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75的網紅李世淦-屏東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徵才機關: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正取1名、備取若干名。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82-高雄市 有效期間:110/03/08~110/03/18 資格條件: 請詳閱「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110年毒品犯處遇個案管理師甄選簡章及報名表」(簡章及報名表請至本監網...

  • 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 在 李世淦-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15:55:10
    有 3 人按讚

    徵才機關: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正取1名、備取若干名。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82-高雄市
    有效期間:110/03/08~110/03/18
    資格條件:
    請詳閱「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110年毒品犯處遇個案管理師甄選簡章及報名表」(簡章及報名表請至本監網站http://www.ksp.moj.gov.tw電子公佈欄自行下載使用。)
    工作項目:
    依法務部矯正署「科學實證之毒品犯處遇模式計畫」,協助矯正機關主要承辦人推動毒品犯處遇及社會復歸轉銜等業務,說明如下:
    一、協助推動個案管理。
    (如協助建立個案專卷、控管個案進入處遇期程並了解處遇執行情形、依個案需求協助建議調整處遇、協助個案於相關科室處遇之橫向聯繫等。)
    二、協助掌握個案社會復歸轉銜相關需求及轉介事宜。
    (如協助轉介機關內相關科室或人員,以連結衛政、社政、勞政及更保等相關資源。)
    三、協助處遇課程執行、師資聯繫、課程調整及精進事宜。
    四、協助毒品犯處遇經費核銷及成果報告編撰等事宜。
    五、其他交辦事項。
    六、福利待遇:經本次甄選錄取通知報到人員於受僱時應簽訂契約,學士資格者每月以33,046 元(265 俸點)支給工作酬金,碩士資格者每月以34,916 元(280 俸點)支給工作酬金 (每月尚須扣除勞健保等自行負擔費用),並依「法務部毒品防制基金臨時人員考核要點」第三點第一項第二款辦理年終考核,至年終服務滿一年以上且達八十分者,得於次年辦理晉薪。
    工作地址:
    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高雄市大寮區仁德新村一號)。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
    聯絡方式:
    一、自本簡章公告日起至110年3月18日(星期四)17時止,以親自送達或限時掛號通訊報名(郵戳為憑),逾期或資料不全者,概不受理,信封請註明參加【110年毒品犯處遇個案管理師甄選】,逕寄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監獄教化科(地址:83101高雄市大寮區仁德新村一號,聯絡電話:(07)7882548分機329廖偉國教誨師)。
    二、報名應繳文件:請於本監網站(http://www.ksp.moj.gov.tw)電子公佈欄下載使用。
    (一)報名表1份(含簡要自傳):應貼最近二個月內2吋正面脫帽半身照片。
    (二)國民身分證(正、反面),請貼於報名表。
    (三)最高學歷證件影本。
    (四)刑案紀錄查詢同意書。
    (五)甄試會場錄音、錄影同意書。
    (六)其他證明文件(如專業證照)影本各1份。
    職缺類別:
    不使用應徵者履歷調閱

  • 法務部職名章使用管理要點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05 21:13:42
    有 127 人按讚


    爲「政問」寫了篇文章,分享如下:

    【HUB台灣,資訊力就是國力的時代】

    資訊取得,人民已比政府還要快

    當前全球資訊流通的狀況,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無法想像的,我們一週接觸到的資訊量,超過 17 世紀的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不只是因為1994年網景(Netscape)帶起瀏覽器的流行、1999年 Google Search 服務第一次上線,對於在台灣的我們,更經歷了資訊的封閉與開放。

    在過去,一般人無法接觸的資源與知識,政府能夠輕而易舉地取得,造成資訊上的落差,也因此產業發展的方向、企業的扶植均由大政府的思維主導政策。但到了網路時代,人民獲得資訊的方式變得多元,滑鼠點幾下就可以看到國外最新的技術、產業案例,近幾年許多新創團隊紛紛嶄露頭角,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做的是我們從未想過的創新服務。政府隨著組織日漸龐大笨重,等到新資訊透過官僚體系慢慢傳到高層並制定成政策,許多年輕人已經像游擊隊一樣,將困難各個擊破,用充滿彈性與效率的方式勇闖世界。人民的動作,比政府還要快。政府也逐漸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大數據(Big Data)與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政策,善用民間的力量來協助解決社會問題。

    本位主義,各部會溝通不良、各行其事

    隨著網路的崛起,做出產品、提供新服務的門檻逐漸降低,愈來愈多人投入創新創業的道路,政府看見了這類中小企業崛起的趨勢,也在近幾年投入資源,扶植台灣的新創產業。目前政府共有13個部會,推動超過48個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專案,可見政府十分重視;但另一方面,缺乏交流、溝通與統整,卻也造成大量的內耗,部分部門在進行的專案目標類似、甚至重疊,不但喪失了互相學習的機會,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工作分配,演變成各個單位比拚各自的KPI,專案與預算不斷增加的現況。而缺乏溝通除了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對於一些需要跨部會討論的產業造成障礙,當無法順利聚集相關部會溝通,就無法即時推動對的政策,使得政府不但效率低落,更延宕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以電子商務的服務來說,其牽涉到稅務、物流、販售藥妝、廣告...等問題;無人機的技術與應用則關係到NCC、民航局、法務部等單位;金管會成立了「金融科技辦公室」來推動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服務,而區塊鏈顯然為未然關鍵技術,然而區塊鏈並不單單有關金融產業,還包含其他議題如土地所有權登記、智慧財產權註冊、廠商供應鏈管理、電子投票系統、電子醫療紀錄與食物生產履歷等等。金管會只能管到區塊鏈與金融產業有關的金流部分,並不負責資訊流相關議題,區塊鏈同時牽涉到信任、隱私、資訊安全、網路行為等,若只有金管會負責研究與推廣,恐怕無法因應快速更迭的網路資訊時代。

    人民無感,來自組織與思維未能同時調整

    對於轉型為科技政府並提升政府效率,政府這幾年並非毫無作為——國科會改成科技部、研考會與經建會合併為國發會,行政院也於2012年修正「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設置要點」,推動各部會副首長兼任資訊長(CIO),並由時任政務委員的張善政出任台灣第一個行政院資訊長,率領其他36位各部會的資訊長推動科技政策與資通訊產業發展,同時帶動各部門的資訊服務升級。

    許多國家的政府如美國、英國、芬蘭、澳洲、日本、香港、新加坡都設有國家等級的資訊長,政府資訊長的工作除了思考政府內部如何帶入科技思維,更重要的是透過科技的方式連結人民,隨時掌握社會問題與產業趨勢,即時進行改善與調整,用新時代的方式服務人民。然而冠上資訊長的職稱,各部會的腦袋就會跟著資訊化了嗎?

    由各部會副首長來兼任資訊長,其不但嫺熟各部門內整體業務,且有足夠溝通、協調的能力,可望規劃出符合該部門的IT服務;但另一方面,其須深入理解資訊的應用方式與價值,才有辦法結合現有業務並打造合適的資訊服務,況且若沒有相對應的IT部門支援,各副首長原先的業務已佔據其大量時間與精力,且跨部門溝通的問題依舊存在,各部門資訊長做得辛苦又成效不彰也是預料中的事。

    資訊不流通,如何打造科技政府?

    當資訊無法充分流通,如何打造科技政府?政府跟民間的資訊不流通,政府各部會之間的資訊也不流通,導致科技政府的美夢窒礙難行。當我們看見國外政府雲端化、數位化、甚至如前述的資訊長案例,都應該要回頭想想:台灣政府科技化遇到的困難是什麼?階段性的目標是什麼?又該如何排解現有障礙?科技只是協助政府順暢運作的一項工具,我們該做的是列出適合台灣社會的做法,討論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政府是什麼模樣,而非一味沿用他國的成功方法。

    在全球數位化的襲捲下,多中心化(過去通常說「去中心化」)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台灣政府應繼續向前邁進,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與體驗思考,推動政府O2O線上線下的整合,朝亞太區域的HUB邁進,而不是繼續沿用過去由上而下、中心化的方式,執行破碎的資訊與科技政策。創業者常互相提醒一句話:「成功不能複製,但失敗可以學習。」台灣政府有許多需要向市場、企業、人民學習的地方,當我們不再以政府為中心、不再以單一部門為中心,而是全民都可以當政策幕僚時,台灣會變得怎麼樣?

    #名人邀稿系列第四彈 特別版 節目開播倒數20分鐘!
    今晚九點,政問10行政院長張善政,敬請收看 - talkto.tw/talk/s2-04.html

    【HUB台灣,資訊力就是國力的時代】

    資訊取得,人民已比政府還要快

    當前全球資訊流通的狀況,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無法想像的,我們一週接觸到的資訊量,超過 17 世紀的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不只是因為1994年網景(Netscape)帶起瀏覽器的流行、1999年 Google Search 服務第一次上線,對於在台灣的我們,更經歷了資訊的封閉與開放。

    在過去,一般人無法接觸的資源與知識,政府能夠輕而易舉地取得,造成資訊上的落差,也因此產業發展的方向、企業的扶植均由大政府的思維主導政策。但到了網路時代,人民獲得資訊的方式變得多元,滑鼠點幾下就可以看到國外最新的技術、產業案例,近幾年許多新創團隊紛紛嶄露頭角,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做的是我們從未想過的創新服務。政府隨著組織日漸龐大笨重,等到新資訊透過官僚體系慢慢傳到高層並制定成政策,許多年輕人已經像游擊隊一樣,將困難各個擊破,用充滿彈性與效率的方式勇闖世界。人民的動作,比政府還要快。政府也逐漸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大數據(Big Data)與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政策,善用民間的力量來協助解決社會問題。

    本位主義,各部會溝通不良、各行其事

    隨著網路的崛起,做出產品、提供新服務的門檻逐漸降低,愈來愈多人投入創新創業的道路,政府看見了這類中小企業崛起的趨勢,也在近幾年投入資源,扶植台灣的新創產業。目前政府共有13個部會,推動超過48個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專案,可見政府十分重視;但另一方面,缺乏交流、溝通與統整,卻也造成大量的內耗,部分部門在進行的專案目標類似、甚至重疊,不但喪失了互相學習的機會,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工作分配,演變成各個單位比拚各自的KPI,專案與預算不斷增加的現況。而缺乏溝通除了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對於一些需要跨部會討論的產業造成障礙,當無法順利聚集相關部會溝通,就無法即時推動對的政策,使得政府不但效率低落,更延宕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以電子商務的服務來說,其牽涉到稅務、物流、販售藥妝、廣告...等問題;無人機的技術與應用則關係到NCC、民航局、法務部等單位;金管會成立了「金融科技辦公室」來推動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服務,而區塊鏈顯然為未然關鍵技術,然而區塊鏈並不單單有關金融產業,還包含其他議題如土地所有權登記、智慧財產權註冊、廠商供應鏈管理、電子投票系統、電子醫療紀錄與食物生產履歷等等。金管會只能管到區塊鏈與金融產業有關的金流部分,並不負責資訊流相關議題,區塊鏈同時牽涉到信任、隱私、資訊安全、網路行為等,若只有金管會負責研究與推廣,恐怕無法因應快速更迭的網路資訊時代。

    人民無感,來自組織與思維未能同時調整

    對於轉型為科技政府並提升政府效率,政府這幾年並非毫無作為——國科會改成科技部、研考會與經建會合併為國發會,行政院也於2012年修正「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設置要點」,推動各部會副首長兼任資訊長(CIO),並由時任政務委員的張善政出任台灣第一個行政院資訊長,率領其他36位各部會的資訊長推動科技政策與資通訊產業發展,同時帶動各部門的資訊服務升級。

    許多國家的政府如美國、英國、芬蘭、澳洲、日本、香港、新加坡都設有國家等級的資訊長,政府資訊長的工作除了思考政府內部如何帶入科技思維,更重要的是透過科技的方式連結人民,隨時掌握社會問題與產業趨勢,即時進行改善與調整,用新時代的方式服務人民。然而冠上資訊長的職稱,各部會的腦袋就會跟著資訊化了嗎?

    由各部會副首長來兼任資訊長,其不但嫺熟各部門內整體業務,且有足夠溝通、協調的能力,可望規劃出符合該部門的IT服務;但另一方面,其須深入理解資訊的應用方式與價值,才有辦法結合現有業務並打造合適的資訊服務,況且若沒有相對應的IT部門支援,各副首長原先的業務已佔據其大量時間與精力,且跨部門溝通的問題依舊存在,各部門資訊長做得辛苦又成效不彰也是預料中的事。

    資訊不流通,如何打造科技政府?

    當資訊無法充分流通,如何打造科技政府?政府跟民間的資訊不流通,政府各部會之間的資訊也不流通,導致科技政府的美夢窒礙難行。當我們看見國外政府雲端化、數位化、甚至如前述的資訊長案例,都應該要回頭想想:台灣政府科技化遇到的困難是什麼?階段性的目標是什麼?又該如何排解現有障礙?科技只是協助政府順暢運作的一項工具,我們該做的是列出適合台灣社會的做法,討論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政府是什麼模樣,而非一味沿用他國的成功方法。

    在全球數位化的襲捲下,多中心化(過去通常說「去中心化」)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台灣政府應繼續向前邁進,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與體驗思考,推動政府O2O線上線下的整合,朝亞太區域的HUB邁進,而不是繼續沿用過去由上而下、中心化的方式,執行破碎的資訊與科技政策。創業者常互相提醒一句話:「成功不能複製,但失敗可以學習。」台灣政府有許多需要向市場、企業、人民學習的地方,當我們不再以政府為中心、不再以單一部門為中心,而是全民都可以當政策幕僚時,台灣會變得怎麼樣?

    by 余宛如(社會創新 透明國會)(社會創新 透明國會)

    請追蹤 fb.me//Yuwanju

    第九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董事長
    英國倫敦亞非大學食物人類學 碩士
    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 理事長
    綠色電商聯盟 副理事長
    社會企業發展聯盟 常務理事
    《明日的餐桌》作者

    原文連結 talkto.tw/feature/20160505_02.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