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名的波蘭食物是什麼嗎?
其實去年夏天我回去波蘭的時候拍了很多照片,問題是 - 特別,當地的食物超多的,如果你去兩個禮拜波蘭,你每天都可以找到不一樣的食物,或是一個月都可以!
所以這是我的計畫 - 我會介紹一般的波蘭食物,之後我會介紹一些餐廳,還有一些在那邊吃的食物。
但是一開始,我們先...
你知道有名的波蘭食物是什麼嗎?
其實去年夏天我回去波蘭的時候拍了很多照片,問題是 - 特別,當地的食物超多的,如果你去兩個禮拜波蘭,你每天都可以找到不一樣的食物,或是一個月都可以!
所以這是我的計畫 - 我會介紹一般的波蘭食物,之後我會介紹一些餐廳,還有一些在那邊吃的食物。
但是一開始,我們先說歷史和地理。
如果你看一看歐洲的地圖,很難不注意,波蘭在中間,它在那裡1000多年。因為波蘭一直在南北部,西部和東部還有遠東之間的貿易中間,波蘭菜有法國,義大利,德國,猶太,韃靼,土耳其,俄羅斯,蒙古甚至中國的影響 (因為這樣我們有波蘭餃子)。在1600年,我們有所謂的黃金時代,波蘭和立陶宛建了一個面積大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 (比較一下,德國是36萬,現在波蘭是31.2萬,台灣是3.6萬)。但是我覺得這時期最好的事情是這個王國是多元文化的,而且賦予任何宗教觀點自由。那時候,其實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會堅持一種宗教,如果不一樣就會有宗教戰爭,人們會因為信仰錯誤而陷入困境。感謝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住在在波蘭並影響整個王國。
當然,很多事情都在之後改變了,但是你還是可以試試食物,大部分波蘭人會自己煮飯,每一家的菜都是一代傳一代,想像一下我媽媽需要好幾天煮傳統的聖誕節或是復活節餐。
最有名的菜是:
pierogi 波蘭水餃, kasza 麥米, kluski 波蘭馬鈴薯餃子, gołąbki 高麗菜包肉, kotlet schabowy 波蘭豬排, kotlet mielony 波蘭肉丸, bigos 酸高麗菜 + 肉, galareta mięsna 肉+菜果凍, golonka 豬腳
zupy 湯
żurek 西斯拉夫發酵穀物湯, kapuśniak 酸白菜湯, krupnik 波蘭大麥湯, barszcz czerwony 羅宋湯, rosół 波蘭雞肉湯, zupa pomidorowa 番茄湯, zupa ogórkowa 黃瓜湯 - 這是酸的, zupa grzybowa 波蘭蘑菇湯, zupa grochowa 豌豆湯, chłodnik - 冷湯,水果或蔬菜做的湯
pieczywo 麵包
chleb żytni 黑麥屬麵包, pszenny 小麥麵包
Desserts 甜點
faworki 天使的翅膀, babka 巴布卡蛋糕, makowiec 波蘭蛋糕上有罌粟籽漿 - 在大部分其他國家用罌粟籽是非法的, sernik波蘭起司蛋糕, pierniki czy pączki 波蘭甜甜圈
其他特別的餐
flaki 肚湯, czernina 鴨血湯, ogórki kiszone 酸瓜, kapusta kiszona 波蘭酸菜, zsiadłe mleko 酸乳, maślanka 酪漿, kefir 克菲爾 - 對了, 它們都是解酒的藥 *注意
如果你約會的對象爸媽請你喝czernina 鴨血湯,代表他們不喜歡你,拒絕你當未來老公/老婆。
酒精方面
Wódka 伏特加 (我覺得直接翻譯小水聽起來比伏特加美,馬鈴薯或小麥做的 - 波蘭是歐盟最大的伏特加酒生產國), Miódpitny 蜂蜜酒, Piwo 啤酒。在波蘭你可以找到很多葡萄酒,但只有在波蘭的一個地區有名,大部分是從歐洲南部進口的,價格很高,但不是傳統的飲料。
其他熱飲料
這是波蘭和台灣一樣的一件事 - 愛喝茶。因為英國人,第一杯茶出現在波蘭,但是當中國人開始賣茶給俄羅斯人然後再賣給波蘭人時,它開始流行。古波蘭語中茶的名字是 “czaj”,發音和“茶”非常像。目前為止,波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喝茶國家之一。除了喝茶,我們在家還喝咖啡,咖啡在16世紀左右的土耳其人的影響,但是它比茶貴。
還有很多新鮮果汁和kompot 康波特 - 夏天用水煮水果(比如草莓,莓果,蘋果,梨子),然後放好幾個月才可以喝的果汁。
#景點 #專業攝影師 #旅遊攝影 #網美景點 #風景攝影 #外國人在台灣 #amedeephotography #美景 #自由行 #旅行 #歐洲旅行 #歐洲旅遊 #波蘭旅遊 #歐洲景點 #帥 #波蘭旅行 #poland #自助旅行 #波蘭美食 #美食 #食品 #波蘭水餃 #水餃 #波蘭 #酒 #歐洲 #波蘭豬排 #波蘭菜
波蘭景點地圖 在 益智教具大集合-姚小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虛擬AR的互動地球儀
把世界各國的動物、人文、美食、國家名稱、名勝古蹟都活過來了!!!
-
它比較像是入門的地球儀
不是一個正統的地球儀🌍(上面沒有直接顯示國旗跟名稱)
是我們用玩的方式來認識各地的文化和特色
比一般傳統只能看又密密麻麻的有趣
也比較適合孩子
-
有一功能可讓孩子找一找動物、景點
讓小孩子主動去找
可以一天玩個、一到兩個,在去延伸相關知識+書籍
應該就相當豐富了!!
-
主要是從語言和文化去認識世界
他是認大約的地理位置
用地球儀的「教具」來邊玩邊學
例如媽咪今天要介紹日本,可以轉換一下日語
準備一下要共學的內容、在延伸,搭配真的地球儀或是世界地圖,會更完整
-
語言沒有中文
只有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波蘭文/俄文/烏克蘭文/韓文/日文
好處是~點到德國可以給孩子聽德文看看
主要是從語言和文化去認識世界
-
透過app來學但是得搭配教具
會有更深的印象
(前提下,英文程度要有,還有家長要帶著唷)
PLUGO系列+世界款地球儀 影片播放清單:https://bit.ly/3jXnvKk
------跟PLUGO系列一起開團到9/13-------
✅PLUGO分享文:https://bit.ly/3dSufWn
✅直播分享:https://bit.ly/3B67Ley
✅加入STEAM共學群:https://bit.ly/3wFT66q
✅團購下單網址:https://gbf.tw/gmaye
(開團才會有比momo或蝦皮更優惠😉)
波蘭景點地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閱讀書單。
1、《布朗克交朋友》如果問我上學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是讓孩子學會「社交」,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世界上有比父母還可怕的人,那個人就是......,所以父母才是最溫柔的人。
2、《好好說,說好好》吾友CPU的出道童書,一直以來很佩服她的樂觀與天馬行空,第一時間收到書就想翻開讀給大A聽,希望她凡事好好說,說好好。(大A人生哲學就是「我沒有生氣,只是中氣比較足。」)
3、《地球寶寶晚安》這是幾米第一次為孩子創作的晚安繪本,所以之前的作品都是「成人」作品?(被出版社迴旋踢)好啦,這本非常適合媽媽讀給孩子聽的溫柔好書。
4、《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賴馬老師在2019年因孩子的教育及就學環境,舉家北上;他的三個小孩也成為了轉學生,適應環境的種種不適也成就了這次新書。
當你以為我們不一樣,其實我們都一樣(握麥)
5、《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人氣暢銷書《地圖》,波蘭夫妻檔作家全新力作,先前讀過許多介紹世界景點或食物的童書,這本不同的是,這次有主角帶著讀者去旅行,走遍世界各地的國家公園,讀起來更生動。
唯一的缺點是太有趣,香火每次都要我一次唸完全部,拜託~有128頁,唸完我都長白髮了。(合十)
波蘭景點地圖 在 阿尼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寫的。寫在新書出版之前。關於離開與回來。
〈成為一棵樹〉
有很長一段時間能放在我腦袋裡的東西,大概只有旅行。工作沒多久,存錢買了一台說不上輕巧卻堅固的單車,打算把台灣好好踏一圈。
就在那趟旅程的某天,我一早從礁溪出發,中午過後進入蘇花公路,險峻的山路,就算把變速器推到最鬆,踩下的每一步也要費盡千辛萬苦,並且要承受那些卡車一輛輛飛過的壓力,我知道風景很美,但有那麼點無心欣賞。十一月,東北季風開始吹起,晝短夜長,來到武塔的時間很尷尬,還要幾小時才會天黑,卻不夠前往下個村落,就算留在這裡,也找不到民宿旅館。試圖問問麵店老闆娘,這裡是不是有提供給旅人過夜的教堂或學校,得到的答案是爽快的否定。我一邊扒著麵,一邊努力抓準地圖上的比例尺,試圖想把真實的距離縮短。難道我該回頭到上個城鎮嗎?在這種路段,我深知必須在天黑之前找到棲身之處,卻也無計可施。這時,老闆娘也許認為我不是個壞胚子,也感受到我為難的樣子,「不然你睡我家好了,我小叔去台北,房間剛好是空的。」我就這樣把腳踏車牽進室內,被領到二樓向外有陽台的房間,她介紹哪裡有澡間,哪裡是廁所,燈光怎麼切,餓了向她說⋯⋯
受到阿姨幫助之前,我還睡過國小的儲物間,某個夜晚在公車亭邊被雨水打醒,被路過的警察領回派出所照顧,但睡到陌生人家裡,還是第一次。隔天早上,我睡醒下樓,阿姨早已準備了早餐,說要趁熱吃,吃飽才有力氣繼續走。那碗湯麵,暖得我沒忘過。
多年以後,我再次來到這裡,依舊是那個宜蘭尾花蓮頭的部落,兩旁平坦的農地,先會經過警察局,接著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小學,筆直清幽的小路通往聚落,如果爬上堤防就能看到南澳南溪。我繞了一圈出來,停腳在入口不遠處,眼前的這家麵店,跟我記憶裡很像卻又不一樣。兩層樓的平房,主建築與馬路距離十公尺,我看了一眼二樓向外的房間,是我當年過夜的房間,腦子裡還映有床舖的位置,棉被的花色。但是大樹、延伸到馬路的營業場所,都是以前沒有的。一旁還增建了一間冷氣房,但裡面空無一物,只堆放了打直的桌椅,牆壁上寫著營業時間從早上十一點到晚上二十三點,以及各式餐點飲料的名稱與價錢,還有一台大型冰箱,透過玻璃門看見裡面也沒有任何東西。看得出來,在我來訪的前後兩次之間,這裡曾有過盛世,只是現在荒廢了。這些痕跡讓我懷疑這裡是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我只能不放棄地找尋與記憶連接的地方,但最陌生的,是阿姨的模樣。
她的外形不同以往,向我介紹她的炒麵最好吃的開朗神情不同以往,這是兩個不同的人吧。我向她說明我再次來訪道謝的緣由,她說,她不記得了,但她正是我要找的人,這裡從來只有一家麵店、一位阿姨,就是她。原來,當年那位清麗、表情略顯嚴肅的少婦,已成了慈祥的奶奶。
那段被幫助的際遇雖然只有我記得,但我們有很好的開場白。她講起這幾年的流轉,過去十年她在別的城市開卡拉OK,不知為何,生意再好也想回來老家,一週前才安頓下來並重新開張,那麼巧,如果我早點來,肯定不會遇上她。
後來我在旅行中也累積了幾次寄宿好心陌生人家中的經驗,我大抵是接受著世界的善意,才能走過很多地方的,也因此無法停止。
在我不到十歲的時候,就能獨自走上一個多小時到來來百貨,過沒幾年,就孤身搭車到台北,來回安靜得像是沒有發生過,從來沒人知道我經歷過什麼,但我經歷的,不過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九○年代電視上出現很多旅遊外景節目,我一集不漏地看,直到後來單車環島都無法滿足我內心的躁動,乾脆辭職出國旅行了。
歐洲的火車結構樣貌很多,有些一直保留著老傳統、六座一室的格局,我常是整台車子唯一的東方人,路過海關會因為檢查我的護照而停滯數十分鐘,那時都會在心裡對其他乘客感到抱歉。記得在某段夜車上,隔壁坐著一位從捷克邊境上車的波蘭大叔,即便各自操著同個語種卻無法溝通的兩個語言,他還是不斷找我聊天,我常為了節省住宿費搭乘夜車,所以在車上獲得充分的睡眠非常重要,第二天才有體力奔走景點。我只好藉著尿遁暫時逃離他的疲勞轟炸,不知道為何,在台灣鮮少路人會向我搭話,到了國外卻成了聊天吸引機。我找到幾節空包廂,於是我回去把我的背包從行李架上取下,那位大叔含情脈脈地目送我離開。
我到另一個包廂,把門關好,拿背包當枕頭,很快地睡著了,迷迷糊糊之際,我隱約感覺眼皮外的走廊燈被遮住了,但零點一秒之後我又睡著,那刻,我為暖氣造成的乾燥努力吞嚥口水。接著有個不好的訊息襲來――有人進來了。我趕緊睜開眼睛,果然,是一張帶有病容的臉,正在俯瞰著我,我也睜睜地看著他,他看我醒來,嚇了一跳,身體往後彈了一下,這時他那張逆著藍光的臉、樹枝般凌亂的髮,顯得十分詭異。但微笑滿點,指了指旁邊一排椅子,這裡有人睡嗎?我說沒人,你可以使用。他揮了揮手退出包廂,或許也是個要回去拿背包的人吧。他離開前還不忘把門關好。
被他這麼一嚇,心裡並沒有震盪,卻也睡不著了,想著好險不是那位大叔,如果是他追到這裡來聊天,我該怎麼直接拒絕,畢竟他最後邀請我回他家了。並非每個陌生人邀請我,我就跟他們回家,尤其隻身在外。想著想著,不經意發現我褲子口袋外破了一個洞,形狀像是剪子的刀口,俐落直接,原來剛剛那個人是來偷錢包的。
這世界有善意,也有惡意。我就這樣在外晃晃蕩蕩,經歷許多意念,身體深處積累久久不癒的疲憊,再次回家時已有幾個年頭。但,這一回,我的體質早已開始改變了。
回家後見到媽媽,她說不要再出去了,她緊緊地抱著我,顫抖卻無力。不知道這一抱是不是把我抱回她的子宮,我開始生病,一連發燒好幾天,還拿了衣服去宮廟收驚。
或許覺得出門在外太久,心裡有愧,每天下午四點,我會陪我媽看重播的楊麗花歌仔戲,最後竟也看入了神。《新洛神》裡的馮寶寶,雖不諳台語,卻也下足功夫,欣賞起練得有模有樣的身段。《狸貓換太子》裡成為鬼魂的潘麗麗,還陽為自己申冤,捻起碎步揮灑長袖的舞姿,淒美動人,情感真摯,像是一朵在空中翻轉的百合,輕薄的花瓣看得到血脈。也因為歌仔戲在重複的音律中填上不同的歌詞,七字調、都馬調、鑼鼓調、雜念調,聽久了也就會跟著唱了。台語,我與母親唯一用來交流的語言,有著讓大腦裡管理語言的左半腦額葉旺盛活動、直擊靈魂深處的音調,那裡是我的原鄉,讓心神安頓的地方。
拿回發燒時收驚的衣服,道士說我被樹精嚇到。大概吧,不然我怎麼會這樣,體質變得自己都不認得。從不到十歲不斷逃離家門,這時的我才真正感覺到,我可以有家,我回家了,竟然不想再出門,那份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欲望一點不剩地消失了,我想安定下來,穩當地生活,不再漂流。
也許那棵樹的種子掉在我的心裡,我把種子帶回來,家鄉的土壤肥沃,雨水滋潤,足以讓新芽撐開種皮,慢慢地把根扎下,慢慢長出第一片葉子,慢慢開花,之後結下果子,掉下來滋養自己,續留氣鬚。不知不覺,我成為一棵樹,走不了,也不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