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法國警察階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法國警察階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法國警察階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法國警察階級產品中有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分藍黃,2019 年之後變得冷酷的人們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暴力和犯罪新聞越來越多。一般人得出如此印象:香港腥風血雨。有一些案件似乎與政治無關:例如(休班)警察偷拍女人的風化案、老婆因為爭執消費券事務而斬老公的傷人案,或者幫派仇殺。有一些案件則相當政治,例如七一銅鑼灣事件,或者 19 ...

法國警察階級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4 08:46:51

「人類進步,須克服迷信、偏見和物質的三種形式的阻礙。三種沉重的枷鎖套在我們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條、法律和自然的桎栲。」 ——《悲慘世界》雨果 —————————— 上次分享由法國影后 #AdèleHaenel 主演的 #法國大革命,大家的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悲慘世界》! 今天 #一杯咖啡懂歷史 就...

法國警察階級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4 18:38:38

或許每個世代內心懷抱著改造世界,我的世代知道在這個世代是無法做到,而他的任務或許更大,在於阻止這個世界的崩解。——卡繆 ——————— 上次 Y 編 聊到美國佛洛伊德抗議事件 今天想聊聊,人們為什麼要反抗?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跟著 F 編還有 G 編 一起看下去! ——————— 💥 法國近代反抗事...

法國警察階級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03 18:34:49

【#評論】去年在康城影展贏得評審團獎的法國電影《孤城淚》,相信能教不少香港觀眾看得投入肉緊、很有共鳴,皆因影片的核心事件,就是離我們咫尺之近的警察濫用暴力問題。 ​ 《孤城淚》用兩天篇幅,穿梭巴黎近郊Montfermeil區的貧窮屋邨以及混雜社區,跟隨三個日間巡邏的警察,游走在穆斯林、吉卜賽人、黑幫...

  • 法國警察階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4 09:17:22
    有 60 人按讚

    【不分藍黃,2019 年之後變得冷酷的人們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暴力和犯罪新聞越來越多。一般人得出如此印象:香港腥風血雨。有一些案件似乎與政治無關:例如(休班)警察偷拍女人的風化案、老婆因為爭執消費券事務而斬老公的傷人案,或者幫派仇殺。有一些案件則相當政治,例如七一銅鑼灣事件,或者 19 年以來不斷審理的涉及非法集結、傷人、暴動等的公安事件。各種立場的人都參與其中,有示威者、有白衣人、有執法者濫暴、有官員濫權。

    官員親建制派見瘟疫和警察逐漸收拾現場之後,展開一個看似順理成章的論述:是民眾一方先「越界」,而執法者、官員一方守住了建制,之後所作一切行動只為「反越界」。然而白衣人動員、蒙面警察鎮暴、香港要修《逃犯條例》,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亦是越界。這些有份激化局面的少部份香港人,因為掌握公權力而得以推卸自己的那份責任,指控他人沒有按規矩行事。然而執法者在處理「緊急狀態」時,也沒有跟足那個規矩。

    通常舊香港人見到很多事情發生,都會發出「禮崩樂壞」的哀嘆。「禮崩樂壞」只是描述了情境,卻沒有描述到人們活在禮崩樂壞的世界,會產生甚麼反應。根據記載,林鄭說預科後原本想讀社工,「不過為了更宏觀地探究社會問題的成因,最後選了社會學」。社會學對禮崩樂壞中人類的反應確實有一些更宏觀的探討。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認為一個社會在經濟或政治結構劇烈變化時,可能導致集體性失去方向、價值觀真空,但新的世界並未產生,他定義這種尷尬又痛苦的狀態為「失範」(anomie)。

    涂爾幹認為自殺不是個人的,而是受社會影響的社會行為。他比較歐洲近代的宗教戰爭,那是一個新教和天主教價值激烈衝突,同樣令人無所適從的年代,但新教地區的自殺率卻高於天主教地區。他解讀為天主教地區有強大社區社會網絡,宗教亦佔據生活較多部份,令人較能抵抗社會失範帶來的壓力,而新教卻不具備類似組織性,新教人口較為疏離;自殺率較高,反映了那些地區肉眼未必見到的混亂。很多現代的講法認為,失範社會中的成員,會產生疏離和絕望感,可能更容易犯法和犯罪。

    香港作為一個集體,承受前所未見的政治轉變,一早就反映在自殺現象之上。14 年佔領之後,香港大、中學界都有跨階級自殺潮,導致政府迫於壓力「提供五大措施」幫助學生 [1],當然是再被批評政策離地無用。對個人或集體所謂無聲的控訴,存在已經很久。14 年的後遺症也包括 16 年的旺角衝突事件。香港的失範年代,大概亦由那時正式開始。

    現在很多外面人認為香港人「守法意識」下降,但這種意識很多來自人們在現場目睹警察濫權,對他們來說香港社會是公平的、有一個賞善罰惡機制的信任光環,自 14 年之後就慢慢褪色,最終變成有人越過習俗界線。警察好像難以溝通,合乎邏輯地,人們下一步是將希望守在法庭,然而法庭無法不執行嚴苛法律,只能照本子辦事,最終也好像不太對勁。

    不只是遠古年代的黃絲失去信仰、純真幻滅,甚至連警察自己都如此。原來他們的權力界限,有時因為緊急情況的方便可以大為膨脹,而同袍也會支持自己。那麼自然警察的「守法意識」其實也面臨鬆弛。因為大家都知道了,機制不一定賞善罰惡。因此現在傳媒對於官員的私人操守,也是十分敏銳的關注著。

    之後的圍觀藍絲見相同政見者,就算有份搞出元朗站事件,也未必有罪,就是有人獲判無罪。當然這也體現司法獨立判案。19 年間在街上打人的「反示威示威者」,很多都追究不了。藍絲自然也是心領神會,在這個環境下,雖然沒有公權力但主張對敵人不擇手段,「守法意識」一樣下降。

    雖然我們未必清楚細節,但肯定藍絲內部價值觀也在經歷一場革命。現在,「愛國陣營」的言論領袖可以跟行政長官唱反調。行政長官的權威,先有歷年折騰,後有北京中央政府奧援專政工具,藍絲都知道要頂禮膜拜的真正對象。以前「港府」在一般人心中累積的威望,在不同光譜裡面都有折損。當然失範的進深程度,人人不同,但總體來說,所有人的內心都不再一樣。對於人類這種情感團體動物,失範的風,是一場看不見的價值觀恐怖襲擊。

    關於恐怖襲擊。在中國政府反恐主義訊息網,一篇名為《社會轉型、社會失範與恐怖主義》的文章在其結論部份說:

    「……既可以將恐怖主義視為同戰爭類似的政治性暴力行為,也可以將恐怖主義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但歸根結底恐怖主義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客觀的社會屬性。恐怖主義是社會結構的產品……恐怖主義具有犯罪的屬性。作為犯罪的恐怖主義,是社會的正常現象,它具備犯罪所有的功能,無論消極抑或積極。恐怖主義之於社會有機體的積極作用,恰如疼痛之於人體的積極作用一樣,具有提醒和指示功能。恐怖主義的增多呼喚社會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社會治理的自我調整。社會有機體在結構變化的過程容易出現問題,並需要不斷克服……」

    只要社會人道,人們就會很和善。香港情況,在破罐破摔之下,人們雖然無能改變甚麼,但內心也會變得冷酷。

    資料:
    [1] 《維基百科》香港學生自殺事件列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五大措施幫助學生,預計於 2016 年 9 月完成。五大措施分別為:一、成立專責委員會全面了解分析自殺成因及提出預防方法;二、舉辦五場地區研討會,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和學生輔導專業人士介紹預防自殺和辨析有問題學生的方法;三、舉辦教師講座,教導辨析有問題學生的方法和相關支援;四、局內成立專責團隊,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和輔導人員為有特殊需要的學校提供到校支援;五、以學校、家長和學生為對象,製作知識小錦囊。

  • 法國警察階級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4 09:17:14
    有 129 人按讚

    【不分藍黃,2019 年之後變得冷酷的人們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暴力和犯罪新聞越來越多。一般人得出如此印象:香港腥風血雨。有一些案件似乎與政治無關:例如(休班)警察偷拍女人的風化案、老婆因為爭執消費券事務而斬老公的傷人案,或者幫派仇殺。有一些案件則相當政治,例如七一銅鑼灣事件,或者 19 年以來不斷審理的涉及非法集結、傷人、暴動等的公安事件。各種立場的人都參與其中,有示威者、有白衣人、有執法者濫暴、有官員濫權。

    官員親建制派見瘟疫和警察逐漸收拾現場之後,展開一個看似順理成章的論述:是民眾一方先「越界」,而執法者、官員一方守住了建制,之後所作一切行動只為「反越界」。然而白衣人動員、蒙面警察鎮暴、香港要修《逃犯條例》,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亦是越界。這些有份激化局面的少部份香港人,因為掌握公權力而得以推卸自己的那份責任,指控他人沒有按規矩行事。然而執法者在處理「緊急狀態」時,也沒有跟足那個規矩。

    通常舊香港人見到很多事情發生,都會發出「禮崩樂壞」的哀嘆。「禮崩樂壞」只是描述了情境,卻沒有描述到人們活在禮崩樂壞的世界,會產生甚麼反應。根據記載,林鄭說預科後原本想讀社工,「不過為了更宏觀地探究社會問題的成因,最後選了社會學」。社會學對禮崩樂壞中人類的反應確實有一些更宏觀的探討。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認為一個社會在經濟或政治結構劇烈變化時,可能導致集體性失去方向、價值觀真空,但新的世界並未產生,他定義這種尷尬又痛苦的狀態為「失範」(anomie)。

    涂爾幹認為自殺不是個人的,而是受社會影響的社會行為。他比較歐洲近代的宗教戰爭,那是一個新教和天主教價值激烈衝突,同樣令人無所適從的年代,但新教地區的自殺率卻高於天主教地區。他解讀為天主教地區有強大社區社會網絡,宗教亦佔據生活較多部份,令人較能抵抗社會失範帶來的壓力,而新教卻不具備類似組織性,新教人口較為疏離;自殺率較高,反映了那些地區肉眼未必見到的混亂。很多現代的講法認為,失範社會中的成員,會產生疏離和絕望感,可能更容易犯法和犯罪。

    香港作為一個集體,承受前所未見的政治轉變,一早就反映在自殺現象之上。14 年佔領之後,香港大、中學界都有跨階級自殺潮,導致政府迫於壓力「提供五大措施」幫助學生 [1],當然是再被批評政策離地無用。對個人或集體所謂無聲的控訴,存在已經很久。14 年的後遺症也包括 16 年的旺角衝突事件。香港的失範年代,大概亦由那時正式開始。

    現在很多外面人認為香港人「守法意識」下降,但這種意識很多來自人們在現場目睹警察濫權,對他們來說香港社會是公平的、有一個賞善罰惡機制的信任光環,自 14 年之後就慢慢褪色,最終變成有人越過習俗界線。警察好像難以溝通,合乎邏輯地,人們下一步是將希望守在法庭,然而法庭無法不執行嚴苛法律,只能照本子辦事,最終也好像不太對勁。

    不只是遠古年代的黃絲失去信仰、純真幻滅,甚至連警察自己都如此。原來他們的權力界限,有時因為緊急情況的方便可以大為膨脹,而同袍也會支持自己。那麼自然警察的「守法意識」其實也面臨鬆弛。因為大家都知道了,機制不一定賞善罰惡。因此現在傳媒對於官員的私人操守,也是十分敏銳的關注著。

    之後的圍觀藍絲見相同政見者,就算有份搞出元朗站事件,也未必有罪,就是有人獲判無罪。當然這也體現司法獨立判案。19 年間在街上打人的「反示威示威者」,很多都追究不了。藍絲自然也是心領神會,在這個環境下,雖然沒有公權力但主張對敵人不擇手段,「守法意識」一樣下降。

    雖然我們未必清楚細節,但肯定藍絲內部價值觀也在經歷一場革命。現在,「愛國陣營」的言論領袖可以跟行政長官唱反調。行政長官的權威,先有歷年折騰,後有北京中央政府奧援專政工具,藍絲都知道要頂禮膜拜的真正對象。以前「港府」在一般人心中累積的威望,在不同光譜裡面都有折損。當然失範的進深程度,人人不同,但總體來說,所有人的內心都不再一樣。對於人類這種情感團體動物,失範的風,是一場看不見的價值觀恐怖襲擊。

    關於恐怖襲擊。在中國政府反恐主義訊息網,一篇名為《社會轉型、社會失範與恐怖主義》的文章在其結論部份說:

    「……既可以將恐怖主義視為同戰爭類似的政治性暴力行為,也可以將恐怖主義當作一種社會現象,但歸根結底恐怖主義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客觀的社會屬性。恐怖主義是社會結構的產品……恐怖主義具有犯罪的屬性。作為犯罪的恐怖主義,是社會的正常現象,它具備犯罪所有的功能,無論消極抑或積極。恐怖主義之於社會有機體的積極作用,恰如疼痛之於人體的積極作用一樣,具有提醒和指示功能。恐怖主義的增多呼喚社會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社會治理的自我調整。社會有機體在結構變化的過程容易出現問題,並需要不斷克服……」

    只要社會人道,人們就會很和善。香港情況,在破罐破摔之下,人們雖然無能改變甚麼,但內心也會變得冷酷。

    資料:
    [1] 《維基百科》香港學生自殺事件列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五大措施幫助學生,預計於 2016 年 9 月完成。五大措施分別為:一、成立專責委員會全面了解分析自殺成因及提出預防方法;二、舉辦五場地區研討會,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和學生輔導專業人士介紹預防自殺和辨析有問題學生的方法;三、舉辦教師講座,教導辨析有問題學生的方法和相關支援;四、局內成立專責團隊,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和輔導人員為有特殊需要的學校提供到校支援;五、以學校、家長和學生為對象,製作知識小錦囊。

  • 法國警察階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8:31:23
    有 18,323 人按讚

    《這個「包括」政府》#總統府指揮中心行政機關⋯⋯「包括」⋯⋯等,請支持國產。#公開聲明退出第二類優先順序。

    #我們都在等疫苗
    陳文茜敲碗指揮中心公開第二類名單 陳宗彥:中央3300人、疫苗屬特種個資要保密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616/GKLKIUXIX5DKHIQQNPQGP6GGUI/

    *我不是敲碗,我是為民衆敲保命的疫苗。

    *根據報導:指揮中心表示第二類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總數有16萬多人,其中維持防疫人員約有3300多人,包括總統府、中央部會、指揮中心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而地方防疫人員有4100多人,其餘還包括國軍、中央、地方、機場等防疫人員。

    *我的解讀:意思是目前施打疫苗優先第二類,除機場防疫人員外,那些不可能列入國際民主國家的名單,在台灣近16萬人,佔32萬劑國際疫苗。且在6/9之前,他們的風險順序,均被排在救護車人員、警察等第一缐可能接觸確診者之前。

    *首先全球民主國家,沒有台灣這種「官員你先打,祖父母Ok」的例子。全球除了醫療人員,都先打老人。

    *其次法律上,個資保護僅限非重要公職人員。(政府法律系畢業的夠多了吧?)

    總統府,行政院,國安會,金管會等各機關主管,每年財產都必須公佈,他們不適用個資保護的概念。

    尤其用了疫苗,等於用了戰略物資,你們排擠真正高風險的人,排除了多數人的阿公阿媽及爸爸媽媽。

    政府必須公布這些高官誰被列入優先施打國際疫苗。還有,為什麼?

    如果合理,民眾會諒解:如果不公佈,我們只好推論你們實在很為難⋯⋯或者中文倒過來,你們很難為情。

    *其他非重要職的官員,他們的確符合個資保護法,但他們的職責此時為什麼也要優先於阿公阿媽,優先重大傷病,僅次於醫療人員,更優先於所有救護車人員。為什麼?

    *百善孝為先,昨天UDN報導基隆有一個孫子,斜坡背著不能行走的祖父打日本捐贈的疫苗。這已經是我們半年來,第四波接種,才輪到他的老阿公。他不能錯過。

    你們這「包括」的16萬人,為什麼優於這個阿公的生命權?

    針對此點政府更應該公布非政務官卻列為第二類的中央官員,他們職銜是什麼?不必公布這類人的姓名,但必須告知為什麼他們有防疫風險,才能服眾。

    *至於副指揮官口中:第一個「包括」總統府,⋯⋯請問總統府多少人?職稱是什麼?為什麼比老者、重大傷病患者、長照中心、救護車人員還危險?

    *第二個「包括」:中央部會,除了金管會已曝光之後,還有那些部會?人數多少?他們的風險是什麼?

    為什麼比日本皇室在日本施打順序還前面?

    為什麼德國總理梅克爾排在幼稚園老師後面,部長也是。為什麼法國總統府也是?台灣不是?

    請問是什麼病毒因素,使台灣官員比國際官員更容易染病?

    *第三個「包括」:指揮中心第一缐防疫人員,層級到誰?「包括」年輕力壯的網軍頭頭嗎?

    *過去有些人先打了疫苗,被稱為特權。

    *指揮中心及總統府不是,因為你們是晚購少買,違背自己去年向社會承諾3000萬國際疫苗的決策單位。

    你們面對死亡無助的民眾,本來應該慚愧,但你們非但沒有,還把自己「依權訂法」列為國際疫苗第二優先。

    你們不是特權,是至高無上的無情特權。

    *還有,你們對國產疫苗亳無信心,也不願等待高端。你們先以「高端人士」自居,把自己放到第二頻類優先:然後再以「聯啞」(聯合當啞吧),以個資、「包括」等空話,遮掩應付人民有權知道的事。

    #你們不是特權階級,你們是至高無上的無情特權階級。

    #光明磊落不怕資料曝光。
    #包括兩字不能遮掩特權。
    #人民的死亡、染病、無薪不能被你們「包括」帶過。

    下圖為日本疫苗施打順序:

    1. 一線醫護最優先。
    2. 65歲以上的長者。
    3. 有重大傷病等慢性疾病病人。
    4. 在養護設施工作的人。
    5. 60-64歲長者。
    6. 一般民眾。

    *日本沒有什麼總統府,中央機關,也沒有什麼任何職業的優先順序。

    即使皇室都依序排隊施打。

    *以下為德國施打順序: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themen/corona-informationen-impfung/corona-impfverordnung-1829940?fbclid=IwAR3bqZUHeuT06CHMG6qT5x-aFMuDL3A5SXEKgU_BYqhMnZFT6mNz4r4m7bU

    #我們都在等疫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