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洗腎健保給付標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洗腎健保給付標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洗腎健保給付標準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林靜儀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方便轉貼,另開一篇] 很感動記者認真的探究台灣「偏鄉醫療」的困境。訪問那天我嘩啦啦講了一個多小時,報導當然只能濃縮幾個重點,未來我會努力再寫一些整理給有心改革台灣醫療產業的朋友們參考。 ✅ 基層醫療的佈建、強化與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的事。 社區醫療群、基層醫療的預防性治療介入,讓許多代謝症候群...
洗腎健保給付標準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方便轉貼,另開一篇]
很感動記者認真的探究台灣「偏鄉醫療」的困境。訪問那天我嘩啦啦講了一個多小時,報導當然只能濃縮幾個重點,未來我會努力再寫一些整理給有心改革台灣醫療產業的朋友們參考。
✅ 基層醫療的佈建、強化與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的事。
社區醫療群、基層醫療的預防性治療介入,讓許多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個案能夠好好控制,必定能夠減少突發的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甚至是降低慢性腎病的洗腎需求。
✅ 目前的「偏鄉醫療」定義到底什麼是「偏鄉」?是與主要交通系統距離的問題,還是以一定人口數的醫療人力比例定義?
我認為應該與相關醫學會討論,訂定中風、心肌梗塞到院與轉診後併發症或OCHA存活率基礎目標,不是以「是否有醫師」來定義中、重度急救醫院,而是以該地區民眾相關疾病急救癒後存活率作為標準評估,這樣才知道「哪裡是急救資源缺乏區」、該補多少人、公費醫師或責任醫師該負責那些初步處置。
❌ 醫學中心是做為後線轉介與高階醫療專業訓練,而不該做為 #補基層不足 的續命丸。
[以下摘自報導]
#強化基層醫院的救援能力
#社區醫療網減緩慢性病惡化
如何全面改善偏鄉醫療?
林靜儀指出,健保給付制度必須改革,提高偏鄉醫院、醫師收入,同時增加預算給國家部立醫院及軍醫院,補足人力,讓這些醫院成為急重症的第一道防線。
同時,針對偏鄉基礎醫療,也應該加強社區醫療網,透過在地診所醫師輪值到偏遠地區看診。她強調,當慢性病被照顧好,也能減少急重症發生機率,甚至在發病前就能先到大醫院就診。
「政府要搞清楚,沒把問題問對,答案永遠都是錯的。」
林靜儀認為,過去政府並沒有定義清楚偏鄉醫療到底缺什麼,「衛福部設定標準就是,這些醫院有聘到人,數字看起來漂亮,但你看不到真正的需求跟目標。」
🆘 全系列報導在這裡
https://tw.inv.appledaily.com/firstaid/
洗腎健保給付標準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感動記者認真的探究台灣「偏鄉醫療」的困境。訪問那天我嘩啦啦講了一個多小時,報導當然只能濃縮幾個重點,未來我會努力再寫一些整理給有心改革台灣醫療產業的朋友們參考。
✅ 基層醫療的佈建、強化與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的事。
社區醫療群、基層醫療的預防性治療介入,讓許多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個案能夠好好控制,必定能夠減少突發的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甚至是降低慢性腎病的洗腎需求。
✅ 目前的「偏鄉醫療」定義到底什麼是「偏鄉」?是與主要交通系統距離的問題,還是以一定人口數的醫療人力比例定義?
我認為應該與相關醫學會討論,訂定中風、心肌梗塞到院與轉診後併發症或OCHA存活率基礎目標,不是以「是否有醫師」來定義中、重度急救醫院,而是以該地區民眾相關疾病急救癒後存活率作為標準評估,這樣才知道「哪裡是急救資源缺乏區」。
❌ 醫學中心是做為後線轉介與高階醫療專業訓練,而不該做為 #補基層不足 的續命丸。
[以下摘自報導]
#強化基層醫院的救援能力
#社區醫療網減緩慢性病惡化
如何全面改善偏鄉醫療?
林靜儀指出,健保給付制度必須改革,提高偏鄉醫院、醫師收入,同時增加預算給國家部立醫院及軍醫院,補足人力,讓這些醫院成為急重症的第一道防線。
同時,針對偏鄉基礎醫療,也應該加強社區醫療網,透過在地診所醫師輪值到偏遠地區看診。她強調,當慢性病被照顧好,也能減少急重症發生機率,甚至在發病前就能先到大醫院就診。
「政府要搞清楚,沒把問題問對,答案永遠都是錯的。」
林靜儀認為,過去政府並沒有定義清楚偏鄉醫療到底缺什麼,「衛福部設定標準就是,這些醫院有聘到人,數字看起來漂亮,但你看不到真正的需求跟目標。」
洗腎健保給付標準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病沒錢醫的美國中產階級》
Grace 有幾次在網路上跟別人議論健保的議題
不過不是因為網路上最夯的議題
「僑民是否該禁止用健保?」(註)
而是因為台灣人是否該以健保為傲
Grace來美國前在醫療業待了四年多
我的主張是台灣醫療第一真的沒什麼好自豪的
因為台灣的醫療業真的太血汗了呀⋯⋯
過低的勞動工資跟過多病人、過長的工作時間
以及趨向廉價服務業化的工作環境
導致青年不願意投入護理或照護甚至調劑工作
這產業不但面臨原廠藥紛紛撤出的危機
二十年後也會產生可怕的年齡斷層
再不改善 未來全體台灣人要共同承擔
這些感觸在我實際定居後美國越發得到應證
美國醫療以精緻和昂貴聞名
為了給予每位病人最良好的服務
預約各科門診通常都要等上兩週至一個月
因為所有人都是預約制
當你到達醫院或診所時
你不會像台灣一樣
在候診室看見滿滿的人
頂多有一兩位跟你預約同時間但不同醫生的病人
也因為如此櫃檯通常都已經知道你是誰
在你到達後很快的把你迎到單獨的診間
由護士進行基礎的檢查後
醫生會出現並且幫你做後面的問診跟治療
幾乎所有的診療都只會在診間裡進行
病患能感受到充分的隱私
而且Grace自己的經驗是
一個看診通常長達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
完全不會有醫生趕著要看下一位的感覺
而且由於醫生問診時間較久
他們會像認識新朋友一樣自我介紹並問你問題
他們會記得你的姓名、家庭成員、喜好等資訊
並且在下次你去看診時從裡面找話題
此外在下次看診前
你對你這次看診有任何疑問
是可以打去診所找醫生問
而且醫生真的不用翻病例也記得你是誰
既然一次看診要消耗醫生一小時的寶貴時間
醫療費用當然所費不貲
在Grace有醫療保險前
有一次不得不帶女兒去看眼科量視力
自費竟然花了$256美金
痛的Grace一週吃花生醬吐司度日
後來Grace有正職工作開始有醫療保險
決定在美國看牙醫洗牙
Grace本身因為是公務員保險已經相當好
而且Grace因為有小孩給付保到最高
去看牙醫的結果是洗牙要分三次洗
而且每次自付額還要$49.60元
如圖一 而且如果保險不給付
帳單竟然高達$248元
相較於Grace上次回台灣自費洗牙
帳單竟然只有1200台幣
相同的服務在美國的價格竟然是近二十倍
後來Grace還去做了保險給付的身體檢查
檢查完醫生給我開了一個月份的藥
右圖 拿十五顆藥再扣除醫療保險給付後
竟然也還要自付$23元 是不是很驚人
Grace自己認為這裡的物價跟台灣比較
頂多是兩至三倍左右
更顯得台灣的醫療廉價的不合理
那麼在美國誰看不起病呢?
一般人會認為是底層的窮人
但其實美國收入低於政府標準的族群
是可以享受美國的紅藍卡 (Medicare) 和白卡 (Medicaid)
他們只需付非常少的月付金額
就可以享受各種療程吃到飽
在美國真正看不起病的
其實是收入超過標準又低於平均值
家裡還有老小的中產階級
這些人往往家裡有人生疾病或重病
只能抵壓房產治病或是欠下一大筆債務
付了大錢換得的治療卻不到窮人的一半
Grace就聽過有人得了癌症
卻沒錢把一整個化療療程做完
或是明明有心臟病卻得花兩三年時間存錢動手術
一個疾病可以把原本小康的家庭經濟拖垮
所以在很多世人努力移民美國的同時
有一群美國人是拼了命想要移民加拿大
為著加拿大有免費的醫療卡制度
當然這裡也有慈善的免費醫院
Grace去過一次
候診室裡面滿滿的人
空氣混濁 感覺很糟雜
不過當時因為Grace不符資格
所以沒看診就離開了
還有另外一種診所叫urgent care
是由護理師開的
收費低廉很多
但是他不能做很多醫院可做的處置
特別是慢性病跟外科手術
這邊不多討論
Grace喜歡美國的自由空氣
因此覺得付貴森森的醫療費用也覺得還可以
只希望六十五歲之前不要生太多次大病
(美國六十五歲之後有社會保險基金支付大部份醫療)
總之 隔岸觀景總是只會看到好的一面
實際搬到新的國家生活前
記得調查好當地風俗民情確定自己喜歡
對優缺點徹底分析免得之後後悔
最後在行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才不會花了大錢只換得後悔
註:僑民其實不會沒事就回台灣用健保,因為大部份的人跟Grace一樣,都是上班族且自己在當地有醫保,沒時間也沒閒錢特別為了小病坐飛機回台灣治療,真的生大病更不可能有體力坐飛機回去治療。根據健保局的數據顯示,僑民付的健保費其實是高過僑民申請的健保給付,所以僑民容許加保其實對台灣健保是有好處的。健保會入不敷出其實是因為慢性病患跟洗腎患者的龐大醫療費用。至於僑民用健保為什麼被污名化,大概是因為少部份的僑民言行舉止讓人討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