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波光市集建築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波光市集建築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波光市集建築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波光市集建築師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林智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座好的建築,不僅可以讓人印象深刻,更可以讓舊的空間風華再現。透過設計讓建築能夠與環境對話,也讓使用者能夠有更美好的體驗。 南寮漁港的改造,就是依循這樣的方法。過去這幾年,不論是從國際風箏賽場、魚鱗天梯、親子沙灘、旅服中心,又或是最近剛改造完成的波光市集,其實都是本來就存在於漁港之中的空間。藉由專...

  • 波光市集建築師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21:29:28
    有 4,000 人按讚

    一座好的建築,不僅可以讓人印象深刻,更可以讓舊的空間風華再現。透過設計讓建築能夠與環境對話,也讓使用者能夠有更美好的體驗。

    南寮漁港的改造,就是依循這樣的方法。過去這幾年,不論是從國際風箏賽場、魚鱗天梯、親子沙灘、旅服中心,又或是最近剛改造完成的波光市集,其實都是本來就存在於漁港之中的空間。藉由專業建築師的規劃,在尊重原先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改造。

    波光市集的初衷,就是要給原先風吹、日曬、雨淋的臨時攤販有一個更安定的空間。也是要讓來到這裡的朋友,能夠悠哉地採買、消費,在欣賞無敵海景之餘,重新認識南寮漁港的風貌。

    下面四張照片,分別是中秋連假四天,我們的值班同仁按錶統計來到波光市集的人數數字(計數器一輪為1萬人次)。統計人數的目的,一方面為了確實落實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要為交通規劃搜集資料。

    這四天連假,波光市集總共迎接了50,253人次。疫情趨緩,感謝大家不僅配合我們的各項防疫指引,更重要的是,看到大家開心地在改造之後的波光市集拍照打卡,在港邊欣賞夕陽餘暉,與家人朋友享受著生活片刻的美好。讓我們窩心又感動,好像所有努力,都在這一刻有了回報。

    一座好的建築,要能與環境對話,更要能帶給人們滿滿的幸福感。就像這幾天波光市集帶給大家的美好一樣。

    #波光市集
    #一座好的建築能讓人感到幸福
    #跟我們分享你在波光市集的照片吧

    9/18(六)累計1萬0644人次
    9/19(日)累計1萬2718人次
    9/20(一)累計1萬3907人次
    9/21(二)累計1萬2984人次
    中秋連假總計5萬0253人次

  • 波光市集建築師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21:30:12
    有 10,131 人按讚

    獻給 為孩子未來而勇敢的爸爸們

    2014年8月3日,記得那天的天氣,就像是今天一樣,晴朗的天空,空氣中還帶著那麼一點清新的感覺,當時的蔡英文主席,現在的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就在那一天,一場會議之後,改變了我的人生。

    猶記得,當時樂樂只有2歲多,太太肚子裡還懷著平平,即將臨盆,憑藉著一股對城市、家鄉的熱情,期盼每一位孩子都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我接下了這個挑戰,也開啟了一段奇幻之旅。

    清楚的記得,那是個無比艱難的任務,短短100天的時間,要挑戰當時的現任市長,還有其它可敬的對手,過程當中更遇到許多的困難,時間一天天的倒數,印象很深刻,2014年選前8天,我們推出了一支我的獨白,提到:我跟我太太說,我記不得我小兒子的長相,因為他出生時我已經投入了選舉,這對我來說,有很深的愧疚,但爸爸正在努力,要幫你們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生活環境,我希望他們長大之後可以理解,他的爸爸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我也相信,我擔任市長之後,這座城市會變得不一樣,未來,他們生活在這裡,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在老天爺的眷顧,與市民朋友的支持之下,當選了市長,上任之後,在這2,000多個日子裡,時時刻刻,我都不敢鬆懈,因為知道,只有更努力、更勇敢,才能不辜負市民的期待。

    時間過得很快,樂樂已經9歲、平平7歲,妹妹也5歲了,雖然,錯過了很多他們成長的重要時刻,但我知道,這樣的努力與犧牲並沒有白費,因為爸爸的勇敢與努力,可以為孩子們換來更美好的未來。

    這幾年來,我也在許多爸爸們共同協助之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是,透過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創造優質的公共空間,不只讓市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也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更有光榮感,再度顯現這座城市的偉大。

    波光市集座落在南寮漁港,改造南寮漁港成為新竹漁人碼頭,是除了1916園區(新竹公園)之外,我所提出的第二個政見,這幾年來,透過許許多多的會議,集合了建築師們的智慧與經驗,還有施工廠商們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創造出這座具有國際水準的地標。

    波光市集伴隨著海平面,波光粼粼,它是一座專門為新竹漁人碼頭,量身打造的建築,不只提供許多美食,讓家人在這裡歡聚,陪伴孩子成長,它的設計更融入了周遭的自然環境,臨海打造延伸海面的大波浪屋頂,與周遭環境更為協調,同時,也考量到海邊氣候的特性,建材多選擇了耐候材質如:集成材複合鋼構、耐候鋼等,維管也更加簡便。

    今天是父親節,過去一段時間,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好久沒有和家人好好的聚一聚了,特別要藉由這個機會,除了要感謝全天下辛苦的爸爸們,也要獻給市民朋友,這座優質的公共建設。

    我相信,波光市集未來將會在這座美麗的漁港,伴隨著漁人們勤奮的聲音,以及迎來遊客們的歡笑,還有無數孩子們,在父親的陪伴之下,來到這個場域,放風箏、吃海鮮、戲水、看夕陽,體驗這座城市的美好。

    今晚相信大家都度過了一個溫馨且愉快的佳節時光,雖然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但,改變不了的是爸爸的勇敢,以及我們對彼此的關愛與感謝,我們會持續創造和波光市集一樣具有美感,又能夠符合市民期待、需要的公共建設,讓我們繼續迎接未來的美好。

    最後,祝福全天下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 波光市集建築師 在 Traveler Carnival 旅人狂歡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11 08:47:53
    有 251 人按讚


    昨晚午夜才寫完這篇,現在轉貼到粉絲頁來,男木島圖書館的記事。

    以下是一篇關於男木島的超長文。

    上男木島後,主要先看兩個新作品,除此之外,就是回訪。默默在庭院咖啡喝完一杯咖啡,聽周圍的人對談,之後走進圖書館,本來只是想順便看看擺了什麼新書,另一方面看看書本陳列有沒有改變,當然也會找找自己的書....本想說書架上怎麼找不到呢,原來正壓在門口坐著的男士面前桌上。

    因現場出現一些巧合,而與對方開始聊起來,原來是來自台中的建築師。後來有對來自中國成都的母女,因為聽到我們對話,也跑來跟我搭話,原來是女大學生的女兒立刻手機上網查,確認這個人真是作者本人,媽媽興奮但有禮地靠近詢問,我跟她們兩位也聊了一下,女兒去年去過大地藝術祭,因此今年才拉了媽媽一起來自助旅行,他們都很喜歡男木島。

    福井先生回到室內,我才終於跟他相認,他十分驚喜,我們終於有機會坐下好好談話。2016年之後,我一直知道身為男木島自治會會長的福井大和先生,一直致力對外推動男木島移住的計畫,後來也成立NPO法人男木島生活研究所,福井太太就是男木島圖書館的館長。福井先生原來出生於男木島,夫婦倆2014年起決定回到故鄉男木島居住,從此之後,他們改變了男木島的生活風貌。

    他拿著我的《小島旅行》,翻到《來去男木島住一晚》這篇,指著照片上一個人影說,「這個人是我,妳記得在男木島Table吃飯這天嗎?在這之後,男木島開始改變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當然記得,留宿男木島那天,是2013年藝術祭夏季期正式開始的海之日。

    原本廢校的男木島中小學校,當年由「昭和四十年會」藝術團體改造為《男木學校》藝術計劃,會田誠等日本當代藝術家領軍,留下每個教室的作品,到這裡為止的進度,都寫在我的書裡。原來在這之後,因為福井先生的奔走與串連,推動900人同意的復校聯署,提交給高松市教育委員會,經由市長通過後,2014年正式復校了。

    這時我才知道,我當時為書而寫的記載,其實無意間為男木島留下一個轉折的句點,男木島全新一頁的文化章節在2014年後開始發展。

    比起很多人關心的觀光操作,福井夫婦更重視教育,他們認為沒有教育紮根的話,這個土地無法真正復甦,年輕人無法在此生活,只能坐等島民繼續老化逝去,當教育環境在外島,因移動手段而被綁架,屬於島嶼的文化資產是無法留在島嶼的。

    復校對幾對居住在島上的年輕夫婦來說,孩子可就近學習,食衣住行都不需太遠,鄰居往來更為活絡緊密,生活資源簡單卻自足。作為孩子下課後集散地的男木島圖書館,就這樣成為男木島文化交流中心,島民與藝術共生的價值從此展現。

    移住者慢慢增加了,不乏嫁娶外國人的外地夫婦,選擇男木島作為第二人生的基地,「妳很難想像喔,才一百多人的島嶼,大概有10%的居住者可以普通地用英文交談喔,比例很高吧。」福井先生笑著說,他自己也沒想到會這樣。

    正在聊的同時,一位澳洲移住者帶著兩個孩子進來,以流暢到不像話的日文跟福井先生話家常,顯然就是當地好朋友,金色捲髮辮子頭的制服小女生應該就是當地小學生,還有另一個金髮弟弟,應該也會隨姊姊的腳步當男木島小學校的學生。

    「新世代的男木島文化形成後,我們才可以真的說,可以看見在此生活二十年三十年的“未來”。」這真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結論。

    我問他男女木島到底哪裡不一樣呢?他帶著深刻表情認真說,就是因為教育吧,我們在這裡認真推動的這些事,真的改變了男木島,創造出屬於我們男木島流的生活文化,而且不需要只是配合瀨戶內藝術祭,等待一年一年的觀光客而已。他委婉地表示,男木島目前的群體向心力很強,女木島缺少這樣居中整合運籌的核心,因此活動聚集後又容易潰散。

    話鋒一轉,他又樂觀說,不過今年藝術祭北川先生很用心推女木島喔,也許也是因為男女木島差異越來越大,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操作女木島的復甦,他也很期待女木島未來能有不一樣的發展。

    我看看時間,才發現我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濃厚但有意義的談話。

    同時心裡有的想法形成,我非常希望能將男木島介紹到台灣,特別是分享「NPO法人男木島生活研究所」與「男木島圖書館」,讓大家認識這個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無論是展覽、講座、交流會、甚至參與市集出攤,希望今年能有機會實現這個計劃,也歡迎有興趣的單位團體可跟我聯繫,一起參與有趣的事情發生。

    走出圖書館,竟然就在階梯口遇到一對外國男女正在交談,男性應該是帶著小女孩剛玩水回來,女性則是正在整理院子,他們談著院子內一塊翻土作業的進度,飛快的英文跟在我身後飄蕩,這實在太奇異了,我忍不住回頭拍下這一幕。

    福井先生說的是真的啊。

    繼續往前走,眼前出現一間新開的老屋咖啡館「ダモンテ商会 Damonte&Co.」,背後映著波光閃爍的瀨戶內海與渡輪。這也是另一對移住者開的新店家,我想他們也有不一樣的故事。

    海上景色明明是一樣的,但我知道,男木島的空氣與色彩,一切都與其他島嶼不太一樣,難怪每次我回來時,都不覺得只是為了藝術,現在,我還為了回來拜訪島上的朋友。

    希望有機會帶大家認識這個閃閃發光的男木島。

    男木島圖書館改造故事報導(日文):
    https://greenz.jp/2017/03/30/ogijima/

    男木島圖書館:
    https://ogijima-library.o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