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泰坦刺青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泰坦刺青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泰坦刺青機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魂斷納米比亞海岸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海洋永遠是風平浪靜,大概人類的文學史將有一半會變成嚼臘。與海洋搏鬥、船難、在荒島求生,這是許多小說的基本梗概。多少驚濤駭浪,造就了輝煌的文學作品。 在骷髏海岸,擱淺的船隻無不在訴說著當年與海洋搏鬥之後以失敗告終的悲慘故事。據說,納米比亞沿海有數千艘擱淺船隻...
泰坦刺青機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魂斷納米比亞海岸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海洋永遠是風平浪靜,大概人類的文學史將有一半會變成嚼臘。與海洋搏鬥、船難、在荒島求生,這是許多小說的基本梗概。多少驚濤駭浪,造就了輝煌的文學作品。
在骷髏海岸,擱淺的船隻無不在訴說著當年與海洋搏鬥之後以失敗告終的悲慘故事。據說,納米比亞沿海有數千艘擱淺船隻。有些如同泰坦尼克號一般,在處女航時夭折,再也動彈不得;有些人為了避戰而乘船至此,卻遇到比戰爭更為殘酷的面對自己的死亡。
有些擱淺船隻依舊身處海陸交會處,任憑波濤如昔拍擊;有些卻因為沙漠的擴張而離開海岸五百公尺。有些船隻依舊保持著死亡時的全屍;有些卻已經風蝕成了殘桅鏽鐵。
為什麼那麼多的航行者隨著他們擱淺的船隻在此走向死亡?這就得了解一下這兒的水文:大西洋的寒流自西向東洶湧而至,但陸地沙漠上的乾燥空氣卻自東向西形成無形的銅牆鐵壁。兩股氣流在海岸碰撞,造成濃霧、也造成翻覆的波濤。航行者往往不自量力地駛向此處,而渾然不知海水深度驟降,船隻因而陷入水底的沙土,動彈不得。
這道霧氣確實也在納米比亞海岸形成非常詭譎的自然奇觀:海岸線之外、連同海岸城市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以及鯨灣(Walvis Bay),雲霧成了汪洋的罩衫;但沿著海岸的沙漠內地,卻陽光普照。 Dr. Shu 抵達斯市搭乘飛機的時候,還擔心飛機是否因為霧大而不得不停飛,但到了不出五公里比較內陸的機場,雲霧全消,飛機在艷陽的照耀下,騰空起飛,讓人彷彿在一瞬間從江南踏入塞北。
在眾多沉船中,較為出名的之一是丹尼丁之星號(MV Dunedin Star)。 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屬丹尼丁之星號從利物浦(Liverpool)出航前往埃及,補給在當地英軍的軍需。在暗夜裡,船隻航行到了骷髏海岸,卻在濃霧中觸及海底障礙物而擱淺。 1944年馬許(John Henry Marsh)寫了一本小說,專門訴說丹尼丁之星的故事。這本小說也首次將此處海岸定名為骷髏海岸,從此丹尼丁之星就成了數千艘沉船的代表。
這些擱淺的船隻大部分都沒有道路讓人駕車抵達。不過有兩艘就在斯瓦科普蒙德飛行之旅的途中。沉船以汪洋與荒漠的界碑之姿,為人類與海洋搏鬥的歷史,標誌出瞭如刺青般的印記。
對於 Dr. Shu 未來行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http://wesleyshu.wix.com/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