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海明威作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海明威作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明威作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明威作品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鏡好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周慕姿​ x 鏡好聽】獨家 #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全新第五集上線!​ ​ 硬漢派美國文豪 #海明威,以《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不僅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肉體在一次次的炸傷、槍傷、車禍,仍不斷親臨戰事,又成為文學上的巨人,然而英雄般的...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海明威作品 在 Michelle Hsieh 米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4:13:28

疫情之後第一次拜訪舊金山金融區的酒吧 Novela。這是舊金山我最喜歡的酒吧之一,以西班牙文中小說 "Novela" 為店名。整家店的靈感皆來自古典與現代文學中的英雄人物,每一杯調酒也都是以一本書中的角色的特色詮釋的,非常有創意。 來訪前建議事先網上訂位,如果沒有訂位有戶外座位可以坐,不過舊金山的...

海明威作品 在 MillyQ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2 09:38:49

My 100-cup journey in #HK : Cup 30, “A Moveable Feast #1964“ inspired by #ErnestHemingway @theoldman_hk , #Soho, #Central. . If you are a cocktail ent...

  • 海明威作品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5:00:03
    有 34 人按讚

    【周慕姿​ x 鏡好聽】獨家 #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全新第五集上線!​

    硬漢派美國文豪 #海明威,以《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不僅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肉體在一次次的炸傷、槍傷、車禍,仍不斷親臨戰事,又成為文學上的巨人,然而英雄般的海明威,卻在晚年舉槍自盡。​

    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出對人生、社會及世界的迷茫和彷徨。在首部長篇小說《太陽依舊升起》中,引用了朋友的一句話:「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代表經歷一戰的美國人內在共同的失落。「天真的男孩」「理想的自我」與「 壓力下的風度」,#周慕姿 如何看見被世界打碎的海明威,生命中深處的恐懼,與強制性重複的行為,去控制與死亡的距離?​

    🎧️ 現在就收聽!《#作家的靈魂腳本》EP05|海明威(上集)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不能被打敗」——不停逃離死亡的英雄 ➤➤​

    ▹鏡好聽:​https://bit.ly/3ujCJwV
    ▹Spotify:​https://spoti.fi/3kPkmMW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Y1bStR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m4SaoZ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海明威作品 在 Michelle 米雪兒奇幻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1 08:00:01
    有 66 人按讚

    疫情之後第一次拜訪舊金山金融區的酒吧 Novela。
    這是舊金山我最喜歡的酒吧之一
    以西班牙文中小說 "Novela" 為店名
    整家店的靈感皆來自古典與現代文學中的英雄人物
    每一杯調酒也都是以一本書中的角色的特色詮釋的
    非常有創意。

    這天跟 Peggy Hsieh 還有 Joanna H. Hung 一起來
    迫不及待跟 Peggy 第二次相約
    這次也終於第一次見到 Joanna
    真的好久沒有這種平日下班之後的朋友小酌聚會了
    超級開心~

    來訪前建議事先網上訂位
    如果沒有訂位有戶外座位可以坐
    不過舊金山的傍晚通常都很冷
    還是坐在室內舒服很多。

    入內需要先量體溫
    每個座位都有壓克力隔板間隔開來
    我們大約傍晚五點半抵達待到七點半左右
    人潮都不多
    不會有之前酒吧的擁擠感。

    菜單是 QR Code 可以用手機看
    我們都點了之前我很喜歡的 Novela 特調 Punch on Tap
    疫情之前都會有六種不同口味的 Punch (水果調酒)
    現在只有三種。
    可以點超大的 32oz,或是一杯 6oz,也可以點三杯總共 10oz 一組的 Flight。

    我們三個都點了 Punch Flight $17
    由左至右分別是:
    - House Punch Hemingway's "Code Hero":常年都在酒單上的招牌調酒酒味稍微濃一些,是三種威士忌 (Dickel Rye, Busmills, Ardberg)、黑櫻桃酒、Pimm's 英式果酒、伯爵茶、葡萄柚、以及檸檬調和而成,真實有那點海明威作品裡所反映出的悲壯的男子氣慨呢。
    - Mango Rum:以朗姆酒為底,加入了芒果、荔枝、克里邁丁紅橘、與萊姆,整體芒果味比較明顯,是一杯甜甜的水果調酒。
    - Strawberry Mezcal:這杯以墨西哥龍舌蘭酒為基底,帶著淡淡的辛辣口感,加入草莓、蘆薈、葡萄柚、以及萊姆。

    French Fries $5
    點了一份薯條搭配
    撒上了調味香料
    旁邊附上辣根番茄醬與小辣椒蛋黃醬。

    雖然水果調酒的選擇變少
    不過整體酒吧的空間與氣氛還是很棒的
    疫情之後第一次拜訪室內酒吧也很安心
    推薦給最近想要來一次小酌聚會的人!

    Novela

    Yelp: https://www.yelp.com/biz/novela-san-francisco-2

  • 海明威作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9 12:44:22
    有 38 人按讚

    感謝字花 邀請,本週六下午三點半在春秋書店 ,我要和夏 夏 討論「流體」。我們會討論河川、海洋與湖泊,討論一些物理的變動原則,然後談談Be water,一起思考在生活中被時代浪濤推著走的種種感受。應該會是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場合,歡迎大家一起來,也一起認識來自香港的《字花》雜誌。
    __

    最新一期《字花》以「流體」為名,也飄流到對面海,與夏夏、陳夏民,談流動之物、逝遷之事,只為把書中的流域延伸出去,成為我們心裡曲折的思潮。讀書之餘,大家記得,見字飲水、看河、聽海,來聽講座。

    春秋書店二樓
    4月24日下午3時半至5時

    關於對談人
    夏夏
    著有詩集《德布希小姐》、《小女兒》、《鬧彆扭》及編選《沉舟記—消逝的字典》、《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散文集《傍晚五點十五分》、《小物會》。

    陳夏民
    桃園人,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獨立出版聯盟祕書長、大愛臺《青春愛讀書》選書顧問、Podcast節目《閱讀夏LaLa》共同主持人、大愛臺 《熱青年》主持人。著有《失物風景》、《飛踢,醜哭,白鼻毛》等書;譯有海明威作品若干。最近熱衷研究人生收納之奧祕。

  • 海明威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1 22:30:14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海明威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1 22:00:12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小說
    ─────
    為什麼人需要刷存在感?沒存在感會怎樣?會死嗎?藝術就是創造獨特性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我們談到《紐約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禁鎖的房間〉。天才范修將手稿和自己的妻子託付給好友「我」;作品出版後大獲好評,然而眾人卻開始懷疑,范修其人根本是「我」所虛構出來的。於是出版商希望由「我」來執筆范修的傳記,平息爭議。「我」因此開始探訪范修的生平軌跡。而在「我」漫長的追索中,在許許多多其他人的呈堂證供裡,范修的面貌卻並非逐漸變得清晰,反而愈來愈撲朔迷離。「我」如此敘述: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已經了解了有關范修的所有事情。不過我所知道的事情,並沒有給我任何幫助,但也跟我原本知道的沒有牴觸。或者換個角度:也許我所認識的范修,並不是我所要找的范修。最後,他們的話只是確定一件事,發生的事也可能不會發生。范修是和善的,范修也可能是兇殘的......從范修消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矛盾的。

    伊格言分析:此段敘述,乍看莫名其妙,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人原本就是複雜的、費解的,有各種可能互相抵觸的面向;幾乎等同於一本天書。一個殺人魔也隨時可能善待一名流浪漢。而如果說一種天書般謎樣的存在竟奪取了你的存在,那麼這種「個體殊異性」的消失確實可能引發恨意。我們必須承認:人對自己的存在感似乎是有著天生的執迷的。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想假藉撰寫傳記之名,偷偷找到范修,並且將之殺掉的原因。

    於此,奧斯特的筆鋒終究探向了存在的深淵......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海明威作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0 22:00:11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小說
    ─────
    你能接受與好友的遺孀結婚,養好友的小孩嗎?人真有所謂「自己的獨特性」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我們談到《紐約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禁鎖的房間〉。天才作家范修將自己的著作,甚至遺孀蘇菲,都轉交給了童年摯友「我」;「我」就此替代了范修的人生。然而某日,「我」意外在信箱中發現一封奇怪的信──那是署名范修的來信。信中范修感謝「我」所做的一切,妻子蘇菲和小孩都有人照顧了,作品也已順利出版。然而范修警告「我」,切勿試圖尋找他。范修這麼說:

    我應該有權力以我認為合宜的方式度過我的下半生......雖然我不喜歡威脅別人,但是我還是要警告你,如果你試圖找出我的下落,我會殺了你......我很高興,人們對我的作品如此感興趣。但是這一切似乎距離我十分遙遠。寫作對我而言,已經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了,現在我也已對此沒有感覺。我不會要回任何金錢,我也很樂意將所有財產留給你跟蘇菲。寫作曾經是我的宿疾,現在我終於得以痊癒。

    范修的「宿疾」痊癒了,但「我」的惡夢才正要開始。現在壓力落回到「我」身上了。這真是范修的來信嗎?還是有人惡作劇?如果這封信確實來自范修,「我」該向蘇菲坦承一切嗎?蘇菲的反應將是如何?這其中隱藏了極大風險。故事中,「我」選擇隱瞞此事,和蘇菲繼續快樂的婚姻生活。然而范修真的希望就此人間蒸發嗎?果真如此,那麼何必又多此一舉,寫封信來,將眾多未知的可能性加諸於「我」呢?范修這人超機車的,不是嗎?

    伊格言分析,這正是〈禁鎖的房間〉的曖昧之處──范修內心深處禁鎖的房間,同時亦是「我」內心的禁鎖之地。一個秘密,無人知曉,無從解答,如同一墜入深淵的石塊般無聲無息;因為無論對於范修或「我」而言,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幾乎一樣困難。與此同時,文壇開始盛傳范修並無其人,是「我」假冒范修之名寫出了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故事急轉直下,出版商希望由「我」執筆范修的傳記,平息此一爭議。
    而「我」接下了此一任務。這自找麻煩的程度和范修畫蛇添足的來信幾乎不相上下。我們只能如此猜測:或許「我」意圖藉由「撰寫傳記」此一儀式來「確認」范修的死亡?〈禁鎖的房間〉筆鋒幾經轉折,最終幾乎將這樣的舉止歸因於「恨」......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