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法官學院圖書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法官學院圖書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法官學院圖書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法官學院圖書館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Miss Nancyelle 南西大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爺挑戰天天寫字 Day7 #今天的文章有點嚴肅 前陣子陸續看了兩部電影,看完腦袋裡的想法很混亂也很熱烈,一直想跟大家分享。 《RBG:不恐龍大法官》,美國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唯一公開接受拍攝的紀錄片,她的一生的故事,如同美國女權歷史的縮影。 1957年,RBG成了哈...

法官學院圖書館 在 蔡英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08:22:34

多年前在英國倫敦,在我努力寫著我的博士論文時,收音機裡放的是約翰藍儂的Imagine,和席娜伊斯頓的For Your Eyes Only,那是一段很難忘的回憶。  那個時候,我只是個普通的博士生,跟所有台灣的留學生一樣,就是趕快完成博士論文,拿到學位,盡快開啟人生後續的篇章。  作為一個博士...

  • 法官學院圖書館 在 Miss Nancyelle 南西大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4 00:12:49
    有 153 人按讚

    #大爺挑戰天天寫字 Day7
    #今天的文章有點嚴肅

    前陣子陸續看了兩部電影,看完腦袋裡的想法很混亂也很熱烈,一直想跟大家分享。

    《RBG:不恐龍大法官》,美國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唯一公開接受拍攝的紀錄片,她的一生的故事,如同美國女權歷史的縮影。

    1957年,RBG成了哈佛法學院500名學生中,僅僅9名女學生當中的一位。她們被要求跟院長解釋:「我有什麼資格霸佔原本屬於男性的名額?」;她們不能進入圖書館,不能在課堂上發言;很多女學生之間有個共識,要「裝笨」才能找得到丈夫。

    但RBG始終沒有隱藏她的樣貌,她真實、聰明、機智、不拘小節、有正義感,然後她遇見了一生摯愛Martin D. Ginsburg。

    「他是我認識過的男人之中,第一個在乎我有腦子的那位。而且他總是認為,我比我自己以為的還要優秀。」他們的婚姻持續了56年,直到他的先生因病逝世。

    RBG一生從教授、律師,到1993年被提名為大法官,直至2020年過世卸任;她一直是一位謹慎、努力,被形容為「總是在工作」的法律人。

    她一生追求平權,是始終如一的自由派,支持民主、平等、同性婚姻權、女權、墮胎權等,開啟性別平等憲法訴訟運動,提出許多跨時代的思考。

    看著電影裡她主筆的判決、不同意見書等,看得我眼眶含淚,佩服她堅強的意志力,不放棄的精神,還有為了公平正義,那個斯文鬥士的樣子。



    《沙漠之花》則是索馬利亞名模 Waris Dirie的傳記電影,片中寫實地描述她身為非洲女性,悲慘的童年經歷;5歲接受女性割禮,11歲被迫與老翁成親,為了逃婚,赤腳走過荒漠投靠外婆,再輾轉到倫敦當女傭,流落街頭,最終遇見時尚攝影師伯樂,成為國際名模的故事。看似勵志的人生軌跡,卻背負著一輩子也丟不開的精神枷鎖。1997年,她離開了伸展台,成為聯合國大使,也成立基金會,致力推廣廢除各個文化中的割禮制度。

    女性割禮是什麼?又稱女陰殘割,通常會在女性3歲至青春期間進行,且大多於5歲前完成。指部分或全部切除女性外生殖器,或對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其它傷害的程序(世界衛生組織定義)。

    不同種族文化執行方式不同,Waris出生的國家索馬利亞,採取將大小陰唇全部切除,再強行將陰道縫合,只留下一個小孔用來排除經血與尿液。此舉是為了象徵女性的貞節,只有她的丈夫可以打開。由於所有割禮都是在未消毒的情形下完成,造成無以計數的致死感染,也可能造成一輩子反覆感染、不孕、囊腫、生產問題及其他婦科疾病。



    不一樣的故事,一樣的鬥士。



    很多文化或時代裡的不平等,我們身在其中,以為正常。但你以為正常的,其實一點也不正常。(假設妳是1957年的哈佛女學生,或者妳是出生在索馬利亞的女孩;還是妳只是一個被叫做剩女的台灣女生。)

    在探討任何社會問題的時候,談論「正不正常」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我們認為的「正常」,都是一點一滴教育來的,或者文化裡面隱藏的,更甚至,它淌在你的腦裡,你卻不知不覺。

    所以我們必須得時時跳出框架,檢視自己的思考,監控自己的語言,有一天,願我們不論性別,享有真正的平權。

    #可惡po文遲了7分鐘
    #我發現寫字不難難的是找照片🙄

  • 法官學院圖書館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4 18:55:50
    有 1,715 人按讚

    假日最後一天,從圖書館借來DVD,讓小小狸們認識美國最高法院「不恐龍大法官RBG」金斯伯格女士的一生。

    也不過數十年前,在哈佛法學院、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的RBG,發現自己找律師工作有困難,「我是猶太人、女人和媽媽。第一個身份會讓人有意見,第二個也是,而第三個是讓我無疑不可能被錄用的理由。」

    許多我們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那經歷過許多前人的努力和奮鬥。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並努力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

  • 法官學院圖書館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9 11:12:13
    有 1,759 人按讚

    R.I.P. 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

    我印象最深刻Justice Ruth Ginsburg所說的一句話,是當時在審理是否要在《投票權法案》廢除一項關鍵性保護措施時,她寫下:

    “[t]hrowing out preclearance when it has worked and is continuing to work to stop discriminatory changes is like throwing away your umbrella in a rainstorm because you are not getting wet.”

    「因為你自己沒有淋濕,就在暴雨中扔掉雨傘」。

    謝謝Justice Ginsburg, 作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為性別平等奮戰,在許多釋憲案中,一步一步推進性別平等的進程。

    1993年,Justice Ginsburg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1996年,當時面對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只招收男性是否違憲的審理,維吉尼亞學院堅持「僅招收男性」,因為這樣才能維持優秀與傳統,女性去就讀專收女性的Virginia Women’s Institute for Leadership 學校就好。

    Justice Ginsburg在判決書中,明確否決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說法,認為僅招收男性,是將女性置放在不利地位。此案最終宣告違憲,也成為許多國家婦運推動平等權的重要參考。

    Justice Ginsburg 從踏入法學院的那一刻,就開始對抗不平等的待遇。1957年,當她進入哈佛法學院時,500名學生中僅有9名女學生,而這9位女學生在課堂上被無視,老師們覺得他們被錄取僅是為了「象徵的」意義,法學院院長認為她們 #佔了 男性名額。這9位女學生甚至無法使用校園圖書館。

    Justice Ginsburg一路為自己更為所有遭遇不平等待遇的人奮戰。從學校(她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到法院,從出書(她書寫第一本有關性別歧視的法學案例書)到判決,持續努力。

    令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她改變法官袍的穿法。過去法官袍是為男性設計,以搭配襯衫領帶。Justice Ginsburg在法官袍上各種蕾絲的搭配,再一次顛覆了法官的形象。

    Thank you so much, 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 for your meaningful 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