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洛可可現代服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洛可可現代服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洛可可現代服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洛可可現代服裝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男孩與貓】 18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曾說過他學習的對象只有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維拉斯貴茲(Diego Rodríguez de...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高雄.髮型師.Chu 啾/尤拿.燙、染、護專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03 09:32:04

2018 因為喜歡❤️❤️留下給自己的照片 這兩年走訪了歐洲去了一些城市參觀很多博物館、教堂,看了很多名畫。細細品味與我平時不同的生活差異,眼界不同 體悟也會不同。藝術的洗禮讓我感受很深。 所以有機會可以轉換成作品 不驚艷而是細細品味的低調奢華 靈感來源: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高雄.髮型師.Chu 啾/尤拿.燙、染、護專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09:32:04

2018 因為喜歡❤️❤️留下給自己的照片 這兩年走訪了歐洲去了一些城市參觀很多博物館、教堂,看了很多名畫。細細品味與我平時不同的生活差異,眼界不同 體悟也會不同。藝術的洗禮讓我感受很深。 所以有機會可以轉換成作品 不驚艷而是細細品味的低調奢華 靈感來源: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高雄.髮型師.Chu 啾/尤拿.燙、染、護專科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09:32:05

2018 因為喜歡❤️❤️留下給自己的照片 這兩年走訪了歐洲去了一些城市參觀很多博物館、教堂,看了很多名畫。細細品味與我平時不同的生活差異,眼界不同 體悟也會不同。藝術的洗禮讓我感受很深。 所以有機會可以轉換成作品 不驚艷而是細細品味的低調奢華 靈感來源: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

  •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2 07:30:22
    有 1,622 人按讚

    【男孩與貓】

    18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曾說過他學習的對象只有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維拉斯貴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和自然。他的人生起伏甚鉅,創作風格隨著個人際遇和國家局勢而變化,其中跨越了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和近乎表現主義等風格。但那充滿幻想的特質也讓他被標示為西班牙浪漫主義象徵人物,並啟發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等人。

    《曼努埃爾肖像》(Manuel Osorio Manrique de Zuñiga,1787-88)是哥雅初期擔任宮廷畫師時的作品。這時候他的色調變化精巧,畫面上布滿生動光線;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的明暗對照,哥雅利用陰影將細節單純化,以烘托出畫中人物,並利用大膽細膩筆觸捕捉雙眼所見的自然。

    --------------

    哥雅活躍於宮廷期間,曾畫下許多王室貴族肖像,《曼努埃爾肖像》就是為阿爾塔米拉伯爵(count of Altamira)全家繪製系列肖像畫時的其中一幅作品。曼努埃爾為伯爵之子,那時他約莫4歲。

    相較於幫大人們製作肖像得正經八百處處小心,為小男孩作畫便自由多了,無論是在畫面安排或是技巧表現方面,都可以更開心地注入創意和新鮮感。

    男孩身穿華麗紅色服裝,蕾絲衣領、腰帶和軟底鞋都相當精緻。手上牽著他心愛的寵物-喜鵲,免得牠飛走了。聰明的喜鵲向來以賊頭賊腦、愛竊取小物聞名,嘴裡叼著的卡片就是牠〝偷來〞的哥雅名片,卡片上有畫家的簽名。

    哥雅果真是哥雅,用這種很可愛又有巧思的方式解決了許多畫家該在畫作何處簽下大名,才不至於干擾畫作的困擾(最愛到處亂蓋章的乾隆皇帝肯定沒有這種煩惱,嗯)。再者,一旁鳥籠裡豢養了一些鳥,都傳達出小男孩對動物的熱愛。

    --------------

    如果肖像畫只畫到這裡,那就太辜負哥雅的聰明才智了。那三隻瞪著大眼覬覦鳥兒流口水的貓咪們是另外一個重點。

    一看就知道這三隻貓咪象徵邪惡和危險,意圖提醒人們,孩童的純真世界和邪惡勢力之間的界線其實很薄弱,輕易便會被跨越;或者,無辜與稚嫩都是轉瞬即逝無法永久。雖是傳統警世隱喻,但哥雅卻採用了非常能夠攫取觀者注意並諷刺嘲謔的手法,讓整個畫面像現代卡通般,流露戲劇性喜感。

    --------------

    貓咪在繪畫裡並不少見,通常負面涵義比正面來得多。(貓奴們先別急著翻桌)

    童話故事常說貓是巫婆的好朋友,巫婆身邊通常會伴隨邪惡的貓咪,以及象徵智慧、夜晚與葬禮的貓頭鷹,你看《魔女宅急便》的琪琪也有隻黑貓吉吉。因為在黑暗中還是能保有清晰視力,也讓人覺得貓詭異又多疑。基督教文化常將貓當成邪惡的動物,認為牠與惡魔和黑暗有所關聯,還是個靠不住的叛徒。幸好,貓也並非就此背定黑鍋,牠仍具有某些正面意義。

    在古希臘羅馬時代,貓被視為對月神兼狩獵女神黛安娜的崇敬。神話裡黛安娜化身成貓,才躲過擁有百對如蟒蛇般臂膀的巨大妖魔堤弗厄斯(Typhoeus)攻擊,成功脫險。

    貓有時會被拿來與基督並論。根據古老傳說,某隻母貓產下一窩小貓當晚,基督也降臨至人間,因此貓也暗喻聖母瑪利亞。不過就是因為一生便是一大窩,象徵豐饒多產的同時,可能會被轉化成反面意涵:放縱淫蕩,例如馬奈的《奧林匹亞》(Olympia,1863)裡頭,女主角腳邊就有隻黑貓暗示她高級交際花的身分。

    --------------

    身為貓奴都知道,很難把貓皇囚禁在籠子裡,由此,貓皇本人成為自由自在的象徵→其實根本是作威作福,一些巴伐利亞和勃根地地區貴族因此採用貓的形象作為其家族紋章式樣。

    哥雅發揮過人才華,以他極具創意的方式,使用輕鬆愉悅的手法在小男孩肖像畫裡重新詮釋貓咪的傳統形象,算得上是相當傑出的一幅肖像作品。可惜小曼努埃爾8歲便離開人世,只能藉由哥雅的畫筆,為這個早夭的生命留下稚嫩的模樣。

    --------------

    另外,若是把場景拉到近百年後的法國,畫家們畫貓已經捨去舊時警世意涵,而顯得平易近人許多。尤其最喜歡讓貓咪入畫的印象派畫家應該就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了。

    雷諾瓦以描繪人物和輕鬆愉快的氣氛著稱,自然更不會在作品裡蘊含人生大道理,他的貓通常象徵母性和性感。

    這幅《女子與貓》(Woman with a Cat,c.1875)畫中女子看來約莫20多歲年紀,豐厚金髮梳成髮髻,泛著玫瑰色的雙頰和豐潤身軀,以及懷裡那隻雖然臉有點臭卻暗喻多產的貓咪都表露她即將或已是人母。雷諾瓦此時正處於典型印象派時期,運用淺綠色、粉紅色和紅色等對比色系相互映襯而營造繽紛多姿,你看整個畫面多麼溫馨可愛啊~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4 07:31:00
    有 66 人按讚

    #不能旅行的日子
    21世紀的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 免費線上觀賞
    .
    DON GIOVANNI Mozart – Finnish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打破傳統印象的歌劇新風貌
    .
    你有聽過 "唐喬望尼" 這個劇名嗎?🤔
    你有看過 "莫札特" 寫的歌劇過嗎?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 莫札特的歌劇 "唐喬望尼",絕對沒看過這樣現代版本的歌劇 "唐喬望尼"
    😮
    .
    .
    .
    芬蘭國家歌劇與芭蕾舞團,在2020年推出最新製作的莫札特歌劇 唐喬望尼
    這部歌劇,在2020年3月/4月在芬蘭赫爾辛基歌劇院上演
    .
    目前此歌劇院因為疫情而關閉整個2020年春季節目,本來要演出華格納樂劇"女武神",也暫定移到2020年秋季
    部分今年秋冬節目要延後到2021年演出
    .
    .

    🎵Finnish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
    簡稱為FNOB的芬蘭國家歌劇演出團隊是成立於1911年,並在1922年增設芭蕾舞團,目前有50位合唱團員、78位舞者與111名的管弦樂團成員
    .
    在1993年,Suomen Kansallisooppera ja -baletti搬到新完工的歌劇院,建築外觀是像是白色的長方形盒狀,位於赫爾辛基車站北邊
    內部歌劇院則是典型的古典歌劇院環形觀眾席,總共有1350個座位,歌劇院內部還有一個小型容納百人表演空間
    .
    .
    🎵DON GIOVANNI Mozart
    .
    2020年,芬蘭國家歌劇院與導演Jussi Nikkilä合作,推出一個全新版本的莫札特歌劇 "唐喬望尼",為這部18世紀古典樂派的歌劇,開創一種新的演出面貌
    .
    出生於1982年的導演Jussi Nikkilä,過去是一名舞台劇導演,這是他第一次執導歌劇
    .
    他以一種全新的觀點來看這部18世紀的歌劇,提供一種新的觀點與舞台呈現
    .
    "18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遇見21世紀北歐芬蘭的新火花"
    .
    ✍️
    - 故事背景
    雖然是18世紀的故事,但是,導演用現代劇場的故事背景呈現
    同樣的故事劇情,換成現代也是一樣可以成立
    .
    👉- 舞台設計&服裝設計
    .
    以融合洛可可風格與現代風格的整體舞台與服裝設計
    舞台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旋轉樓梯,是非常現代風格,布景則是在下方用一個圓形轉盤
    以旋轉兩面舞台來呈現兩種不同背景與場景
    .
    服裝是非常現代設計,演員的服裝都是很貼身的設計,但是會在小細節藏有許多古典元素
    會看到整體服裝很現代感,但又有點融合跨越時代感,非常有舞台感的服裝
    .
    .
    👉- 增加舞蹈元素
    .
    古典歌劇的舞蹈元素不會太搶戲,但在這次的新版舞台有特別加入8位舞者,將現代舞、街舞與一些雜耍元素融合
    舞者也必須在一些背景道具爬上爬下,不再只是過去那種注重演唱為主的歌劇演出樣貌
    .
    👉- 戲劇成分濃厚
    .
    導演Jussi Nikkilä 是從影視舞台劇跨界來古典歌劇,但從導演的訪談來看,他認為一般戲劇舞台劇跟歌劇是沒有差別
    你把整部歌劇看完之後會發現,扣除全劇是美聲歌劇演唱,背景音樂是來自18世紀莫札特,這兩種拿掉會非常有現代劇場感
    .
    整體來說,是非常好看的舞台呈現,有著現代感來講述這個18世紀故事,設置連現代3C產品都出現在舞台上
    對於舞台上歌劇演員而言,也不再只是注重演唱技巧,還有非常多的戲劇動作,這些動作有時候並不是讓歌者非常好演唱
    以及在舞台上許多快速走位,也會影響演唱時的身體運用
    .
    本身 唐喬望尼 就是一個讓大眾非常好懂入門的劇情
    在這個現代版本的唐喬望尼,增加許多比較情慾的元素,除了在互動肢體上的接觸,具有暗示性的"親密舉動"
    主角唐喬望尼除了一開始就裸上身開場,在最後一幕,還只穿一條白色內褲演唱,全身非常赤裸的這樣演唱歌劇❗️
    我相信,也是打破大家對於18世紀的歌劇該有的樣貌
    .
    .
    😁
    推薦大家可以來欣賞
    來自北歐以現代舞台呈現古典歌劇,非常特別也多了很多好看的舞台戲劇元素

    而且,這個在芬蘭赫爾辛基2020年上演的時候,一張票最貴要到4000元台幣
    大家現在可以免費就看到芬蘭歌劇院的演出,直接賺到台幣4000元的價值
    .
    .

    👉DON GIOVANNI Mozart – Finnish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
    Don Giovanni: Tuomas Pursio
    Donna Anna: Hanna Rantala
    The Commandant: Koit Soasepp
    Donna Elvira: Tamuna Gochashvili
    Don Ottavio: Tuomas Katajala
    Leporello: Markus Suihkonen
    /
    /
    Music: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ext: Lorenzo Da Ponte
    Conductor: Patrick Fournillier
    Director: Jussi Nikkilä

    .
    👉

    https://youtu.be/f2GumUO9Lbk

  • 洛可可現代服裝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4 18:22:48
    有 41 人按讚

    [ 認真想 ]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 鄭雋立 👫
    .
    新冠肺炎蔓延之際,媒體藉機以性別刻板印象炒作口罩顏色的男女之辯,在各方致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當今,我們不禁再問一次:#色彩本身真的有紅藍調的性別取向嗎?我將援引相關研究淺談西洋美術史與大眾文化的數個實例。
    .
    ■ #宗教藝術中的粉紅色
    .
    回顧長達數世紀的文藝復興,宗教藝術中有不少基督服裝為紅色或接近粉紅的例子,文史作家粟月靜於博物學著作《#趣味生活小史》指出義大利巨匠喬托的祭壇畫《#寶座上的聖母》(Maestà di Ognissanti,約1310年完成)[ #圖1]、西班牙名家穆里羅《#三位一體》(Heavenly Trinity,1677年)[ #圖2 ]等作品為例,幼年基督的袍子與現代服飾文化共識為「女用色」的粉紅調性相符。
    .
    聖母在繪畫中的形象則經常性地披著藍色頭紗或斗篷,安吉利柯《#聖告圖》(或譯「#受胎告知」[ #圖3 ],The Annunciation,1438)可說是相當知名的例子。而成年基督與男性聖徒穿著紅色調或紅藍混搭也相當常見,色調偏粉的情形更比比皆是,可知早期西方社會對用色與性別對應並無明確規範。
    .
    比起性別對應的說詞,更值得關注的現象恐怕是顏料的生產條件與宗教圖像學傳統。無論哪個時代,聖母斗篷的藍色顏料,都是使用昂貴的 #ultramarine──#群青藍(YUME PROJECT,多人合著,2006 )。
    .
    粟月靜也同時指出:#幼年基督形象極可能影響了貴族孩童的服飾。洛可可時代法國貴族普遍將粉紅色布料運用在男童服飾上,由於成長後穿不下並大量捐獻給教會的案例遽增,促成了1729年天主教將其定為禮拜儀式用色,神職人員在基督降臨節期間的第三個星期日與齋期第三星期日可穿粉紅色(粟月靜,2014)。
    .
    ■ #現代大眾文化中的色彩
    .
    現今大眾服飾為首的藍/紅色調的性別對應,極有可能是相當晚近才擴展為文化共識的現象,美國學者Jo B. #Paoletti 在著作《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中指出,1900年以前的初生兒服飾多為白色,旨在表示年齡;幼兒與學齡前兒童服飾色彩豐富,但配色決策是因應膚色、季節或時尚潮流,並非因性別決定配色。
    .
    ■ #粉紅優雅女性的形象開始
    .
    根據國內研究者張婷婷在其研究中也贊同Paoletti的觀點,並針對後來1927年代的嬰兒服飾設計進行採證,調查結果發現主流品牌藍/紅色調對應性別的狀況也並無明顯分野。直到二戰後,艾森豪總統夫人瑪米·艾森豪(Mamie Eisenhower)喜好粉紅色的穿搭方式蔚為風潮時,才在主流西方社會產生了 「#粉紅色=#優雅女性」的普遍認知。
    .
    在商業操作的推波助瀾下,1955年粉紅與白色相間的道奇汽車因此誕生、奧黛麗赫本主演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1957)也出現了名為〈Think Pink〉的配樂強化了女性與粉紅色的連結(張婷婷,2018),這些色彩形象是被商業消費的意識形態設計出來的,它們是一種符號,在商業蓬勃發展的年代明示或暗示著女性的身分政治並刺激購買慾,同時也是西方中心的史觀。
    .
    ■ #刻板印象的形成
    .
    可想而知,這種現象在性解放思潮中曾一度引起女性主義者不滿並嚴正抗議,但刻板印象已然成形,後來的乳癌防治宣導也都採用粉紅色提供安撫作用。Paoletti在書中也批判了這種在商業活動中產製出的性別刻板印象,包含對應粉紅色而泛用於男性的粉藍色。色彩與性別的對應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理所當然的論述基礎,自然也沒有哪個性別必然要用哪個顏色的規範。
    .
    ■ #色彩的性別政治
    .
    在性別平等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的現在,吾人有幸看到許多熱心的教師、學者持續在各種平台撰稿探討這種迷思,也見證到時裝界屢屢出現相當好看而且不失男性氣概的粉紅男裝,然無奈深植人心的色彩偏見仍瀰漫在廁所標誌、兒童服飾與玩具中,不時被好事的宗教團體奉為道德圭臬,藏身在教育的口號背後進行政治操弄。
    .
    現代藝術史家普雷奇奧西(Donald Preziosi)認為藝術史普遍存有歐洲/西方中心史觀的性別意識,這源自各類藝術文本均有可能因為作者、觀眾本身的性別而產生各種解讀上的歧異,他指出「#在歐洲白人異性戀男性及其同盟和追隨者外,#仍可能有許多其他性別或是其他性取向的藝術史」(Preziosi,2016),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可能性,不用浪費力氣大驚小怪。
    .
    ■ #什麼顏色都可以
    .
    那些懷有性別偏見的人,恐怕也無法想像近代歐陸信奉基督宗教的中產階級竟會因為重男輕女、憂心孩童夭折而讓男童穿上女裝(例如新藝術名家,慕夏曾繪製長子著女裝的肖像)。當今的我們理當體認:#病毒不會挑性別殺人,#口罩也不會依性別改變防護功能,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道路阻且長,讓我們跟著尤里西斯一起走下去。

    |

    📚 #參考文獻:
    .
    1. Donald Preziosi等多人著《藝術史的藝術:批評讀本》,易英、王春辰、彭筠 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16 。

    2. Jo B. Paoletti. 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2.

    3. YUME PROJECT(多人合著)《66個藏在名畫裡的秘密》胡淑惠、陳佳敏譯,智富出版,台北,2006。

    4. 粟月靜,《趣味生活小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廣西,2014。

    5. 張婷婷,《粉紅色於文化中的社會意義與色彩特質研究》,2018。

    |

    #今天就一直粉紅色吧
    #pinkda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