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在良田】
武漢肺炎令香港人心惶惶,中國物資供應不穩的傳聞,即使有政府保證封關不封貨,但市民還是連日搶購日用品和糧食,白米、麵包、廁紙等貨架全數清空。沒有紙巾或者還有別的辦法,但斷糧卻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即使本港糧食供應仍然穩定,但我們是否應趁機反思依賴糧食進口的模式?重振本地農業、推行...
【肥水不流在良田】
武漢肺炎令香港人心惶惶,中國物資供應不穩的傳聞,即使有政府保證封關不封貨,但市民還是連日搶購日用品和糧食,白米、麵包、廁紙等貨架全數清空。沒有紙巾或者還有別的辦法,但斷糧卻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即使本港糧食供應仍然穩定,但我們是否應趁機反思依賴糧食進口的模式?重振本地農業、推行復耕,又會否是一個出路?
白飯青菜就是簡單一頓飯,但現在的香港有多自給自足?根據漁農署在 2017 年的數字,本地蔬菜供應只佔總供應量 1.7%,與 1985 年的 33% 比率相距甚遠,亦低於新加坡的 10%。本土研究社估算,若目前的閒置農地全面復耕,香港仍有能力滿足本土 4 分 1 蔬菜需求。
至於白米,香港更是依賴泰國、越南等地的供應。雖然本地白米每年產 2 造,有本地媒體估算,每造產量約 3,400 公噸,但其佔本地消耗量仍不足 1%。雖然 99% 白米依賴海外進口,但白米作為香港人的主糧,政府可是有明文規定,220 間米行必須共同保證,存貨足夠全港市民 15 日食用量,即約 13,500 公噸。
回首六七暴動期間,左派大罷市曾令全港頓失 60% 食物來源;可幸當時新界蔬菜足夠供應香港近半的需求,泰國大米戰略儲備亦充裕,期間市民仍有三餐溫飽,足見推行復耕、重建本土農業的價值,但背後始終牽涉土地問題。
2017 年,在全港逾 4,400 公頃農地之中,荒廢農地竟佔 3,686 公頃,有推算當中超過 1,000 公頃更是發展商囤積的土地。由於香港政府禁止把水土良好的農地大興土木,不少地主會召泥頭車倒建築廢料,使其不宜耕種,再把這些棕地更改用途、拋售獲利 —— 若不盡力規管,良田將愈來愈少。
環顧鄰近地區,新加坡政府努力增加本地農產,中國地方官員也都視促進本地自給率為政績,但香港的糧食自主卻是每況愈下。面對天災疫情頻仍的未來,這座國際都市能否撐得過去,糧食供應仍然是挑戰。
#茶杯社會萬象
泰國糧食自給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慧眼看世界—— #金仔的挑戰
2021-06-23
北韓領袖金正恩承認國內糧食供應緊張,據報有人民開始 #食草。其實全球並未缺糧,只是不能有效分配而已。糧食供應國減少出口坐地起價,窮國將會爆發人道危機。
美國大豆、玉米、小麥期貨屢創新高,全球因為糧食價格上升而引發全面通脹在所難免。俄羅斯為了控制國內通脹,避免窮人無法負擔糧食成本上漲,也持續限制關鍵食品的出口,讓世界糧食供應更加緊張。
不少人以為地大物博,人口較少的國家有餘力出口糧食。然而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是印度,其次是泰國和越南。印度的人口超過十三億,土地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卻有大量大米出口。越南國土面積只是印度的十分之一,人口接近一億,亦有充足糧食供應出口。
換個角度看,北韓人口有二千五百萬,領土有十二萬平方公里,照計自給自足應該不難。北韓出現糧荒,除了因為新冠肺炎影響封關和干擾農業活動外,還有該國一直未能有效發展可耕地。現時北韓全國只有百分之十八的土地用作農業耕作,在長期缺乏生產設施、農業機械和肥料下,農作物生產效率超低。加上計劃經濟沒能推動農民增產,又缺乏外滙買糧食,只要有天災人禍,北韓就容易鬧饑荒。
金正恩表態願和美國舉行「#拜金會」,就是想討價還價錢,解決國內危機,否則「我不好你也不好」。
#張慧慈
#拜金會結果如何對世界局勢都會推向更大的衝突
#糧食危機會蔓延全球
#睇呢篇文章需要有閱讀文章背後的能力
泰國糧食自給率 在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保存種子為未來種下 🌱 糧食安全】
#亞太經濟合作 (APEC) 召開之
#糧食安全部長政策對話 視訊會議
今天登場啦!
今年主題聚焦在武肺疫情下
各國所採取的「糧食安全」政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委代表我國與會
並共同發表 #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宣言
宣示各成員國將合作維護
亞太區域的 #糧食安全 👊🏻
說到糧食安全...
大家可能覺得離我們日常有點遙遠?😪
(一定是俯拾皆是的台灣美食產生的錯覺...)
但其實台灣的 #糧食自給率 只有30幾趴 😱
所以我們更是 #超前部署 #審慎以對‼️
總部@台灣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致力於蔬菜作物的研究與發展 🍅🥬🍆
以及 #永續蔬菜 的安全生產系統
最神猛的是!!
亞蔬擁有全球最~大~的「蔬菜種原保存庫」
更是挪威🇳🇴「全球種子庫備份計畫」#SGSV
重量級的參與者呢❗️
好奇這承擔超過 63,000 種希望種子
神強大的種原庫到底長怎樣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小蜜蜂的視角 🐝
來一窺究竟吧!
#坦尚尼亞每2顆蕃茄就有1顆的種子來自亞蔬
#種子版諾亞方舟
⛽ 資訊補給站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原名「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a.k.a「亞蔬中心」,於1971年5月由我國🇹🇼 美國🇺🇸 日本🇯🇵 韓國🇰🇷 泰國🇹🇭 越南🇻🇳 及菲律賓🇵🇭 7國政府及「亞洲開發銀行」(ADB) 共同設立之國際農業研究機構,1973年10月17日正式開始運作,總部設在台南市善化區。#亞蔬中心 旨在促進高營養價值蔬菜之生產與消費,以消弭開發中國家之貧窮與營養不良問題。亞蔬中心運用我國捐助款項,並配合外交部及農委會需求研提計畫,其工作成果對我農業環境、就業機會、國民營養及季節性價格調整機能等,均具社會效益;另除促成我農政單位與他國農業研究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外,並與我駐外館處及技術團合作,協助我友邦建立蔬菜培育能力。
Today the #APEC Virtual Ministerial Policy Dialogue on #FoodSecurity took place online. Discussions centered around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on agriculture and #Food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opulations that have been impacted by this disruption to global food systems. In the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meeting, the representatives stated tha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we currently face in realizing the #ZeroHunger #SDG goal.
We thought this was the perfect tim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the World Vegetable Center (World Veg) in #Taiwan, the world's largest vegetable #SeedBank, aimed at helping people suffering from malnutrition in developing nations. Did you know, for example, that in #Tanzania, one out every two tomatoes in the markets is grown from seeds sourced from the #WorldVeg!
Find out what all the buzz is about in the video below!
https://reurl.cc/A8XWlQ (English subtitled)
You can read the full statement on COVID-19 issued by the meeting here: https://bit.ly/3jBP08F
#SDG2 #SDG3 #SDG17 #PartnershipForTheGoals
泰國糧食自給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糧食危機?陸不會成為下個海地
譚謝天/自由業(台北市)
(圖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視察糧食生產及農地等情況。新華社)
二○○八年海地糧食危機引發的全國暴動,總理被罷黜,令人怵目驚心。中國最近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冠疫情、洪災、蝗災、中美關係惡化,還有嚴重的食物浪費等等。不管是基於人道關懷或反中唱衰,最近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的糧食安全,繪聲繪影。
國際上對糧食安全的評比,一般都採用知名的經濟學人信息社所建的一套「全球糧食安全指標」體系,由負擔能力、供應能力、以及品質與食品安全等三個面向,全方位來衡量包含中國在內一百一十三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程度與排序。
這其中「供應能力」面向的評比相當重要,不只包括大家所熟悉的糧食自給率,還包括政府對於農業科技研發的支出、農業基礎建設(包括食物儲存設施、道路與港口等基礎建設)、政治動盪的風險、貪腐、糧食損失與食物浪費等細項的評比。由於中國近年來為對抗氣候變遷,維護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基礎建設投資,並在各主要港口廣設進口儲備糧倉,具備雖甚不透明但相對完善的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與應急機制,其糧食安全指標世界排名已由前年的第四十六名躍升為去年的第三十五名。而海地的世界排名則不出意料,遠遠落在百名以外。
最近經濟學人雜誌更以「糧食奇蹟」為封面主題,「貿易自由化下,全球糧食供應鏈順利通過新冠肺炎的嚴格考驗」,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一致呼籲,糧食出口國(例如印度、泰國、越南、俄國、巴西、中國等)千萬毋重蹈二○○七—○八年世界糧食危機的覆轍,也就是不要貿然採用出口課稅或是禁止出口等不當干預,造成全球糧食供應的斷鏈、國際自由市場的失靈,進而引發不必要的糧慌。其實,當年全球的糧食供給是綽綽有餘的。
再者,隨著快速都市化與消費者飲食偏好的改變,農產品的生產地與消費地愈離愈遠,糧食供應鏈也愈拉愈長。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球有將近五分之四的人口是靠進口的糧食來餵飽的。因此,國際農產品的貿易總值逐年上升,去年已達二十年前的三倍,而世界饑餓人口也由三十六個百分點大幅降至十一個百分點。
換言之,糧食進出口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與必然趨勢。進口糧食並不可恥,仰賴政府補貼的糧食出口也未必值得驕傲。新加坡糧食自給率幾乎為零,但卻擁有一個世界級大糧商的運籌帷幄,其全球糧食安全排名,歷年來均蟬聯世界冠軍。
國際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我們,糧食安全並不等同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必須從上中下游乃至消費者的整個糧食供應鏈的角度來衡量,而「糧食自給率」卻僅從上游農民生產的角度來衡量。若純以「糧食自給率」而論,或許中國有糧食安全的疑慮;但若以「糧食安全」而論,中國要成為下一個海地,恐怕是遙遙無期,除非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均對中國實施糧食禁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