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水鹽度垂直變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水鹽度垂直變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水鹽度垂直變化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大頭家-活體空運、急凍生鮮商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鰭鮪 學名 Thunnus albacares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俗名 串仔、黃鰭串、甕串、紅肉、黑肉 大陸地區 黃鰭金槍魚 異名 T. itosibi 英名 Yellowfin tuna, Allison tuna 日本語 キワダマグロ(東京); キワダ (別名) 分類...
海水鹽度垂直變化 在 大頭家-活體空運、急凍生鮮商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鰭鮪
學名 Thunnus albacares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俗名 串仔、黃鰭串、甕串、紅肉、黑肉
大陸地區 黃鰭金槍魚
異名 T. itosibi
英名 Yellowfin tuna, Allison tuna
日本語 キワダマグロ(東京); キワダ (別名)
分類 鱸形目 鯖科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暖水海域,唯地中海缺如。本省各地及遠洋海域均產,尤以本省東北部經東部至西南部產量最多。
產期 週年,四至十月較多,以冬天較少。
生態 大洋性上層洄游性魚類。洄游於較深較暖的大洋中,游泳於躍溫層(註)上下之水域,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8℃~31℃之間。分佈範圍在南、北緯35°間之海域,以赤道附近最多,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有黃鰭鮪棲息 ,黃鰭鮪與大目鮪不作橫斷太平洋之集團大移動。
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很少接近陸地,是所有鮪類中體色最亮麗者。以飛魚和其他小魚為食,偶爾也吃烏賊和甲殼類動物最小成熟體長70-80公分,極具經濟食用價值。體長最大尾叉長可達200公分,一般在150公分左右。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為食。平均大小100磅以上。
其特性為廣鹽性、島嶼性
註:海表面下,由於對流較旺盛海水充份混合,海水溫度與鹽度的分布相當均勻,此一水層稱為混合層。混合層與深海之間的溫差大,形成一溫度變化極為快速的水層,為躍溫層( thermocline)
最大體長 最大尾叉長可達200公分,一般在150公分左右,最大尾叉紀錄長達239公分
形態特徵 它的色彩比其它種類的鮪魚更豐富,淡黃色線暈從胸部延伸至兩鰭,兩根細長的背鰭和臀鰭,鰭的顏色鮮亮,而身軀則充滿魚鱗。體紡錘形,稍細長,頭較小,尾柄細,尾部稍瘦細而長,腹面邊緣無脈管條,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 2條。體背濃青色,側面呈黃金色,第二背鰭隨體長之增大而成絲狀。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體背藍黑,腹面銀白色,第二背鰭與臀鰭呈黃色,普通體長為一五○公分以下。,尾叉長小於70公分者,其體側有銀白色點及橫線。第二背鰭、臀鰭及各離鰭均鮮黃色。本屬全世界共產 7種,本省產5種,除了本種外,尚有長鰭鮪(T. alalunga)、短鮪(T. obesus)、鮪(T. thynnus)及小黃鰭鮪(T. tonggol)。本種產量為鮪類之冠。
第一背鰭12〜14棘,第二背鰭14〜15軟條,背側8離鰭,臀鰭14〜15軟條,腹側8離鰭
背鰭ⅩⅡ〜ⅩⅠⅤ-14〜15,8〜9;臀鰭14〜15,8〜9;胸鰭32〜35;腹鰭Ⅰ+5
漁業及其利用 黃鰭鮪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是重要之漁獲物。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圍網及流刺網等。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
處理方法 漁獲後(鮪釣)須先行放血,再低溫凍結保藏,一般作為罐頭原料,新鮮者亦可作成生魚片,肉質為桃紅色。
漁法 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圍網及流刺網等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綠島、東部、西部、南沙
http://tuna-taiwan.myweb.hinet.net/A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