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法國號尺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法國號尺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evinLan (Posaunenblaeser)看板NTUWindBand標題轉貼一篇有關銅...
法國號尺寸 在 左右角小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5:56:20
- #左右角賀開店十週年生日快樂 🎂左右角生日快樂倒數4天🎂 —第二波店內商品特價優惠活動— 11/30小舖就10歲囉!!!! 快來跟我們一起慶祝吧~~~🎉 優惠商品: 法國號的快板Allegro獨奏造型鐵掛飾 💰原價1280元,特價640元💰 尺寸:50*37.5cm(長*高) 材質:鐵...
在藝術學院 (bbs.nia.edu.tw) 看到的...
給大家參考參考...
這位 brass 老師也有來看本版...
大家有問題也可以直接請教他喔....:)
--
發信人: brass@niabbs (Darth Vader), 信區: brass
標 題: Re: 請問bach和stomvy的吹嘴有何不同之處?
發信站: NIABBS (Sat Jul 31 15:37:57 1999)
轉信站: niabbs
號嘴的設計可分為三部分,號嘴環(Rim),號嘴杯(Cup),以及喉管(Shank)。
號嘴環是需要依照每個人的嘴唇去選擇的,厚且寬的嘴唇,需要較大的環,
薄且窄的嘴唇則反之。號嘴環的形狀同時也影響了置放在嘴唇上時的感覺。
至於它對音色,原則上是不會有影響的,但是由於其他的因素,可能會讓人誤以為
有影響,待會會提到原因。
號嘴杯是影響音色最大的部分,它的深淺與形狀(Shape)影響音色甚巨,
它的深淺亦影響吹奏的感覺。關於這項影響,
可以以觀察小號與法國號吹嘴杯的形狀差異,就可以瞭解號嘴杯的影響,
各種廠牌號嘴的差異,也多集中在號嘴杯形狀的變化。
喉管的尺寸及形狀,對氣的用量影響很大,原則上也是不影響音色,
但是由於其他的因素,也是會影響的。
在提出了號嘴對吹奏的基本影響後,為什麼原來對音色沒有影響的號嘴杯和喉管
都有影響呢?我們要從吹銅管的基本談起,凡是會讓吹奏時使用更多、更慢的氣之因素,
都會造成音色變暗,反之亦然。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嘴唇很厚,而選擇了較小的吹嘴環,
他本來可以有一個較厚的音色,而且是自然的,不是號嘴造成的音色,
這雖然也是號嘴引起的,可是不是原來號嘴設計的影響。
同樣的,在喉管上也是一樣情形。
因此,在選擇號嘴時,首要條件是確定號嘴環和喉管,兩者都會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改變,
但在同時期,一個人只適用一種尺寸,常常更換號嘴環和管徑的尺寸會造成不固定的
Embrouchure,以及不正常的氣的運用。至於號嘴的音色變化,則是依據號嘴杯的設計。
各家各有所長。以下介紹幾項選號嘴的通則,請參照
http://www.giardinelli.com/cgi-local/SoftCart.exe/general/
trumpetchar.htm?L+giard+vurk0983+933415475
或其他任何廠商的對照表,你可以發現對你有用的資料。
1. 號嘴環的大小和嘴唇厚薄與嘴的大小有關:
嘴唇越厚的人需要越大的吹嘴環。才能讓嘴唇能充分振動。
2. 號嘴環的邊緣設計和舒服度有關:
每個人的嘴都不同,你要試了才知道那個號嘴對你最舒服。
3. 號嘴杯的深淺對音符的控制能力有影響:
越深的號嘴杯,由於活動空間大,嘴唇能輕鬆的在裡面活動,因此對滑音,點音,
大跳等的控制能力有幫助。但是音色較暗,高音不易控制。
4. 喉管的選擇以個人用氣習慣為標準:
喉管越大,所需要的氣越多,聲音越飽滿。
但是你是否能保持用這麼多的氣去吹你需要的音域呢?
5. 選擇號嘴要根據情況需要:
例如說,你是第一部小號,你卻買個杯很深,喉管很大,音色很暗、很厚的
吹嘴?或者是選了一個最淺的吹嘴來吹Cornet and Fluglehorn?
每個吹樂器的人,都不斷的在進步,因此吹奏的習慣也或多或少的在改變,
一般來說,在前面十年,都常常有機會會遇到需要換吹嘴的時候。
換吹嘴需要一到三個月的適應期(隨個人程度而有所不同,通常學樂器越久者
需要越長的時間,初學者可能一星期就適應了。)而適應到需要再換號嘴的時間更是長
(除非你換的吹嘴根本不適合你),一般說來,一年換一次吹嘴是太頻繁了。
兩三年是正常,五六年也不為過。
至於廠牌,則倒是個人喜愛,並沒有說什麼廠牌較好。
Bach的吹嘴最有名的就是它相同型號每一個吹嘴尺寸都不完全相同,
可是也就因此你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很適合你的Bach吹嘴。
有趣吧?此外,不要太迷信吹嘴,以為換個吹嘴高音就會好了,技巧就會改進了。
換吹嘴和換樂器都有所謂"蜜月期",約有一個月,過了一個月,通常除了音色外,
其他的毛病都會再現的。
--
"....we strive mightily each day to learn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things until we reach the level of 'expert', where we finally know everything
there is to know about nothing at all. People then address us as 'Doctor'...."
※ 來源:‧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t206-224.dialu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courant.math.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