東曲阜,還能安葬在孔林(孔子家族的墓園)。

    但是孔子才2千年,我們面對的可是1百萬年的頑強毒物 --- 核廢料。

    台灣有這材料去談核廢料嗎?除了放在蘭嶼欺侮達悟民族,我們還有什麼出息?如此不負責任傷天害理的事,是會遭天譴的。

    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拿25.5億出來開蔡英文的玩笑,這比高鐵延伸到屏東,延伸到宜蘭更荒唐。

    或許是12萬桶,一桶2萬多來算的,如果這樣,達悟人可以拿2萬元,把一桶放去清大,他們有能力處理,讓他們賺這錢吧。

    我相信清大核工幫一定不同意,如果不同意,就請閉嘴,以後不要再說「核廢料是寶」、「我們有能力處理核廢料」這種妖言惑眾。

    面對核廢料,不只是科學、工程、技術問題,而是高度的政治問題,政治必須溝通、妥協,而不是傲慢無知、無法無天。蔡英文2016年勝選時的「謙卑、謙卑、再謙卑」到哪裡去了?

    妳身為大島的頭目,就應該用心一點來面對這個跨世代問題,不能只管一代,或只管下一屆的總統位子,必須拿出智慧與誠意來解決這問題。

    低階核廢料比高階容易億萬倍,我建議從凱達格蘭大道(原名介壽路)、中正紀念堂開始,每塊土地都要思考做為核臨時廢料貯存場的選址範圍,讓大家好好思考我們這代用了核電的代價。

    我算過,蘭嶼的12萬桶核廢料,放在中正紀念堂剛好放得下,可以把紀念堂內部的空間塞滿,蔣公銅像也不必移走,由這12萬桶核廢料長相左右,這是他當總統時做的決定。

    這麼大的空間,不論集中,還是分散,都不難找,要衡溫衡濕放300年也不難,反正25.5億花了,錢不成問題。除了清華大學外,核研所、核一、二、三、四廠都是好地方,

    剩下的就是感情問題了,如果台灣大島都不能處理,憑什麼我們要蘭嶼人來接受我們拉的輻射大便?一放就是40年。

    民進黨打著非核家園起家,今天必須給達悟民族一個明確完整的交待,和國民黨當年引進核電,打算利用核廢料製造核彈打共匪一樣,都是騙局,有什麼繼續執政的臉面、資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