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明威童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明威童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明威童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明威童年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最討厭別人的樣子,可能是我們難以接納自己的某個部分。】 ⠀⠀ 圖片是三島由紀夫與貓。 ⠀⠀ 童年被嚴格的祖母帶在身邊、離開溫柔的母親,為了滿足祖母的需求,一直努力做到祖母的標準。或許他的假面,很早就戴上了。 ⠀⠀ 努力滿足大人的需求,三島由紀夫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祖母希望他能夠重振貴族家世的榮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

海明威童年 在 蔡宗祐 美食|健康|曲線管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2:20:01

【17年童年的一部分】 安麗是我生活及童年的一部分,桃園物流中心也是。 小時候最喜歡來到這個地方,因為可以喝到好好喝的檸檬雪泡,當時的活果纖飲叫做活力八寶,聽起來又俗又親切的。 小時候我去R&J咖啡廳的次數比星巴克還要多。跟著爸媽一起出門,在這裡寫功課看書玩電腦一個下午,然後回家。 我很喜歡這...

海明威童年 在 舒夢蘭Claire Meng-lan S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16 05:07:22

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 nor of women, nor of great occurrences, nor of great fish, nor fights, nor contests of strength, nor of his wife. He o...

海明威童年 在 寫小說的人,光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31:39

【旅讀土地】#海明威的家 ⠀ 我是在濕漉漉的陰雨天,來到海明威的家。 ⠀ 海明威的家位於芝加哥橡樹園內,附近還有建築大師萊特(Wright)的事務所與建築作品,很值得安排半天至一天,參加導覽,走走晃晃。 ⠀ 和朋友參加了導覽,才知道這裡是海明威出生與五歲以前居住的家,於是導覽重點其實是放在海明威的親...

  • 海明威童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1 10:41:29
    有 2,160 人按讚

    【我們最討厭別人的樣子,可能是我們難以接納自己的某個部分。】
    ⠀⠀
    圖片是三島由紀夫與貓。
    ⠀⠀
    童年被嚴格的祖母帶在身邊、離開溫柔的母親,為了滿足祖母的需求,一直努力做到祖母的標準。或許他的假面,很早就戴上了。
    ⠀⠀
    努力滿足大人的需求,三島由紀夫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祖母希望他能夠重振貴族家世的榮光,父親希望他可以當官念法律,母親希望他可以寫作,於是他都做到了。他因為成績優異得到日本天皇親授懷錶、念東帝大法律系、進入大藏省成為公務員,晚上回家繼續寫作。
    ⠀⠀
    ⠀⠀
    過著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要求完美的三島由紀夫不讓自己有休息、下舞台的機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用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
    或許,他內心中,那個嚴厲的祖母從來沒有離開,早已內化成他內心的一部分。
    ⠀⠀
    就像三島由紀夫還曾經說過:「13歲的我,有一個60歲的戀人。」
    ⠀⠀
    令人有些毛骨悚然、卻又有些悲傷的一句話。
    ⠀⠀
    就像有朋友留言說,說不定三島由紀夫討厭太宰治,是因為他活成了三島由紀夫不敢活出的樣子。
    ⠀⠀
    有時候,我們最討厭別人的樣子,可能是我們難以接納自己的某個部分。
    ⠀⠀
    想聽更多的三島由紀夫或 #太宰治,歡迎收聽: #作家的靈魂腳本 ,明天更新: #芥川龍之介。
    ⠀⠀
    接下來會稍微出一下日本海,談談 #海明威 。
    ⠀⠀
    ⠀⠀
    《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EP03|三島由紀夫:追求內心認定的「完美自我」,認真而過度努力地面對人生
    ⠀⠀
    (收聽連結與圖片來源請參考留言)

  • 海明威童年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8:55:44
    有 29 人按讚

    一念之間

    我之前寫過《Groundhog Day》,但最近有些新的感悟,所以想再分享一次,無論如何這都是一部百看不厭的電影。

    在說沉重的話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Groundhog Day的趣事,男友的工作包括一件聽起來很無聊的差事,就是每天打電話給客戶,確認他們想進行的交易,聽著一串又一串的數字,我心想,不是用電郵更方便、準確嗎?他說那是公司的規定,而電話另一端的客戶跟他一樣無奈。從此,他每打完這通電話,我就笑說那是groundhog day。後來我在工作上也有重重覆覆的事項,有位同事在開會時笑說那根本是groundhog day嘛,我有點開心,因為我們有同樣的幽默感,也有點沒趣,原來這個比喻不只屬於我一個。

    最近在不同渠道收到了一些問題和訊息,引起了一些反思,想與大家分享。

    在這些訊息中,很多新朋友、舊朋友對我的新工作特別感興趣,甚至問我有沒有在Tate面試的心得跟他們分享。在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們對藝術行業的興趣與渴望,但卻欠缺對這個圈子的了解和入行的決心。

    我很坦白地跟他們說,他們或許更需要知道的是現在英國藝術界別的就業情況,或者先嘗試報報看自己心儀的工種,看看有沒有回覆、面試的機會,然後在調整求職策略。我找工作找了大半年,在去Tate面試之前,我經歷過很多失敗,每次失敗我都嘗試從中學到些什麼,比如履歷要怎麼寫才能被看見,如果有面試的話,又怎樣說服他們聘用一個剛來英國的人,而不是本地人;而更長遠一點來說,我就是怕找不到工作,所以同時唸碩士,也替不同的公司寫文案,維持生活。而最後在Tate面試,倒是很簡單直接的對談,雖說簡單,卻綜合了我前七個月的經驗和過去三年在這個行業的工作經驗。

    聽起來說許很臭屁,但投了幾百份履歷才換來一次面試的機會,聽起來應該並沒有很厲害吧?甚至讓某些人感到絕望。我想跟他們分享的,是一種務實的心態,可以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但不應該只是遠遠的想像那個目標,然後默默地準備那個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面試——至少生活沒給我這樣的餘裕。被拒絕得多也會習慣,但不是那種「我就是很失敗」那樣的習慣,而是「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吧」。

    如果有這個心態,即使暫時未能入行,但當機會來臨時,你會有更大的信心把握,而當然,更主動的人不應該等機會來臨,而是創造機會。

    最近在看一些書,然後回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我的家境絕對不是富裕,但媽媽總是很樂觀、堅持地走下去,而無論我在學校的成績有多好,每次公開試總是拿不到期望的成績 ,連考大學也比很多人不順利。生活中有許多個「不如放棄吧」這樣的念頭,但最後都選擇了試試用別的方法達成目標,冤枉路其實不冤枉,至少我又離自己的目標近了一步。

    有朋友說我很幸運,雖然我馬上聯想起窮困的童年和早逝的爸爸,但我還是會點頭微笑,幸運在哪裡呢?或許它就是每次很想很想放棄時,心中那股「不如再試一次?」的聲音吧。

    就像《Groundhog Day》的劇情一樣,只有停止埋怨,一點點地變成更好的人,才能幫自己走出生活的死胡同,從「今天」順利過渡至期待已久的「明天」(,還找到了真愛)。

    “Today is only one day in all the days that will ever be. But what will happen in all the other days that ever come can depend on what you do today. It’s been that way all this year. It’s been that way so many time”

    Ernest Hemingway

    以前對海明威絕大部分的作品都無感,因為覺得他的個性太倔強,太強勢,太絕對,但說許面對被亂流打亂的生活,我們的確需要變得更堅強。

    如何做到溫柔而不脆弱、堅強而不銳利,是我給自己的功課,也歡迎大家一起修練。

    如果你需要人聆聽或就你生活 、工作中的煩惱給些意見,也歡迎找我聊天。

  • 海明威童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12:32:39
    有 100 人按讚

    【遠方和海】
      如果有人生的空拍機,讓你俯視短短幾十年的光陰,你會發現,浮生如寄,如蜉蝣於天地,原來一直在原點兜兜轉轉,重複同樣的須臾。

      去年此時,我家附近的彩虹邨「彬記粥麵美食」爆發疫情,我長期深居簡出,每天Work from Hill,一早就鑽入深山做森林浴,大啖品嚐抗疫神器的芬多精。浸淫於山澗瀑布之間,恣意放題「空氣維他命」負離子。行到雲深不知處,就放任思緒飛上三千里高空展翅翱翔。

      今時今日,我已經搬到台中旅居,自上月中開始防疫模範生的寶島爆發第一次的大規模社區感染。台中是盆地,沒有西貢的山澗瀑布,但就有數個公園信步可達,奢侈到我可以早晨跑去公園看大鳥、晚餐後散步去另一個公園賞山櫻。陪我跑步的大鳥是台灣常見的原生品種黑冠麻鷺,像山雞一樣大小,但就不怕我,原來天性遇到危險時,唯一應變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呆如木雞,因此被戲稱「大笨鳥」。原居於山區的黑冠麻鷺本性其實對人類非常警覺,但近年已經如北漂青年湧入大城市,已經習慣與人同行在公園了。

      兜兜轉轉的不止是疫情,沒完沒了的不止是抗疫。我又看回了童年的讀物,如《老人與海》。原來名著如人,不同年齡看,有不同的感受。小時只懂這是勵志的諾貝爾獎巨著,只有夕陽西下時,才看懂海明威藏在筆後的人生哲理。漁夫又窮又老,不務正業,不去打魚蝦求生,而是葉公好龍,一心以為鴻鵠將至,要打一條世界紀錄的大魚,這是在追求人生的意義而非成就。當此疫情世紀,可以選擇原地掙扎求存,也可選擇抬頭望向遠方和海。

    今日 @頭條日報 專欄: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21/20210618/931233/專欄-非誠勿遊-遠方和海

    #頭條日報 #非誠勿遊 #項明生 #台灣 #疫情 #寶島

  • 海明威童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28 22:22:21

    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的困惑、愁煩、不安、自怨自艾,
    甚至內心創傷都在這場旅行後霧消雲散不見了。
    ──邱一新

      邱一新是資深媒體人、企業主管、作家,更是一名旅行家,走遍世界各地,用生命實踐自己的旅行,寫下多本膾炙人口的旅遊書經典,每一本都能帶領讀者看見關於旅行的極限與可能。

      這次,他將帶我們進行一場思辨之旅,踏上尋找那些改變世界、改造心靈的人與事。從一位不尋常讀者委託的科普旅行開始,邱一新追尋那些用科學改變世界的人:愛迪生、特斯拉、福特、萊特兄弟;也追尋那些用生命改造心靈的人:梭羅、梅爾維爾、佩蒂.史密斯、阿米許人……他把這些人的心理圖景和自己的生命體驗結合,昇華成另一種「地景」,再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書名《與天使摔跤》典出於《聖經.創世紀》,形容與天使近身博鬥,即便傷痕累累,卻都是祝福的歷程;或說是,上天為邱一新安排的特別洗禮。對照邱一新在這趟旅行中的各種觀察與反思,也像是一次與天使摔跤的過程,表面上看似在尋找愛迪生,但實際上卻是在重新定義自己;人生下半場,旅行帶來更多的思辨,彷彿生命所經之處,都因旅行而琢磨出更深的價值與意義,成為「路上的沉思者」。

      本書亦藉由閱讀整理大量的文獻與實地的考察,平實且流暢地勾勒出愛迪生做為一個發明家的平凡與不平凡。歸納出了:創業時期、實驗室工廠時期、電力發展時期、研發中心時期、少年報童時期、童年時期、流浪電報員時期。不同時期連結了不同景點與思辨,作者自由穿越時間與空間,在人們以為愛迪生已然「過時」的當下,再度創造出一段獨特而迷人的對話空間。

      理工科背景的邱一新,擁有一個邏輯井然的頭腦,以及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顆「文學之心」,讓他的旅程充滿豐富多元的風景,如同亨利.米勒所言:「旅人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地方,而是一種看待事情的新方式。」

      如果你熱愛旅行,你會在這本書中看見全新的旅行模式;如果你熱愛閱讀,你翻開的將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如果你是管理者,這本書將帶給你創新的管理思維;如果你是創業者,這本書將告訴你那些成功與失敗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就是你,這本書告訴你的是一個追尋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邱一新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亦曾追蹤摩西(出埃及)、達爾文(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高山大猩猩)、海明威(老人與海)、塞凡提斯(唐吉軻德)、三毛(撒哈拉)、希臘神話(諸神誕生地)……

      旅歷包括:「星空聯盟」邀請環航世界一圈半。浪遊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遜河、勘察加、西藏、貝加爾湖等地。住過南極科學研究站、北極冰旅館、波札那狩獵營等。潛過馬紹爾、楚克、帛琉及加勒比海等。

      採訪經歷包括:伊拉克、柬埔寨內戰,偽裝身份相親越南新娘、偽裝身份直擊北韓、恆河火葬等。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發行人暨總經理,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劃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目前擔任吳寶春食品公司總經理。

      著有《跟著大亨去旅行》、《天方夜譚探險記》、《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人生的旅行存摺》、《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與天使摔跤》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海明威童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10 22:00:11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小說
    ─────
    你能接受與好友的遺孀結婚,養好友的小孩嗎?人真有所謂「自己的獨特性」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我們談到《紐約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禁鎖的房間〉。天才作家范修將自己的著作,甚至遺孀蘇菲,都轉交給了童年摯友「我」;「我」就此替代了范修的人生。然而某日,「我」意外在信箱中發現一封奇怪的信──那是署名范修的來信。信中范修感謝「我」所做的一切,妻子蘇菲和小孩都有人照顧了,作品也已順利出版。然而范修警告「我」,切勿試圖尋找他。范修這麼說:

    我應該有權力以我認為合宜的方式度過我的下半生......雖然我不喜歡威脅別人,但是我還是要警告你,如果你試圖找出我的下落,我會殺了你......我很高興,人們對我的作品如此感興趣。但是這一切似乎距離我十分遙遠。寫作對我而言,已經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了,現在我也已對此沒有感覺。我不會要回任何金錢,我也很樂意將所有財產留給你跟蘇菲。寫作曾經是我的宿疾,現在我終於得以痊癒。

    范修的「宿疾」痊癒了,但「我」的惡夢才正要開始。現在壓力落回到「我」身上了。這真是范修的來信嗎?還是有人惡作劇?如果這封信確實來自范修,「我」該向蘇菲坦承一切嗎?蘇菲的反應將是如何?這其中隱藏了極大風險。故事中,「我」選擇隱瞞此事,和蘇菲繼續快樂的婚姻生活。然而范修真的希望就此人間蒸發嗎?果真如此,那麼何必又多此一舉,寫封信來,將眾多未知的可能性加諸於「我」呢?范修這人超機車的,不是嗎?

    伊格言分析,這正是〈禁鎖的房間〉的曖昧之處──范修內心深處禁鎖的房間,同時亦是「我」內心的禁鎖之地。一個秘密,無人知曉,無從解答,如同一墜入深淵的石塊般無聲無息;因為無論對於范修或「我」而言,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幾乎一樣困難。與此同時,文壇開始盛傳范修並無其人,是「我」假冒范修之名寫出了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故事急轉直下,出版商希望由「我」執筆范修的傳記,平息此一爭議。
    而「我」接下了此一任務。這自找麻煩的程度和范修畫蛇添足的來信幾乎不相上下。我們只能如此猜測:或許「我」意圖藉由「撰寫傳記」此一儀式來「確認」范修的死亡?〈禁鎖的房間〉筆鋒幾經轉折,最終幾乎將這樣的舉止歸因於「恨」......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海明威童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08 20:00:10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