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性愛、舞蹈,所有我最喜歡的東西都在這部電影裡頭了。
我必須非常老實的說,《#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是一部超級實驗性、十足前衛的電影,但是我真的喜歡,就算機會渺茫,還是希望可以寫一點字,記錄我的喜歡,也希望能找到小到不行的小眾們,願意去電影院給它一個機會。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描述巴黎(女)舞者...
性別、性愛、舞蹈,所有我最喜歡的東西都在這部電影裡頭了。
我必須非常老實的說,《#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是一部超級實驗性、十足前衛的電影,但是我真的喜歡,就算機會渺茫,還是希望可以寫一點字,記錄我的喜歡,也希望能找到小到不行的小眾們,願意去電影院給它一個機會。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描述巴黎(女)舞者 Aviva ,因為朋友的介紹,認識在紐約的(男)舞者 Eden,而後為愛去紐約找 Eden 同居生活的故事。讀到這邊你一定想說,這有什麼好前衛的?
重點來了,Aviva & Eden 都是由一男一女飾演,兩個角色四名演員,呈現一個人的陰陽氣質、不同個性的一面。有時候是兩人同框,有時候是三人一起,後半四人一塊爭吵也一同親暱。文字上有點難描述清楚,但實際觀影不會完全看不懂,因為一開始演員就穿越第四道牆來解釋這個去性別化的設定,整部片也會時不時突然與觀眾對話,然後以現代舞、劇場式的表演去呈現部分情節。至於性愛場景,非常寫實也非常美麗,做到一半突然沒感覺、無法高潮、性愛中的溝通等等都有呈現(雖然不到非常全面)。
Aviva 與 Eden 的差別是,Aviva 的陰性角色與陽剛角色比較能夠共處,也有同時在性愛場景中出現,而 Eden 則是陰陽的自己常常爭執。當然 Aviva 與 Eden 也會互相鬥來鬥去愛來愛去。
我覺得「女」演員的 Aviva 是比較陽剛的,「男」演員 Aviva 才是比較陰柔的,很喜歡這樣的設定,不只是因爲一男一女演了同一個角色暗示性別流動,而是呈現個體的多元,與性別可以無關。我們心裡本來就會有好多種人格,發出不同的聲音,去分析解釋自己對於愛情、性愛的追求,自我對話、自我質疑然後行動。
最最最喜歡的就是舞蹈場景了!!!!!整個編舞、音樂、畫面取景都美到冒泡,舞者的線條太美了,有一場裸體舞蹈,我幾乎是屏住呼吸在看,真的是窒息的美(我好浮誇XD)!
舉手投足都是戲,指節髮根也有情緒,明明沒有台詞,這種時候反而更有張力,情意震耳欲聾。
不用害怕是看不懂的現代舞(無意冒犯,小時候真的看不懂,現在不敢說懂,但是可以說是喜歡,特別喜歡有劇情在其中的舞碼),每一場舞蹈都很搭劇情,也有很棒的運鏡。此外,有一段超可愛,是一群也很會跳舞的小孩,一邊饒舌一邊舞蹈,當然也是有在劇情裡頭,呈現某種自白。整部片真的充滿驚喜,不會過分陰鬱、不會無聊!
最後,也必須提醒,如果你是希望從這部電影帶走什麼反思或深省,那可能會不如預期。它沒有要教你什麼、告訴你什麼,只是用了新穎的敘事,去呈現日常關於性與愛的小事。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的英文片名選用主角之一的名字《Aviva》,有點突然,但這名字總讓我想到天能《TENET》,因為也是前面讀來或後面讀去都一樣。
我在想會不會《AVIVA》的編導 Boaz Yakin 也是一樣想的。順行逆行,陰柔與陽剛氣質,無論從哪一邊解讀,你都是你,而你會在這之中找到 I ,在性與愛的日常中找到自己。
諾蘭講的是時間,而 Boaz Yakin 講的(應該)是情感與自己。時間跟自己,對我來說是一樣難懂的。那就套句諾蘭說的話吧,不要嘗試理解,要去感受它。
不一定能全盤理解,但至少我們都能全心感受那些狂喜、憤怒、憂傷、迷惘、掙扎和平靜。
感受這些之後繼續探索,潛藏在愛慾裡頭的各種自我。
感謝聯影電影邀約,小眾朋友們,10/1 上映之後歡迎進戲院捧場一下。
Trailer from @cineplex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