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產品中有10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李登輝在 1990 年代推動臺灣政治體制的民主化後,準備於 1996 年 3 月舉辦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 而為了因應臺灣民意的要求,以及企圖突破中國長期以來對臺灣的外交封鎖,李登輝決定要對美國進行的「非官方」訪問。 李登輝認為,美國之行可以提升他在國內的民望,又可增強他與中共領導人江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這是一段我一直想找機會發表的內容,關於我親身與幾個一般年輕的政治「素人」對話的心得,包括一位常去的火鍋店老闆兒子(比我...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 黃珊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0:01:49
不應該為了天邊的彩虹大打出手、反而踩死了腳邊的玫瑰 我從政20年,原來參加新黨後來加入親民黨,2016民進黨未提名,禮讓我參選立法委員,就有人說橘子變綠了!2018市議員連任,我支持無黨籍的柯文哲,大家又說橘子變白了!雖然我自己其實從來沒變,六屆議員順利連任應該可以證明吧,但是政治上選舉操作一定要...
-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08 22:15:09🔥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這是一段我一直想找機會發表的內容,關於我親身與幾個一般年輕的政治「素人」對話的心得,包括一位常去的火鍋店老闆兒子(比我小一歲),以及兩個在游泳池意外認出我、進而交談的高雄青年(比我小十歲)。
他們都不自認是所謂「天然獨」世代,也不覺得有什麼「反中」或「仇中」情結,而是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去,「中國」必然會是主導亞洲世紀的老大,那就應該往「中國」去。
他們和時下台灣年輕人一樣,習慣稱對岸為「中國」,把對岸視作「另一個國家」,用他們的話講,是和我們血緣、文化、經濟關係極為密切的「國家」。
他們也同樣不喜美國,認為美國就是靠侵略別人成就自己國內的「民主」,利用印美鈔綁架全球金融,充滿雙重標準的虛偽,隨時準備出賣盟友。他們說,美國正在走下坡,所以更加以鄰為壑,如果到了某一天,台灣必須選擇美國或「中國」,他們會選擇共同血緣的「中國」。
其中一個小我十歲的小伙子,更直接說「中國」如果不抓緊自己的制度,一旦隨便開放,就要繼續做被美國文化、經濟「殖民」的狗。
我又再問他們,如何看待兩岸未來?他們異口同聲都說,「分久必合,我們這一代必然會碰到統一那一天。」至於「一國兩制」?他們說,「中國」愛面子,台灣要裡子,叫什麼其實不重要,維持各自不同的制度,不要戰爭就好。我們本來就是中華民族,說是「中國人」,也可以。
但他們馬上補了一句,「一國兩制」在台灣選舉不能說,怕掉票,所以只能這樣繼續混。他們也說,在部隊當兵時,就體會過不同長官代表不同派系的鬥爭,「中國」的決策圈一定更複雜,如果他們內部不安定,就更可能提早打台灣。像大陸網友愈來愈傾向武統,他們也都看到了。
他們給我的這些回應,其實啟發了我很多。多數青年其實非常務實,想要發展,想要賺錢,知道台灣在衰退,也看到美國的偽善及泡沫。他們相信亞洲整合將是趨勢,中國必然是帶頭者,他們也不排斥加入中國崛起的行列,但因為近三十年的教育,已失去大中國的認同,也不再有過去那種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情感。
我們最後說再見時,兩個高雄青年稱呼我「議員」,其實我並不是議員,也不是委員,只是一介無官無職的政治工作者。但又有多少「議員」、「委員」為了當選,告訴大家一切先選上再說,等到選上以後,便陷入必須繼續「騙票」的惡性循環,最後原本的「理念」也放棄了,永遠沒人敢說真話。
我雖沒有一官半職,但願意在關鍵的時刻,帶領這些迷茫的年輕人走出泥淖。在我來看,他們雖也陷入李登輝以來「兩國論」的思維,但其實都是廣義的統派。善良的台灣人,要的只是和平與發展,當那一天真的來臨,讓我們一起面對,互相扶持。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李登輝在 1990 年代推動臺灣政治體制的民主化後,準備於 1996 年 3 月舉辦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
而為了因應臺灣民意的要求,以及企圖突破中國長期以來對臺灣的外交封鎖,李登輝決定要對美國進行的「非官方」訪問。
李登輝認為,美國之行可以提升他在國內的民望,又可增強他與中共領導人江澤民直接談判的籌碼,因為李登輝在爭取訪美同時,總統府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與中共中央辦公處主任曾慶紅就已經開始討論「李江會」的可能性和方法。
另一方面,李登輝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對臺政策很不滿意。為此,他成功游說美國國會,基於對臺灣民主成就的肯定,迫使柯林頓改變政策,給他訪美簽證。
但是,這種「壓迫」行政當局的做法,讓柯林頓政府的許多官員認為李登輝是個「麻煩製造者」。
不管怎麼樣,1995 年 6 月 10 日,李登輝成功訪美,並於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
這場演講強調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與臺灣民主化經驗,突顯臺灣的價值觀,並透過國際媒體的傳播,將臺灣的主張推向全世界。
然而,這些話在中國耳裡聽來刺耳,他們痛批李登輝的演講是在宣傳「兩個中國」、「一中一臺」。
中國又認為,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是破壞中美關係政治基礎、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鼓勵臺獨勢力,中國的反應非常強烈,還召回駐美大使。
事實上,李登輝在爭取訪美時,並沒有預期中國領導人們會作出情緒性的過度反應,也沒有體會到中國領導人習慣寧左勿右的思維因而無法理解臺灣追求國際參與的民意。
但是,中國領導人把李登輝訪美視為嚴重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中國認為李登輝不能一面推動兩岸談判,一面擴張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而兩岸談判只能有一個結果,就是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
本來江澤民預期柯林頓會順從中國的要求,不給李簽證,但事情竟不如他所預期時,加上臺美兩方的行為以及軍方的壓力下,他決定採取嚴厲行動,也就是開啟「臺海危機」,以防堵未來發生類似的脫軌事件。
從 1995 年的 7 月開始一直到 1996 年 3 月,共軍不時向臺灣外海發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使得美國也緊急調動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臺灣海峽,海峽一時戰雲密布。
但是,這種過度反應對臺灣民心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使臺灣人民對中國的反感大增。
而不只是臺灣,就連美國與國際都對中國能否信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畫了大問號……
📺《 國際橋牌社 Island Nation 2》,明日播出!
1994-1996年間,是一段關於臺灣人在面臨戰爭威脅下,第一次完成民選總統的重要歷史,也是臺灣民主歷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當時的臺灣,在外有中國在國際間外交勢力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在內有各政黨明爭暗鬥、波濤洶湧的政治角力拉扯。
究竟,當時的總統如何在各種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下突破外交困境、順利訪美,並消弭政治惡鬥、開創臺灣總統直選的民主新頁?又該如何化解因外交發展,激怒中國後一觸即發的臺海戰爭危機?
誠摯邀請大家和一同觀賞《國際橋牌社 Island Nation2》,現在就到官網【 https://vip.islandnation.tw/ 】收看吧!
#國際橋牌社 #政治劇 #李登輝 #郝柏村 #黎清波 #楚長青 #美國 #中國 #臺海危機 #民選總統 #臺灣
📖閱讀【1996 年的臺海危機是怎麼發生的?】完整文章:https://bit.ly/3D0IPp3
圖片來源:馬克吐溫國際影像公司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是在diss台灣嗎?】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7月6日時表示:「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新聞報導中提到: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坎貝爾數度提醒,自己要非常小心回答這個問題,並稱「(台海局勢)是個微妙的危險平衡,必須保持的平衡。」同時他也說:「我們確實相信,台灣有權利在和平下生活,我們希望見到台灣扮演其國際角色,尤其是在疫苗以及與這場疫情相關議題領域,他們應該在這方面扮演一角,不應該被國際社會拒絕。」
該怎麼看這段發言呢?這個新聞一出來,我們收到許多讀者的來訊,不少覺得不解,認為難道近來的台美進展難道都是枉然(all for nothing)嗎?當然不是,這幾年來的台美關係升溫、改善都是確確實實地在發生,而且都是以穩健的腳步從各個交流合作層面打破以往限制尋求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而非暴然驟進。
大家會有錯愕之感,或許是因為對美國政策立場不夠了解。我們認為,坎貝爾的發言其實就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重新表述一次而已,即所謂的「維持現狀」,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需要過度解讀。而且該發言脈絡是在講說美國會在東南亞區域加強與中國的競爭力道。
🙏🏻 以上就是我們的結論,以下是很長關於美國政策的說明
▍美國長期立場
首先,我們要了解美國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是什麼,那就是所謂的「維持現狀」(status quo):
一方面中國不能使用武力破壞和平,一方面美國「到目前為止」也不希望台灣改變法律地位,因為這很可能會直接導致中共使用武力。對美國來說,當中共使用武力的時候,美國將要付出的成本將是最大的,而且很可能導致美中兩個核武國家的直接衝突,因此自然是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坎貝爾這樣的發言可以把它拿到美國政策圈從去年開始的一連串關於「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辯論當中來看。要了解這些發言脈絡,必須從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戰略模糊」講起:美方從來不明確指出,當中國對台灣動用武力侵略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反應;美方也從來沒有明確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拜登政府「重回」一中政策?】
https://reurl.cc/eEV4jQ。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reurl.cc/EnbMER。
美國的一中政策長期以來都沒有明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曾經在電視訪問時說道:「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不過後來國務院馬上澄清美國對台灣主權「沒有立場」(https://reurl.cc/gWnA6p )。而在今年三月間,拜登政府的國防部曾經發出一篇新聞稿解釋印太區域現況(https://reurl.cc/4ab7kL ),裡面說「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這是美國行政部門最清楚的一次表態。
其實大家要知道一件事,美國至今仍維持「戰略模糊」策略,其中贊成維持一方的論點之一,就是認為不可以給主張台獨的領導人一個空白的支票,假設將來有這樣子的政治人物來領導台灣,很可能就會讓他們逕自改變台灣的法律地位,造成兩岸衝突,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美國會來幫忙」。
這樣的觀點對台灣人來說自然是相當不利,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侵略野心不會因為台灣或者美國的看法而有所改變。現在許多主張要把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移動的人們,就是一直在強調說,戰略模糊已經沒辦法嚇阻中國了,也有不少人說台灣的領導者目前是非常溫和的,他們不可能會躁進行動。
我們認為,完全不需要為坎貝爾講的話做出什麼過度的解讀,因為這些只是老調重彈而已。當然,我們會看到很多媒體(尤其統派媒體)或者政客很開心,覺得美國在教訓台灣。事實上這只是複述美國長期的政策立場。
▍台灣目前政策優先事項
話說回來,台灣方面近期對於美國政策圈的許多的表態與溝通,曾經有好幾個看起來可能讓人覺得「怎麼這麼保守」的發言,例如吳釗燮部長曾經在NPR上面講說:「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這跟所謂台獨議題都是類似的性質,台灣目前官方的態度就是不會逼美國要在所謂一中一台的議題當中表態。
先前我們提到過,台灣目前的外交團隊非常清楚美國政策界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想像。例如吳釗燮部長在「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發言同時,強調說:「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讓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嚇阻中國使用武力,以及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當中提升防禦能力,對美國來說就是現階段最在意的事情。
在先前的討論當中,我們也曾寫過:我們認為現階段推動台美建交的確不是一個重點,因為台美在許多層面上的交流都還有非常多可以加強的空間。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也認為,「現階段」直接由執政黨來推行會改變台灣法律地位的行動(例如修憲改國號),並不是一件優先工作。
我們認為,台美雙邊關係的「正常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只需要確定雙邊關係是往愈來愈好的方向發展。立即建交(甚至是所謂的台灣獨立)是不切實際的政策目標,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官方現在或許無法推動所謂台灣獨立(還有一個要考量的因素是,修憲必須要有全體立委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才能送交全民複決。想要推動改國號這類的修憲,首先必須要有85席立委支持才行),但是我們還是得認真地討論我們的國格問題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還有個重大問題懸而未解: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而這也牽涉到,台灣「獨立」是怎麼個獨立法?到底什麼是維持現狀?
【戰略模糊下,如何思考台美關係?】
https://reurl.cc/R09Vme
【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https://reurl.cc/j8mZ7n。
▍台灣還是中華民國
美國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對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亦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在當時,在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並不是「承認」,而且是以「中國人立場」為出發點,經過這些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正式宣稱代表整個中國。即使是經常在演講及接待外賓的場合作如是宣稱的馬前總統,在其執政後,也沒有再以國家機關的名義發布正式宣告說我們代表全中國,僅以總統府刊出總統講稿的方式呈現。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中華民國」的性質跟1978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顯然已經很不一樣了。
然而,就連我們自己也還沒對「國格」做正式釐清。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幾乎很少在官方文書裡面提到中華民國,反而不斷提到「台灣」,包括《台灣關係法》也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不知道是故意還是不小心)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並逐漸取而代之。
無論如何,我國國格問題勢必嚴正看待,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都必須要有清晰且明確的看法。即使官方在現階段無法推動法理上的獨立,但這些問題都必須要好好地來討論才是。始終採取模糊策略、遊走模擬兩可的灰色地帶,對國家正常化來說,並非長久且健康的辦法。
▍小結
美國「現階段」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立刻改變國家的法律狀態,這是長久以來的事實,我們不用過度解讀。然而,重點在於,我們該怎麼樣尋求突破呢?這就很值得我們來一起思考與討論了。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以及所謂維持現狀的主張,在台灣被許多「疑美論」者拿來當做反美的理由,有些人會說美國不承諾會助台是因為隨時都會放棄台灣,也有些人說美國就是不喜歡台獨份子什麼的,而他們最終結論都會暗示我們應該對中國採取示好、扈從的策略。
我們認為,美國政策圈的確應該要注意一下台灣的這些親中論的擴散程度。以前戰略模糊的目的之一是要阻止台灣在兩岸議題上走得太快太遠,但現在美國可能也必須要考量到親中人士散播的失敗主義,以及在中美競爭下,想要站隊到中國那邊的拉力。
美國現在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也認為要和台灣維持「unofficial」但又可以有幾乎等同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現狀」其實說穿了就是一邊一國,只是我們這邊這國的性質、以及未來要使用的名稱方面,大家仍然繼續討論中。我們也很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夠持續進行下去,不管在台灣及美國政策圈都是如此。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海峽兩岸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共產黨走過一百年,在海峽這邊的我們,如何看待這一天?
歷經近代史的風雨,中國邁向德先生與賽先生、邁向現代性的兩條道路,有無數人曾為之奮鬥求索。從當年的他們到今天的我們,都依然走在中國國民黨總理 孫中山先生「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的道路上。國父所揭櫫的「三民主義」:追求民族平等、民權保障、民生均富的理想,直到今天仍是兩岸共同的指引。
從辛亥到辛丑,百年來,中國人的確富強了起來,中國大陸的政經實力在國際舞台上已不容小覷。然而,在人類邁入21世紀地球村的今天,我們更願意看到中國大陸不只是強大,更能夠成為一個富而有禮的社會、強而仁義的國家、多元包容的民族。
這是一層更高的境界,更是一份百年的初心。
今天的中國大陸,固然在新時代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民族主義空前高漲、民生主義也在快速發展;臺灣則實踐了《中華民國憲法》對於「主權在民」的莊嚴承諾,建設了自由民主、崇尚人權與法治的均富社會。
對於外界抨擊缺乏民主自由的批評,中共也始終堅持自己的主張。但如果不願意接受外來的想法、自詡要「復興中華」,至少要能以古鑑今:「天下為公」、分權而民本的「共和」思想,從來就在老祖宗的智慧裡。而能夠接受多元聲音、包容不同意見的自信,也才是真正實力者應有的王道氣度。
尊重,友善與包容,這也是台灣的年輕世代與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的朋友們最關心的。
過去,兩岸的上一代曾有意識形態的針鋒相對、政權的對抗,制度的競爭則延續至今。而我一向主張,兩岸應從「求同存異」走向「求同尊異」,任何擴大矛盾的舉動,都是傷害兩岸的未來。這一邊的我們要能夠「知陸」,也希望大陸能夠「懂台」,只有兩岸相互尊重、良性互動,下一代的大陸與台灣才能共享和平未來。
再回首已百年身,眼下中華民族的「到復興之路」能否平順、天下能否太平,皆存乎彼此的足下與心中。
再過一百年也不能忘記,「歷史是人民寫的」,而我們都要向歷史與人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