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55
#89
#99
#1092
#1100
#1180
#1341
#1350
#1365
#1450
#1707
#1348
#1562
#1640
#1338
#1710
#2480
#2107
#1306
#1487
#1901
-22-
...
#13
#55
#89
#99
#1092
#1100
#1180
#1341
#1350
#1365
#1450
#1707
#1348
#1562
#1640
#1338
#1710
#2480
#2107
#1306
#1487
#1901
-22-
迎接生命我們總顯得雀躍,看見死亡我們卻表現得冷漠。
“既然得親眼見到某人死亡,這個死去的人才有重量,那麼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卡繆。
白紙上22組數字,從前是22條生命,關乎22個家庭,成為了累積的22宗死亡個案,現在是22條屍體。或許數字太冷冰冰,輕如一絲煙。其實死去的,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生時有笑有淚的香港人。
看了立場新聞劉偉程寫的一篇”他不是#1487,他是愛妻號伯伯”,被那”愛”字喚醒。想一想我也是被一組組數字蒙蔽的蠢人。
近期離世的,都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大多都是近期第三波爆發,護老院群組裏的院友。年輕人、壯年人,好歹多過四五十年才會想像自己被送往老人院的情景。老人就好像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不幸中了肺炎,就回到地球這端,以一組數字,上了新聞,完結一生。今天死去兩個,昨天死去一個。有些人甚至開始問,今日死咗幾多個?他們不是故意的,只是在漫長的抗疫日子裡,我們忘記了,死去的不是數字。死去的,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生時有笑有淚的香港人。
-香港人-
第一波疫情,政府每天上演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撐得過第一波,要多謝的是香港人。多得前醫護的無私奉獻,港人的同甘共苦,搶不到口罩的,會有朋友與你分享口罩,老人家買不到漂白水,會有區議員免費派發漂白水。
因應全球爆發,回流港人為香港帶來第二波疫情。縱然總有強制隔離人士不安分守己,落街食吉列豬扒飯。但仍然會有港人挺身而出,舉報自私行為。社交媒體抗疫影片大行其道,醫生、護士、歌星、演員、運動員紛紛呼籲大眾留家抗疫。然後just dance 下載量飆升、炒起了switch fit。人人留在家中,日復一日,我們又撐過了。
第三波爆發,源頭來自免檢疫人士。因為政府的施政漏洞,病毒跑進了社區,殺掉了護老院裡的老人。7月中,學校、公司開始宣布停課、在家工作。最後政府也跪低了,公務員在家工作。病毒變了種,比起以前,傳播率更高。 我們也變聰明了,趁着好天氣,加上難得的WFH,靜雞雞去郊遊。不會再post ig stories ,不會再tag公司同事,不會再收到公司warning letter。有些人是這樣做。
亦有人,山照行,沙灘照去,船p、wake surf、outdoor yoga不能盡錄。每天IG看到的post和story,帶我遊盡了香港每一個角落。停一停,想一想,面對疫情,我們真的盡力了嗎。什麼private beach, 無人郊遊路線,其實,你post完就會有人去... social media 上的Stay home 不單是一個hashtag或一個GIF/ sticker. Stay home 是一個行動。
”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辦法,就是去認識裡面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以及如何死亡。” 卡繆。
愛香港,要做愛香港的事。 看看那愛妻號伯伯。他不單是#1487。
香港人,自救。
#13 / 39 歲男子
#55 / 70 歲男子
#89 / 80 歲男子
#99 / 76 歲女子
#1092 / 78 歲女子
#1100 / 72 歲男子
#1180 / 55 歲男子
#1341 / 95 歲女子
#1350 / 90 歲女子
#1365 / 94 歲男子
#1450 / 89 歲男子
#1707 / 71 歲女子
#1348 / 87 歲男子
#1562 / 77 歲男子
#1640 / 63 歲男子
#1338 / 74 歲男子
#1710 / 84 歲男子
#2480 / 60 歲男子
#2107 / 76 歲女子
#1306 / 92 歲男子
#1487 / 88 歲男子
#1901 / 95 歲女子
他不是#1487,他是愛妻號伯伯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4%BB%96%E4%B8%8D%E6%98%AF-1487-%E6%98%AF%E4%BA%AB%E5%B9%B4-88-%E6%AD%B2%E7%9A%84%E6%84%9B%E5%A6%BB%E8%99%9F%E4%BC%AF%E4%BC%AF/
派大星gif 在 Zass17 怪圖隨便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派大星】1985年2月26日
以下開放各種派大星名言跟gif
#電視梗圖 #動物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