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法國美術學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法國美術學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法國美術學院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師最後的浮光掠影|法國莫內花園 Monet’s Garden 雖然巴黎市區的奧塞美術館與橘園美術館有著很棒的印象派畫作收藏,但若要一探大師實際作畫的環境,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到距離巴黎約一小時,印象派先驅及大師莫內在吉維尼的故居與花園。看看莫內是如何在人生晚期,用已臻成熟的技法,創造出高達250幅、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28-MAY-30 安妮華達出生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具有實驗風格的紀錄片,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
法國美術學院 在 #Sanphy | 小丑控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15 15:12:07
【#SANPHY 亂七八糟法國美院日常】-拜託!教授們別這樣啊啊啊! 這件事情我真的不畫出來吐槽一下不甘心QWQ(掩面 因為在法國美院,每件作品和企劃都是要寫文案寫好寫滿的QVQ #法國美術學院 #法國日常 #漫畫 #插畫 #電繪 #美術系 #教授 #日常 #法國 #留學 #留學日常 #san...
法國美術學院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09:55:18
#歷史上的今天 1928-MAY-30 安妮華達出生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具有實驗風格的紀錄片,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
法國美術學院 在 #Sanphy | 小丑控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19:54:25
【#sanphy 亂七八糟法國美術學院日常】 西里爾先生 西里爾先生是我們學校行為藝術兼哲學課的老師,他是一位很典型的優雅法國紳士(是個帥大叔xDD) 但... 老師你這樣有點母湯 @ #法國留學 #美術系 #漫畫 #行為藝術 #留學生活...
-
法國美術學院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30 20:45:14#歷史上的今天 1928-MAY-30 安妮華達出生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具有實驗風格的紀錄片,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tma56ua26q087346bzfp9l
安妮華達出生於帶有希臘血統的法國移民家庭,二戰後的安妮華達進入索邦神學院攻讀文學和心理學學士,但也因為對於神學課程毫無興趣的關係,轉至法國沃吉哈攝影學校研讀攝影,並在法國美術學院學習藝術史及攝影,讓她開始在攝影以及影像創作上展露頭角。
她首先透過攝影展開自己的藝術創作事業,在家庭、婚禮或是一般商業攝影上取得了不錯成績,並在友人的推薦下進入了新聞攝影圈;而她在從事新聞攝影工作期間,啟發了他不少對於這個現實世界的創作想法,並開始著手她的第一部電影導演作品《短角情事》的創作。
《短角情事》的故事描述了在法國南部城市賽特,一對夫妻面臨婚姻危機,並針對婚姻與愛情等議題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縱使是安妮華達的導演處女作品,卻展現了驚人的敘事與攝影技巧,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視為是法國新浪潮的先驅之作。就在1955年推出《短角情事》之後,安妮華達到2019年去世之間,不間斷的創作也足以看得出這位對電影充滿熱情的藝術家,其人生和藝術的態度。
若對於安妮華達的電影有興趣,但對黑白電影較難入門的朋友,不妨參考2017年安妮華達與影像創作家JR的共同作品《最酷的旅伴》,是一部相當平易近人、溫馨可愛、且輕鬆幽默的紀錄片;電影記錄了安妮華達與JR兩人遊歷法國各地,並透過一輛具有大型輸出功能的卡車,在鄉間各地透過影像創作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片中除了看到人們對於藝術作品的互動,同時也能夠看到兩位忘年之交對於藝術創作的態度,以及對於藝術本質的探討;這或許正式我們每一個藝術創作者在追求精進、不斷追求更炫、更吸睛的創作形式同時,可能會迷失或是缺少的靈魂。
《最酷的旅伴》在201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最佳紀錄長片的獎項;雖然最終沒有得獎,但安妮華達以高齡89歲的年紀,成為該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年長的入圍者。
2019年3月29日,安妮華達因為乳癌在家中過世,享年90歲;坎城影展更以她在拍攝《短角情事》的照片,作為影展主視覺,以紀念她為這個世界的貢獻。她精彩的一生,對於藝術創作的執著,對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都是值得我們這些電影愛好者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法國 #新浪潮 #安妮華達 #短角情事 #最酷的旅伴 #visagesvillages #agnesvarda
法國美術學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師最後的浮光掠影|法國莫內花園 Monet’s Garden
雖然巴黎市區的奧塞美術館與橘園美術館有著很棒的印象派畫作收藏,但若要一探大師實際作畫的環境,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到距離巴黎約一小時,印象派先驅及大師莫內在吉維尼的故居與花園。看看莫內是如何在人生晚期,用已臻成熟的技法,創造出高達250幅、著名的睡蓮系列,將現實生活之處轉化成藝術作品。
我是從巴黎北站搭火車而來,抵達吉維尼之後還需步行一小段路才會抵達莫內故居。如果不是在熱浪襲來的時候造訪,這小段鄉間漫步其實相當舒適。參觀莫內故居與花園前最好還是先讀過一些莫內的生平與作品,特別是後期的睡蓮系列,才比較能激起共鳴,否則參觀起來可能會覺得跟看一般的花園無異。
莫內的一生其實住過很多不同的地方,雖然是在巴黎出生,也陸續在諾曼第、英國倫敦、荷蘭贊丹等地居住,甚至還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從軍過,但莫內晚期長達43年的時光則是在吉維尼的這個故居度過的。在一次火車旅行時發現這個地方後,他便先租後買下這棟房子與土地,將花園改造成他想繪畫的場景, 並在這裡創造出許多傑作,直到83歲時因肺癌逝世為止。
莫內花園大致可分為兩部份:故居與一旁的花園,以及道路另一側,有著小溪、垂柳、蓮花池與日本橋的花園。前者可以看到莫內的生活起居環境與收集的日本版畫,後者則時常在莫內的作品中出現。
莫內花園一年中只有開放約七個月,因此開放期間總是吸引許多訪客。雖然有實施人數管制,但在夏天旺季時來訪時,園內還是滿滿的遊客,基本上沒有植物的地方大概都是遊客了。此外,也許是因為近幾年夏天熱浪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些花朵感覺有些乾癟。綜合兩個因素,我想春天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造訪時機。
參觀完故居不要直接離開,可以再走一段路去看莫內的長眠之處。莫內辭世後,就葬在鄰近吉維尼教堂的墓園。他的故居與花園原由他的次子繼承,然而在二戰後,莫內的故居及花園漸漸疏於照顧,最終捐贈給法國美術學院,並透過莫內基金會管理。經過耗時十年大規模的整建修復,終於在1980年代起對外開放。
如果時間寬裕,造訪巴黎之餘,或者前往諾曼第海岸途中,不妨來一探這位印象派大師的生活樣貌。
▌如何正確地使用各種鏡頭來幫影像說故事
我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去歐洲旅行要帶什麼鏡頭。而最常見的回覆就是帶廣角鏡就好,因為歐洲大景多,帶廣角鏡才拍的下。這其實是相當糟糕的建議,因為在錯誤的場合下,使用廣角鏡反而會讓畫面中的元素分散,讓照片變得空洞沒有重點。事實上,我在莫內花園時,絕大多數照片都是用長焦鏡80-200mm拍攝的。
每個鏡頭都有不同的敘事用法,絕非只有廣角鏡可以拍進比較多東西、長焦鏡可以拍比較遠的物體而已。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深入講解每種鏡頭的敘事技法與使用場合。同時搭配實例說明,如何透過各種鏡頭,使用放大誇飾感、壓縮感、日常感、時間感、縱深層次感等方式,來幫助你拍出更美、更有故事感、更能觸動人心的照片。
課程正在進行募資中,期間有六折優惠,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250元折價活動即將在8/9到期,請及時把握噢!
法國美術學院 在 Sanphy*用畫堆積出的城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ANPHY 亂七八糟法國美院日常】-拜託!教授們別這樣啊啊啊!
這件事情我真的不畫出來吐槽一下不甘心QWQ(掩面
因為在法國美院,每件作品和企劃都是要寫文案寫好寫滿的QVQ
#法國美術學院 #法國日常
法國美術學院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本很容易讀的美術入門書,雖然他只介紹 12 個藝術家,但每一位藝術家都介紹很多幅作品,而且用比較人性的角度去帶領觀察。
用對話的形式寫成,也很容易理解,一位故意裝傻,一位則介紹重要觀念並破除常見的誤解。
本書叫做「非典型美術館」,是比較優雅且依然有吸引力的標題。原本的書名其實是「變態美術館」,感覺就比較不好賣 XD
變態美術館的變態,是 hentai,也就是日語 H-game 的 H,中文的變態,有昆蟲變態的意思,也有異於常人的正向意思,但日文的變態,更多的是色色的意思。
事實上西洋美術,一直有著情慾、壓抑、自我突破等軸線,而本書也從藝術家的生平以及個性,去解說他們的作品,相當精采,值得一讀。
像是安格爾,屬於傳統型的人物,一開始作品不夠好,沒被接受,但後來有機會成為法國美術學院的要角後,卯起來畫跟過去類似的話,用一輩子的時間在證明:其實我這樣畫是對的。
又如莫內,我們看過很多同一風景,畫個幾十張甚至幾百張的,在作者介紹了他複雜的配偶與家庭關係後,又介紹其實他有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應該知道蓮花在東方有超度極樂世界的意涵後,或許重複畫了 200+ 張睡蓮,是為了向自己過世的妻子抱歉,協助鎮魂、安息。
當然,也有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他就是個變態色老頭的竇加。
本書在 2017 年由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出版過,2020 重出,內容有趣,談論的畫作經典,並不過時。
我看完了,晚點拿給喜歡畫畫的女兒讀,協助已經快要進入青春期的他,用另一個角度,認識這些世界名畫與知名藝術家。
→ 非典型美術館:西洋美術史超入門,第一本!從人性角度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超過158幅此生必看名畫全解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