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洋大學科系分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洋大學科系分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洋大學科系分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洋大學科系分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3萬的網紅ETtoday分享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校友說,海大的系幾乎找不到會失業的!(#安琪)...

海洋大學科系分數 在 ??? 政大 | 科系職涯訪談 | 個人成長 | IG經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0:48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ft.仙弟的潮流英文 更多科系文章👉#jin職涯訪談 這次邀請到了仙弟來跟我們分享他在大學就讀的科系 除了課程內容、未來出路分享之外 也分享了為何之後他並沒有選擇走本科系相關工作的心路歷程 最後還有想對學弟妹們說的話 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系? 我本來就是理工科...

  • 海洋大學科系分數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17:40:18
    有 14 人按讚

    有校友說,海大的系幾乎找不到會失業的!(#安琪)

  • 海洋大學科系分數 在 Crossing Camp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21 00:00:37
    有 8 人按讚


    【專訪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教育 #大學生看過來
    換日線 Crossing
    你對現存的教育體制有不滿嗎?你對社會的價值觀有懷疑嗎?別擔心,你不是唯一。現任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儘管一路以「人生勝利組」之姿,進入北一女、台大,並於德國取得藝術史博士學位,但她對追求分數與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卻十分排斥。
     
    與眾不同的是,她在抗拒之餘,主動向外「求援」,靠著閱讀尋找答案:「讀完青少年心理學後,我相信我的不滿足是有道理的,但我也知道自己當時能做的,是先把自己發展好,以後有機會走出去看看,再回過頭來幫助台灣。」
     
    於是,她在體制裡「生存」了下來,更勇於在台灣大學畢業後,在德國重新從大學念起,10 年來穿梭於 5 種外語間,不以為苦。
     
    她更坦言,從未把「非拿到博士不可」當成目標:「我覺得一種比較自由的人生,應該是你不必害怕你如果沒有這個工作、如果沒有這個學位,你的人生就完了;相反的,你仍然可以追求許多其他事情。」
     
    如果你也是學生,請暫且擱下手邊事務,好好閱讀本文,重新進行自我定位:為什麼我總缺乏這樣堅毅的心理素質?台灣真的如別人所說,只是個嚴重缺乏就業機會的鬼島?我應該往什麼方向努力?──相信短暫閱讀的這五分鐘,將會影響你未來的五十年。(小編浮誇)
     
    如果你是老師,也請點進文章,看看德國教育體制,是如何教導學生,讓他們能夠安安穩穩的由(外界認定尋找工作相對困難的文科系)順利接軌職場──究竟,德國教育有哪些可取處?台灣又有哪些值得讚揚與有待改進的地方?
     
    而若你是家長或關心台灣教育的公民,更應藉本文了解當今學生的心態,「世俗」與「理想」,並非不能並存,最根本的還是──你到底培養了自己對什麼領域的熱情?
     
    繼續讀:〈 像海洋一樣思考:傳遞所學打破迷思,「一些我想為台灣社會做的事」── 專訪台大歷史系教授、促轉會委員花亦芬(下)〉→ http://bit.ly/2rTHvBr
     
    #台大歷史系 #花亦芬 #促轉會 #公民素養 #轉型正義 #大學 #科系 #教育 #德國 #抗拒體制 #教育體制 #林欣蘋 #世界看台灣換人說說看 #換日線編輯部

  • 海洋大學科系分數 在 Jo's 九萬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4-15 18:08:01
    有 23 人按讚


    國高中必修程式設計?親愛的教育部,可以不要鬧了嗎?

    我覺得國高中可以提供程式設計課程當然是件挺不錯的事,但必修?至少我知道我就是會恨死這堂課的人。會使用網際網路找資料、處理各種和資訊有關的事情在現代當然重要,但學習程式設計真的有必要嗎?以我個人來說,我平常有需要的,也就是做網站和google,而目前這些我也還沒需要別人幫忙。真的有其他需求(開發app?),我去找有此專長的人來合作就好了,這不就是「專業」的可貴之處嗎?

    我可以舉其他國家的例子來做比較,要教育部參考、向他們看齊,但我覺得那在現階段是暫時沒有幫助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在比例上,就是比較不重視在人文藝術領域上有長處的學生,而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去選擇那些所謂「有出路」(白話就是有錢賺或是公家鐵飯碗)的科系,好好向錢看的功利主義。

    我不是說錢不重要,但真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會基本程式設計嗎?為什麼不能讓有理工專長的學生去專心選修這門課就好了呢?喔對我忘了我們是團體主義,我們是電子科技產業大國,除了培養更多工程師,其他的事情通通都可以放一邊去~

    但就是這種態度,才會讓我們的社會極度不平衡,人文藝術領域的人大都得不到合理的報酬,但這完全是另一個話題。

    楊照先生曾在著作《古典的思索:想樂第三輯》中提到:『古典音樂比其他音樂值得思索,其中一個原因是:古典音樂比所有其他音樂都要來得複雜。那麼複雜的和聲、結構、曲式、配器、變化,一直逗引著我們精煉自己的耳朵去聽得更多更仔細。到了一個階段,聽音樂的人會恍然領悟,這樣的音樂,不能光是只靠耳朵來聽,一定要動用大腦思考上的協助。

      古典音樂比其他音樂值得思索,另一個原因是:幾百年來,西方建立了以思索角度看待這些音樂作品的習慣與傳統,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紀錄。這些紀錄不是外於音樂的東西,而是在時間中早已和音樂纏捲混同了。這些紀錄一方面提醒我們在音樂中聽甚麼、聽到甚麼;另一方面又將音樂從單純的聽覺擴張出去,和生活、文化的其他面向進行有趣、豐富的連結。』

    這些年來我一直不斷和很多家長強調,學習古典音樂可以培養的,不只是會一樣樂器而已。學音樂培養的是專注力、分析的能力、還有鑑賞、與生活及文化連結的能力。邏輯不是只有靠數字才能訓練,因為音樂裡面也含括了數字!更重要的是,只要持之以恆的付出時間、懂得用頭腦有效率練琴(分析),就會看到成果。

    「聰明的努力」(不是沒頭沒腦)並且有恆心,就會有收穫是音樂教我最重要的事。而音樂本身也是和許多事情相通的,至於怎麼個通法,明天下午可以來聽我的講座(偷打廣告,訊息在文章下方。)

    抱怨歸抱怨,面對這樣可怕的教改,我們還是要有個solution。以前我在美國的高中也有電腦資訊類的必修課程,只有一個學期,課就叫做computer science。但其實我們內容只是在教網路怎麼運作(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到底上了什麼我根本也忘了。)如果真的對程式設計有興趣的,學校還是有程式設計課,但那必須要自己和該門課程的老師請願,由他許可簽名才能修課。畢竟身為老師(我是老師我懂),如果要教根本沒有興趣的學生,也是一種變相的折磨。

    那在台灣要怎麼做到這件事呢?以下是自己瞎講,但我覺得不是不可行:

    以台灣目前的體制來說,要讓學生可以自己安排上課時間、選擇想修的課應該還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讓每個學生在校內都有合適的輔導老師。這個輔導老師可以是任何老師,甚至是行政人員,目標是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專長和興趣。當然老師們基本上要有正確的觀念,何謂「正確觀念」,可以參考我前幾篇文章。但簡單來說,就是要拜託老師們不要再說出:你成績很好應該要去念醫科唸電機唸法律這種可怕的話。

    然後,再把必修的科目(國文、英文、數學、歷史、自然)集中在一週的其中幾天,其他時間學校可以請老師教授更專業的科目,像是程式設計、建築美學(畢竟遍佈全台灣的鐵皮屋和那座藍色的玻璃鞋教堂也是很可怕的東西)、音樂賞析、犯罪科學、心理學、海洋生態、機械設計 ... 甚至可以和職校合作!(以上只是舉例,也許大家可以一起brainstorm。)音樂美術也應該要是必修,但這年頭大家都會在外面上課,學生程度不一,學校也應該要有各種不同的音樂美術課程,讓學生可以選擇有興趣的課。

    如果讓學生可以上自己有興趣的項目,這樣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會更有方向,才不會考完試看著分數亂填。畢竟我們應該是要培養出更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而不是一群很會考試的機器啊!

    有點太憤怒了,但對這篇文章發表意見是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討論,我們需要的是solution!面對台灣失敗的教育體制,我們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繼續讓教育部胡搞瞎搞。
    ___

    4月16日(明天)我和國中同窗好友秋憶將在台北一起舉辦一場音樂講座《想音樂|想旅行:從台上到台下》。我們都是在台灣音樂班體制內接受古典音樂訓練的孩子,卻不約而同地選擇離開。她完成大學後去了倫敦,目前在台灣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不管你是對我們的行業有所好奇,或是目前在體制內正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又或者你想要重新觸碰塵封已久的樂器 ... 都歡迎你來聽聽我們的分享。我們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並含括了在台灣和國外的各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也會有音樂可以聽囉~至於詳細內容是什麼,就明天見吧! :)

    *講座內容細節(臉書按參加提醒自己)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69997956586671/

    *記得到活動網頁登記名字,確保名額!>> http://www.accupass.com/go/90000x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