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海報論文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海報論文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海報論文英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科學X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展秘笈007】科展口試怎麼準備?把稿子背起來嗎?3招超簡單準備法大公開 科展準備到最後一步,就是要參加口試了。對著評審介紹自己的作品,除了把稿子背下來,還能怎麼準備呢?3招教大家,超簡單的科展口試準備法 🔥🔥科展線上課程🔥🔥 【用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完成的科展實驗】 https://bit.l...
海報論文英文 在 乙烯的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01:34:18
【5.08-5.09|專題研究基礎能力工作坊(一梯次兩天)】 這篇貼文除了要跟大家分享 @slekmed 的專題研究講座之外 也想跟大家講一些我自己做科展的心路歷程還有我自己覺得做專題蠻重要的事情 【跌跌撞撞的科展之路】 因為是數理資優班的關係,高一就一定要開始分組做科展 當時我沒有...
海報論文英文 在 許淑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12:45:05
歷經2.5小時的博士論文口試meeting~~~我終於過關惹✌️✌️✌️✌️✌️⋯⋯! 感謝辛苦的口委們認真的看完我的論文並給予更嚴謹更深度的指導,相當的支持與肯定我的努力!另外,還要謝謝院所的秀梅助教,以及我可愛的學弟妹們,特別前來幫我加油打氣,還幫我製作客製化海報哦😘,由衷的感謝大家一起陪我努力...
-
海報論文英文 在 科學X博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1 15:30:09【科展秘笈007】科展口試怎麼準備?把稿子背起來嗎?3招超簡單準備法大公開
科展準備到最後一步,就是要參加口試了。對著評審介紹自己的作品,除了把稿子背下來,還能怎麼準備呢?3招教大家,超簡單的科展口試準備法
🔥🔥科展線上課程🔥🔥
【用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完成的科展實驗】
https://bit.ly/3BFK8c2
🔥🔥科展線上課程🔥🔥
【科展秘笈-研究的策略】
https://bit.ly/3DYH5xU
科展免費分享內容
https://bit.ly/3mxY2c4
科展秘笈系列影片
https://bit.ly/2Yk7khI
科展Podcast
【科展秘笈-研究攻略】
https://bit.ly/3zRawPS
科學X博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x9000/
官網網址:http://doctorx9000.com/
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doctorx9000
影片中參考
https://youtu.be/a3e6Hn1gcD8
https://youtu.be/mV4pOuGdzVQ
https://youtu.be/YCc4zZXAEaY
https://youtu.be/OOuH3q7NMh0
海報論文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海報論文英文 在 許淑華Hsu Shu-Hu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歷經2.5小時的博士論文口試meeting~~~我終於過關惹✌️✌️✌️✌️✌️⋯⋯!
感謝辛苦的指導教授與口委們認真的看完我的論文並給予更嚴謹更深度的指導,相當的支持與肯定我的努力!另外,還要謝謝院所的秀梅助教,以及我可愛的學弟妹們,特別前來幫我加油打氣,還幫我製作客製化海報哦😘,由衷的感謝大家一起陪我努力堅持到最後!最後,還要謝謝我的英文老師楊家蘭女士,不厭其煩的耐心教學.....淑華愛你們❤️哦!
#許淑華 #台北市議員 #博士論文口試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文資所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海報論文英文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台最大表演藝術館藏地拚轉型 為何連文化人都不挺?
台北國家戲劇院地下室停車場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因近月將整修引起熱議。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擔憂表圖在兩廳院稱要轉型「文化知識客廳」規畫下,典藏、開架借閱等圖書館功能恐減少,紛紛表達異議,樂評人焦元溥甚至動念向監察院陳情。
究竟表演藝術圖書館有什麼魅力,讓愛樂人如此不捨?表圖1993年開放,2006年從戲劇院一樓移到地下室,民眾憑身分證就可進入。與表圖開放同年到任的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當時因一般視聽資料放在表圖,國家交響樂團NSO資料放在位於音樂廳的NSO辦公處,讀者找資料得兩邊跑,因此將兩處整合到空間較大的地下室。
館藏19萬件 樂評家曹永坤遺贈7萬收藏
整合後的表圖共165坪,典藏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又以兩廳院歷年主辦節目節目單、海報、錄影帶等最特殊完整。2009年,知名樂評家曹永坤遺贈表圖7萬餘件經典黑膠及古典CD唱片,轟動一時,更壯大館藏,至今共近19萬件,使表圖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
曾獲多次金鐘獎的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劉馬利表示,不論念書、做研究,她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來源就是表圖。這裡擁有許多全台唯一的珍貴音樂館藏,包括書籍、樂譜、唱片、錄音帶、節目冊等也都保存得很好,「這是愛好藝文人士流通的平台,也是屬於我們的文化資料庫。」
早期文化推廣平台 焦元溥是演講常客
表圖早年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推廣平台。劉馬利說,2006年前,表圖每周都有音樂講座,放DVD請專家導聆,她也曾受邀演講。「這不就是文化知識客廳概念?」劉馬利表示,表圖有這麼豐富的書、音樂、節目冊等資料,應以這些為基礎辦活動,可惜近年都停擺。
焦元溥也曾是表圖演講常客。他說,早期表圖會配合兩廳院演出舉辦講座,比如NSO將演出柴可夫斯基曲目,就談柴可夫斯基,向大家介紹除了演出曲目,還有哪些館藏曲目、名家演奏版本可聽,充分發揮公家機關提供藝文知識的功能。
全台珍貴表藝館藏 罕見音樂版本來這找
資深音樂工作者、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吳家恆也說,他多年來倚賴表圖甚重,每每能在瀏覽開架式館藏中,找到罕見音樂版本,「表圖是全台表演藝術資料最精良的圖書館」。
不過,兩廳院去年起討論整修表圖,藝術總監劉怡汝年初宣布表圖將以「面向未來的知識客廳」主軸轉型,讓表圖也成為藝術創作者基地,人人都能在此有參與式體驗。兩廳院並從5月起舉辦會員活動、工作坊,並策畫臉書社團「廳院松spacethon」,希望收集各界建議。
但因兩廳院早已訂出表圖6月15日閉館,不少關心表圖者認為兩廳院提出「知識客廳」說法在先,在逼近閉館前才徵求各界看法,程序錯誤。
吳家恆表示,關心民眾意見當然好,但若在閉館前才辦,時機不當。這就像一位廚師對餐館的客人說「想吃些什麼?盡量說,沒關係!」但其實冰箱裡的菜只能煮陽春麵。「表演藝術圖書館為自己埋下了一連串地雷,已經開始爆,然後會爆到明年開館。」
吳家恆舉例,他6月9日、閉館前一周才受邀參加工作坊,組內無人是表圖會員(兩廳院之友),連兩廳院委辦活動的主持人,都非圖書館使用者。在參與者對表圖欠缺認識下,空泛地討論未來想像,實在意義不大。
「廳院松」等作法也遭質疑。社團成員指出,這名詞雖效法黑客松(hackathon),但國內行之有年的黑客松,是由一群程式設計師等在有限時間內共同完成一項軟體專案,「廳院松」卻只是象徵式收集大家意見。此外,「松」的英文字根應是athon,廳院松叫Spacethon根本連對名詞也誤解。
表圖轉型知識客廳「另個城市舞台罷了」
表圖成為「知識客廳」說法也遭質疑。吳家恆說,兩廳院身為全台精緻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場館,圖書館應該服務表演藝術創作與欣賞者,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知識、看表演,任何規畫都應以此脈絡計畫。倘若往交談、聚會場所的「客廳」發展,其他使用者就算戴耳機聽音樂也會被干擾。
吳家恆說,表圖應抓緊自己核心價值,專精於核心業務來進行優化,避免變成客廳不客廳、圖書館不圖書館,「自廢武功,值得嗎?」
焦元溥表示,兩廳院身為精緻藝術國家級場館,圖書館應有教育功能,如果為了更迎合大眾,認為不需要給菁英知識,兩廳院恐怕也就成為另個城市舞台而已。
他說,圖書館可以做很多事情,像他寫碩士論文需要波士頓交響樂團館藏,查中國曾派已故琵琶名家劉德海去波士頓演奏資料,寫信給圖書館後再去拜訪,對方立刻就把資料給他。聽紐約愛樂等音樂會,節目單也一定有由紐愛圖書館員提供的演出曲目、在紐愛演過幾次等資料,這都是圖書館可有的專業功能。
媚俗時代 觀眾養成一放手就沒了
「精緻藝術養成觀眾不易,一放手很快沒有。」焦元溥說,以NSO來說,花六、七年培養觀眾,可能只能增加一成多,這還是國家樂團花大量資源才能得到一點。兩廳院應重視表圖代表的精緻藝術教育培養功能,「在這媚俗的時代,還是要重視知識產出與擴散。」
整合各界意見 兩廳院:設計方案7月公布
許美玲表示,「知識客廳」說法可能因溝通不夠,造成誤會,兩廳院對「客廳」的想像是活動不一定發生在表圖內,而是也可延伸到交誼廳、戲台咖等空間。至於遲至5、6月才辦各種討論,是因疫情延後,不然早在第一季就要辦。
許美玲也說,表圖設計方案還沒出來,下周會先公布大家討論後的綜合意見,設計案7月才會好。針對表圖2017年起不再辦音樂講座,她解釋是因空間太小,所以移到館方其他系列活動;未來部分館藏數位化後,表圖將有空間做更多知識服務、教育推廣,文物收藏一定仍是核心。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63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